第11课北伐战争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49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领导人: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总司令:蒋介石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战场)
主要战役:长沙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
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口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成立时间:1927年4月。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主要战役的经过及英雄人物的事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共合作,那么国共合作后,他们共同进行了哪些斗争呢?(2)学生回答:北伐战争。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北伐战争中的战役或英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讨论,整理研究成果,准备进行汇报。
4.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5.案例分析(1)让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相关视频,了解战役经过和英雄人物事迹。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7.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课文,梳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中英雄人物的事迹报道。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了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程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展示和作业完成中,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