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日昌:心理测量与测验111页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11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湖南版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要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不可不了解心理测验,因为测验是在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
要研究心理测验,不可不考察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心理测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测验的历史根源虽然无从考究,但中国人最早使用测验,也最重视测验,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
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智力比普通人高的可以给他高等教育,智力比普遍人低的不能给他高等教育。
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
物皆然,心为甚”这就明确指出了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意思是霉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便可推测他的一般心理特点。
并提出通过词,以回答法(“应赞”)为手段来观察人的智力。
这是一部论述能力问题的古代专著。
1937年美国人把它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
6世纪初,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甲提到,“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比西方分心测验的出现要早13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发展测验也出自中国民间,自6世纪中叶以来,“周岁试儿”在我国江南就已经成为风俗。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在《风操篇》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
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美国的盖塞尔(A?Gese11)到本世纪20年代才用类似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记录幼儿的动作和顺应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颜之推还根据心理与行为的密切关系强调客观了解心理的可能,在《名实篇》中写道,“人之虚实真假在于心,无不见乎迹。
第9章职业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量表中不能进行职业兴趣调查的是()。
A.库德调查表B.斯特朗问卷C.哥特曼量表法D.霍兰德问卷【答案】C【解析】库德调查表、斯特朗问卷和霍兰德问卷都是典型的职业兴趣调查表,而哥特曼量表法是态度测量的一种方法。
2.职业测验最重要的两种效度是()。
A.内容和构想效度B.构想和预测效度C.预测和内容效度D.内容和表面效度【答案】C【解析】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与欲测量或预测的内容相一致的程度;预测效度是指测验对预测某种行为的有效性程度。
由于职业测验的目的是选拔和安置人才,使人职匹配,所以更看重内容和预测效度。
表面效度是指受测者主观上觉得测验项目的有效程度;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测到某一理论构念或特质的程度。
3.霍兰德认为,常规型的人()A.有条理、稳定、顺从、有序,喜欢程序化的条理性工作。
B.支配、自信、精力旺盛,喜欢指、劝导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C.内省、理性、创造,喜欢独立分析与解决抽象问题。
D.遵守规则、实际、安定,喜欢需要基本技能的具体活动。
【答案】A【解析】霍兰德认为,在美国社会中主要存在六种人格类型和六种与之相对应的环境模式:①现实型的人:遵守规则、实际、安定,喜欢需要基本技能的具体活动。
②研究型的人:内省、理性、创造,喜欢独立分析与解决抽象的问题。
③艺术型的人:想象、直觉、冲动、无序、喜欢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④社会型的人:助人、合作、责任感、同情心、喜欢并善于社会交往,乐善好施。
⑤企业型的人:支配、自信、精力旺盛、喜欢指挥、劝导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⑥常规型的人:有条理、稳定、顺从、有序,喜欢程序化的条理性工作。
4.()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劳工部设计的综合式职业性向测验。
A.机械理解能力测验B.空间关系测验C.格雷福斯图案判断测验D.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答案】D【解析】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是由美国劳工部就业保险局设计而成的综合式职业性向测验,包括12个分测验,可用于测量9种能力倾向因素的测试。
第 1 章概论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 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1 )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 2 )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 3 )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 4 )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 5 )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 6 )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 20 种,教育测验 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 )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2 )从 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 3 )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 4 )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
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
