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项评审处理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12.69 KB
- 文档页数:1
不合格、不符合记录表
编号:ZJLJZB/MS-B-05-01 工程名称海航学院飞行模拟机楼(一期)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
发现部位日期2015.08.12
判定依据通知单及现场检查类别施工质量
不合格事实描述:1、1#厅岛北面二层楼梯间墙体倾斜,要求返工处理。
2、4#厅岛东面首层模拟机大厅内部抹灰空鼓。
3、6#厅岛二层局部阴角不顺直。
4、1#厅岛东面幕墙龙骨连接处焊缝过大。
5、6#厅岛二层风管保温棉封包不符合要求。
6、6#厅岛三层消防喷淋管道丝口处未做防锈处理。
7、4#厅岛二层穿越墙体管道未按要求进行封堵。
责任人:日期:
标识和隔离情况:
责任人:日期:
评审情况及处置方法:
责任人:日期:
主管领导审批:
签字:日期:
处置执行情况:
责任人:日期:
验证情况:
责任人:质量员日期:。
五、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不符合项事实描述:2014 年 7 月 29日,在综合管理部审查时发现, 该部门作为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 不清楚档案室 的工作环境要求,也未见公司为档案室配置温度控制设备,并对档案室的工作环境实施监测。
不符 合 GJB 9001B-2009 标准 6.4 “应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工作环境”的要求。
整改情况 (包括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和完成情况 ):原因分析:1. 对 GJB9001B-2009 标准 6.4 条款的要求理解不到位,认识上存在偏差,偏面认为环境仅针对生 产环境,造成对档案室工作环境要求认识不到位。
2. 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管理制度中也没有作出相关的规定。
3. 档案室没有配置必要的温度控制设备和检测仪表。
纠正措施: 1. 根据 GJB9001B-2009 标准的要求修订本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
2. 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学习 GJB9001B-2009 标准和新修订的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
3.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环境要求,规范档案室:1)防火:档案室内配备适用于纸张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档案室外张贴“禁止吸烟”标志; 2)防潮:档案室内配备除湿器、温湿度表并定期检查和记录;3)防蛀:裱糊档案一律采用防蛀化学浆糊,每只档案箱内安放防蛀防霉片,每月喷一次杀虫剂。
完成情况: 1. 重新修订了《档案管理制度》 ,并收入公司管理制度目录。
2. 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了新修订的《档案管理制度》 。
3. 档案室配备空调、湿度、温度仪,张贴了禁烟标识及档案室环境要求,并配备了二氧化碳灭器等。
4. 经内部组织验证,完成了整改并有效(详见整改证明文件) 。
申请单位代表: 日期:整改验证情况 (包括验证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 原因分析正确,纠正措施落实,整改有效,关闭此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
军事代表: 日期:整改验证情况确认:验证有效,关闭此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
前段时间刚经历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一共有9个不符合项,小弟由于刚入本行业半年,被公司指派负责资料方面,对于评审组老师提出的9个不符合项,有些经过查阅可以解决.现将一些不懂的求组各位大哥指点,最好发个相应的整改项目的样本以供参考,本人在线等跪求各位大哥解答.不符合项如下:一、不符合项:4.1.8第一款内容: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问题表述:未进行文件任命。
原因分析: 对《CMA/CAL计量认证/授权/验收评审表》4.1.8第一款的规定要求实施不到位。
整改措施:对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的任命文件进行添加补充,并列入相应档案中保存。
此项已经解决二、不符合项:4.1.10;内容: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问题表述:监督员未监督职责。
原因分析:对《CMA/CAL计量认证/授权/验收评审表》4.1.10认识不足,实施不到位。
整改措施:?????????这项真的不知道怎么解决三、不符合项:4.3;内容: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问题表述:过期文件未按程序进行销毁和登记、新建文件和标准未登记到受控文件清单、文件发放未登记、作废文件无回收登记、文件无受控标识。
原因分析:对《CMA/CAL计量认证/授权/验收评审表》4.3理解不够,缺少相关的执行程序。
整改措施:已对过期文件按照程序销毁和登记;对新建文件及标准进行登记并加盖受控章;在相应文件中添加文件发放登记册、作废文件登记表;对应受控文件加盖受控章并建立《受控文件清单》。
这个项目也是小问题四、不符合项:4.5;内容: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问题表述:未建立合格供应名单,未对供应商进行合格评定。
不符合要求项处理记录日期:2024年11月15日处理人员:XXX项目名称:新产品开发项目详细描述:在进行新产品开发项目的预算设定过程中,发现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项。
首先,项目预算中的人力资源费用过高。
根据项目计划,项目开发需要一支由10名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但是预算中却计划聘用了30名工程师,这显然是过度预算。
其次,预算中的物料费用也未能合理设定。
项目需要的物料种类不多,但预算中将多个报价较高的物料计划进入,导致物料费用超过了预期。
最后,预算中并未考虑到项目中出现的潜在风险和变更,这将对项目的整体预算造成不确定性。
处理措施:1.重新评估人力资源需求:与项目组成员进一步沟通,确定真实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调整预算中的人力资源费用。
2.优化物料采购计划:与采购部门对接,优化物料的采购计划,避免采购过多或高成本的物料,同时寻找替代方案以降低物料费用。
