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387.00 KB
- 文档页数:16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引言:儿童的体格生长是衡量儿童健康和发育情况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一个重要依据。
针对儿童的体格生长,医学界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讨论。
一、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身高是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儿童的身高测量需要在儿童站立姿势下进行,将测量尺沿着儿童头顶至脚底的中央垂直线上放置,并让儿童身体保持直立。
测量时,注意尺子的末端要与儿童身体完全接触,并确保测量时尺子与地面垂直。
此外,为了减少误差,测量时最好重复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儿童的身高。
2.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儿童的体重测量通常需要在儿童脱离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行,采用体重秤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确保儿童裸露身体,没有穿鞋或者任何重物,同时身体要保持稳定。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体重测量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3.头围测量:头围是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头围测量需要使用软尺,并将软尺绕过婴幼儿的额骨突起和枕骨突起,放在耳朵上方和颞骨突起之间的最高部位。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头围测量也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4.胸围测量:胸围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胸围测量需要使用软尺,并将软尺绕过儿童胸部最丰满的位置,在胸部两侧贴合。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胸围测量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二、评价指标: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主要通过体格生长曲线和百分位数来进行。
体格生长曲线是以年龄为横坐标,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指标为纵坐标,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斜率来判断儿童体格生长情况,通常根据曲线的形状分为正常、滞后和超前三种类型。
百分位数则是将儿童个体的各项指标与同龄儿童群体的平均值进行比较,通常用于评价儿童个体的体格生长情况,10%以下的百分位数表示该项指标偏低,90%以上的百分位数表示该项指标偏高。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1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管理》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体格测量的重要性、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认识到体格测量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测量操作。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体格测量操作技巧的掌握,如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准确测量。
重点: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以及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体格测量工具(如身高计、体重秤、软尺等)。
学具:记录表格、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让学生了解体格测量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解释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身高、体重、头围为例,讲解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体格测量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各组汇报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教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儿生长发育基本原理2. 常用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身高体重头围3. 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正确姿势测量工具精确度七、作业设计(1)一名3岁儿童,身高90cm,体重14kg,头围50cm。
(2)一名6岁儿童,身高110cm,体重20kg,头围55cm。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儿童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动态,了解更多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意义以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意义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以及其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1. 身高测量:身高是评估小儿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时,应将小儿置于垂直测量板上,头部、背部、臀部、腿部和脚跟紧贴测量板,双脚并拢,膝盖伸直,头部与身体成一个直线。
使用测量杆或墙壁上的标尺,精确测量小儿的身高。
2. 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估小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测量时,应将小儿光着身子放在称上,确保称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称的零点校准和称的稳定性。
3. 头围测量:头围是评估小儿脑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测量时,应使用软尺绕着小儿头部最宽的部位作一个水平的圈,记录测量值。
4. 胸围测量:胸围是评估小儿胸廓发育情况的指标之一。
测量时,应使用软尺绕着小儿乳头最高点和背部最突出部位作一个水平的圈,记录测量值。
5. 臂围测量:臂围是评估小儿上肢发育情况的指标之一。
测量时,应使用软尺绕着小儿上臂最粗的部位作一个水平的圈,记录测量值。