第10章临床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鲁利亚—内布拉斯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共有()个分量表。
A.8B.9C.10D.11【答案】D【解析】鲁利亚—内布拉斯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由11个分量表,共269个项目组成。
每个量表都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神经功能,按照鲁利亚的三个原则设计的。
2.左半球机能的测验项目是()。
A.失语症和言语测验B.本顿视觉保持测验C.触摸操作测验D.迷津测验【答案】A【解析】左侧大脑半球的机能是参与言语活动和抽象思维,而右半球则主要参与时间与空间的定向和知觉、非言语材料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
因此可以根据测验的性质和两半球的主要心理功能选出合适的测验项目。
左半球测验的项目:包括各种类型的言语测验和语文作业;测量抽象思维的方法,如失语症和言语测验;韦氏智力量表中的言语测验;各项言语记忆测验;抽象思维的测验,如算术运算和一些有关思维的测验。
测定右半球机能的测验:可选用那些与空间知觉、空间定位、具体思维有关的测验,如本顿视觉保持测验、触摸操作测验、迷津测验、人面认知测验。
3.下列不属于学习障碍鉴定方法的是()。
A.病源法B.诊疗法C.经验标准法D.标准参照法【答案】C【解析】学习障碍的鉴定有很多途径,其中比较常用的有:①病源法,这一方法主要是由医学界人士所采用,其目的在于探究学习障碍的病源因素,以作为提供有关预防措施的参与。
②诊疗法,就是探查儿童心理过程上的优缺点,以作为补救教学的参考。
③标准参照法,这种方法所着眼的并不是儿童的心理过程,而是在于了解儿童对某些知识、技能掌握与否。
经验标准法是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之一。
4.伊利诺伊心理语言测验包括种通道、种程序以及层次。
()A.2;3;2B.3;2;2C.2;2;3D.2;3;1;【答案】A【解析】伊利诺伊心理语言测验是一个适用于2-10岁儿童的个别测验,由柯克及其同事根据沟通程序的三维模型而设计的,这个模型包含两种通道、三种程序以及两种层次。
其中,①两种通道为:听—说通道;视—动通道;②三种程序为:听与视的接收;听—说或视—动的联合;说与动的表达;③两种层次为:符号化的层次;自动化的层次。
第5章心理测验的使用一、测验的选择与实施测验的实施过程是心理测验功效实现的必要环节。
当前,由于心理测量在我国刚刚起步,人们过多地重视测验的编制和应用这两个环节,而对联系这两个环节的实施过程重视不够,使得心理测验在使用过程中走入许多误区。
从另一个角度说,正确地使用测验也是测验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标准化的实质是统一度量和控制测量误差,这是对一切量具的共同要求。
心理测验无论在编制还是使用上都必须标准化。
测验的实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一)测验的选择测验的选择是使用测验的前提之一。
选择测验必须注意两个方面:1.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1)测验是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工具,测验的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我们进行测验的目的。
由于每一个测验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所以测验者首先就应当对各种测验的功用及特长、优缺点有一个了解。
例如,为了给入学新生分班,就可以给学生施测普通的智力测验;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应当对学生施测各学科的学绩测验,以了解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掌握;如果学生的学习有特殊的困难,这时就可以给学生施测专门的学习障碍诊断测验;在学生行将毕业,面临升学或就业选择时,为他们进行各种职业性向和兴趣测验,以此发现学生的才能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专业及职业;如果要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可施测有关的人格测验,并据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辅导。
(2)不但不同的目的要选用不同的测验,而且不能只是根据测验名称盲目选择测验,必须了解该测验的真正适用范围和功效,否则就会造成测验使用不得当。
2.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1)选测验不能仅根据测验目的,还应考虑该测验是否经过了标准化,它的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常模资料是否太久而失效等等。
(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将一些通俗读物或报刊杂志上的测验当做正式的心理测验来使用,实际上这些测验大多不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信度不大,仅是供娱乐消遣之用,但许多人却十分信服。
第3章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一、测量的误差(一)误差的种类所谓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产生的不准确的或不一致的结果。
对于测量中不准确的或不一致的结果,可用下面的靶形图来加以说明。
上面的靶形图反映了误差的两种主要形式。
图(a)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使得多次的测量结果不一致,这种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叫做随机误差;图(b)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这种误差叫做系统误差。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而随机误差既影响准确性又影响一致性。
(二)误差的来源要使测量准确可靠,必须减小误差;要控制误差,必须了解误差的来源。
常见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三方面:测验自身、施测过程、受测者。
1.测验自身引起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验的编制过程,其中项目取样影响最大。
当测验项目较少而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很难代表其真实水平。
对于有些类型的项目,如是非题、选择题,被试可能凭猜测作答,从而降低分数可靠性。
此外,题目用词模棱两可,或对要求叙述不清等,也会带来误差。
2.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在测验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很多,如测试环境、时间、主试者、意外干扰、评分记分等。
(1)测试环境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桌面高低好坏等对被试都有影响。
(2)测试时间时间安排也是影响测试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或时限不统一,必然会引起测验结果的改变。
