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企业遭遇双反调查的报告
- 格式:wps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1、中国产品遭到反倾销反补贴指控的原因第一,中国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引起一些贸易伙伴的关注与不安。
1994 年中国出口贸易跃上千亿美元台阶,2000 年又跃上2000 亿美元台阶,整个90 年代,中国出口贸易平均增长率达到14. 5%,几乎是世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的两倍。
2000 年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率达到27. 9%,也是世界出口贸易增速的两倍。
2001年世界贸易不景气,但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率仍达到6. 8%。
2001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097 亿美元,出口额2662 亿美元,进口额2436 亿美元,增长率8. 2%,贸易顺差达到225 亿美元。
而到2010 年贸易总额达到 2. 97 万亿美元,出口总额15779 亿美元,进口总额达13987 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0%,创历史新高。
中国对外贸易继1997 年跃升到世界十强以后,1999 年跃升到世界第9 位; 2000 年继续上升到第七位,相应的到了2010 年,我国猛升到全球第二位,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也取得了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一方面引起了同类产品竞争国的疑虑; 另一方面在进口国造成了同类产品的更剧烈的竞争。
第二,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不理解。
中国出口贸易增速如此之快,与价格竞争力有很大关系。
主要原因首先是劳动力成本低。
据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的劳动力成本仅占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1/ 10; 虽然制造业领域各个行业所占比重不同,但总体看,劳动力成本优势很明显。
其次是中国国内市场大,制造业起步所需的市场需求大,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以后,无须维持高价位就能有可观的利润,这也使企业愿意降低价格以扩市场覆盖范围。
但一些贸易伙伴一直对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有怀疑,怀疑有补贴,怀疑使用童工或监狱犯人等。
第三,由于中国内部企业间恶性竞争,导致价格过低。
由于中国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投资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品趋同化现象严重,造成国内的过度竞争,产品降价是企业竞争的常用手段。
双反专项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我国在打击双反行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双反专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将对双反专项工作进行总结报告。
首先,我们要充分肯定双反专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成功查处了大量的双反案件,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双反行为的监管力度,使得双反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双反专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双反行为的种类和数量依然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双反专项工作中存在着工作不力、监管不严等问题,需要我们加强督促和指导。
最后,我们要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双反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双反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双反行为的预防和教育工作,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
总之,双反专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打击力度,促进市场秩序的良性发展。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双反专项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我国光伏企业遭遇欧美“双反”调查的原因与应对之策作者:孟繁华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3年第04期“双反”调查是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措施的合并使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低迷发展,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不断加强,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其中,针对中国或涉及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在全球是最多的,中国早已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
自2004年4月加拿大对我国出口的烧烤架发起首例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案件开始,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的案件越来越多,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有50余起。
“双反”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后针对中国产品的又一重要的贸易救济手段。
“双反”调查产生的影响及危害远比反倾销或反补贴单一手段的使用更为严重。
一、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现状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产业,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也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
发展光伏产业,有利于节能环保、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近十多年,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然而,2011年底以来,中国的光伏产品接连遭受美国与欧盟的“双反”调查。
(一)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2011年10月19日,德国Solar World美国分公司Industries America Inc.牵头联合其它6家不太著名的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DOC)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诉,认为中国输美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存在倾销及享受政府的非法补贴,要求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此次“双反”调查涉及的中国光伏企业包括大小组件生产企业75家,几乎涉及了我国光伏产品所有的主要产能。
2011年10月19日和11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及美国商务部分别对外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由中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负责裁定进口是否造成美国国内产业损害,美国商务部负责裁定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或补贴情形。
企业反舞弊调查报告报告日期: [报告日期]1. 背景为了维护公司的声誉并确保商业运营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本次企业反舞弊调查旨在查明和处理公司内部发生的可能的违法行为和职业道德问题。
2. 调查目标本次调查的目标是确认涉嫌违规行为的事实,并对涉事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
调查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腐败行为:调查是否存在与供应商、客户或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非法交易或其他形式的腐败行为。
2. 内部腐败行为:调查是否有员工滥用职权、贪污受贿,或其他形式的内部腐败行为。
3. 数据篡改:调查是否存在数据篡改或其他形式的欺诈行为,包括销售、采购以及财务报表上的数据。
3. 调查过程3.1 前期准备在开始正式调查之前,调查团队收集了有关公司内部控制、财务报表、采购和销售过程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资料。
此外,调查团队也与各个部门的主管和相关人员进行了面谈,以了解各个领域的业务操作和风险点。
3.2 证据收集调查团队对涉事人员的电子邮件、文件存档、财务记录和相关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调查。
此外,调查团队还与可能的知情人士进行了面谈,并要求相关涉事人员提供口头和书面陈述。
3.3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的证据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调查团队发现了一些异常模式和趋势。
这些异常模式与公司内部控制的规定不符,并且显示出了潜在的违反合规政策的行为。
4. 调查结果4.1 外部腐败行为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司与某供应商之间存在一系列可疑的交易。
供应商以较高的价格向公司售出产品,并声称这些产品为自有品牌。
然而,通过与其他供应商的价格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了供应商与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非法交易。
相关证据表明,一些公司员工接受了该供应商的贿赂行为,并在采购过程中做出了不当决策。
4.2 内部腐败行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名高级管理人员的财务不端行为。
该员工滥用职权,通过虚增费用报销和其他手段,将公司财产用于私人用途。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员工牵涉其中,虚假报销和财务记录篡改成为了常态。
《税法》期末作业院系:商学院班级:10级工商管理姓名:刘晓菲学号:101524012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日益增多的“双反”调查何为“双反”调查?当进口产品以倾销价格或在接受出口国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低价进入国内市场,并对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成员方使用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恢复正常的进口秩序和公平的贸易环境,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利益。
通常我们所说的“双反”调查,是指对来自某一个(或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同一种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双反”调查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WTO相关协定和国内法。
