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16
1个月宝宝体格发育身长:足月(孕期37-41周)成熟儿(出生体重≥2500克)出生时的身长大约为50厘米。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第一个月末身长可增6厘米。
达56厘米左右。
出生时:男平均50.2厘米(46.8-53.6厘米)女平均49.6厘米(46.4-52.8厘米)满月时:男平均56.5厘米(51.9-61.1厘米)女平均55.8厘米(51.2-60.9厘米)体重:足月成熟新生儿的体重应在2500克以上,一般在3000克左右。
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由于新生儿多睡少吃,吸乳不足,加上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份,大、小便排泄相对较多等影响,将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大都在3-4日达最低点,至7-10日左右可以回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失去的体重,一般等于初生体重的7%-8%,约200-250克。
随后,体重便开始稳步增长,至第一个月末体重可增加1.5千克,达到4.5千克以上。
出生时:男平均3.2千克(2.5-4.0千克)女平均3.1千克(2.4-3.8千克)满月时:男平均4.9千克(3.7-6.1千克)女平均4.6千克(3.5-5.7千克)头围:出生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头部约占全部身长的1/4。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成人时头部仅占全身的1/8左右。
与此相关,头部长得最快的时期也是在出生后的前半年。
男童较女童稍大。
新生的第一个月头围增长约3.5厘米。
出生时:男平均33.9厘米(31.8-36.3厘米)女平均33.5厘米(30.9-36.1厘米)满月时:男平均37.8厘米(35.4-40.2厘米)女平均37.1厘米(34.7-39.5厘米)胸围:胸围是全胸围的度量,须取呼气与吸气时的周围度量而求其平均数才能量得准确的胸围。
出生时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围的增长速率缓慢地超过头围的增长,至3-4个月时头围和胸围相等,其后,胸围逐渐比头围大。
新生儿的胸形多成圆桶状,其前后径与横径相差无几,年龄渐长,横径增加较快,逐渐象成人的胸部。
(一)体重: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出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推算公式如下: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12岁:体重(kg)=年龄×2+8(kg)总结提示出生体重3公斤,以后每月长2斤,1岁体重为3倍,2岁体重24斤。
(二)身长(高):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0(cm)(三)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
(五)胸围:搜集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六)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约于2岁半乳牙出齐。
2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6.(七)囟门:婴儿出生时前囟约为1.5~2.0cm,1~1.5岁时应闭合。
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症,见于脑积水、脑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总结提示小儿出生多个“1”(1岁未萌出乳牙者为乳牙萌出延迟;1~1岁半时前囟应闭合;10~12个月应断奶)。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与测量方法(一)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出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表
童身体发育标准有如下几项发育标准:
1、体重标准,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1-6岁体重(kg)=年龄×2+8,7-12岁体重(kg)=(年龄×7-5)÷2。
2、身高标准,出生时身高平均50cm,一岁时75cm,两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7。
3、头围标准,出生时34cm,一岁时46cm,两岁时48cm,五岁时50cm。
15岁时54-58cm。
4、胸围标准,出生时32cm,比头围小2cm,以后胸围、头围发育相等,腰围标准与胸围相似。
5、牙齿发育标准,乳牙共20颗,出牙的早晚个体差异很大,最早的四个月萌出,晚的10-12个月萌出,平均7-8个月出牙,两岁以后的乳牙数=月龄-(4-6),两岁半时乳牙出齐,六岁以后乳牙开始脱落,以后逐渐的恒牙出现,恒牙共32颗。
6、肌肉的发育,儿童时期肌肉发育不成熟,五岁以后肌肉的增长加快,青春期形成肌肉发育加速。
7、生殖系统发育标准,青春期女孩子9-12岁开始发育,男孩子11-13岁开始发育。
儿童的生长发育总是沿着自身特定的轨道前行,但因受到疾病、激素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时,儿童生长会慢,脱其自然生产轨道,导致生长落后,一旦这些因素被去除后,将以正常的速度追赶。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是评估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发现与正常生长发育相比存在的异常情况。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常见的生长发育曲线以及一些常见异常情况的判定依据。
###一、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儿童身高测量要求儿童站立,身体挺直,双脚并拢,脚跟、屁股和后背紧贴墙面或测量仪的垂直规格上,双臂放松自然下垂,头部与身体保持自然姿势。
使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准确读数。
2.体重测量:测量儿童体重时,要求儿童穿着轻便的衣物,脱下鞋袜,并将容器放在称上,记录体重。
也可以在成人站在称上,然后儿童与成人一起上称进行测量,再减去成人的体重,就是儿童的体重。