(3)主试因素主试的年龄、性别、外表、言谈举止、表情动作、对测验过程的熟悉程度等都能影响测验的结果。
如果不按照规定施测,如给予暗示、制造紧张气氛等都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4)意外干扰在测试环境复杂,特别是当被试人数较多时,可能发生意外情况。
例如:停电、有人生病、作弊等等,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会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
(5)评分记分评分不客观和记分出现错误也是较常见的误差。
一般来说,客观题的评分较为准确客观,而主观题的评分标准难以掌握,再加上阅卷者的风格、情绪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干扰,因而很难保证分数的一致性。
第8章成就测验一、成就测验概述成就测验又称教育测验、学绩测验,是测验实践和应用中最常见到的。
几乎所有的测验都可用于教育领域,但有些测验是专门为教育情境而设计的,这些测验通常用于测量被试对某种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
成就测验一般都是团体测验。
(一)成就测验的性质1.一般认为成就测验、智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都是测量人的最高作为的测验。
(1)成就测验区别于所有其他类型测验(智力、人格等测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相对直接的测量,而智力或其他心理特质只能通过间接方法测量,即通过对被试的某种表现或成绩来进行推测。
(2)人的能力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成就测验测的是实际能力,即一个人知道什么(知识)和能干什么(技能)。
潜在能力指的是学习能力或从事某种活动成功的可能性,又称做性向或能力倾向。
无论成就测验还是性向测验,测量的都是某种学习的结果。
①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它们与经验的一致性程度不同,成就测验测量的是相对标准或规范化经验的影响,如某种课程、训练程序对个人的影响,而性向测验反映的是广泛的学习经验的影响;b.它们的用途不同,性向测验经常用于预测将来的成就,如估计被试在将来某种训练中获益的程度以及预测他们在某种新情境中的表现等,而成就测验一般评估被试在已完成的训练中的情况,强调的是被试此时的作为。
性向测验偏重于预测效度的分析,而成就测验却偏重于内容效度的分析。
②但是,上述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实际上这些测验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
性向测验不可能排除正规学习、训练及知识经验的影响;某些成就测验也包含了较为广泛和不规范的教育经验的作用。
成就测验也可以用来预测将来的学习,特别是在预测学校的学习成绩方面有时还要优于性向测验或智力测验。
在区分这两种测验时,尤其应该注意不要把性向测验当做是测量遗传潜能的,而成就测验是测学习效果的,这种观点在心理测验的早期发展阶段是非常普遍的。
但现代心理测验理论认为,所有心理测验测量的都是被试现在的行为,是个人已经学会的东西,是一种已经发展的能力。
第9章职业测验一、职业测验概述心理测验常用于协助做职业决策,这种职业上的决策包括个人对职业及学业的选择以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对人员的选拔与安置。
在发达国家,工商界常常用心理测验来挑选公司各级职员。
许多部门不但用心理测验来挑选雇员,而且用心理测验来评定在职人员的能力和人格。
几乎所有的测验都有助于职业上的决策,但也有些测验是专门为职业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当测验应用于职业指导以及选拔、评估程序时,我们便称其为职业测验。
职业测验大多可以团体施测。
(一)职业测验的产生在19世纪,西方社会经历了工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发展促进了对各类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由于行业的不断分化,使得人们在进入工作领域时,有了更大的选择性,这一切都从客观上推动了职业测验的产生和职业指导、职业选拔的发展。
1.从1850年开始,美国开展了职业指导运动。
系统的科学的职业指导开始于美国的帕森斯,他在1909年出版的《选择职业》一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指导理论及程序。
2.1927年,斯特朗出版了第一个兴趣测验,即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使测验结果与具体职业直接对应。
3.1928年,哈尔出版了能力倾向测验,他强调人类特质与职业要求的匹配,提倡将能力倾向测验即性向测验用于职业指导。
4.二次大战后,应用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如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都加强了测验在本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测验工具与测验手段的开发使接受指导的各类人群获益匪浅,同时也使得职业测验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次大战后,美国大学的生源猛增,这使得各种心理与教育测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些测验既可用来预测学生的成绩,也可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专业和职业。
5.1958年美国通过的《全国义务教育法》鼓励将心理测验与职业指导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职业指导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大型的测验机构相继成立,教育测验中心始建于1947年,美国大学测验中心成立于1959年,其他一些职业指导机构也不断出现。
6.时至今日,职业指导和咨询在各发达国家都已相当活跃,职业测验已成为心理测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领域。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详细笔记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要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不可不了解心理测验,因为测验是在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
要研究心理测验,不可不考察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心理测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测验的历史根源虽然无从考究,但中国人最早使用测验,也最重视测验,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
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智力比普通人高的可以给他高等教育,智力比普遍人低的不能给他高等教育。