3.补充风险和变更预算:与项目风险管理团队合作,对项目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为风险应对措施设置合理的预算。
同时,与项目变更管理团队合作,设定变更预算,应对项目中的变更需求。
4.与财务部门协商:将调整后的预算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调整后的预算符合公司的财务要求和限制。
预期效果:通过处理措施的实施,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调整后的人力资源费用更加合理,能够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避免资源浪费。
2.优化物料采购计划后的物料费用更加合理,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3.设立风险和变更预算后,能够有效应对项目中的风险和变更需求,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与财务部门协商后,确保调整后的预算符合公司的财务要求和限制,避免财务风险。
总结:处理不符合要求项是项目管理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通过对新产品开发项目中不合理预算设定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交付,并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因此,及时识别和处理不符合要求项是项目管理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
我从2002年开始接触计量认证,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搞得乱七八糟。
(PS:不怕丢人,现在也不是很懂)2003年底,我单位计量认证复查换证带扩项,才第一次接触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搞材料搞到早上7点还没搞完,真是累煞人。
这一次不符合和基本符合项很多,有20多项,因为不懂,有很多低级错误。
2005年我单位两次扩项评审,一次监督评审。
2006年我单位一次扩项评审。
2007年4月22日我单位一次扩项评审、4月29日一次监督评审,10月份又申报了外墙保温材料等7个产品的扩项申请,现场评审还没通知什么时间来呢,可能这10天之内差不多该来了。
我的一些材料做得还不是很好,还得丰富丰富。
5年8次迎接评审。
今年给人家评审了5次(5个实验室),加起来有13次评审的经历。
大家谈谈自己的经历。
今天挺忙,我有空把我们的不符合项整理整理,发上来。
先发一个最近的,一共4个不符合项。
不符合项:1.未对内审人员进行正式授权。
2.电气室双臂电桥和水浴箱的位置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3.标准溶液标识的信息量不足。
4.体系文件中缺少样品唯一性标识编写规则。
今年4月22时扩项时的不符合项,共3项。
一、需整改章条号5.4不符合项内容:管理评审计划中输入信息不明确。
原因分析:对《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5.4款认识不足。
整改措施:加强对《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学习,编写2007年管理评审计划。
整改结果:编写了2007年管理评审计划,评审输入一栏的信息已明确。
整改证据见附件1。
二、需整改章条号:5.4 5.6(e)不符合项内容: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中留样再检测检查方式规定不明确。
原因分析:对《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5.6(e)款理解不充分。
整改措施:加强对《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学习,修订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整改结果:修订了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对留样再检测的项目、时间、人员进行了明确。
整改证据见附件2。
三、需整改章条号:9.2.1不符合项内容: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和确认的总体计划内容不完善,无校准和确认的规定。
ISO9000内审不符合(不合格)项判断参考条款1.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没有框架关系――5.32. 质量方针、目标不能被各级人员所理解和贯彻――5。
33。
质量目标没有展开到职能部门,实现不能提供证据――5。
4。
14。
管理评审未进行――5.65. 管理评审未保存原始记录――5。
6.16. 管理评审的输出没有包括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5.6.37。
职责和权限不清――5。
5。
18。
资源配置不足――69。
外来文件和资料不受控――4.2。
3 f)10。
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4。
2。
311. 现场不能得到相应文件有效版本,或使用不受控文件――d)12. 现场有效版本和作废版本并存--4.2.3 g)13。
现场只有作废版本--4.2.3 g)14. 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不能识别―― 4。
2.3 c)15。
文件和资料在发布前未经授权人审批其适宜性――4。
2。
3 a)16。
文件发放范围未经审批――4.2。
3 d)17。
对文件未进行必要的评审和修订――4.2。
3 b)18。
工作现场没有可依据的文件,导致了工作质量的不一致――7。
119. 质量手册对删减的细节和合理性描述不充分――4。
2.2 a)20. 质量手册对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表述-4.2。
2 c)21。
供方的产品质量记录未保存在组织--7.4或者4。
2.422。
其他各种记录按就近不就远原则处理.如合同评审无记录--7.2.223. 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4.2。
424. 质量记录未规定编目、标识、归档、处理办法――4.2。
425. 没有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所必要的能力-6。
2.2 a)26. 培训需求未确定――6.2.2 b)27. 没有保持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适当记录--6。
2.2 e)28。
不能提供培训有效性评价的证据――6.2。
2 c)29. 特殊工序的操作工人资格、培训、考察、考核不符合要求--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