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三要素学案

地图三要素学案

地图三要素学案
地图三要素学案

姓名_________

,______班______组______号,学习日期_______月_______日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二)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测量两点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运用地图说明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学习重点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及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教材P9)学习笔记一、练习反馈

二、自学讨论

地图的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尺:

1、计算公式:比例尺=∕。

2、表示方法是:、、。

3、大小判断: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

尺越。

4、应用:一般来说,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表示范围越;比例尺越小,内容越,表示范围越。

5、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等);小范围地区地图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等)。

三、展示提升

活动一、、把下列比例尺用其他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1:3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

活动二、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小、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中国地图涟源地图伏口中学地图表示范围大小

地理事物详略

比例尺大小尺大范小更详细,尺小范大更简略

活动三、读A、B两幅图,回答

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表示范围大的

是,比例尺大的是。

2、在A图中,天津市位于北京

市的方向。

3、若火车以100千米/小时的速

度行驶,坐火车从北京到天津需

要时间?(假设两城市图上距离

为2.5厘米)。

四、梳理巩固

五、达标抽测

读下列四幅北京市的位置图,回答1~2题。

1、在①图中,海淀区位于市中心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3、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厘米,如果该图的比例尺为1:3000000,则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A.30千米

B.60千米

C.300千米

D.600千米

4、下列比例尺大小相同的是()

①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50千米②1:

③三百五十万分之一④1:3500000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涟源地图

D、伏口地图

6、当你再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该是()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C、世界地图

D、中国地图

7、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0千米的是:

A.1:300 B.1:3000 C.1:3000000 D.1:300000000

8、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 D.1:100000

9、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1:10000000,算得两地间实地距离大约是:

A.300千米 B.3000千米 C.30千米 D.3千米

10、四幅相同,下列比例尺表示范围最大的是:()

第二节___我们怎样学地理(地图三要素)练习题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地图三要素)练习题 ⒈地图上的比例尺及其三种表示方法;比较各图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大小及其与地图详略的关系;比例尺的有关计算。 ⒉地图上方向的三种确定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在地图上确定风向、河流的流向或其他两项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方向。 ⒊地图上的图例及常见图例的识别;地图上的注记及其标注方法;用图例和注记指导正确地读图。 一.选择题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适应看地图的情况是() A、所有地图 B、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 C、带经纬网的地图 D、带指向标的地图 2、杭州位于西安的东南方,则西安位于杭州的 A、东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3.当你到一个城市旅游时,你选择那种地图较为合适()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城市地形图 D、城市旅游交通图 4.下列有关地图论叙不正确的是() A、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地图是对地理环境原封不动的缩小 C、地图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D、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5.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绘制中国地图比山东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绘制山东省地图是,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C、绘制泰安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山东省地图更为简略 D、绘制泰安一中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6.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山东与北京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A、150千米 B、600千米 C、1500千米 D、6000千米 7. 地图是认识地理的重要工具,识别比例尺是基本技能之一,下列比例尺中,比例尺最 大的是() A.1:10 000 B.十万分之一 C.1:1000 D.1:1 000 000 8. 将数字式比例尺1:20000改写成文字式比例尺是()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2千米

地图三要素学案

姓名_________ ,______班______组______号,学习日期_______月_______日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二)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测量两点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运用地图说明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学习重点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及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教材P9)学习笔记一、练习反馈 二、自学讨论 地图的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尺: 1、计算公式:比例尺=∕。 2、表示方法是:、、。 3、大小判断: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 尺越。 4、应用:一般来说,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表示范围越;比例尺越小,内容越,表示范围越。 5、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等);小范围地区地图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等)。 三、展示提升 活动一、、把下列比例尺用其他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1:3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 活动二、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小、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中国地图涟源地图伏口中学地图表示范围大小 地理事物详略 比例尺大小尺大范小更详细,尺小范大更简略

活动三、读A、B两幅图,回答 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表示范围大的 是,比例尺大的是。 2、在A图中,天津市位于北京 市的方向。 3、若火车以100千米/小时的速 度行驶,坐火车从北京到天津需 要时间?(假设两城市图上距离 为2.5厘米)。 四、梳理巩固 五、达标抽测 读下列四幅北京市的位置图,回答1~2题。 1、在①图中,海淀区位于市中心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3、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厘米,如果该图的比例尺为1:3000000,则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A.30千米 B.60千米 C.300千米 D.600千米 4、下列比例尺大小相同的是() ①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50千米②1: ③三百五十万分之一④1:3500000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涟源地图 D、伏口地图 6、当你再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该是()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C、世界地图 D、中国地图 7、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0千米的是: A.1:300 B.1:3000 C.1:3000000 D.1:300000000 8、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 D.1:100000 9、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1:10000000,算得两地间实地距离大约是: A.300千米 B.3000千米 C.30千米 D.3千米 10、四幅相同,下列比例尺表示范围最大的是:()

