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省武义县抱弄口村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36.81 KB
- 文档页数:3
《农家乐旅游的调研报告》旅游管理1024班100502442樊倩倩我们10级国际导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于4月25至27日进行了三天两夜的农家乐野外实习,对浙江安吉县和临安的农家乐旅游项目进行学习与考察。
从这次实习中,我们分析了当前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农家乐的经营管理模式,并研究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主要对策,品牌形象建设和市场营销,探讨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模式。
一、农家乐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安吉共有挂牌农家乐600余户,主要分布在天荒坪、报福、章村、山川等南部山区乡镇,床位1202x余张,成功创建省级农家乐精品村3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10个,特色点3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79家。
202x年共接待游客194.27万人次,农家乐经营收入达3.01亿元。
安吉的农家乐成为了安吉乡村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极大的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但目前安吉农家乐产业的做大做强还有许多的瓶颈制约,体现在土地、资金、规划、配套设施、特色、游客参与、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
整体上说,我国农家乐旅游开发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等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项目建设盲目,缺少科学论证及合理规划农民的思维特征是实用理性,他们重模仿,缺乏创新,所以经营理念雷同化的倾向严重,体现在农家庭院的建筑样式、园林风格、室内陈设、菜肴品种、娱乐项目等,都比较趋同,缺乏个性化色彩。
此外,并非所有农村地区都具备开展农家乐的优势,而要从当地农业、资源基础、自然景观系列、乡村民俗的可展示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含量低农家乐未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等满足游客的物质欲望,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的浅层面上;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大多数游客只能爬山、聊天,缺乏娱乐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浙江省武义县为例摘要: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较晚, 但发展速快、规模大。
浙江省武义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特别是近年来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共同发展, 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本文经过分析武义乡村旅游现状、特征, 深入揭示了武义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为武义旅游开发、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观光农业; 农家乐; 武义县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Take Wuyi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Gaoyuan Luo(Zhejiang V 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Hangzhou, 310053)Abstract: Rural tourism began to take shape in China relatively late, but develops fast on a large scale. Wuyi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isrich in resources for rural tourism. Especially, the combination of eco-tourism and rural tourism has brought great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in Wuyi and then thoroughly reveal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in Wuyi County. Moreover, the author put forth many suggestions to the exploring and planning of Wuyi tourism for reference.Key words: rural tourism; agritourism; rural grand time; Wuyi County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
浙江农家乐开发模式的实证研究[摘要]衢州七里农家乐凭借原生态的乡村氛围、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以规划起步,注重规范管理,实施营销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农户的主体地位,形成了特色旅游品牌,使七里农家乐旅游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七里农家乐的成功经验表明,注重资源开发,强化文化挖掘,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加强行业自律,树立品牌形象等举措,是浙江农家乐开发模式成功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浙江旅游;农家乐;七里模式在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类型中,“农家乐”以其显著的直接带动农民致富功能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及农村地区的欢迎,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在大城市近郊及景区外围也发展了数量众多的“农家乐特色村”。
本文以衢州七里农家乐为案例,对这一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农家乐是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农业产品资源、农村活动及农民生活资源,以旅游经营为目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农家乐经营户主要凭借其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或独树一帜的特色农产品,通过提供景观观赏、田间劳作、野味品尝、疗养健身等休闲活动,使游客消除疲劳、调节身心。
在农村地区发展“农家乐”旅游,不仅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壮大,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城乡统筹的理念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截至2008年年底,浙江省农家乐村点累计已发展到2728个,经营农户1.47万户,直接从业人员8.31万人,全年共接待游客5551万人,营业收入36.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所在农村的社会、经济效应提升。
然而,农家乐旅游在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的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
一些农家乐专业村在一哄而上的风光过后,已是步履维艰,难以为继。
二、研究地概况七里乡地处衢州市西北部,面积60.45km2,境内平均海拔650m、森林覆盖率达98%。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质量优越,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农家乐型旅游乡村案例
