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民间风情_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47 MB
- 文档页数:33
《亚细亚民间风情》教案课题:《亚细亚民间风情》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自制课件教学目标:一、聆听与体验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内各代表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二、探讨并能分辨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音乐特点。
三、通过体验五个音乐文化区的音乐,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重点:从器乐、声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亚洲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性的民族性。
教学难点:分辨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内风格各异的声乐和器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亚洲地图,引导指出亚洲五个文化区域,从而引出课题---亚细亚民间风情。
二、新课教学:1、东亚文化区---朝鲜播放音乐视频《长鼓咚咚敲起来》①思考视频中出现的主要乐器?②讨论歌曲的音乐特征(从节奏、旋律、音乐风格、音乐情绪等)。
③介绍朝鲜的服饰和美食。
2、东南亚文化区---印尼①介绍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民歌《星星索》。
②总结克隆宗音乐的特点。
3、南亚文化区---印度①听《天竺少女》导入印度音乐。
②印度简介和印度音乐。
③介绍印度的建筑、美食。
服饰。
④欣赏《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印度歌舞片段,思考印度歌舞音乐的风格。
4、播放中亚《苏丽珂》和西亚《你呀,你呀》简单介绍中亚和西亚其音乐特征。
三、拓展延伸播放三段不同地区的音乐,让学生分辨出属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四、课堂小结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一起了解了亚细亚各个区域的音乐文化特点,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在这节课后延续我们的音乐之旅,去发现、品味亚洲的,乃至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音乐之美。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亚西亚民间风情》说课稿(5)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亚细亚民间风情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湘版音乐教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二节《亚细亚民间风情》,本节是欣赏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选择亚洲地区几首风格各异的文化区域的声乐、器乐作品,通过有选择地精听和浏览性地了解,引领学生走进亚洲音乐殿堂,并使之尝试理解多元文化,开阔学生的国际音乐文化视野。
同时,在多种学习方式中去感知、认识相关的社会环境、民俗风情、悠久文化、宗教信仰等,以扩大文化视野。
2、辨别本课所聆听音乐作品的不同地区风格,尝试记住乐器音色特点,能随音乐学唱几首歌曲,并能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创设学生理解、欣赏、体验、活动、探究音乐的平台,在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中获得较高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材分析:1、《樱花》这首歌曲采用日本著名的都节调式,mi、Fa、la、xi、do、五声音阶,带有一种柔和、淡雅、略带忧伤的音乐色彩,体现了浓郁的日本民歌风格,展现了一幅日本民族的风俗画。
2、《索兰调》又称《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的劳动号子。
全曲为非方整式的一段体结构,采用日本著名的八木节调式没有半音五声调式,呼应式的对答,明快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渔民劳动时的快乐心情。
衬词“巧依呀沙吔”的运用具有劳动号子的特点。
3、《阿里郎》是朝鲜历史最悠久的民谣之一。
它真实地反映了朝鲜祖先的生活,歌曲的曲调里蕴含有喜悦和悲伤,能从中隐约体会到明快而欢乐曲调和悲伤之情,旋律婉转、动人,具有大众容易演唱的通俗性和完美的艺术风格。
4、《清津蒲船歌》朝鲜东北咸镜北道地区民歌。
地区东部紧临日本海,是一个渔港。
当地渔民唱着各种劳动号子出海捕鱼,有装网歌、行船歌、划浆歌、撒网歌、拉网歌、捞鱼歌、收网歌、卸鱼歌,庆丰收的凤竹谣等。
亚细亚民间风情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并能随乐学唱几首歌曲,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2、能了解并分辨本课所聆听的五个音乐文化区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
3、能独立搜集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图片、音响及文字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或在班上进行专题交流。
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请学生课前独立搜集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图片、地响及文字资料,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新课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了它们的特点。
其实中国只是亚洲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亚洲其它国家的音乐又有何特点呢?我们一同去探讨。
2、引出课题:《亚细亚民间风情》3、出示亚洲地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国家的地理位置。
三、新课教学:今天,我将以亚洲的地理方位为线索,以进行一次亚洲音乐之旅为话题,来了解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相关文化。
(一)东亚音乐文化区东亚音乐文化区是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
这一地区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
在琵琶、胡琴、三弦为代表的乐器运用、音乐曲式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的因素。
1、朝鲜半岛音乐文化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著长白山与中国大陆、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朝鲜半岛现时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北半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
朝鲜半岛音乐特点:1.音阶属于无半音五声音阶。
多以la为主音,构成la、do、re、mi、sol、la的音列。
旋律中,音高摇动的技法为最大特征。
在管乐器中叫摇声(转声),在弦乐器中称为弄弦,无论雅乐、民俗音乐还是宗教音乐的各种体裁中,都有这种摇声、弄弦。
2.节奏:习惯三拍子类的节拍。
朝鲜族民歌的节拍形式属三拍系统.三拍子以及由三拍子复合而成的6/8,9/8,12/8,18/8等复拍子占极重要的位置.这种鲜明的以三拍为基础的节奏形式与朝鲜族语言直接相关.朝鲜族语言的单词有长音节和短音节之分,语言重音的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它柔和自然,符合朝鲜族语言的自然美。
亚细亚民族风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认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及印度音乐作品,说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并积极参与讨论,讨论三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特征。
2.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能以简洁的语言总结所听音乐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各国的人文风情来引导学生体会二个国家的音乐特色。
2.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完成教学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充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的课标新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学生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帮助他们建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学意图】本课重点选择了亚细亚民间音乐中有代表性的东亚和南亚音乐作为探讨的话题,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增进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日本及印度的音乐特征是什么;【教学难点】1.日本音乐的调式及其调式下产生的复杂情感。
2.印度音乐“拉格”的特色。
【教学分析】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欣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亚洲各国家的图片,带领学生通过图片认知他们分别代表的是亚洲哪个国家。
二、深入展开(一)日本篇1、播放有关日本的视频文件,提示学生捕捉当中表现文化特色的元素,来辨别这是哪个国家,并说出自己对这个国家文化特色的认识。
2、播放日本樱花风光的视频片断,并欣赏日本民歌《樱花》。
设问: a.乐曲由哪些音符构成;b.乐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讲解歌曲《樱花》的调式:其调式别具一格,音阶排列为 3 4 6 7 1 3,是日本民间音乐中的“都节调式”,曲调的进行很有特点。
其舒展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给人以柔和的感觉,而其调式中两个半音的频繁使用,又同时给人以压抑感。
趣味学习:用日文学唱日本民歌—《樱花》。
3、欣赏日本民歌《索兰调》,并结合歌曲《樱花》,从速度、节奏及曲式特征上分析日本民歌有什么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