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华师版)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34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第二学期)【内容主旨】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意、德、日先后确立法西斯体制,英、法、苏等大国避战自保的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的野心持续膨胀,最终触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1.知道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统治的特点,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希特勒侵略扩张的步骤及英法苏的绥靖政策。
2.通过解读多方、多种史料,树立“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证据意识,习得从时代特征、文化背景、思想理解等视角来理解历史事件的联系、作用与影响。
3.从犹太儿童的故事感受苦难中坚守的人性美;了解德国法西斯的崛起及罪恶行径,鄙视和批判一切在国家、民族、革命、理想名义下,把人们引向盲目、迷信、狂热、毁灭的阴谋和罪恶;理解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反思大国在人类共同危机前的责任担当。
【重点难点】重点:德国法西斯的崛起难点:绥靖政策【教学过程】环节1:出示名为《有着架子床的房间》的两幅图片,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绘画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对比入手,使学生初步感受犹太儿童在二战中的悲惨境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环节2:以“‘法西斯’是什么”设问,引入法西斯的概念及法西斯政权在意、德、日三国的确立。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让学生初步了解法西斯策源地的概况,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聚焦德国。
环节3:回顾《凡尔赛和约》和经济大萧条,辅以希特勒在此时发表的言论(见资料附录1)以及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的部分内容(见资料附录2)铺陈纳粹党夺权。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材料让学生对比二战前德国百姓和希特勒截然不同的心态;引导学生使用旧知、联系史料探寻纳粹党夺权的原因。
环节4: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见资料附录3)理解希特勒的领袖至上论,并通过国会纵火案及之后德国颁布的法律(见资料附录4)表现纳粹党走向对内独裁统治的过程。
设计意图:探寻纳粹对内独裁的思想渊源,并树立“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证据意识。
环节5: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见资料附录5)理解希特勒的种族至上论,讲述发生在特莱津集中营里的故事。
历史: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教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课标要求】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主要事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理解慕尼黑阴谋的含义,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2、记住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及扩大的主要事件(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等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到“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的产物,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形势、查看《德国法西斯的扩张》《二战初期欧洲形势》图,弄清楚“二战”爆发的原因,明白法国的败降、英国的蒙难,是自食恶果;3、通过阅读、讨论等师生互动,让学生明白正是法西斯的暴行,导致“二战”的爆发、扩大,才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4、通过目标导学、师生活动等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水平,激发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慕尼黑会议是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目的的一次大阴谋,是他们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2、理解到二战是由法西斯国家发动,反法西斯国家实行的正义战争。
其中,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实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实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3、通过“二战”成因、爆发和扩大的史实分析,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同时理解到对于邪恶,只有联合起来坚决斗争,才能制止战争,赢得和平。
【重点难点】一、重点: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和“二战”扩大的事件二、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其影响、“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导航】教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演示法学法:阅读法、辩论质疑法、互动法【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二战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绥靖政策,二战的爆发与扩大,主要战役。
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战争的危害,树立热爱和平的思想。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转折与完毕。
【难点】慕尼黑会议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分析教学法、【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的重点知识。
【新课探究】一、绥靖政策1、绥靖政策〔实质〕——西方国家采取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
〔即纵容侵略政策〕2、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召开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3、绥靖政策的影响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影响了反法西斯同盟统一战线的形成,极大地消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4、如何评价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英法等国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的手段来保全自己,让祸水东引,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尝尽了苦果。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二战的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绥靖政策破产〕不到一个月,德国灭亡波兰,随即德军转向西线,侵占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迫使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法国投降,8月起,空袭英国,展开剧烈的“不列颠空战〞。
2、二战的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袭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
苏联卫国战争开场。
初期,德军进展顺利,10底,德军逼近莫斯科城下。