农家乐型旅游乡村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村:依托司马台长城、古北水镇等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目的地。
2.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以竹文化为主题,发展竹制品加工、竹林景观、竹林休闲等产业,成为农家乐旅游的代表。
3.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以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农家乐旅游目的地。
4.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天险洞村:依托山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发展农家乐旅游和乡村旅游,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5. 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泰安村:以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为特色,发展农家乐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成为成都及周边地区游客的热门选择。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依托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家乐旅游的创新模式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家乐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方式,正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
在这个领域中,创新模式的出现给农家乐旅游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潜力。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农家乐旅游的创新模式。
二、背景介绍农家乐旅游是指游客到农村地区参与农业生产、休闲度假、体验风土人情的一种旅游方式。
传统的农家乐旅游通常是农民将自家农田改建成农家乐场,提供简单的住宿和农业观光服务。
然而,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需要创新模式来提升农家乐旅游的吸引力。
三、农产品直销模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乐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将当地独特的农产品直接运送到农家乐场,供游客选择购买。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也使游客能够购买到新鲜、健康的农产品。
同时,这种模式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体验农业劳动模式有些农家乐将游客引入农田,让他们亲自参与农业劳动,体验农耕的乐趣。
游客可以体验种植、采摘、捕鱼等等。
这种模式不仅让游客感受到农村的真实气息,还培养了他们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也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旅游体验。
五、定制化服务模式有些农家乐根据游客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比如,为有特殊饮食需求的游客提供专门的餐饮服务;为喜欢户外运动的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项目等。
这种模式充分满足了游客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农家乐旅游的满意度和重复消费率。
六、农民互助合作模式有些农民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共同经营农家乐旅游项目。
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
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农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还能够共同分担经营风险,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七、农文化体验模式有些农家乐通过打造农村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参与。
比如,举办传统农具展览、民俗表演、手工制作等活动。
这种模式通过让游客了解传统的农村文化,增加了旅游的教育意义,也提升了游客对农家乐旅游的兴趣和参与度。
“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路径探索作者:章丽华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在现实背景介绍和样本选择的基础上,分析了农家乐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路径及建议。
要以美丽乡愁为魂,“差异发展+整体合作”,增强农家乐发展的活力;以现代元素为纲,“现代生活设施+现代生活理念”,提升农家乐的魅力;以系统产品为链,“特色产品+游客创造”,串起农家乐的吸引力;以传统文化为根,“地方特色文化+文化礼堂建设”,增强农家乐的塑造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模式;成功路径一、现实背景分析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和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托旅游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同时,“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也逐渐显现出停滞态势,看上去轰轰烈烈,实质是重吃喝轻文化传承,同质化发展阻碍了乡村旅游的长足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旗帜下提升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值得深入探讨。
二、样本意义本文之所以选择富阳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以下因素:一是富阳是农家乐诞生地,对于农家乐的兴衰敏感度强;二是今天的富阳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家乐乡村旅游,有过成功、失败和困惑,值得深入探究各种原因,对乡村旅游今后的发展借鉴性强。
本人实地走访了富阳的农家乐,提取了运动休闲办公室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当地的原有村庄形态和农家乐乡村旅游途径。
富阳“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介绍和分析如下:富阳是中国第一个农家乐诞生地,1987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富阳新沙题词“农家乐,旅游者也乐”,第一次提出中国农家乐理念,富阳新沙是农村发展旅游的全国第一面红旗。
之后,一度几乎被人遗忘。
农家乐的特色发展模式与品牌建设案例分享第一部分:农家乐的发展背景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近年来在中国飞速发展。
它以乡村环境、农业生产和农民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旅游理念和服务,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
农家乐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
第二部分:农家乐的特色和模式农家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特色,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纯净的空气吸引了许多城市居民;二是农业特色,游客可以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了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三是民俗特色,农家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让游客了解并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
