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腹水-脓性腹水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68
难治性腹水的名词解释腹水,也被称为腹腔积液,是指在腹腔内异常积聚液体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只存在少量的液体,类似于一种润滑剂,帮助内脏器官的正常运动。
但当积聚的液体量超过正常范围,且持续时间较长,则称为腹水。
腹水的成因复杂多样,可以是各种疾病的结果,如肝硬化、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等。
难治性腹水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腹水,指的是无论经过常规治疗或手术措施,腹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容易反复发作的情况。
这类腹水一般是严重疾病或器质性病变所致,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对于患有难治性腹水的患者来说,腹水不仅给身体带来不适,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难治性腹水治疗的困难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本身的复杂性:难治性腹水常常是由一系列的疾病引起的,如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导致液体在腹腔中的积聚,还可能伴随有器官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等问题。
因此,在治疗难治性腹水时,要考虑到疾病本身的复杂性,采用综合治疗方案,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病因所导致的问题。
2. 治疗手段的有限性:目前,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手段较为有限,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常规的利尿剂可以帮助促进液体排出,但对于顽固性腹水并不能获得良好效果。
此外,其他治疗手段如经皮穿刺引流、腹腔灌洗等也可能无法彻底根除腹水。
需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3. 复发率高:难治性腹水的特点之一就是反复发作。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治疗有效地去除了腹水,但往往不久后又会再度积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
这主要是由于疾病本身的进展和复杂性所致,需要更加深入地寻找病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腹水的复发。
针对难治性腹水的治疗,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方案,深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尽可能找到病因所在,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外科手术可能是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最佳选择。
手术方法可以是经腹或腰部手术,如腹腔造瘘术或TIPS术等,以帮助减少腹水积聚、恢复机体平衡。
几种腹水的鉴别方法腹水是指在腹腔内积聚大量液体,造成腹部膨胀的病症。
腹水可以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因此对腹水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腹水的鉴别方法:1. 腹水的外观与检查:根据腹部的外观和触诊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腹水。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扁平或微凸的,如果触诊时发现腹部鼓胀、呈现圆球状,可能是腹水积聚的表现。
2. 腹水的性质:腹水可以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种。
通过腹水的颜色、粘稠度、气味等特点来进行鉴别。
渗出液一般为淡黄色或无色,粘稠度较高,蛋白质含量较高,而漏出液则可能存在颜色较深、粘稠度较低的特点。
3. 腹水的分析:可以通过腹水的化验、细胞学检查等分析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腹水。
化验可以测定腹水中的蛋白质、酶、乳酸脱氢酶、细胞因子等的含量,细胞学检查可以观察腹水中是否存在白细胞、红细胞、恶性细胞等。
4. 腹水的病因分析:根据腹水的病因来进行鉴别。
腹水的病因非常广泛,包括肝硬化、恶性肿瘤、心脏病、肾病、结核等。
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水,可能会伴随着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贫血、黄疸等,进一步帮助鉴别腹水的原因。
5. 影像学检查:腹水可以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进行鉴别。
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腹水鉴别手段之一,可以确定腹水的存在、积聚程度、位置等。
而CT和MRI可以更加详细地观察腹腔内器官的状况,有助于确定腹水的病因。
6. 腹腔穿刺:对于腹水的鉴别诊断非常关键的是进行腹腔穿刺。
腹腔穿刺可以直接获取腹水样本,通过化验、细胞学检查等进一步鉴别其性质和病因。
其中,细胞学检查对于判断是否为癌性腹水和判断恶性肿瘤的类型非常有帮助。
总结起来,腹水的鉴别方法包括外观与触诊、腹水性质、腹水分析、腹水病因分析、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等。