-《你的家在哪里》教案_1

-《你的家在哪里》教案 《你的家在哪里》教学活动设计 【案例背景】 依据课标精神,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这个最鲜活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对现有教材的合理利用,是使新课程课堂教学精彩迭出的关键。 【案例描述】 在上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之前,我就考虑着:怎样上第一堂课,才能尽快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不但让第一堂课要上好,也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基于以上考虑,最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以“画‘家──学校’的路线图”来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江南中学学习,希望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老师能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为了更多、更快地了解同学们,过几天,老师想到同学们家里走走,同学们欢迎吗?(学生肯定会说“欢迎!”)可老师不知道同学们“家住哪里”呀!(估计学生会面露难色或嚷嚷着“老师你什么时候要来我家,我来接你好啦!”)要不这样,你们给老师画一幅“江南中学──我家”的路线图,老师看着你们画的路线图不就能顺利找到你们家吗? 二、以“学生路线图中的不足之处”引出“地图语言”的教学

学生画的路线图基本上达不到这两个要求:正确的方向,合适的比例尺(实际上也没法在课堂上随手标出来)。还有可能是学生在读自己的路线图时,只会说“朝这里走、转弯、再朝那里走”之类的话,我就可趁机引导学生懂得“掌握地图语言的重要性”,并进行“修改自己路线图”“修改明阳小区平面图”和“地图语言”的教学。 我又准备了《中国政区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哪些地图?我们能在什么样的地图上找到宁波,在什么样的地图上找到江南中学所在地──衙前村?”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地图语言”的学习。 三、小结“承上启下” 我准备了这样的课堂小结:“读地图也好,画地图也好,都不要忘了地图的‘语言’。具备三要素的地图才能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才能知道家乡在祖国的正确位置,以及祖国在世界中的正确位置。”“正确的读图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承上,引出“社区”这一名词是为了启下。四、这样的作业需要学生的能力与协作精神 这堂课的作业是这样布置的:“同学们在自己的社区里生活了十多年,对周围的环境应该是很熟悉了吧,试着去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幅‘江南中学平面图’。老师还知道现在有几个村庄被拆迁了(生接道:“是呀,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知识讲解)-word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复习建议 掌握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及其应用; 掌握比例尺的计算、缩放及其应用; 了解常用图例、注记 知识清单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或注记。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上北下南、________;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_方,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方;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确定。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________、文字式和线段式。 4.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围愈大,内容愈粗略;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 参考答案 2.左西右东、北、南、东西 3.数字式 4.小、大。 考点聚焦 地图上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概念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 注意: ①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 ②比例尺的本身是没有单位的,但数字式比例尺中的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均以厘米为单位,直线式比例尺的实地距离一般以千米为单位; ③学会应用比例尺的变形公式。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典型例题】 在某幅地图上,60°N 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两地的时差为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为( ) A.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 B. 1∶15000000 C. 1/30000000 D. 解析:在本题中,图上距离已经给出,主要是要求出实际距离。要求出实际距离就必须知道三个知识点:一是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相差15°,二是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三是赤道上经度相差1对应的弧长是111千米。由两地相差两个小时可知两地经度相差30度,在北纬60度的纬线上经度相差30度,相当于赤道上对应的15个经度度的间隔,因此实际距离为15×111千米,两地图上距离为11.1厘米,则比 0 400千米 800千米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自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 【自学目标】 1、会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学会运用地理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知道地球仪的由来,地球仪的作用。 【自学重点】会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学过程】 自学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阅读课本5—6页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请你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主要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 2、读P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内容: 1519至1522年,航海家率领的船队,依次经过的大洋是洋、洋、洋,最后又回到洋,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意义何在?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3、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4、阅读课本5—6页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出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例 ①; ②; 5、阅读图1.2,请你用平均半径,地球表面积,最大周长这三个要素来描述一下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约千米。 自学任务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阅读课本6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 (1)含义: (2)作用: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的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等。 例如在地球仪上有如下表示: 蓝色代表,蓝色越深代表越大;白色代表山川; 黄色(土色)代表,颜色越深越高;绿色代表平原 3、读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从图上找出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并在下图上填注出来。 【建构知网】 一、地球的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约千米。 三、地球仪是 制作的地球模型。 【学效测试】

地图三要素教案

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 平凉十中任建新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地图,使学生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定义,能熟练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 2.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及内容详略的关系。 3.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指向标确定方向。 4.了解常用的图例及注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明确掌握地图的知识和技能是今后工作和生活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通过练习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堂课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以实际生活中需要地图引入,再从台湾的卫星影像过渡到台湾