二、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意义1. 评估生长发育情况:通过测量小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和臂围等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小儿的整体生长状态,帮助医生和家长了解小儿的健康状况。
2. 识别生长发育异常: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可以及早发现生长发育异常。
例如,如果小儿身高增长缓慢或体重增长不达标,可能提示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或其他内分泌问题。
通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小儿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3. 判断营养状态:小儿的体格生长指标还可以反映其营养状况。
例如,体重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营养不良,体重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肥胖。
根据小儿的营养状态,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帮助小儿维持正常的体重和营养平衡。
4.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可以帮助监测治疗效果。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测量工具准备:1.身高测量仪:包括儿童尺子或身高测量杆。
2.体重计:应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体重计。
3.头围量表:使用刻度清晰、材质柔软的头围量表。
步骤一:身高测量1.将身高测量仪安放在光滑平整的地面上。
2.让儿童脱去鞋袜,站立直观。
3.将儿童的肩膀、臀部、脚跟、脑后头固定在身高测量仪上。
4.用测量仪上的滑块轻轻按压儿童的头顶,使其平躺在身高测量仪上。
5.确保儿童的头部、背部、臀部、小腿、跟部、脚跟都保持贴紧身高测量仪。
6.在儿童站立直观的状态下测量身高。
注意要点:1.测量时要确保测量仪安放平稳,避免摇晃。
2.儿童自然站立,身体直接贴靠身高测量仪。
3.确保儿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
4.儿童头顶要与身高测量仪接触稳定。
5.测量时要给予儿童安全感,确保他们能够保持站立姿势。
步骤二:体重测量1.将体重计放在平整、稳固的地面上。
2.让儿童站立或坐下,依次测量体重。
3.让儿童脱光鞋袜和多余的衣物。
4.请儿童小心地站在体重计上,并确保双脚均匀分布在上面。
5.等待体重计稳定,读取儿童的体重数值。
注意要点:1.确保体重计的准确性和准确度。
2.儿童站立时,双脚要平稳地站在体重计上,并尽量避免身体晃动。
3.测量时要充分配合儿童,给予他们必要的安慰和鼓励。
4.为减少测量误差,应保持体重计平稳和免受撞击。
步骤三:头围测量1.让儿童坐下或平躺,保持头部稳定。
2.将头围量表放在儿童的头上,围绕额头和枕骨搭结合。
3.确保头围量表的刻度清晰可读,并确保头围量表紧贴在儿童的额头和枕骨处。
4.记录儿童的头围值。
注意要点:1.确保头部与头围量表的表面保持贴紧。
2.测量头围时,要确保头围量表水平放置,不要扭曲或卷起。
3.尽量避免头发影响头围的准确测量。
在进行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宝宝选择适当的测量时机,比如在喂饭后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测量。
2.尽量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测量工具和设备。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意义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和体脂肪等的测量。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 体重测量:通常使用体重秤来测量儿童的体重。
体重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生长迟缓或肥胖等问题。
2. 身高测量:身高测量一般使用身高测量仪器,它可以直接测量儿童的身高。
身高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骨骼生长和身体发育状态,以及是否存在生长迟缓等问题。
3. 头围测量:头围测量通常使用软尺来测量儿童头部的周长。
头围是评估儿童头颅生长和脑部发育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脑部生长情况和发育是否正常。
4. 胸围测量:胸围测量通常使用软尺来测量儿童胸部的周长。
胸围是评估儿童胸廓发育和肺部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5. 体脂肪测量:体脂肪测量可以使用皮脂厚度测量仪、电阻法测量仪或超声波测量仪等方法进行测量。
体脂肪是评估儿童的体重组成和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肥胖问题。
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同时,通过跟踪测量结果的变化,可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健康问题,以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和营养支持。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意义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至关重要,它能够提供宝宝的生长发育状态,帮助家长和医生判断婴儿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其意义,并举例说明其应用于实际情况。
测量婴儿的身高可以通过体格测量尺进行。
首先,婴儿脱去鞋袜,并平躺在平整的测量尺上,头部与身体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家长或医生轻轻按压婴儿头颅,使其与测量尺紧密贴合,并确保婴儿的身体伸展平直。
然后,用测量尺或软尺测量婴儿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使用合适的婴儿称量器测量臀部重量。
婴儿脱光衣物,由家长或医生将婴儿平放在称量器上,确保婴儿的身体完全贴合于称量器上。
称量器的刻度会显示出婴儿的体重,详细记录下来。
用卷尺轻轻地量取婴儿头围。
将卷尺放在婴儿前额的眉毛上方,然后围绕头部的最宽处,即在耳朵和眉毛之后,量取头围。
测量胸围和腹围:胸围是指胸部的最宽处,腹围则是指在肚脐的最宽部分。
使用松紧带或卷尺测量胸围和腹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测量时需要确保婴儿保持放松并不会受到压迫,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在评估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和腹围等指标,可以追踪儿童的生长速度和发育阶段。
这些数据可以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标准生长曲线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儿童的生长状况是否正常。
如果婴儿的体格生长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存在某种健康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例如,一个3个月大的男婴体重只有3公斤,而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范围为4-6公斤。
