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血脂异常(dyslipidemia)一般是指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超过正常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血脂异常也常称为高脂血症(hyperl ipidemia),则主要是指TC或/和LDL-C或/和TG增高。
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 erosis,AS)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CVE)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近平来AS和冠心病(CAD)防治中飞速发展的领域之一。
本文拟对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几个主要问题作简单介绍:5个W、1个H,即6个问题的英文字头。
1、为什么要调脂(或降脂)治疗(Why to treat)1.1首先,血浆TC及LDL-C增高与AS及CAD关系最为肯定。
高胆固醇血症,特别LDL-C增高,增加发生CAD的危险,在临床脂质研究与冠心病一级预防(LRC-CPPT,1984)及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 FIT,1986)中均证实了这一点。
Hebert等1997分析他汀类使LDL–C下降30%,非致死性和致死性冠心病下降33%,脑卒中下降2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28%,总死亡率下降22%。
这些试验充分论证了降低TC及LDL-C对降低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
最近Goud 等在荟萃分析中强调TC下降10%,CAD死亡率的危险下降15%(P<0.001),而且各种原因的死亡危险亦下降11%(P<0.001),未见非心血管原因的死亡危险有所增加。
从上述临床流行病学、一级及三级冠心病预防及冠脉病变回缩等大量资料,已无可争辩地证实TC及/或LDL-C的升高是冠心病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各种治疗干预特别是他汀类对降低TC或LDL-C,对降低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及粥斑样块的回缩具有肯定的效果。
1.2其次,TC及LDL-C处的其他血脂异常也与AS及CAD有关系。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调脂治疗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极易发生心血管事件,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的核心环节。
目前,他汀药物是CHD合并T2DM患者调脂治疗的首选,其使用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在其他因素控制较好地情况下,单用他汀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到指南所推荐目标后,但仍有较高的剩余风险。
对于CHD合并T2DM患者,采用不同调脂方案进一步优化血脂谱,可降低心血管风险。
标签:冠心病;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异常与AS形成息息相关,目前LDL-C是血脂管理的首要关注目标,但有研究提示非HDL-C可能比LDL-C在预测AS的发展方面更有优越性,因其代表所有致AS脂蛋白颗粒中胆固醇含量,主要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LDL。
另有研究表明HDL-C是一个独立的与CHD发生负相关的指标[1],故提倡HDL-C作为心血管事件发生主要预测指标,尤其是在他汀治疗使LDL-C达标患者[2]。
除了胆固醇外,高TG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相关性的研究也从未中断[3]。
证据表明在CHD合并T2DM心血管事件极高危人群,巧妙的调脂方案选择,在紧盯LDL-C,全面优化血脂谱,可进一步消灭心血管残余风险、改善长期预后。
1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目前,血脂指南仍强调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防治的基础,无论选择何种调脂药物,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尤其CHD合并T2DM患者,其包括:限制胆固醇及脂肪摄入量,选择使用富含膳食纤维及低升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同时适当添加降低总胆固醇膳食摄取鱼类ω-3鱼油的摄入;保持中等强度锻炼,调节能够保持理想体重或减轻体重[4]。
2 降胆固醇药物2.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降低ASCVD事件临床获益大小与其降低LDL-C幅度呈线性正相关。
CTTC的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他汀治疗明显获益,LDL平均降低 1 mmol/L,全因死亡率下降9%,心血管不良事件下降约21%。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治疗尹纯;孙艺红【摘要】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点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中度升高,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升高,且脂蛋白颗粒本身功能常常受损.对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并导致残余风险增加.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肯定了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石地位.而传统的非他汀类的调脂药物,如烟酸和贝特类的证据不充分.新型非他汀调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抑制剂在糖尿病患者均显示良好的疗效,是降低残余心血管病风险的有效手段;但需要关注调脂药物对糖代谢的不利影响.%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dyslipidemia in type 2 diabetes(T2DM) are mild or moderate eleva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igh triglyceride and 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with the presence of small and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and dysfunction of lipoprotein particles. The atherosclerogenic dyslipidem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in T2DM and increases the residual risk of CVD. Statins has been proven to be cornerstone treat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CVD in diabetic patients. The benefit of fibrate and niacin on top of statin has been challenging. The emerging new non-sta-tin drugs,such as 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hibitors and PCSK9 inhibitors could further reduce the residual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w-ever,there was increasing concern of the impact lipid lowering therapy on the glucose metabolism.【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7(038)005【总页数】5页(P488-492)【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调脂治疗【作者】尹纯;孙艺红【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R589.2心血管疾病(CVD)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1],约70%的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原因[2]。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策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糖代谢异常引起的高血糖。
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发心血管疾病并加重其风险。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策略,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降血糖药物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用的降血糖药物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1. 口服降糖药物: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类、二甲双胍类药物等常被用来一线治疗糖尿病。
这些药物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促进血糖的控制。
2. 胰岛素治疗:当口服药物不足以控制血糖时,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选择。
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并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进一步加重。
二、降血压药物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因此,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降血压治疗。
以下是常用的降血压药物:1. ACE抑制剂和ARB: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并对心脏和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特别是对于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ACE抑制剂和ARB可减缓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2. 钙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可降低血压并放松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
某些钙通道阻滞剂还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减少心率。
这些药物对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尤为适用。
三、降血脂药物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因此,控制血脂水平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降血脂药物: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有效药物。
这些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心脏事件和中风的风险。
2.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通过与胆酸结合,促使胆酸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这些药物对于那些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或者他汀类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尤为适用。
四、抗凝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抗凝治疗在其治疗策略中占有重要位置:1.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易导致多种并发症。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状态,其预后比单纯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更加严重。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血脂检验是评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手段。
了解血脂检验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对该复杂疾病状态的认识,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目前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尚未有足够的深入探讨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对血脂检验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性分析,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明确、科学的依据。
【研究背景结束】.1.2 研究意义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而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对于这类患者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脂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血脂异常的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医学意义。