3.头围测量:头围测量是评估婴幼儿脑部生长和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
使用卷尺绕着头的最大平围处水平围绕进行测量。
头围测量时要注意卷尺的水平、松紧以及是否与耳朵对齐。
###二、常见的生长发育曲线1.身高曲线:根据身高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
常用的身高曲线有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WHO儿童身高曲线等。
比较常用的是中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绘制曲线,从而判断儿童的发育情况。
2.BMI曲线:BMI(体重指数)是体重与身高的比值,可以反映儿童的肥胖或偏瘦情况。
BMI曲线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判断儿童的体重是否正常,肥胖与否。
中国儿童BMI曲线和WHO儿童BMI曲线是常用的评估肥胖情况的标准。
3.头围曲线:根据头围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婴幼儿的脑部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常用的头围曲线有中国儿童头围发育曲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绘制曲线,从而判断儿童的脑部发育情况。
###三、常见的异常情况的判定依据1.矮小症:根据儿童的身高曲线判断,如果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就可能存在矮小症的可能。
2.肥胖:根据BMI曲线判断,如果儿童的BMI超过了正常范围,或者超过了肥胖的阈值,就可能存在肥胖的可能。
体格生长测量项目分值内容及评分标准满分得分准备15医师的准备: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洗手(可口述)2核对患儿信息,详细询问患儿个人史(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传染病6询问有无进食2患儿已排空大、小便,换好尿布2评估周围环境,注意保暖1物品准备:儿童体重秤、量床、量具、皮尺2体重15体重秤放平、校正零点2脱去鞋袜、帽子和外衣、尿布3使患儿平躺在体重秤盘中央2注意保护患儿3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01kg2结果偏差不超过0.2kg3胸围103岁以下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
小儿处于平静呼吸状态,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2皮尺绕乳头下缘,后经肩胛下角绕胸一周2松紧以不束缚呼吸为宜(口述)2取平静呼吸时的读数或者呼、吸气时的平均数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头围6患儿取坐位或立位2皮尺前过眉弓上缘,后过枕骨粗隆最高处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腹围7患儿取卧位,空腹时测量2儿童皮尺平脐绕腹一周,婴儿皮尺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绕腹一周2左右对称,松紧合适1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上臂围5患儿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两手平放或下垂1一般测量左上臂,软尺零点固定于上臂外侧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水平绕上臂一周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皮下脂肪5患儿取卧位或立位1取患儿锁骨中线上平脐处的腹壁,皮折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捏起皮肤及皮下脂肪,捏时两指间的距离为3厘米,用量具测量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身长113岁以上立位测量,3岁以下卧位测量(口述)2选用量床,检查量床有无破损,刻度是否清晰3患儿脱去鞋帽,仰卧于量床正中,头顶接触到头板,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用左手固定小儿膝部使双下肢伸直2将量床足板向患儿足底移动,使其紧靠足底,记录头板与足板之间的距离即患儿身长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坐高163岁以上坐位测量,3岁以下卧位测量(口述)2提起患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底板2滑动足板紧压臀部,记录头板与足板之间的距离即为坐高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分析记录结果并向患儿家属报告8注意事项10及时复原患儿衣物3动作轻柔2小儿哭闹,操作者善于沟通,注重人文关怀5总分100100。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体重:出生平均体重3kg,3-4月6kg,前半年每月增加700g,后半年体重增长减慢。
1周岁内:
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0.2 5 ×月龄
2~12岁体重(kg)=年龄×2+8
2.身长(高)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平均约50 cm,1岁时身长约75 cm,第二年增长约10 cm.2~12岁身高:身长(高)(cm)=年龄×7+70
3.头围测定
新生儿头围平均34 cm,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 cm,1岁时头围为46 cm,2岁时达48 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医|学教育网整理,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过小见于脑发育不全及小头畸形。
头围计算歌诀
2岁之前有价值,新生34一46,2岁达到48.头大积水佝偻病。
头小发育和畸形。
4.胸围
出生时胸围平均32 cm,1~1.5岁时头围胸围相等,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
5.颅骨发育
前囟在出生时大小约1. 5~2 cm,后随颅骨而发育,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在1~1.5岁时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