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鉴别不同类型的腹水,为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最佳方案之一,它可以从根本上降低门静脉的压力,改善肝肠循环,让患者达到比较好的生活状态。
肝硬化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所导致的弥漫性肝纤维化和再生结节形成,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症。
代偿期肝硬化可多年无症状,直至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失代偿事件出现。
肝硬化患者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则 5 年生存率低于 20%。
顽固性腹水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后,约 50%患者将在 10年内出现腹水。
在因腹水住院的肝硬化病人中,1年病死率增至 15%,5年病死率接近 50%。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KA)是指腹水量较大,持续3个月以上,对常规利尿方法失去反应,对水钠均不能耐受,血钠<1300mmol/L,尿钠<10mmol/L,尿钠/尿钾<1,自由水清除率<1,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血流量均低于正常。
这种腹水患者具有明显的循环功能降低,尽管内脏血管床显著淤血,但心排血量、有效血容量及肾血流量均减少,如继续使用速尿等强利尿剂,非但利尿效果不佳,而且往往使肾血浆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更为减少,可导致肝肾综合征,严重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
顽固性腹水的治疗1 指南推荐2013 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肝硬化腹水指南建议将腹水分为三线治疗:1.病因治疗、限钠(每日钠摄入量≤2000 mg)、利尿(螺内酯:呋塞米=100mg:40mg)依然是门脉高压腹水病人的一线常规治疗方案; 2.对常规限钠和利尿治疗仍无效的患者,可考虑系列治疗性腹腔穿刺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和肝移植术,此为二线治疗方案; 3.对于二线治疗不适合、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可采取腹腔静脉分流术以缓解症状,此为三线治疗方案。
2 腹腔穿刺引流临床上对出现了利尿剂不敏感的顽固性腹水,只能采用第二、三线治疗方案。
其中腹腔穿刺引流术是姑息性的治疗手段,且伴随有白蛋白的严重流失,如果白蛋白补充不及时或者营养状态比较差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
腹水量分级
腹水量分级是指根据腹部积液的多少,将患者的腹水分为不同的等级。
目前常见的腹水量分级方法包括四级和五级,其中四级法较为简单,适用于大多数临床病例,而五级法则更加精细,适用于复杂或高危患者。
四级腹水量分级法将腹水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等级。
轻度腹水指腹部积液量小于或等于500毫升,中度腹水指积液量在500毫升至1500毫升之间,重度腹水指积液量在1500毫升至3000毫升之间,极重度腹水指积液量超过3000毫升。
五级腹水量分级法则将腹水分为0级、1级、2级、3级和4级五个等级。
0级腹水指无腹水积液,1级腹水指腹水积液量小于500毫升,2级腹水指积液量在500毫升至1000毫升之间,3级腹水指积液量在1000毫升至1500毫升之间,4级腹水指积液量超过1500毫升。
腹水量分级对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腹水量分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 1 -。
顽固性腹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顽固性腹水是指腹腔内积聚大量液体,且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种疾病。
它通常是由于肝硬化、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顽固性腹水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包括药物治疗、腹腔减压术、肝移植等。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其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常见方法之一。
利尿剂是其中的主要药物,通过促使肾脏排出多余的液体来减轻腹水积聚。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螺内酯、呋塞米等,它们可以有效地减少体液潴留,从而缓解腹水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以结合饮食控制,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加重腹水的情况。
其次,腹腔减压术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腹腔减压术可以快速减轻腹水积聚的症状。
这种手术通过在腹腔内插入导管,将多余的腹水引流出来,达到减压的效果。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缓解腹水症状,但并不能治愈疾病本身,因此在手术后还需要结合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最后,对于肝硬化等原因导致的顽固性腹水,肝移植是一种彻底治愈的方法。
肝移植可以彻底解决肝脏功能受损导致的腹水问题,是目前治疗顽固性腹水最彻底的方法之一。
但是,由于肝移植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术后的并发症风险较高,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针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腹腔减压术和肝移植等多种选择。
