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上语文5回忆我的母亲
- 格式:docx
- 大小:50.05 KB
- 文档页数:5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示例之一教学目的一、了解朱德母亲的品质。
她是一位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领会作者由热爱母亲推而广之热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崇高思想感情。
二、领会本文感情真挚、语言简明平实的特点;学习本文从小处着眼、于细微处见真情的精心选材和巧妙布局。
三、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
教学设想一、课文篇幅较长,文中涉及的事件离现代学生生活较远,故要求做好以下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思考叙事的顺序和线索,结合课文看注释,识生字新词。
二、启发学生爱亲人的感情,并把爱亲人与爱人民、爱祖国联系起来。
三、讲清作者着眼于生活琐事精心选材和巧妙的布局,以及立意的高明之处。
四、集中正音,分散解词。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解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学生朗读,给生字正音。
三、划分段落,写段意。
四、学习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中的第一层(2—8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回忆录。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老太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
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
钟太太以85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
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
二、检查预习1.指导学生朗读。
要求画出课文“预习提示”中的字词及需要补充的字词。
试说出文章叙事的顺序和线索。
2.听写下列字词并给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仪陇(lǒng)溺死(nì)劳碌(lù)私塾(shú)衙门(yá)横蛮(hèngmán)不辍劳作(chuò)饱尝(cháng)妯娌(zhóulǐ)和睦(mù)差役(chāiyì)3.提问:谁能说说本文叙事的顺序和线索?(能说出按时间顺序来写即可;线索说不出,留待后面讲析。
【关键字】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
(2分)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迁徒()祖籍()妯娌()()劳l擻plain()和僫()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⑴聊叙()A、姑且B、聊天C、依赖⑴任劳任怨()A、相信B、承受、担当C、任命⑴虽然自己不富裕,还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A、救济B、接济C、周济⑴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是无法补救的。
()A、惨痛B、哀痛C、沉痛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⑴母亲是个好休息。
⑴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休息。
5.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作者的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4分)6.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
(4分)7、三个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
甲说:“读书好。
”乙说:“好读书。
”丙说:“读好书。
”请问他们各自的意思是什么?(3分)甲:乙:丙:8、把下列词填入空缺中,依次是(3分)⑴其实,在她那江南女子的秀气中,却蕴含着几分。
⑴不知是喘息了一会儿,还是来了一股,招娣练球练得完全忘我了。
⑴小李也冒火了,一上来,就不顾一切了。
(备选词语:愣劲野劲邪劲)9、把下列成语按修辞方法归类:(4分)⑴门庭若市⑴今是昨非⑴少见多怪⑴一日千里⑴鬼斧神工⑴手足之情⑴地老天荒⑴投笔从戎比喻:⑴⑴夸张:⑴⑴对比:⑴⑴借代:⑴⑴第二部分(一)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③她的性格()(A、和睦B、和蔼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A、和睦B、和蔼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朱德大事年记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个佃农家庭。
1892年入药铺垭私塾读书,取名代珍。
后改读于地主丁家私塾。
1896年迁居大湾后入席家碥私塾,取字玉阶。
1905年参加县试、府试,改名朱建德。
秋,清政府诏令自丙午(1906)年停止科举考试。
1906年先后进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学习。
次年考入四川省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
1908年毕业后到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
1909年到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
改名朱德。
冬,加入同盟会。
次年夏,因学习成绩优秀,被选送特别班。
1911年8月,从特别班提前毕业,被分至云南新军左队。
见习期满后,任司务长。
10月,参加云南响应武昌辛亥革命的“重九起义”。
后随云南军政府派遣的援川军入川南支援反清斗争。
1912年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原讲武堂)军事教官。
1914年调往云南边境驻防。
先后担任营长、副团长、团长。
期间,在与土匪作战中,逐渐摸索总结游击战经验。
1915年12月,率部赴昆明,次年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
在作战中,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少胜多,骁勇善战,屡建战功。
1917年7月,参加反对段祺瑞毁弃《临时约法》的护法战争,任滇军旅长。
1920年在驻防四川泸州期间,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启发,逐渐认识到“老的军事斗争的办法行不通”,必须寻找一条新的救国道路。
和挚友孙炳文商议,准备出国考察。
1921年春,随入川滇军返回昆明,驱逐云南都督唐继尧。
在同事们的挽留下,暂时放弃辞职离滇的请求,担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
1922年1月,调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
3月,因唐继尧纠集旧部返回云南,被迫逃离昆明,辗转回川。
7月,到北京与孙炳文会合,筹办出国事宜。
8月,到上海先后会见孙中山、陈独秀等,并向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遭到拒绝后,和孙炳文离沪赴欧洲考察。
10月,在德国柏林会见周恩来。
11月,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5回忆我的母亲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以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2.重点突破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事情?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特征和哪些优秀品质?提示一:2~7段: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挑水,用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这些事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的优秀品质。
提示二:8~12段:退佃搬家,送我读书,给我慰勉,坚持劳动等,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深明大义以及同情、理解、支持革命的优秀品质。
3.结构图解4.学法点津选取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写人叙事的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除了对人物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还需要借助于具体可感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其内心世界。
事例越具体越详细,就越能使人物鲜活,富有立体感。