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取胜,打破了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二战的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4、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夏至1943年春,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其他战场的转折点〔共同构成了二战的转折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1942夏〕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3年春〕中国战场——湘西会战〔1945年〕5、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内容主旨】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利用德国的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他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面对法西斯邪恶势力的扩张,英法等大国采取姑息纵容、牺牲小国的绥靖政策,这就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1、结合希特勒的言行了解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同时结合具体史实和文字史料理解绥靖政策的内容、原因及影响,进而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通过编写大事年表,提升阅读和概括历史信息的水平。
3、通过绘画作品、历史照片、历史地图的解读,提升读图水平。
4、在理解绥靖政策的本质的过程中,谴责这种大国出卖小国的卑劣行径;在理解法西斯的实质的过程中,谴责其是一种反民主、反人道、反和平的反动思想。
【教学重点】德国法西斯的建立和扩张【教学难点】绥靖政策【教学过程】环节一:以1938年《时代》杂志封面照片引出希特勒。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叙史见人。
产生疑问、激发思考和学习兴趣。
掌握解读历史照片的基本史学方法。
环节二:阅读教材,按要求学生完成大事年表。
设计意图:提升文本阅读水平,提取历史信息的概括水平,掌握大事年表编写方法。
环节三:结合希特勒1923---1934年个人大事年表及思想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和其对内政策,揭示当时德国的时代特征。
设计意图:由人物言行,解析历史人物与时代的隐含着的关系。
环节四:结合1934---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的大事年表,希特勒的公开讲话,以及漫画《三头怪兽》,引导学生理解法西斯的对外扩张政策。
设计意图:掌握阅读历史漫画的基本史学方法。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环节五:阅读《二战初期德国扩张形势图》,结合文字材料,引导学生了解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一步步扩张,英法等国的态度。
设计意图: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
结合史实体会英法等大国的态度。
环节六:以慕尼黑会议的具体史实为依托,引导学生理解绥靖政策的内容。
通过历史照片、文字信息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绥靖政策的原因。
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立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固有的缺陷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战败国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而失控,所以法西斯势力的出现虽在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个人因素往往会在动荡的时代中左右局势。
极权主义再次将人类社会拖入战争深渊使人们不得不再次思索人类文明究竟何去何从这个永恒话题。
【教学目标】大致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制缺陷与经济危机逐渐导致法西斯势力抬头并最终引发战争的过程。
通过对于历史数据、文献资料、政治宣传画的解读,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水平。
感悟个人因素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联,理解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终极追求。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由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
难点:理解非纳粹国家从绥靖政策到积极应战的政策转变。
【教学过程】环节1: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意大利的相关经济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解读,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固有的缺陷。
过渡:是否只有战败国才品尝着战争带来的经济崩溃的苦涩?环节2:出示经济危机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比对、解读,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过渡:战败国同时承担着沉重的战争负债与经济危机的压力。
环节3:出示当时德国的政治宣传画、纳粹党党徽与纳粹时期德国的国徽。
设计意图:在解读政治宣传画、比对图片细节的过程中,理解纳粹体制的特征。
过渡:民族复仇主义所酿成的恶果远不止于此。
环节4:出示希特勒的演讲稿片段。
设计意图:悉心准备的公开演讲,折射的是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过渡:经过精心准备的公开的演讲,折射演讲者的心态。
环节5:出示当时的历史照片。
设计意图:在寻找照片中隐藏的细节的过程中,了解当时德国普通民众的心态。
过渡:以严谨著称的德意志民族在此时陷入了彻底的疯狂。
环节6:出示纳粹德国扩军备战的过程。
第 13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迸发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知道绥靖政策的含义并认识其本质;知道慕尼黑阴谋的内容并认识其悲观影响;认识二战全面迸发的标记——德国“闪击”波兰;德国的西进与法国的败亡,英国的果断抵挡;认识苏德战争的迸发和太平洋战争的迸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扩大。
经过对绥靖政策本质的剖析,以及西方国家一味对希特勒实行绥靖政策原由的剖析,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经过辅助学生将二战迸发与扩大的众多史学进行归纳,锻炼学生归纳、归纳史实的能力;经过解决课文中“动脑筋”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论辩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轴心国成立后疯狂地进行侵略,直至挑起世界大战引入新课;启迪学生思虑西方国家能否应付二战的迸发负有责任?引到对绥靖政策和慕尼黑阴谋的学习。
经过师生互动,使学生认清绥靖政策的本质和西方国家再三实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由,认识慕尼黑阴谋对加快二战迸发的作用。
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和归纳二战的全面迸发、德国西进、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迸发等巨大战事。
此间,教师对巨大战事的背景与对战争发展的影响做必定的剖析与评论。
对于本课的社会资源相当丰盛,建议教师充足调换学生,特别是男同学的学习踊跃性。
同时要注意控制学生发挥内容的范围及活动时间,免得过多地高出初中教课的要求。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慕尼黑阴谋,使学生认识到绥靖政策的本质是:以牺牲微小国家的利益,和以“祸水东引”为条件,换取与法西斯国家妥协,以保护自己利益的自私自利政策。
经过认识绥靖政策对二战迸发的影响,认识到对险恶权力的一味妥协,只好导致更大的危害。
经过认识战争的强盛损坏,形成喜好和平、爱惜和平的感情。
要点难点要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迸发的原由。
难点1、对绥靖政策的剖析。
2、大战早期欧洲很多国家败亡的原由。
教课方案[ 导入新课 ]发问:大家还记得《凡尔赛和约》签署的时间吗?(学生答: 1919 年)对,当时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署名的信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 年的休战!”果真 20 年后的 1939 年,一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大难——第二次世界大战迸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