这个数据表明该婴儿的体重发育落后于同龄婴儿。
医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来确定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喂养或治疗计划。
另一个例子是测量身高。
如果一个4岁的女童身高只有90厘米,而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范围为100-110厘米。
这意味着该女童的身高生长明显滞后,很可能存在生长激素不足或其他生长问题。
医生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检查来确定原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检测指标介绍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检测指标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定期测量和监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儿童是否健康,并及时发现生长发育异常。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和体质指数等。
1. 身高身高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儿童体格生长指标之一,反映儿童的线性生长。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身高尺或身高仪测量儿童的身高值。
身高的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身高时,儿童应赤脚站立,双脚并拢贴紧测量仪器,头部保持正直。
2.测量者应将身高尺或身高仪垂直稳定地固定在测量点上,并确保测量仪器与儿童头部接触稳定。
3.记录测量数值时,应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0.1厘米。
身高的正常范围因年龄和性别而异。
通常使用百分位曲线图来比较儿童的身高发育情况。
若儿童身高落在低于第3百分位或高于第97百分位的范围内,可能存在生长发育问题,需要进一步评估。
2. 体重体重是评估儿童的整体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称重器测量儿童的体重值。
测量体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体重时,儿童应赤脚站立或躺平在称重器上,双臂自然下垂。
2.称重器应放在平坦稳定的地面上,并确保儿童的身体完全贴合于称重器上。
3.记录测量数值时,应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0.1千克。
体重的正常范围因年龄和性别而异。
通常使用百分位曲线图来比较儿童的体重发育情况。
若儿童体重落在低于第3百分位或高于第97百分位的范围内,可能存在生长发育问题,需要进一步评估。
3. 头围头围是评估婴幼儿大脑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常在儿童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定期测量头围,并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软尺或线型测量工具测量婴幼儿的头围值。
测量头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头围时,婴幼儿应平躺或坐立,头部保持放松。
2.测量者应将软尺或线型测量工具围绕头部最宽的部位,即耳朵下方和眉毛上方的位置。
3.记录测量数值时,应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0.1厘米。
引言:儿童体格生长是指儿童身高、体重等生理参数的增长过程。
了解儿童体格生长情况对于儿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与发展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2024年儿童体格生长测量与评价的相关研究。
一、测量方法1.1身高测量身高是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时应注意儿童保持直立站立姿势,头部、背部、臀部、脚跟、背后与墙壁接触良好。
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依靠身高测量仪进行测量,准确读取儿童的身高。
此外,近年来使用的光学测量仪、红外线测量仪等新技术,也能提供准确测量结果。
1.2体重测量体重是儿童体格生长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测量时应选择准确的电子秤进行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体重时应该保证儿童赤脚、衣物轻便,并尽量避免活动,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1.3BMI测量BMI(Body Mass Index)是指体重指数,它是体重与身高的平方比值。
BMI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体重状况,尤其是过轻或超重与肥胖的情况。
测量时应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值,并根据相应的国际标准确定儿童的体重状况。
二、评价指标2.1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工具。
在评价时可以使用儿童体格生长曲线,如中国儿童生长参照曲线、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等。
通过与相应曲线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2.2生长速度儿童体格生长的速度也是评价的指标之一、通过连续数次的测量,可以计算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和体重增长速度。
如果儿童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可能存在生长发育问题。
2.3发育差异儿童体格生长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的发育差异。
根据儿童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可以对儿童进行相应的发育评价。
比如,男女儿童在青春期发育上存在差异,应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3.1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通过对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全面的儿童体格生长状况。
常见的综合评估法包括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BMI、骨龄等指标,进一步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3.2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是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BMI等指标,将儿童分为不同的群体。
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简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生长和发育情况的工具。