其中,WTO相关协定主要包括《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第16条、《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反倾销协定》)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等。
我国国内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配套的部门规章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和配套的部门规章。
自2004年加拿大首次对我烧烤架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以来,截至2012年11月,我已先后遭受“双反”调查37起,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其中,美国自2006年11月以来对我发起“双反”调查共23起,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2009年美国就对我发起10起“双反”调查。
由于频繁遭受“双反”调查,唤醒了国内产业的法律意识,加深了其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了解,在受到倾销或补贴的进口产品严重冲击,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开始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欧美等国对中国产品密集地进行“双反”调查,引发出一个我们目前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双反”?中国产品需不需要进行技术提升?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提升竞争力?虽然当务之急是将正在进行的“双反”调查对中国企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关于中国企业遭遇双反调查的报告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进出口贸易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外贸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总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优势,国际贸易总是处于顺差的情况,所以,随之而来的也有其他国家对我国实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反倾销就是进口国有关机构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对国外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不利影响的一种措施。
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
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在国际上,对华反补贴特点和反倾销的特点有1、遭受反补贴调查呈增长趋势,2、反补贴税较高,4、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次数频繁,被诉讼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
3、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大,涉及金额趋大。
1、印度:中国成为被印度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世界贸易组织今年5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世界各国反倾销调查数量同比增长了17%,而中国成为被印度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
2、美国:中美两国贸易争端愈演愈烈据商务部消息,200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3、欧盟:反倾销调查增多因为贸易额增多据WTO统计,欧盟是WTO成员中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使用方,而我国是欧盟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对象之一。
1、首先是我国自身的原因,第一个是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在入世协定书第十五条款中允许其他WTO成员国在年以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这种歧视性差别待遇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企业不断提起对华反倾销调查,使用第三国替代成本来计算中国可能的倾销幅度。
第二个方面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存在问题,出口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其最大特点就是批量大,价格低廉,基于我国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情,在这些行业我国具有较大的相对比较优势,于是,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进口国相应行业的产品销量,所以,这些行业更倾向于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关于中国企业遭遇双反调查的报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进出口贸易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外贸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总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优势,国际贸易总是处于顺差的情况,所以,随之而来的也有其他国家对我国实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反倾销就是进口国有关机构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对国外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不利影响的一种措施。
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
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在国际上,对华反补贴特点和反倾销的特点有
1、遭受反补贴调查呈增长趋势,
2、反补贴税较高,4、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次数频繁,被诉讼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
3、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大,涉及金额趋大。
1、印度:中国成为被印度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
世界贸易组织今年5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世界各国反倾销调查数量同比增长了17%,而中国成为被印度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
2、美国:中美两国贸易争端愈演愈烈
据商务部消息,200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3、欧盟:反倾销调查增多因为贸易额增多
据WTO统计,欧盟是WTO成员中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使用方,而我国是欧盟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对象之一。
1、首先是我国自身的原因,第一个是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在入世协定书第十五条款中允许其他
WTO成员国在年以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这种歧视性差别待遇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企业不断提起对华反倾销调查,使用第三国替代成本来计算中国可能的倾销幅度。
第二个方面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存在问题,出口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其最大特点就是批量大,价格低廉,基于我国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情,在这些行业我国具有较大的相对比较优势,于是,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进口国相应行业的产品销量,所以,这些行业更倾向于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企业对反倾销指控辩护能力不足,经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局面数据统计,2、其次是国际形势,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上升较快。
所以,出于对本国产品市场的保护,外国就倾向于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政策。
1对企业出口造成消极影响
“双反”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消极影响,中国企业面临一系列的反补贴调查,有时反补贴和反倾销同时适用,对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更是一个行业的问题,当某个行业遭受反补贴调查时,不仅对企业日常的正常运营有重要的影响,更面临高税率的惩罚。
2、不利于政府调控经济
“双反”对我国宏观经济制度的挑战不容忽视。
首先,与反倾销调查针对企业行为不同,反补贴调查针对的对象不仅仅是企业,更重要的是政府反补贴相对于反倾销有更大的危害,如果说反倾销只是对中国经济上有影响的话,那么反补贴更具有
政治上的意义,因为一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将受到他国的间接干涉。
其次,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我国为了减少美国的反补贴调查,可能按照美国所设定的“市场经济”标准自动减少对产业的扶持、自动减少国有企业,而不是切实的根据本国国情做出改变,这会影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总体经济计划,甚至影响国家战略。
企业行为的转变。
企业是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的直接受害者,应承担起应对反补贴的直接责任,并通过适当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从根本上防止诉讼的发生。
企业应注意抗辩技巧积极应诉。
企业需要转换经营战略。
传统的“控制成本、削减价格”的营销观念不再适应瞬息万变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必须转变营销策略,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综合运用包装、广告、服务等非价格竞争手段吸引客户等。
其中,品牌战略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通过树立品牌意识,培养顾客忠诚度,实施品牌营销将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长远的利益。
此外企业还应增强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特别是市场多元化战略既避免了单一市场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还能通过同一产品在不同等级市场先后流通获得更多的利润。
2、政府的角色转换。
政府在应对具体案件、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都应发挥积极作用,为减少双反调查的数量而做出努力;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使国内立法与国际立法接轨,政府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打破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
作为WTO成员,中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利用有效的多边贸易规则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