2. 正文2.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1. 复杂的病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炎症因子、代谢紊乱、内皮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糖、高胰岛素、高血压等代谢紊乱,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 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
血脂康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接受血脂康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患者均是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患者,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29例患者,对照组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血脂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比较两组的TC、TG、LDL-C、HDL-C等指标,两组这些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5.8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55.18%,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90%,对照组是10.34%,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临床中能够选择血脂康治疗,其血糖水平控制良好,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效果,能够让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改善,促进血糖控制,稳定患者的病情,不良反应率低,是非常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方式。
标签:血脂康;辛伐他汀;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比较大的威胁,因为患者存在很多的合并症状,所以预后情况不理想。
世界范围内在2013年的糖尿病患者是3.82亿,估计25年内会增长至5.92亿。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在世界上也是占据首位的国家,所以糖尿病对我国公民的健康产生的危害性非常大。
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和城市化进程速度、老龄化结构、生活和饮食模式等等的改变有直接联系。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如果不进行控制,就会导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提升。
而且血脂异常会让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提高,增加患者的风险。
临床中应该要对这类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引起重视,在我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疾病是比较难治疗的一类疾病。
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82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1例。
两组患者经合理饮食、运动、戒烟忌酒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经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及血脂变化,减少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标签:阿托伐他汀钙片;磷酸西格列汀;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呈逐年增加趋势。
而在众多临床实践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行长期血糖控制,虽然能基本改善患者血脂异常情况,但多数患者伴血脂异常症状[1]。
而糖尿病患者伴血脂异常症状,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症状,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性。
因此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的治疗,临床不仅要对患者血糖控制,也应重视血脂异常情况。
该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与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8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0~76岁,平均(54.43±5.71)岁;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6.81±2.74)年;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8.31±2.85)kg/m2;观察组4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5.13±5.70)岁;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7.02±3.01)年;平均BMI(28.40±2.92)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中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伴血脂异常症状;②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伴心血管疾病风险性;③患者精神良好,认知正常,可积极自主完成研究;④患者无药物过敏史;⑤该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机制异常、全身感染;②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③既往存在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④未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⑤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
两组患者合理饮食、适宜运动、禁烟忌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维持原先的降糖方案。
对照组患者口服磷酸西格列汀(國药准字J20140095),每天早餐前口服100 mg,1次/d;观察组患者经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7)治疗,磷酸西格列汀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0 mg,1次/d;两组患者连续用药3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跟踪调查,①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②对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取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TG(5.41±0.45)mmoL/L,TC(2.41±0.32)mmoL/L,LDL-C (3.78±0.68)mmoL/L,HDL-C(1.05±0.16)mmoL/L;治疗后TG(2.63±0.28)mmoL/L,TC(1.23±0.21)mmoL/L,LDL-C(1.54±0.20)mmoL/L,HDL-C(1.48±0.23)mmoL/L;对照组治疗前TG(5.39±0.43)mmoL/L,TC(2.36±0.34)mmoL/L,LDL-C(3.75±0.84)mmoL/L,HDL-C(1.04±0.15)mmoL/L;治疗后TG(3.58±0.42)mmoL/L,TC(2.12±0.24)mmoL/L,LDL-C(2.40±0.35)mmoL/L,HDL-C(1.05±0.16)mmoL/L;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51,17.870,13.660,9.827;P=0.000,0.000,0.000,0.000)。
2.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组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4.88%;对照组4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例高血压,占24.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3,P=0.029)。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致糖尿病患者残疾、病死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报道[3],超过80%冠心病患者伴血糖升高特点。
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特点,当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伴慢性血管炎症反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心血管病事件发生。
因此临床治疗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时,不仅要控制血糖变化,也应加强血脂调控,并兼顾心血管效应[4]。
西格列汀药理作用:①西格列汀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通过结合二肽基肽酶-4,抑制二肽基肽酶-4生物活性,并能增加人体血浆内胰岛素分泌多肽(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浓度,延长GLP-1作用时间,起到有效的血糖控制效果;②西格列汀可降低体内β细胞的凋亡率,增加胰岛β细胞含量,起到积极的胰岛素调控血糖功能;③西格列汀通过对二肽基肽酶-4的抑制,增加GLP-1浓度,进一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起到保护血管、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致血压降低,并有增加HDL-C,降低LDL-C作用[5]。
阿托伐他汀钙片药理作用:①阿托伐他汀钙调脂作用明显,属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抵制剂,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阻断胆固醇合成途径,起到降低胆固醇、脂蛋白作用;②阿托伐他汀钙可修复内皮细胞功能,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阻断淋巴细胞生长途径,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起到稳定斑块作用;③阿托伐他汀钙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6]。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4.88%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显示,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可改善患者血脂异常症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显著应用效果。
临床治疗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时,在加强患者血糖干预时,也应进行降血脂治疗,配合饮食、运动干预,控制体重变化,加强患者及家属对药物治疗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鈣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具较高应用效果,降脂作用确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但该次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样本数量少,研究时间较短,且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食、运动等方案不同,均会影响治疗效果,需临床进一步加强研究,以此肯定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光耀,任路平. 血脂紊乱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及处理[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8(3):135-137.
[2] 李虹.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作
用[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25-26.
[3] 俞书霞.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6项检验的临床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74-76.
[4] 徐佰慧. 糖尿病的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5.
[5] 杨廷强,杨麟,潘虹,等.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四川医学,2015,36(9):1314-1316.
[6] 刘洋,刘梅林. 他汀类药物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2013,8(2):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