地图,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从而进入这堂课的重点———地图三要素。这样引入过渡自然,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进行比例尺的相关计算。 第三层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的比较,得出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对于图例和注记不用多讲,只需学生作了解,有待学生今后慢慢熟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及相关计算,在地图上定方向。 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及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如果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到达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

地图的三要素

《地图的三要素》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全书的入门部分。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于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必备工具之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熟悉地图上的一般定向法及比例尺的计算;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用地图的习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能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掌握地图上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必备条件之一,且学好这一知识点能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把方向的辨别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关于比例尺,重点是计算。因为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做好这一点,将有助于其对后面综合探究中大小比例尺问题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的采用: 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老师很希望能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为了更多、更快地了解同学们,过几天,老师想到同学们家里走走,同学们欢迎吗?(学生肯定会说“欢迎!”) 可老师不知道同学们“家住哪里” 呀! 要不这样,你们给老师画一幅“学校──我家”的路线图,老师看着你们画的路线图不就能顺利地找到你们的家了吗? 同学们画平面图,挑选两幅同学的平面图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请一位同学结合自己画的平面图来介绍一下自己家的大致方位。 (总结、引导):怎样才能向别人清楚、准确地介绍自己家所在的位置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懂得地图的“语言”,用地图的语言说话。地图的语言有哪些呢? (二)重、难点的突破: 1、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吗?(学生能说出一些)地图上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告诉我们方向呢? 给出一幅校园平面图,思考:这幅平面图有没有告诉我们方向呢?(学生能够找到图上的指向标,教师总结得出指向标定向法)地图上除了指向标定向法外,还有其他表示方向的方法吗?(学生看有经纬网的地图)对于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展示地球仪图片,简单介绍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可。)

弘文导学案七上地图三要素2017冬复习.doc

黄岛区弘文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图文梳理一我应该复习什么? 北 地图的基本要素: ⑴方向: %1无特殊标志地图:上—下—左—右 %1指向标地图:箭头的指向一般为,与指向标相反的方向为。 %1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纬线指示方向。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1比尺的三种示方式:, , 式。 %1比例尺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 a根据分母进行比较:将不同表示方式的比例尺转换成数字式比例尺,然后比较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 如1 /2>1/8 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o b根据地图表示范围进行比较: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表示的范围越小, 比例尺越。 c根据地图表示内容详略进行比较: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 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o %1比例尺的选择:在实际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图幅越大,比例尺越,表示的内容越—。 %1比例尺大小与面积大小的关系:若比例尺放大(缩小)为原来的n倍,则图幅面积放大(缩小)为原来的n之倍。 ⑶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是 ________ ,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叫做。记住P10图1-19 的常见图例。 图例. 省、自治区.?气兼节河、湖 直格市昇 ? 钢朽放中心地区界—本摩、瓒道 铁歧 o ~船坡镇公路i山峰 长城X 笑ST 国界运河O沙漠 II朱定国界海浇、湖泊沼潭 二、基础闯关-一必须会做什么题 ㈠方向关: 1、读下面指向标图,回答问题:图中公路过桥时的走向是 A东一西走向B南一北走向C西北-一东南走向D东北一西南走向

2、读中间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A 点在C 点的 方向;B 点在C 点的 若乘飞机沿直线从B 飞到C 飞行方向是先向 3、读右图,图中②地位于③地的 ㈡比例尺关: ____________ 方向; 后向 R 0 方向,③地位于④地的 方向。 1、在一张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cm,则两地的实际距离 是 A. 500千米 B. 300千米 C. 1500千米 D. 150千米 2、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一个是 A1:1000000 B. 1/50000 C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D 一千万分之一 3.比例尺图A 为1/200000,图B 为1/5000000,这两幅图A 图A 表示的范围大 B.图B 表示的范围小 C.图A 表示的内容详细 D.图B 表示的内容详细 4、下列比例尺中在地图中量算距离最精确的是 A 三千万分之一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千米 C 1: 30000 D 三百万分之一 A. B. 111111 D. ㈢图例和注记关: 1、下列图例中,表示运河的是( ) 三、吃透真题一怎样解答中考题? 1、四幅图为同一山地的等高线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四、达标检测: D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3.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时)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根据需要选择内容适宜、详略得当的地图,并对照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区别并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根据需要选择内容适宜、详略得当的地图,并对照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难点】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确定方向。 2.根据需要选择详略得当的地图,并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换算,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区别并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百度地图浏览法、读图分析法、例题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百度地图体验法、地图观察法、例题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猜一个谜语 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打一常用地理工具 导入2:“谜”你开场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代表实地距离40 数字式-1:4000000(1=1000=100000c)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 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地面起伏程度大 s();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