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
物皆然,心为甚”这就明确指出了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意思是霉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便可推测他的一般心理特点。
并提出通过词,以回答法(“应赞”)为手段来观察人的智力。
这是一部论述能力问题的古代专著。
1937年美国人把它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
6世纪初,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甲提到,“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比西方分心测验的出现要早13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发展测验也出自中国民间,自6世纪中叶以来,“周岁试儿”在我国江南就已经成为风俗。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在《风操篇》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
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美国的盖塞尔(A•Gese11)到本世纪20年代才用类似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记录幼儿的动作和顺应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适应量表郑日昌量表名称检测内容适合年龄CW—70儿童智力检测智商小学各年级瑞文推理测验智商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1、2)学习适应情况及其心理原因小学各年级学习习惯及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学习习惯及应试技能四、五年级儿童多动症调查问卷小学生多动症小学各年级儿童学习行为调查表小学生多动症小学各年级小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测量小学生自我意识、感受、人际交往二到六年级拉特儿童行为问卷儿童反社会行为及神经症行为小学各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心理健康小学各年级小学生气质类型问卷学生气质艾森克性格问卷小学生性格7——15岁意志力测验小学生意志小学各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是以心理测验作为工具,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进行评估。
当小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学习不良、注意涣散、情绪困扰、人格障碍和问题行为等)时,通过心理健康测量,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对问题学生进行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制订干预方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干预方案实施过程中或者结束之后,心理健康测量可以检验干预的效果,有助于修正或提出新的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测量还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因材施教、实施发展性指导提供依据。
心理健康测量的宗旨是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因此,心理健康测量必须是科学的、客观的。
不负责任的测量、错误的测量可能会误导学生,甚至会贻害终生。
鉴于心理健康测量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掌握心理健康测量的知识,接受基本技能的良好训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条件。
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适应小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结构清晰,操作简便,是适用于小学生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
五、论述题1.下面所列是某同学草拟的问卷题目,请分析每个题目表述是否合适。
回答时,先准确表述自己修改后的题目,然后逐一简要说明为什么如此修改。
[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1)你喜欢心理学和教心理学的老师吗?(2)上次期末考试,你作弊了吗?(3)假如你考不上研究生,你是复习一年再考呢?还是先就业,边工作边复习备考?或者采取其他做法。
请你谈谈你的看法是什么。
(4)父母吵架令你担心吗?答:(1)应改为:你喜欢心理学吗?或者你喜欢教心理学的老师吗?修改的原因是在编制选择题时,题干应描述清楚,让答题者明白答题是什么,尽量避免多种提问。
(2)如果某个期末考试对你很重要,会影响到你的升学,而你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好好准备,此时你会选择作弊吗?修改原因是在编制选择题时,当内容涉及社会批判性问题应尽量避免让被试选择社会赞许行为,而将题目编制在能让被试选择贴近自身情况。
如你认为吸烟有害,你还会吸引吗?可以改为你一般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吸烟?(3)假如你在研究生考试中失利,你会?A.复习一年再考。
B.先工作,边工作边复习备考。
C.其他(请谈谈你的看法)修改原因是多种提问会让答题者不知所措,从而乱答一通,编制题目原则应让题目表述简要清楚。
(4)当父母吵架时,你会担忧害怕吗?修改原因是编制问题时表述应通俗易懂,让答题者明白问题是什么。
2.论述心理研究中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河北大学2011研]答: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实验变量的定义和测试方式实验中必须明确地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出操作性定义和描述,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外部效度。
(2)对测量的敏感化由于研究程序中有的实验组采用了事前测量,从而使本组被试对事后测量发生了敏感效应,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或者由于事前测量而干扰了实验处理的作用。
此外,事后测量也会产生敏感化效应,使测量接受者在事后测量中学到了实验处理期间没有获得的东西,这样的实验结果也只能推广到接受过事后测量的被试样本。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要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不可不了解心理测验,因为测验是在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
