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的影响观察
- 格式:docx
- 大小:31.33 KB
- 文档页数:5
中医护理对80例肛肠病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对肛肠病患者术后采取中医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的160例接受肛肠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ⅰ组(中医护理组)和ⅱ组(常规护理组)。
ⅰ组在手术之后,采用中医护理;ⅱ组则只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
对ⅰ组与ⅱ组患者的伤口疼痛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在护理前后,ⅰ组患者的疼痛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肛肠病患者术后采取中医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有效地促进手术伤口的愈合,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肛肠病;疼痛指数;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0-0109-02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
从广义说:发生在肛门、大肠上的各种疾病都叫肛肠病,常见病100多种。
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肛肠病术后疼痛,术后疼痛常常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给其带来极大的痛苦,这也是患者害怕手术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护理手段的更新,人性化护理的普及,疼痛问题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关心。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进行了中药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1994年6月份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份接受肛肠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ⅰ组(中医护理组)和ⅱ组(常规护理组)。
ⅰ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为(53.1±2.1)岁;病程为7个月~17年,平均病程(3.8±0.7)年;其中肛裂7例,肛瘘12例,肛周脓肿5例,痔疮56例。
ⅱ组患者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52.1±2.4)岁;病程为5个月~18年,平均病程(4.2±0.8)年;其中肛裂5例,肛瘘13例、肛周脓肿6例、痔痔56例。
针对性护理改善肛肠科术后肛门疼痛和排便的效果发布时间:2021-02-24T14:51:16.8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作者:丁丽梦[导读] 目的研究adhs患者如何应用有针对性的护理。
丁丽梦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目的研究adhs患者如何应用有针对性的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70例动脉瘤手术患者和两组“随机数字表示”,即观察组35(用于性护理)和比较组35(用于一般护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与比较组相比,观察到的患者肛门流量疼痛评估较低,首次排尿,排尿时间短,自我修复能力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p .0. 05).结论:针对性护理提高了肠手术患者的整体疗效和稳定性,加快了疾病控制过程。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肛肠科术后;肛门疼痛;排便;效果引言肛门部的疾病在临床发病率高,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但是由于肛周独特的神经分布,在麻醉失效后,污染和切口的暴露常使患者产生剧烈的疼痛,且因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精神状态、痛阈的不同而不同。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肛门部术后疼痛的病理基础是手术损伤了神经和组织,受损伤的组织分泌炎症介质。
而术后换药、排便、炎症等刺激在中枢、外周神经超敏感化条件下使疼痛更加剧烈。
目前西医的镇痛方式主要有药物镇痛、连续逆行骶管麻醉镇痛、痛泵镇痛、平衡镇痛、超前镇痛、自控镇痛等。
尽管用于临床的镇痛药物很多,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如阿片类镇痛药有成瘾、耐药、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药会出现胃肠道反应,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以至于增加出血风险等。
因此寻找其他非药物的镇痛方法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性护理改善肛肠科术后肛门疼痛和排便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治愈的70例动脉瘤,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男性和女性21:14例,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27.85±6.14岁;2-9年,疾病平均持续时间(5.15±1.24年);性别均等比例:29:11.25-48岁,平均年龄(27.96±6.35)1-8岁,平均年龄(4.86±1.22)。
优质护理服务对肛肠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肛肠手术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进行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的服务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
结果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肛肠科的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行为进行干预,步骤为:①术前主动接近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安慰和疏导,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②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包括麻醉的方法,时间,疼痛程度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叮嘱患者术前尽量排空膀胱;③术后及时跟患者进行交流,叮嘱患者能够进食的时间,术后疼痛的处理,以及指导患者的床上排尿训练;④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感并且能够正确的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是时,动作要轻柔、准确;⑤最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食谱,叮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保证大便的顺畅。
1.3 疗效标准术后患者的疗效分为四个等级:0级:术后48小时内患者基本无疼痛感,能平静入睡,出血量少或者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原有的肛周不适消失;ⅰ级:术后48小时内有轻微的疼痛,睡眠尚可,有轻微的肛周不适;ⅱ级:中毒疼痛,尚能忍受,睡眠不佳,有明显的肛周不适ⅲ级: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烦躁不安,肛周不适明显[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术前患者进行焦虑心理评分,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度的调查[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1-28T16:20:37.2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作者:张云曦[导读]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肛肠科所收治患者多需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而手术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术后疼痛[1]。
张云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50012【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中将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4年5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肛肠疾病患者共100例纳入临床范畴,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
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5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同时实施中医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接受护理后在疼痛评分方面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疼痛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分,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临床价值确切,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医护理干预;影响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肛肠科所收治患者多需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而手术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术后疼痛[1]。
术后疼痛轻则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与压力,影响治疗依从性,重则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延迟术后康复。
而随着现代护理手段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中西医理念在临床护理中不断融合[2-3]。
已有资料中提示可将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对肛肠疾病患者的术后护理当中,达到缓解疼痛,巩固手术效果的目的。