农家乐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农业体验型、休闲度假型和生态观赏型等。
农业体验型的农家乐注重提供给游客参与农业生产的机会,如种植果蔬、捕鱼等;休闲度假型的农家乐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丰富的娱乐设施,让游客可以放松身心;生态观赏型的农家乐则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吸引游客。
第三部分:农家乐的品牌建设重要性农家乐的品牌建设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品牌,农家乐可以树立企业形象和信誉度,提高竞争力。
品牌建设还可以帮助农家乐区分自己和其他同行业企业,形成独特的特色和文化。
此外,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部分:农家乐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农家乐的品牌建设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要素:一是独特的特色,农家乐需要通过独特的文化、环境和产品等方面来吸引游客;二是优质的服务,农家乐需要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三是持续创新,农家乐需要不断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特色项目,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五部分:农家乐品牌建设的案例分享以某某农家乐为例,该农家乐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首先,他们注重打造独特的农业文化,引入传统农业技艺,并结合乡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体验项目。
其次,他们重视游客服务,提供舒适的住宿、美味的农家餐,以及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模式与路径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环境的追求,农家乐旅游逐渐兴起。
农家乐旅游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亲近自然的体验和丰富多样的农业文化,成为了现代都市人放松身心的理想选择。
2. 发展模式一:农业观光为主农家乐旅游最初的发展模式主要以农业观光为主,让游客走进农田,了解农业的生产过程,亲身参与农事活动,体验劳作的快乐和农民的生活。
这种模式具有教育、娱乐和放松的功能,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
3. 发展模式二:农事体验与农产品销售相结合随着农家乐旅游的不断发展,一些农家乐开始结合农事体验和农产品销售。
游客可以参与果蔬采摘、制作农产品等活动,亲手体验农业的乐趣,并有机会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这样既满足了游客对于农业的好奇心和体验需求,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
4. 发展模式三:生态农庄与综合性农家乐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视,生态农庄和综合性农家乐逐渐兴起。
这种发展模式在保留传统农业观光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了生态农业和休闲娱乐元素,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和休闲度假环境。
同时,综合性农家乐还可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完善的服务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到乡村体验农业生活。
5. 发展路径一:农业资源整合与特色打造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路径之一是农业资源整合与特色打造。
通过整合周边的农业资源,例如种植园、农田、农村手工艺等,打造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品牌,形成独特的农业文化和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的来访。
6. 发展路径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要推动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满足游客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生态化,提升农家乐的竞争力。
7. 发展路径三:建设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还需要建设完善的农村旅游基础设施。
包括道路、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的设施,以及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管理,都需要得到完善和提升。
农家乐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
而农家乐产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家乐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分析其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家乐产业的发展现状农家乐产业作为一种基于农村特色的休闲旅游业态,近年来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不少农民将自己的农宅或土地改造成农家乐,提供给游客入住,并提供农耕体验、农产品购买等服务。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农家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乡村旅游的兴起与发展乡村旅游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并得到社会认可,主要得益于城市生活的压力和环境污染。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乡村的田园风光、清新空气以及悠闲宁静的生活方式,在假期选择去乡村旅游放松身心已成为一种时尚。
三、农家乐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优势农家乐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具有许多显著优势。
首先,农民通过经营农家乐提高了自身的收入水平。
其次,农家乐既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又融入了现代的旅游元素,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此外,乡村旅游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增加了就业机会等。
四、农家乐产业与乡村旅游的问题然而,农家乐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农家乐缺乏专业化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其次,部分农家乐盲目扩张,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同时,一些农民的观念过于狭隘,不能适应乡村旅游的需求,限制了农家乐产业的发展。
五、提高农家乐服务质量的关键提高农家乐服务质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农民应该接受相关培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同时,政府也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农家乐产业的扶持力度。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交通、酒店、餐饮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游客对便捷、舒适旅游环境的需求。
农家乐旅游业融合发展实践近年来,农家乐旅游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各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农家乐旅游业的兴起,除了给农民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外,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独特的休闲方式。