要研究心理测验,不可不考察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心理测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测验的历史根源虽然无从考究,但中国人最早使用测验,也最重视测验,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
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智力比普通人高的可以给他高等教育,智力比普遍人低的不能给他高等教育。
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
物皆然,心为甚”这就明确指出了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意思是霉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便可推测他的一般心理特点。
并提出通过词,以回答法(“应赞”)为手段来观察人的智力。
这是一部论述能力问题的古代专著。
1937年美国人把它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
6世纪初,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甲提到,“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比西方分心测验的出现要早13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发展测验也出自中国民间,自6世纪中叶以来,“周岁试儿”在我国江南就已经成为风俗。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在《风操篇》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
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美国的盖塞尔(A•Gese11)到本世纪20年代才用类似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记录幼儿的动作和顺应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颜之推还根据心理与行为的密切关系强调客观了解心理的可能,在《名实篇》中写道,“人之虚实真假在于心,无不见乎迹。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
A.类别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答案】C【解析】心理测验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因为人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的绝对零点是难以确定的,,而且在心理测验中,相等的单位也是很难获得的。
但是大多数心理学家喜欢把测验依据一定法则转换为等距量表。
2.下列有关心理测验性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心理测验可以直接反映心理品质的量B.心理测验分数是心理品质的相对估计C.心理测验分数是绝对客观的,没有主观因素参与D.如果两个人的测验分数相等,那么他们的心理品质也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心理测验的性质有如下几点:①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活动,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②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在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③心理测量的客观性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3.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一般来说,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
A.中等B.一般C.高D.低【答案】C【解析】难度与区分度存在一定的关系,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者的区分度比较高,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低等难度的项目对低等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
4.在某一项目中,高分组的通过率为0.70,低分组的通过率为0.48。
则该项目的鉴别指数为()。
A.O.11B.0.70C.0.48D.0.22【答案】D【解析】将受测群体按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P H;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P L。
用D表示区分度,则区分度为D=P H—P L。
5.如果测验分数与效标之间呈非线性关系,计算出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会()。
第4章分数的合成与解释【本章要点】1.分数合成的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2.多重回归和多重分段这两种分数合成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方式。
3.区分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并了解这两种测验不同的的分数解释的特点。
4.了解分数解释时的注意事项。
4.1复习笔记一、分数的合成(一)分数合成的方法1.临床判断(1)含义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组合以得出结论或预测的方法叫做临床判断。
(2)临床法的评价①优点a.高度的综合性能从整体上对各个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不但考虑到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还能考虑到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这种考虑具有高度完形性质;b.灵活的针对性每个判断都是针对特定的个人做出的,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
②缺点a.主观加权可能受判断者的偏见的影响,不够客观;b.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c.判断者需要受过训练并具有丰富经验。
2.推理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各个变量间的经验关系,而是根据某种先验的理想程序来作推理性加权。
(1)单位加权①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各个变量(题目、分测验或测验)直接相加而得一合成分数:这里X c为合成分数,X1……X n为各个变量。