为进一步总结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影响,本研究中将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4年5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肛肠疾病患者共100例纳入临床范畴,随机分组下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数据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将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4年5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肛肠疾病患者共100例纳入临床范畴,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
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行肝肠手术后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42例(定为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组43例(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应用vas评分表进行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275±35)h,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485±34)h,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行肛肠手术术后疼痛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肛肠病;术后疼痛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64-01行肝肠手术后的患者切口处常出现疼痛,疼痛症状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质量。
患者术后切口部位常出现较强烈的疼痛,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感强烈使得其寝食难安,单纯性采用药物治疗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时间较长,且治疗效果欠佳[1]。
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收治的85例行肝肠手术后疼痛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效果让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行肝肠手术术后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为25-72岁,平均年龄为(355±45)岁。
根据中医分型,其中湿热下注者34例,肛门热毒型25例,气滞血瘀型26例。
根据vas疼痛评分,患者评分均大于8分,属于严重疼痛范围。
优质护理服务对肛肠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分析肛肠手术患者疼痛是术后常见问题,也是影响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
优质护理服务对肛肠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患者利益出发,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对肛肠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
优质护理服务通过专业和细致的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首先,通过预防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防止手术创口再次受到感染,从而减少手术后疼痛的程度。
其次,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疼痛,减轻疼痛程度。
在实施药物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对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控。
同时,医护人员对疼痛状况的及时监测和记录也十分重要。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随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这些个性化护理服务能够使患者在手术恢复期内获得更好的体验,提高其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还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
患者术后疼痛往往会伴随着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不安等,而这些情绪也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疼痛的感受。
优质护理服务的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情感关怀、心理安抚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在手术后迅速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应做到真诚、温暖,舒缓患者的情绪,有利于患者心情的调节,减轻疼痛感受。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对肛肠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非常显著。
通过预防、药物管理、个性化护理、情感关怀等方面的综合实施,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缩短恢复周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为肛肠手术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观察发布时间:2022-05-20T05:46:43.292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5期作者:罗美丽[导读] 探究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观察。
罗美丽榆林市星元医院痔瘘医院二病区陕西榆林 719000[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观察。
方法:在 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我院进行肛肠疾病手术的患者中选择200例作为观察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的术后术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程度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完善,对于肛肠疾病治疗施行手术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成功率与逐步增多,但疼痛依然是肛肠疾病术后必经的过程,也是患者担心害怕的问题。
有相关资料显示,对肛肠疾病手术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具有一定护理效果,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1]。
本研究特选取200例肛肠疾病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我院进行肛肠疾病手术的患者中选择20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患者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8.33±2.46)岁;肛瘘10例,肛裂22例,混合痔44例,肛周脓肿24例。
实验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7.36±2.78)岁;肛瘘9例,肛裂23例,混合痔45例,肛周脓肿23例。
个性化疼痛护理应用于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疼痛护理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5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各有29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个性化疼痛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价值。
结果疼痛评分,术后1天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3天以及7天,观察组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情绪评分,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实施个性化疼痛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疼痛护理;混合痔;手术混合痔是临床常见肛肠科病症,多因内痔和外痔混合形成,因病灶的特殊性,使得患者坐立难安,且易感染,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率,遂在手术后,临床需辅以科学的护理。
然而常规的护理缺乏对患者感受的关注,难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护理质量不佳,遂本文以我院混合痔患者为例,分析个性化疼痛护理的干预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入选者共计58例,均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并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即一组对照组,一组观察组。
对照组:本组29例中包括女性患者10名,男性患者19名,最小年龄者32岁,最大年龄者70岁,平均年龄为(43.52±2.35)岁。
观察组:本组29例中包括女性患者11名,男性患者18名,最小年龄者33岁,最大年龄者72岁,平均年龄为(43.64±2.14)岁。
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1)术前: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确混合痔的相关知识,明确注意事项、诱发因素、日常护理技巧等,并明确手术的流程以及准备工作等,充分做好准备(2)术后:做好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工作,穿戴宽松的裤子,定期更换内裤,以棉质内裤为宜,避免肛门遭受刺激,并遵医嘱实施药物镇痛[1]。
超前镇痛护理干预对痔疮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护理干预对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60例痔环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出现晚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48h疼痛评分及术后最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超前镇痛护理干预能提高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标签:超前镇痛;痔疮;疼痛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指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前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神经中枢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发的疼痛,可避免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从而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抑制神经可塑性的形成,即在疼痛发作之前进行镇痛[1]。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外科疾病,其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肛门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殊生理结构、环境及生理特点的器官,痛觉非常敏锐,疼痛是患者术后最痛苦且常见的主诉之一。