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综合考虑疗效、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顽固性腹水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顽固性腹水的原因:钠摄入过量、其他疾病过程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胃肠出血、肝病、肝炎、中毒、肾疾病、梗阻、非甾体抗炎药(SAIDs )、外周水肿缺乏、近曲小管钠重吸收增强、张力性腹水对心肾功能的负性影响。
腹水形成原因:1.门脉高压,如肝硬化、肝充血等。
2.低蛋白血症,如肾病综合征、失蛋白肠病、营养不良等。
3.内分泌病变,如粘液性水肿、卵巢疾病等。
4.内脏渗漏,如胰性腹水、胆汁性腹水、乳糜性腹水、尿性腹水和肾源性腹水等。
5.感染所致,如细菌性感染、结核感染、霉菌感染、寄生虫病等。
6.新生物所致,如原发性恶性间皮瘤、间皮增生和良性间皮瘤、继发性恶性病变、腹膜假粘液瘤等。
7.肉芽肿性腹膜炎,包括外源性、内源性、医源性等所致。
8.硬化性腹膜炎,包括中毒性、留置异物、特发性等。
9.其他因素所致,如血管炎、家族性阵发性腹膜炎、嗜酸细胞增多性胃肠炎、Whipple氏病、妇科病、脾功能亢进、腹膜淋巴扩张、腹膜囊肿、腹膜包囊等。
一般治疗:1.患者卧床休息,有呼吸困难者可取斜坡卧位。
2.记录液体出入量,定期测腹围及体重。
3.饮食根据病因确定,如病因不明,暂给高蛋白低盐饮食。
4.适当限制饮水。
5.病因确定后,针对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1.使用利尿药,注意利尿不宜过急。
有肝昏迷倾向及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变化,并随时纠正。
2.纠正低蛋白血症,输入人体白蛋白。
3.中医中药辨证治疗。
腹腔穿刺放液,确因腹胀严重、发生心肺压迫症状或显著影响食欲者,可放腹水。
但速度宜缓,不可大量放液,以免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肝昏迷、肝肾综合征等。
外科治疗:1.出现肝静脉阻塞、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而肝功能尚好、腹水不多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患者由于顽固性腹水影响呼吸时,可考虑进行腹腔-静脉旁路手术治疗,该手术可有效的控制腹水。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手术可伴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及血栓形成。
腹水常见原因:1.非感染性:a.肝脏疾病;b.心肾疾病;c.腹腔肿瘤.腹腔转移瘤;2.感染性:a.结核性感染;b.其它细菌感染腹水是指人體腹腔內有超量的液體積存,是肝臟組織病變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
2022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全文)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为15%,5年病死率约为44%。
而顽固性腹水(RA)患者预后更差,1年病死率高达60%。
本文将主要论述肝硬化RA的定义和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治疗管理手段。
一、肝硬化RA的定义2012年欧洲肝病学会(AASLD)推荐的RA诊断标准是:(1)限盐(4~6 g/d)及强化利尿药物(螺内酯400 mg/d、呋塞米160 mg/d)治疗至少1周或治疗性放腹水(每次>5000 ml),腹水无治疗应答反应(4天内体重平均下降<0.8 kg/d,尿钠排泄少于50 mEq/d;或已经控制的腹水4周内复发,腹水增加至少1级)。
(2)出现难控制的利尿药物相关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如急慢性肾损伤、难控制的电解质紊乱、男性乳房肿大胀痛等。
临床上仅以对利尿药物的治疗反应作为顽固型腹水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
我国2017年《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给出的参考标准是:(1)较大剂量利尿药物(螺内酯160 mg/d、呋塞米80 mg/d)治疗至少l周或间断治疗性放腹水(4000-5000 ml/次)2周无治疗应答反应。
(2)因利尿药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而限制利尿药物剂量递增。
二、RA的病理生理学如图1所示,晚期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严重的门静脉高压,导致内脏血管扩张,而内脏血管扩张的另一部分原因是肠道细菌和细菌产物的易位增加,这些细菌及其产物多具有直接致血管扩张的特性。
随着内脏血管上剪切应力的增加,局部产生血管扩张剂(如一氧化氮)。
内脏血管扩张剂通过门体系统分流转移到体循环导致全身性血管扩张。
图1 全身性炎症、RA与肝肾综合征的相互作用在没有任何血容量丢失的情况下,机体感觉到扩张的血管没有被充分填充,有效动脉血容量下降(EABV)。
这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肾脏对这些系统的血管收缩作用非常敏感,导致肾脏血管收缩。
腹水的分度临床腹水分有三度,有二种分法:1、以肚脐为标准,肚脐低于二侧髂骨连线者为一度,相同水平者为二度,高出甚至肚脐膨出为三度;2、移动性浊音低于腋中线为一度,界于锁骨中线与腋中线者为二度,超出锁骨中线为三度。
第一种分法见于国外文献,第二种分法国内常用。
腹水B超分度:少量——腹水出现于肝肾间隙、盆腔及肝右前上间隙。
中量——除上述部位外,于胆囊床、膀胱周围、网膜囊及脾周围均可见无回声区。
大量——于肝脾周围、盆腔、肠襻周围均可见无回声区,并可见肠系膜、肠管在无回声区漂动。
美国的腹水的分级1级:仅仅通过细致的体格检查才能发现;2级:容易检测到,但量少;3级:明显但没有腹壁紧张4级:明显且腹壁紧张.英国肝硬化腹水的分度:1级(轻度):腹水仅仅经超声检查探及;2级(中度):腹水导致腹部中度的、对称的膨隆;3级(大量):腹水导致明显的腹部膨隆。