②评价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将所有变量作了等量加权,而实际上是对每个变量作了与它的标准差成比例的加权,亦即将变异量最大的题目或测验作了最重的加权。
这意味着变异较大的变量将在作预测和作决定时起较大的作用。
(2)等量加权①方法要想对各个变量作等量加权,可将所有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Z分数),然后再把它们加以组合:这里Z c为合成的标准分数,Z1……Z n为各个变量的标准分数。
②评价这种方法适合于各测验对预测效标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场合。
但在通常情况下,各个变数对预测效标的作用是不同的。
因此,需要根据各个系数与效标之间的经验关系作差异加权。
3.多重分段当存在多种预测源且几个预测源之间不具互偿性时,就需要给每一个预测源都定一个分数线。
只要一个人的得分在任一变量上低于分数线,即被拒绝。
第一章心理测验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识记并了解心理测验的发展历史(2)掌握心理测验的性质(3)了解心理测验的种类[教学重点与难点]心理测验的性质[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历史一、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思想1、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中人以下三个类别,“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相当于现代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2、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明确指出了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与物理现象一样,具有可测量的特性。
3、(南朝)刘勰:世界上最早的“分心测验”,认为一心不能二用。
4、(南北朝)颜之推:周岁试儿,其是1925年格塞尔婴儿发展量表的前导。
5、“七巧板”又称益智图、唐图(Tangram),为当代多数智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所使用。
6、隋炀帝科举制度的开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当时的考试方法:贴经和对偶,类似于现代西方言语测验中常见的填字和类比。
7、、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思想,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A、他们都是描述性的,没有定量的标准;B、往往将心理特点与道德观念联系起来(局限性)二、科学心理测验产生的原因(一)对智力落后着分类和训练的早期关注1、心理测验产生的最初原因:对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人治疗的需要。
2、法国医生埃斯克罗:1838年出版了两卷本著作,第一次明确地对智力落后与精神病人作出了区分,他认为精神病是以情绪障碍为标志。
(发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他智力水平的最可靠的指标)3、法国医生塞国恩( E.Sequin):训练智力落后者的先驱。
1837年,他创建了第一座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1846年出版了《白痴:用生理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首创方法感官训练(sense-training)、肌肉训练(muscle-training)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机构。
其Sequin Form Board拼图板被心理测验的非语言测验所采用,其操作方法是要求受测者尽快地将不同形状的图片嵌入适当的凹槽内。
第六章智力测验一、智力理论二、比奈系列量表与中国-比奈智力量表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四、非言语智力测验五、婴幼儿智能测验六、创造力测验七、智力测验的优点与局限一、智力理论(一)智力的含义:“Intelligence”最早由哲学家斯宾塞和高尔顿引入英文,用以代表一种天生的特点及倾向性。
“几乎没有一个心理学概念像智力概念那样如此广泛地被人运用和接受,同时又是如此难以捉摸、令人困惑。
”(S. Sternberg. Beyond IQ. )1、智力是一种学习能力(伯金汉、科尔文、汉蒙)2、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桑代克、斯腾等)3、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奈、推孟)4、智力是信息加工的能力(斯腾伯格)5、智力是综合能力(1)韦克斯勒:”智力是一个假设的结构,是一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并有效地处理周围事物的整体能力。
“(2)斯腾伯格:”智力是从经验中学习和获益的能力,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适应不断变化、模糊多样世界的能力,以及激励自己有效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的能力。
(二)智力因素分析理论:探讨智力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
有四种基本的结构看法:无层次排列(每个因素重要性相等)、立体排列、等级层次排列(某个因素更具普遍性,因而更重要)、辐射(圆形)排列。
1、Spearman二因素理论:G (General factor)因素和S (Specific factor)因素。
“迄今为止最确定的研究成果”(W. Stern)2、L. L. Thurstone多因素理论。
基本能力学说(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PMA)。
7种:空间能力S (spatial or visualization):空间知觉与几何想象能力;计数能力N (number):计算简单算术和处理数字能力;言语理解能力V (verbal comprehension):对文字和语义的理解;词汇流畅性W (word fluency):迅速生成和流畅使用词汇;记忆能力M (memory);推理与归纳能力R and I (reasoning and induction);知觉速度P (perceptual speed).根据上述七种基本智力能力,塞氏在1941年编制了“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 PMAT )”3、J. P. Guilford三维结构模型(内容、结果、操作)4、卡特尔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5、Sternberg三元智力理论二、智力测验的发展•高尔顿与生理计量法(测验运动的倡导)•比奈和智力年龄•推孟和比率智商•韦克斯勒与离差智商•皮亚杰与认知发展测验•斯腾伯格与三元智力理论第二节个体和团伙智力测验一、比奈量表(一)比奈西蒙量表(智力年龄、比率智商概念)1905年量表:第一个智力量表;30个测验题目;以通过项目的多少区分智力的标准;内容涉及记忆、言语、理解、手工操作,并出现年龄量表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