通过对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可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有助于医生、保健机构和家长了解儿童的发育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测量目的儿童体格发育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速度和体格发育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生长迟缓、肥胖等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测量方法儿童体格发育测量一般包括以下指标的测量:1. 身高测量:使用专用的身高测量仪或身高计,让儿童站立在测量仪上,并保持身体直立和头部正对。
将身高测量仪或身高计的刻度确定在儿童头顶,读取身高数值并记录。
2. 体重测量:使用专用的体重秤,让儿童光脚站立在秤上,并保持平衡。
读取体重数值并记录。
3. 头围测量:使用软尺或卷尺,将测量工具围绕儿童的头部最宽处,紧贴皮肤,记录头围数值。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应注意以下事项:- 儿童衣物应尽量轻薄,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 测量时应确保儿童平稳站立或坐姿,并保持身体直立。
- 测量前应告知儿童和家长测量的目的和方法,以减轻其紧张和抵触情绪。
- 测量结果应及时记录在儿童的个人发育档案中,并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论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全面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测量时需注意操作规范和技巧。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1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1. 小儿体格测量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 常用的小儿体格测量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腹围等;3. 小儿体格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 小儿生长发育曲线的绘制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儿体格测量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 学会使用常用的小儿体格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3. 能够正确绘制小儿生长发育曲线,并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儿体格测量方法的掌握、生长发育曲线的绘制与分析。
教学重点:小儿体格测量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常用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尺子、体重秤、软尺、计算器等;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套体格测量工具(尺子、软尺、体重秤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小儿生长发育的短片,让学生了解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提问:如何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小儿体格测量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介绍常用的小儿体格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强调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绘制小儿生长发育曲线;分析曲线中的关键信息,如生长速度、发育水平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体格测量实践,互相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指导学生正确绘制生长发育曲线。
回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 常用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3. 生长发育曲线的绘制与分析;4. 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实际案例,绘制一份小儿生长发育曲线,并进行分析。
2. 答案:基本概念:小儿体格测量是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目的和意义:通过定期进行体格测量,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速度、发育水平,为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2024年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1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管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小儿生长发育的概述、体格测量的重要性、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理解体格测量的重要性。
2. 使学生学会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实际操作。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健康管理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进行体格测量及数据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体格测量工具(如身高尺、体重秤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儿童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儿童体格变化,提出问题:“如何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状况?”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介绍体格测量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体格测量的例题,讲解如何正确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互相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并进行记录。