【典型例题】文中选取母亲的多个片段,如写她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写她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写她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写她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等,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和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
【技法点睛】通过对人物的具体事例的分析,品析其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如“通过……事件,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佃.农(diàn)祖籍.(jí)妯娌..(zhóu li)B.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 miǎn)C.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hú)D.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词语。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3、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并掌握母亲所具有的品质。
2、理解并把握朴素文笔下蕴含的深沉真挚的感情。
课前准备收集赞美母亲的诗歌、文章、歌曲等。
第一课时本课目标1、掌握生字词。
2、分析概括母亲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语文活动请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赞美母亲的诗歌、文章。
(让学生上台朗读)二、课文导入刚刚大家交流了许多赞美母亲的作品,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母亲的形象也各不相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朱德元帅笔下的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课文是作者位了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注:共和国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三、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朱德母亲平凡的一生。
2、标注出生字词。
3、标注出文章中不懂或难以理解的细节质疑。
四、师生互动1、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自学、相互讨论本文的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溺死nì不辍chuò私塾shú劳碌lù和蔼hé ǎi宽厚管束慰勉为wéi富不仁节衣缩食佃diàn农和睦mù迁徙xǐ妯娌zhóulǐ任劳任怨勉强miǎn qiǎng 聊叙衙yá门无可奈何菜籽(zǐ)榨(zhà)豪绅shēn 东挪西借滋味周济哭泣横蛮佃农:向地主租种土地的农民,租种某地主土地的农民称为某地主的佃户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豪绅:旧时指地方上依仗封建势力欺压人民的绅士(有势力、有名望的人)。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东挪西借:挪,挪借,暂时借用。
这里借一借,那里借一借,表示千方百计地维持家庭生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优秀品格。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3.品读课文,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4.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二、学习重点1.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感受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三、【教法与学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介绍朱德,引出本节课题朱德出身佃农家庭,家境贫苦,从小热爱劳动,他曾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德同志由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一名革命者,最终成长为一名革命家,谁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母亲。
母亲逝世后,他怀着无比悲痛,无比怀念和感激之情,写下了《回忆我的母亲》(二)回顾预习,把握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2--13):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14--17):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了“我”继续革命的决心。
(三)挽联激趣,引领课堂主体1.出示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完人:完美,没有缺点的人。
为什么说母亲是完人?引出本节课第一个大问题——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
2.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1)微课出示:什么是典型事例,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贫困家境背景下,选取哪些典型事例,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
天不亮起床各种各样的活勤劳能干任劳任怨做饭有滋味纺出的线做衣耐穿不打骂不吵架周济穷人宽厚仁慈方法指导:画出写母亲的句子,圈出重点字词概括典型事例,表现母亲优秀品质,体会感情并朗读。
(3)动乱社会背景下,选取哪些典型事例,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
《回忆我的母亲》(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理解回忆录的特点,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两课时;2.课型:说读课。
三预习要求1.读课文,了解母亲的事迹;2.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
四教学蓝图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1.整体感知课文,2.整体理解课文,3.整体赏析课文。
五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同学们进行课堂说话活动: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母亲是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3.教师小结。
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
1.教师:《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
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
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2.同学们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准备进行说话。
3.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说话活动。
4.学生代表发言。
第五课《回忆我的母亲》 (语文版七年级上)_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
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
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
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
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
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
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
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
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
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
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