《地图知识》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图知识》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图知识》系统知识点汇总 第六单元地图知识 [知识要点]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式子表示就是: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达方式: 1.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如图, 2.字式:用字写成图上1代表实地距离100。 3.数学式:用数字表示图上的比例尺大小。例如:1:1000000

根据比例尺,可以在地图上量算出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衡量,即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比例尺愈大。 二.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一般把它的上方定为北,下方定为南,左方定为西,右方定为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我们就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如图2 3.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批示东西方向,在经纬线成圆弧形的情况下,确定方向时要特别注意。如图3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它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含义的说明,即地图上用表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各种符号和颜色叫图例。

2.注记:在地图上用说明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字,以及表示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 四.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它们均是表示地面高度的方法。 五.等高线和等深线 1.概念: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图可以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在一同幅图上,等高线愈密集,表示地表坡度愈徒;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地表坡度愈缓。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能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在地图上,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2.地形图: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状况的地图,为地形图。用等高线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地图的阅读》 ◆教材分析 从教材结构上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奠定基础。对地图的考查一直是考试的侧重点,尤其是在各类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在地图上判断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等。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地地区经纬网图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知道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方向的判别和识别常用图例;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使用目的(如旅游),选择合适的不同类型、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同时懂得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教学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课前准备 1、地图;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各类藏宝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里面蕴藏哪些信息。通过藏宝图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讲授新课】 师: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师:什么是地图?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教材分析: 《地图》是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节内容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是地图的基本的要素,第二课时是地形图的判读。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素质。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②学会运用比例尺计算,以及在地图上辩认方向。 过程与主法目标: 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地图中的基本要素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地图三要素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故确定比例尺的运用和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辨别方向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方法为主,最终达到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具准备:各式地图(学生每人自带)、直尺、米尺、地球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学生猜地球仪或地图。 再设问:假如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旅游,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为了不迷路,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比较地球仪和地图的优缺点。 这样引入新课的目的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2、新课教学 关于图例和注记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认识图例。我设置了一个小组竞赛的活动,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常见的图例,然后我用课件展示一些图例让学生说出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记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关于地图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桑美”台风的威力》,观察“桑美”的台风路径图。 思考:(1)、台风现在位于福建的哪个方向?

高中地理地图学案

第一篇基础知识第2节地图 【目标解读】 1. .了解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常见的图例、注记,学会判断各种地图上方向的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 4.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5.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6.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自主学习】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表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

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大小;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地形剖面图是由等高线地形图转绘而成,绘制时要抓住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最高点、最低点等关键控制点 等高线图是高考最常考查的一种图形,在对其分析解读时,必须审视图例和注记,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把握穿过等高线的条数、数值及疏密状况。结合其常见考查角度,在对其判读时重点突破:判断地形类型、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地形对气候与对河流的影响分析。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 好?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B、C 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完整版)地图三要素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地图三要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A、20厘米 B、40厘米 C、80厘米 D、10厘米 2、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6000000 B、1:600000 C、1:12000000 D、1:12000 3、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0 D、1:10000 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比例尺甲大于乙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5.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6、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A、1:4000000 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 D、1:24000000 7.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15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A.1:30000000 B.1:3000000 C.1:300000 D.1:30000 8.下列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④①③ B. 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 ③①④② 9、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10.比例尺为1:1000 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3.5厘米,该地的实地距离为()A. 350千米B. 35千米 C.3500千米D. 3500000千米 11.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地图,你认为下列对地图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A.旅游时带好旅游交通图 B.查找山脉时用地形图 C.网上查找公交线路用电子地图 D.绘制学校地图采用小比例尺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16题. 12.图中比例尺的类型是() A.线段式B.文字式C.数字式D.表格式 13.图中山峰有() A. 1座B. 2座C. 3座D. 4座 14.甲地的海拔是()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①地球的卫星照片;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③海边观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④登高望远⑤月食现象。⑥北极星高度的变化;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四、五带的划分识记、运用 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北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 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五、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 状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一点,度数越大, 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所有的等长 指示方 向 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0度线赤道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 围 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赤道向北度数 越来越大 南纬(S):赤道向南度数 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 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 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 是西经W 特殊线赤道0°、 南北回归线23.5°、 南北极圈66.5°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度经线、东经 160度线、180度经线 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 西经20度以西到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 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 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 在西半球)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图(第1课时)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 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 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 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东半球 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 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 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

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 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 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2、根据南北极点,在图的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所指方向为西 C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距离 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约是111km 任意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为111km 任意纬线上经度1 °的实际弧长为111×cos纬度km D利用经纬网确定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其经度相等,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2)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其纬度相等,经度相对,和为180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 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E最短航线 原则: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近(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 明确两点:一、最短航线——球面大圆的劣弧段; 二、球面大圆——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 1)、若两地都在赤道上,赤道便是过这两地的大圆,最短航线,即为向正东或正西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