然而,农家乐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实践,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家乐旅游业的意义和价值农家乐旅游业对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农家乐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其次,农家乐也促进了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农民的生活。
最后,农家乐还为农民提供了一种融合农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新型经营模式,提升了农民的管理和经营能力。
二、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目前,农家乐旅游业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农家乐作为休闲度假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于农家乐的经营。
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和特色化。
农家乐不再局限于提供简单的农事体验,而是通过创意设计和差异化服务吸引游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品牌。
三、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障碍与挑战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障碍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农民的经验和管理能力有限,导致了一些农家乐的运作不够理想,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另一方面,农家乐的发展也面临着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等问题。
此外,农家乐的价格战也使得竞争趋于激烈,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农家乐旅游业的良性发展路径要实现农家乐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各方都需要积极的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家乐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
农民应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游客也应树立文明休闲观念,尊重农民的劳动和生活。
五、农家乐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农家乐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天然的契合度。
乡村振兴战略提倡发展农村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而农家乐旅游业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通过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农家乐”乡村旅游工作思路及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2009年左口乡村旅游工作思路及总结左口乡乡村旅游工作,09年在乡党委主导,政府引领,群众积极参与的三围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乡村旅游从原来历史的空白走向星火**,农家乐从原来半爿小店到雨后春笋,旅游经济收入也从零起步,到实现总收入约450万元,接待旅游总人次为8.3万。
现有**溪漂流景点一个,全乡农家乐经营户共30户。
其中:农家乐餐位850余个,床位134余个。
虽然旅游经济数字不可观,但让百姓看到了乡村旅游经济的未来,也初尝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甘露,也使得他们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信心满满,县旅游局对我们乡村旅游发展的起步,给予了充分肯定。
回顾一年来的乡村工作主要就以下四个方面作以总结汇报:一、紧紧依托优势,为乡村旅游创建平台。
左口乡的未来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五大优势:一是毗邻千岛湖镇,新集镇距离大桥仅11公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凸显;二是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中,内设的服务功能区块建设,由紧邻度假区的左口新集镇来承建,项目启动也为我们带来强劲的辐射优势,;三是“二山二水一庙会”的旅游资源优势,我们不仅有山水的地理资源,还有民俗庙会文化的积淀;四是地处“黄——千”高速出口的带动优势,高速出口距新集镇约3公里;五是新集镇”美丽乡村,风情小镇”的品牌建设优势,一平方公里的新集镇规划,象是在左口的**绿水上,描绘了未来美丽的画卷。
这五大优势不仅成为左口未来经济发展的依托,更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平台。
乡党委、政府充分意识到这一优势,出台了系列发展乡村旅游激励政策、招商政策,近几年乡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上,都重奖表彰旅游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和村集体,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旅游工作的氛围**台。
二、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氛围浓烈。
一是项目带动转观念。
左口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二山二水一庙会”的旅游构思,我们按照这一构思,从挖掘资源着手,用十八都源清澈的溪水和周边绿色的生态招商,打响了乡村旅游漂流品牌的第一战。
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生态农庄闫永1,刘志峰2,韩玉勇3 (1.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学院,安徽合肥230009;3.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滕州277500)摘要 生态农庄是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经济。
运用循环经济理论,阐述了生态农庄的定义及特点、经营模式、创新之处,以及我国农村发展生态农庄的有利条件。
得出生态农庄是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典范的结论。
关键词 生态农庄;循环经济;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30-09717-02E cological V illage—N ew Mode of the R ecycle E conomy in R ural Developm entYAN Yong et al (Sch ool of Liberal Arts and E con om ics,H efei University of T echn ology,H efei,Anhui230009)Abstract T he ecological village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and recycle econ om y.T he conception and characteris2 tic,m anagem ent m ode and inn ovation of the ecological village were ex plained w ith the theory of recycle econ om y in this article,as well as the advantage of the ecological village in China was introduced.K ey w ords E cological village;Recycle econ om y;M anagem ent m ode;Inn ovation 近年来在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一些诸如“私人农庄”、“私营农庄”、“家庭农庄”式的生态农庄经营模式,习惯上统一称为“生态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