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第五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会通过课文分析,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结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学习。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的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谈谈对母亲的认识和感情。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朗读技巧。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感受课文情感。
3.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查阅字典。
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4.课文内容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5.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举例说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6.课后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作业,反馈问题,进行讲解。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检查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分析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课堂小结评价学生在课堂小结中的发言,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回忆我的母亲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回忆”点明叙事的方式;“我的母亲”即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
标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概括]写作内容。
2.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主要著作收录在《朱德选集》里。
3.写作背景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原题是《母亲的回忆》,原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1983年收入《朱德选集》时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朱德投身于革命事业,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母亲。
4.知识链接回忆录回忆录是指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或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者把所回忆的一些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同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在写法上,回忆录最大的特点是实事求是,不虚构。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
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 佃.农(di àn) 仪陇.(I ǒng) 妯娌..(zh óu Ii) 庚.子(g ēng) 哭泣.(q ì) 豪绅.(sh ēn) 衙.门(y á) 慰.勉(w èi) 聊.叙(li áo)(sh ěng)节省 (j ì)周济 省 济(x ǐng)反省 (j ǐ)济济-堂(q i ǎng)勉强 强 (q i áng)强壮 (j i àng)倔强 2.字形辨识碌(l ù)劳碌 辍(chu ò)辍学 禄(I ù)俸禄 缀(zhu ì)点缀;籍(j í)祖籍 惨(c ǎn)悲惨 藉(j í)狼藉 渗(sh èn)渗透3.词语释义客籍人:寄居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基础巩固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朱德,字,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
C.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修葺造诣豌豆碾转反侧B.迸裂通揖聊叙为富不仁C.同盟瞩目威胁和睦相处D.踌躇浚工鼓励节衣缩食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佃.农(tián)衙.门(yá)绯.红(fěi)油光可鉴.(jiàn)B.溺.死(nì)妯.娌(zhóu)蛮横.(héng)抑扬顿挫.(cuō)C.畸.形(jī)周济.(jì)瞥.见(piē)杳.无消息(yǎo)D.不辍.(zhuì)教诲.(huǐ)解剖.(pōu)深恶.痛疾(wù)5.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据朱德回忆,母亲的勤劳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母亲这样地整日劳lù 着”。
朱德从中深受教育,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母亲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朱德从私shú 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他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第二单元5回忆我的母亲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以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2.重点突破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事情?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特征和哪些优秀品质?提示一:2~7段: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挑水,用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这些事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的优秀品质。
提示二:8~12段:退佃搬家,送我读书,给我慰勉,坚持劳动等,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深明大义以及同情、理解、支持革命的优秀品质。
3.结构图解4.学法点津选取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写人叙事的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除了对人物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还需要借助于具体可感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其内心世界。
事例越具体越详细,就越能使人物鲜活,富有立体感。
【典型例题】文中选取母亲的多个片段,如写她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写她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写她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写她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等,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和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
【技法点睛】通过对人物的具体事例的分析,品析其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如“通过……事件,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zhóu li)A.佃.农(diàn)祖籍.(jí)妯娌..(wèi miǎn)B.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C.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hú)D.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母亲在家庭里极能(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3)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 __。
(2)“母亲是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 _。
(3)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 __、__ __、_ __、_ _等几个方面。
A.我家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