2010版EASL肝硬化腹水指南解析2010年09月23日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肝病中心李海贾继东在2010年9月份的《肝脏病学杂志》(JHepatol2010,53:397)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发表了《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处理临床实践指南》。
该指南与国际腹水俱乐部(ICA)的共识(2003年)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的《肝硬化腹水成人患者处理指南》(2009年)一起,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发表的关于肝硬化腹水等并发症临床诊疗的重要指导性文献。
受《中国医学论坛报》编辑之邀,现向读者简要介绍该指南,并将其与AASLD指南及ICA 共识进行比较与分析,供读者参考(D2~D3版)。
腹水的评估与诊断腹水检查无论是EASL新版指南、AASLD指南,还是ICA共识,它们均指出,在患者新出现腹水时,应该进行腹腔穿刺和相应的腹水检查,以便尽快明确腹水原因,排除其他疾患引起的腹水,确诊是否为自发性腹膜炎。
EASL指南、AASLD指南和ICA共识也均强调了血清腹水白蛋白浓度梯度[SAAG,计算公式为血清白蛋白浓度(g/L)-腹水白蛋白浓度(g/L)]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即如果SAAG≥11g/L,则诊断门脉高压性腹水的准确性可以达到97%。
难治性腹水的管理措施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其形成原因复杂,主要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高动力循环使动脉有效血容量下降,随后激活了某些神经体液因素,造成功能性肾脏异常和水钠潴留,引起腹水。
难治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约占肝硬化腹水的5%-10%,是临床治疗棘手的问题之一,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预后极差。
难治性腹水的定义难治性腹水定义为“腹水治疗后不能消退或治疗后早期复发而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有效预防”。
它分为利尿剂抵抗性腹水(Diuretic Resistant Ascites)和利尿剂不耐受性腹水(Diuretic Intolerant Ascites)两种亚型。
利尿剂抵抗性腹水:因为对限钠和利尿剂无应答,腹水不能消退或治疗后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有效预防;强化利尿剂治疗(螺内酯400 mg/d和呋塞米1 60 mg/d)至少1周,同时限钠<90mmol/d,平均体重下降<0.8 kg超过4天,并且尿钠<摄钠;首次治疗后腹水消退,但4周内再次出现2或3级腹水。
利尿剂不耐受性腹水:因为利尿剂诱导并发症发生,限制了有效的利尿剂剂量使用,腹水不能消退或治疗后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有效预防。
利尿剂诱导的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肾损害、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利尿剂诱导的肝性脑病是指在排除其他诱因下出现的脑病;肾损害是指对治疗应答的腹水患者血肌酐升高>1 00%至血肌酐>2 mg/dL(177 mmol/L);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下降>1 0 mmol/L至血清钠<1 25 mmol/L:低钾或高钾血症是指相应措施下,血钾<3 mmol/L或>6 mmol/L。
1、大量穿刺放液大量数据表明,重复大量腹腔穿刺放腹水(Large-volume Paracentesis LVP)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Gine等研究指出,与单纯使用利尿剂相比,虽然LVP有穿刺后继发感染风险,但是其发生低钠血症、肝性脑病和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明显降低。
顽固性腹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顽固性腹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肝硬化、心力衰竭、肾脏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引起。
腹水的积聚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寻找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常见方法之一。
利尿剂是最常用的药物,通过增加尿液的排泄来减少体内的液体积聚。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呋塞米、螺内酯等,但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药物过量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其次,腹水穿刺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穿刺抽取腹水,可以快速减轻腹水积聚所带来的不适感,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腹水穿刺并不能根治腹水,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另外,手术治疗也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重要手段。
对于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腹水,手术可以通过修复肝脏功能或切除恶性肿瘤等方式来治疗腹水。