5. 数据解读(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读取生长发育曲线图,分析测量数据。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测量心得,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儿生长发育概述2. 体格测量的重要性3.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4. 数据解读与生长发育曲线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测量并记录一名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分析其生长发育状况。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图,分析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儿童健康管理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更多的生长发育评估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数据解读;4. 作业设计。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体重:出生平均体重3kg,3-4月6kg,前半年每月增加700g,后半年体重增长减慢。
1周岁内:
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0.2 5 ×月龄
2~12岁体重(kg)=年龄×2+8
2.身长(高)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平均约50 cm,1岁时身长约75 cm,第二年增长约10 cm.2~12岁身高:身长(高)(cm)=年龄×7+70
3.头围测定
新生儿头围平均34 cm,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 cm,1岁时头围为46 cm,2岁时达48 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医|学教育网整理,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过小见于脑发育不全及小头畸形。
头围计算歌诀
2岁之前有价值,新生34一46,2岁达到48.头大积水佝偻病。
头小发育和畸形。
4.胸围
出生时胸围平均32 cm,1~1.5岁时头围胸围相等,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
5.颅骨发育
前囟在出生时大小约1. 5~2 cm,后随颅骨而发育,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在1~1.5岁时闭合。
小儿体格测量注意事项小儿体格测量是儿科医生进行评估和监测儿童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小儿体格测量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仪器选择: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非常重要。
例如,体重可以使用称量器或婴儿秤,身高可以使用身高尺或儿童身高测量仪等。
同时,仪器的品质要良好,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环境:测量环境要相对安静、温暖、舒适,并且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
背景噪音、光线干扰、人群压力等都可能对小儿的情绪和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可以减少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测量前准备:在进行测量前,应让小儿排尿和排便,以减少体重和腹部膨胀的影响。
同时,也要让小儿穿着轻便的衣物,以便测量身高和体重。
4. 测量技巧:在进行测量时,应尽量使用规范化的操作方法。
例如,在测量身高时,要让小儿站立,脚跟并拢,身体挺直,头部正视前方;在测量体重时,要确保测量仪器稳定放置,让小儿光脚站在仪器上等等。
同时,还应注意测量的顺序,一般按照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的顺序进行。
5. 测量记录:测量结果要准确记录,包括日期、儿童姓名、测量项目、具体数值等。
这些数据对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进行评估和监测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 与家长的配合:测量过程中,与家长的积极配合也非常重要。
家长在测量中起到很重要的协助作用,可以帮助儿童保持稳定的状态,放松情绪,同时与医生进行沟通,提供有关儿童生长和发育的信息。
7. 儿童安全:在进行测量时,儿童的安全要放在首位。
医生和家长要注意儿童的行为,避免发生意外事件,确保儿童不会因测量而受伤。
总之,小儿体格测量是儿科医生了解儿童生长和发育情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仪器,创造良好的测量环境,准备工作,规范的测量技巧,准确记录测量结果,与家长积极配合以及儿童安全,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一、目的通过对小儿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测量,判断小儿体格生长水平。
二、适应证需进行生长发育测量的小儿。
三、禁忌证无。
四、操作前准备向患儿家长交代测量目的,解释测量方法,取得家长同意及配合。
检查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等。
五、操作步骤1.体重测量1)3岁以下小儿测量:10kg以下的小婴儿先进行环境准备,使室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
测体重之前注意体重计调零,脱去小儿衣帽及纸尿裤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臀部,放于体重秤上进行测量。
小婴儿最好采用载重10—15kg盘式杠杆秤或盘式电子秤测量,准确读数至10g°l-3岁幼儿亦可采用载重50kg体重计蹲位测量,准确读数至50g。
需注意让小儿蹲于秤台中央。
2)3岁以上小儿测量: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脱去衣裤鞋袜后进行。
平时以进食后2小时称量为佳。
3—7岁儿童用载重50kg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50g;7岁以上用载重100kg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100g。
测量时让儿童站立于踏板中央,两手自然下垂。
3)体温低或病重的患儿:可先将衣服、纸尿裤和小毛毯称重后,给患儿穿上后再测量。
注意:体重计调零。
2.身长(高)测量注意:需2人配合操作。
1)卧位测量(3岁以下()图57-1):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臀部,将小儿仰卧位放在量床底板中线上。
两人配合,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
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双膝,使双腿伸直并拢,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然,后读刻度,注意使量床两侧读数一致。
误差不超过0.1cm。
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侧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2)立位测量(3岁以上):先检查身高计是否放置平稳,滑侧板与立柱之间是否成直角。
3岁以上小儿站于身高计的底板上,要求小儿立正姿势,两眼正视前方,两侧耳廓上缘连线及眼眶下缘连线呈水平位,胸稍挺,腹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0,背靠身高计的立柱,使两足后跟、臀部及两肩胛角几点同时都接触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