术后疼痛不仅造成患者心理损害而且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延长恢复时间[2]。
对于痔疮的术后镇痛的护理,一直是临床上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选取肛肠科2014年4月~10月60例在肛肠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对部分患者运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10月60例在肛肠科行痔环切除术患者,男45例,女15例,年龄为19~55岁,平均年龄为36.7岁。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异常、药物过敏史、慢性疼痛病史,术前4w未曾用过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类药物。
1.2方法1.2.1干预组给予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的同时采取超前镇痛护理,超前使用镇痛药物:术后回病房后,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疼痛大于3分,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镇痛药物,注射用氯诺昔康24g+生理盐水50ml微泵以3~5ml静推。
疼痛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的影响观
察
摘要:目的观察疼痛护理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手术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
组与观察组各23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疼痛护理措施,对比2
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46±0.66)分,低于对照组的(6.23±0.72)分,且护理满意度
(97.78%)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
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
患者恢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肛肠疾病手术;疼痛护理;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
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发生在肛门及大肠上的疾病统称,临床
治疗以手术为主,可一次性解决病灶,达到治愈的目的。
但由于肛肠疾病术后患
者常表现为疼痛难忍,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且若未得到
良好的护理,极易出现并发症。
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疼痛
程度并促进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2]。
本研究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采取了疼痛护理干预,分析其疼痛程度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手术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
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1.26±8.43)岁;体质量57-79kg,平均(65.62±3.45)kg;外痔
切除术8例,内痔结扎术7例,高位挂线术4例,肛裂切除术2例,内括约肌侧
切术2例。
观察组男15例,女8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51.69±8.02)
岁;体质量56-78kg,平均(65.28±3.14)kg;外痔切除术7例,内痔结扎术8例,高位挂线术3例,肛裂切除术2例,内括约肌侧切术3例。
2组患者基线资
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对比。
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均实施肛肠手术治疗,知情研究目的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脑部疾病或
精神异常,术后病情未稳定,重要脏器功能异常。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生命体征,行常规换药,指导患
者正确用药以及饮食调整。
观察组加以采取疼痛护理:①开展疼痛教育:护理人
员将疼痛原因向患者讲解,改变其疼痛观念,告知术后疼痛为正常情况,可针对
性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使患者转变对疼痛的处理态度及行为,由被
动转变为主动。
②病房管理:术后给予患者较好的住院环境,合理控制温、湿度,定期进行消毒,床单被罩及时更换,减少室内细菌植入,预防伤口感染。
③疼痛
刺激源护理:指导患者变更体位,减少对患处压迫,换药过程中应保持轻柔,避
免过度用力加剧疼痛;另外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调整呼吸节律,减少咳嗽引发的
伤口牵拉。
④饮食护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调整患者饮食结构,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降低对患处的刺激。
2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
1.4观察指标
①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出院前)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0分为无疼痛感,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
重度疼痛。
②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通过医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该
表重测效度为0.813,内容涉及知识讲解、护理技巧、护理态度等,评分≥90分
表示非常满意,65-89分表示比较满意,≤64分表示不满意。
总满意度=(非常
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程度
护理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
干预后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 P
对照组23
8.22±
1.45
6.23±
0.72
8.24
6
<0.0
01
观察组23
8.34±
1.37
3.46±
0.66
25.5
27
<0.0
01
t0.40419.024
P0.688<0.001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组别例数
非常
满意
比较
满意
不满
意
总满
意
对照组23
4
(17.78)
13
(55.56)
6
(26.67)
17
(73.33)
观察组23
19
(86.67)
3
(11.11)
1
(3.42)
22
(97.78)
X210.87 9
P0.001 3讨论
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因疼痛感较强致使其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可进一步加剧疼痛,影响恢复进程;同时持续疼痛可产生相应的并发症,增加再次感染的概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预后。
因此,针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
常规护理措施中对患者术后行常规体征监测、换药、饮食指导,护理内容局限于被动实施且不具备针对性,致使疼痛感无法得到有效降低,护理效果不够理想[4]。
而本文观察组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首先使患者正确地认知疼痛,转变对疼痛的处理态度及行为,由被动转为主动;其次针对疼痛源给予干预措施,使患者疼痛程度降低,促进恢复,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
照组(P<0.05),提示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可在一定程度
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恢复进程。
其优势在于,针对性给予患者疼痛教育,
改变疼痛观念,适当的心理安慰疏导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病房管理可降低伤口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体位变更以及呼吸节律
的调整,可从根源上对疼痛加以控制;另外饮食结构的调整减少了对疼痛部位的
刺激。
以上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使得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大大减轻,护理后满意
度提高,对术后康复以及预后具有显著效果[6]。
综上所述,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疼痛程度,加快恢
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桂英,张志芳,吴莹莹.疼痛护理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及满意度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07):1161-1163.
[2]董艳红.疼痛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
坛,2021,25(05):2021.05.071.
[3]马静,沈霞.疼痛护理在腹部肿瘤外科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
乡村医药,2020,27(12):004121.
[4]张坚明,任盛静,夏良辉,唐伟峰,丁佳妮,唐晓军,许继,田均,郑德.肛肠疾
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09):117-
118+124.
[5]陈中华,龚浩,郑进福.肛肠疾病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坐浴的效果观
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1):2019.21.046.
[6]侯宇舰,赵彩英,乔建华,丁楠.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
的应用及对其护理满意度和疼痛程度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
志,2019,4(2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