对于心脏病引起的腹水,心脏手术也可以有效减轻腹水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腹水穿刺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限制盐分摄入可以减少体内液体的潴留,避免饮酒和吸烟也有助于减轻腹水的症状。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促进体内液体的代谢和排泄。
综上所述,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方法有药物治疗、腹水穿刺、手术治疗以及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水,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定期复诊,遵医嘱进行治疗,以期尽早康复。
顽固性腹水的原因:钠摄入过量、其他疾病过程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胃肠出血、肝病、肝炎、中毒、肾疾病、梗阻、非甾体抗炎药(SAIDs )、外周水肿缺乏、近曲小管钠重吸收增强、张力性腹水对心肾功能的负性影响。
腹水形成原因:1.门脉高压,如肝硬化、肝充血等。
2.低蛋白血症,如肾病综合征、失蛋白肠病、营养不良等。
3.内分泌病变,如粘液性水肿、卵巢疾病等。
4.内脏渗漏,如胰性腹水、胆汁性腹水、乳糜性腹水、尿性腹水和肾源性腹水等。
5.感染所致,如细菌性感染、结核感染、霉菌感染、寄生虫病等。
6.新生物所致,如原发性恶性间皮瘤、间皮增生和良性间皮瘤、继发性恶性病变、腹膜假粘液瘤等。
7.肉芽肿性腹膜炎,包括外源性、内源性、医源性等所致。
8.硬化性腹膜炎,包括中毒性、留置异物、特发性等。
9.其他因素所致,如血管炎、家族性阵发性腹膜炎、嗜酸细胞增多性胃肠炎、Whipple氏病、妇科病、脾功能亢进、腹膜淋巴扩张、腹膜囊肿、腹膜包囊等。
一般治疗:1.患者卧床休息,有呼吸困难者可取斜坡卧位。
2.记录液体出入量,定期测腹围及体重。
3.饮食根据病因确定,如病因不明,暂给高蛋白低盐饮食。
4.适当限制饮水。
5.病因确定后,针对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1.使用利尿药,注意利尿不宜过急。
有肝昏迷倾向及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变化,并随时纠正。
2.纠正低蛋白血症,输入人体白蛋白。
3.中医中药辨证治疗。
腹腔穿刺放液,确因腹胀严重、发生心肺压迫症状或显著影响食欲者,可放腹水。
但速度宜缓,不可大量放液,以免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肝昏迷、肝肾综合征等。
外科治疗:1.出现肝静脉阻塞、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而肝功能尚好、腹水不多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患者由于顽固性腹水影响呼吸时,可考虑进行腹腔-静脉旁路手术治疗,该手术可有效的控制腹水。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手术可伴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及血栓形成。
腹水常见原因:1.非感染性:a.肝脏疾病;b.心肾疾病;c.腹腔肿瘤.腹腔转移瘤;2.感染性:a.结核性感染;b.其它细菌感染腹水是指人體腹腔內有超量的液體積存,是肝臟組織病變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
肝硬化腹水的护理_怎么护理肝硬化腹水什么是肝硬化腹水?怎么治疗肝硬化腹水?肝腹水,即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发展到晚期的一个疾病产物,同时如果发展迅速可能会癌变成肝癌。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肝硬化腹水的护理,希望对你有用! 肝硬化腹水的四个阶段(一)腹水前期此时肝硬化患者无腹水,也未出现体循环动脉的扩张和充盈不足,但过量摄人钠盐则会引起水钠储留,即此时肾脏对钠的处理已经发生障碍。
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和门脉压力增加通过神经反射直接影响了肾脏对钠盐的处理所致,但这种水钠滞留是自限性的。
(二)反应性腹水期此期肾脏钠水滞留明显增加而使总血容量扩张,继而外周动脉扩张以减少血管阻力。
外周动脉的扩张是由于内脏组织释放大量各种舒血管物质,从而引起内脏循环和体循环依次扩张。
继之,依外周动脉假说而形成腹水。
(三)顽固性腹水期此期患者肝病严重,明显钠水潴留,对利尿剂治疗不敏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外周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降低。
但肾脏血管对血管收缩剂非常敏感,且肾脏对钠重吸收进一步增加而排泌减少,抵抗利尿剂和利钠因子的作用。
(四)肝肾综合征期此期多发生在有顽固性腹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由于进一步的外周动脉扩张而出现低血压,机作为维持有效循环容量,致使血管收缩物质合成增加,尤其是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
由于此时肾脏血管对收缩物质的高度敏感性,从而导致选择性肾脏低灌注、严重钠水滞留和肾功能衰竭。
肝硬化腹水的特征1、早期肝腹水伴畏寒、发热,且腹痛、腹肌紧张和压痛明显,多存在腹膜炎;急性腹膜炎甚至出现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2、肝腹水除腹部大量积水导致腹部膨隆外,还常伴双下肢水肿,通常是可凹行水肿。
3、肝腹水晚期面色多黝黑,有黄疸出现;腹壁静脉怒张,全身发热,内分泌功能失调,经常性的行走困难,腹水不易消退。
4肝腹水患者亦可能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其他合并症同时出现,通常表现出贫血、神志不清、精神倦怠等相关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