D.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5.(龙东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6.语句精读。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1)将句中的“常”字删去行不行?为什么?(2)将句中的“悄悄”换成“默默”行不行?为什么?7.(资阳中考改编)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12点过,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
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
两年后,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下一对儿女。
姐姐叶东梅在外上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三岔中学上高中后,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
尽管每天安顿好爸爸,深夜11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到年级第一名。
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熬过这几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2013年11月14日《华西都市报》)(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叶富源的事迹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下面是三位网友发帖的内容,请你以“热爱生活”的网友身份跟帖,写几句赞美、鼓励的话。
要求不少于3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书虫:养育恩,不能忘。
亲情浓于水,孝心感天地!相比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你是巨人!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祝愿你们一家幸福!读来读去:感念爱,懂得爱。
好娃娃,想捐钱给你!观天下:不懈的努力,点燃亲情的颂歌,一路的跋涉不仅担起了一个家庭,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而且树立了品学兼优、自强自立、坚强乐观的典范。
叶富源:你的奋斗感人至深!热爱生活: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8.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9.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表达效果的看法。
10.“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两句话能不能并作一句“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11.选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12.“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追忆我的母亲杨利伟①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再没有睁开眼睛,再没能说一句话。
我握着母亲慢慢变凉的手,一声声叫着,心如刀割,忍不住大放悲声。
我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我,没有和我见上最后一面,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
②母亲性格恬淡,心里就是装着我们姐弟几个,而我是最让她操心的一个。
给她打电话,大部分是聊生活上的事,比如说对孩子的教育,比如说我的训练和家庭生活。
家里一些亲戚朋友的事情我也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
③母亲是我最好的倾诉者。
训练上的一些困难和困惑,我都会在电话中向她悉数“汇报”。
再坚强、再阳刚的汉子,在母亲面前都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再沉重、再巨大的担子,在母亲面前都能轻松卸下。
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倾诉,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母亲宽厚包容的倾听,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给母亲打电话,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也成为我心中的精神依赖。
④也许是母亲年纪大了以后,脾气更加温和了,也许是隔辈人会更加喜爱,母亲和我儿子杨宁康的关系特别亲密。
总是疼不够,看着孙子就眉开眼笑,觉得哪里都好。
⑤因为训练的原因,我不经常在家,回去一趟,见着儿子哪里不好了就会说他,母亲这时就会教育起我来,说孩子就应该这样,你小时候比他还淘呢。
宁康这样,至少他不惹祸,你小时候,还经常让大人着急呢。
我就只能频频点头,说:“您教训的是。
”其实心里偷着乐,看着祖孙两个其乐融融,享受天伦。
⑥母亲在我心中有近乎完美的形象,她的衣着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整齐的短发,两侧用卡子别在耳后。
举止严谨,眼底有种平淡和安静,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而在做事情时,又聚精会神,不知疲倦。
我从来没见母亲抱怨过什么。
⑦熟悉我和母亲的人都说,无论是从相貌上看,还是就气质与心性来说,我都比较像母亲。
的确,母亲是我从小到大最敬爱、最珍视的人。
从懂事起,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让母亲为我骄傲,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
⑧我想,作为她的儿子,成为首飞航天员,我做到了前者..,但是,后者..却没能实现,而且今生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是我无法弥补的遗憾!⑨有一次,一群好朋友为我过生日,他们让我唱首歌。
大家说,在你的生日应该唱一支歌送给母亲,因为每个人的生日都是母亲最辛苦的日子。
我于是唱了一首送给母亲的歌——《懂你》,我唱得非常投入。
我想,远在天堂的母亲一定听见了,因为她不会忘记儿子的生日……(选自《解放军生活》,有删减)13.在“我”心中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14.第⑧段中加点的“前者”指的是 ,“后者”指的是 。
15.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6.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7.选文与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在语言以及感情的抒发上有什么异同?18.在孩子的眼里,母亲是平凡的,但更是伟大的。
她的故事,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若要写母亲的一生,则会觉得无从下笔。
然而,朱德却紧紧围绕“勤劳”二字,选取了若干具 体的事例,使母亲的形象富有立体感。
试仿照课文的写法,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某一个人的某一个方面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1.A [解析:妯娌(zh óu l ǐ)]2.(1)任劳任怨 (2)周济 (3)为富不仁3.(1)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2)母亲是劳动好手 (3)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坚韧不拔4.B (解析:将顿号改为逗号。
)5.D (解析:A 选项前后矛盾,“大约”和“左右”矛盾。
B 选项“能否”表示两方面,而后面“充满信心”则是一方面。
C 选项词序颠倒,应改为“建立和完善”。
)6.(1)不行,删去意思就变了,不能说明母亲经常都是这样的。
(2)不行,虽然都有静默的意思,但“默默”不及“悄悄”好,“悄悄”突出了“我”当时的行动不想让母亲知道,更为传神。
7.(1) 17岁的叶富源背着父亲上学 (2) 示例:为了父亲的生活,你背负压力;为了家庭的未来,你勤奋读书;为了人生的梦想,你自强不息。
你的行动温暖了亲人,感动了世人!——叶富源,没有困难能难倒你!8.①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9.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
这句话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于平白中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10.不能。
这两句话用“能”“一定能”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
如果并成一句,“一定”不够突出,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信心。
11.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12.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