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A.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极差等问题虽然在一西方城市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答案与解析1.C 材料中的关键句是“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据此分析可知,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使得原有的手工业生产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必然推动科技革命的到来。
2.B 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联系的基本媒介应是英国等国家价格低廉的商品。
商品价格的低廉,进一步摧毁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使资产阶级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世界。
3.A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材料中“种种有利力量”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圈地运动的开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③是结果,而不是原因;18世纪的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故①②④正确。
4.B 材料给出的信息是这一运动的时间“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影响是造成了物质进步和社会的动荡,符合这些特点的只有工业革命。
5.A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以蒸汽机为基础对世界的征服指的是从英国开启的工业革命迅速在欧美扩展。
欧洲为了扩大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6.B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中所述英国与各国的联系并非一种正常的贸易关系,而是英国对这些地区原料的掠夺,故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出,故排除D项。
7.B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联系蒸汽机和城市的关系来分析。
8.B 1839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在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过程中,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犯罪率提高,B项符合题意。
拜金主义盛行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社会现象,与题干中的时代不符,A项错误;犯罪率提高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原因,C项错误;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工业革命迅速推进的结果,且与犯罪率的提高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蒸汽动力的应用,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不散,于是有了题干“18世纪末……‘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的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A 项早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CD两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迟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
故选B。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B.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D. 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C.理论因素D.劳动力因素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瓦特是发明家,发明源于需要,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应该是市场因素,故选B。
答案:B2.(2012·天津高考)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莱特发明的是水力纺纱机,再结合图片可知,他所创办的工厂建在河流边上。
因此答案选B。
答案:B3.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下列图表中合乎史实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9世纪”的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和资产阶级的数量急剧上升,农民数量下降,故选B。
答案:B4.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解析: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C项正确。
答案:C5.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B.荷兰C.西班牙D.英国解析:依据“19世纪中叶” “满载着原料归来”“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等信息可推断,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史实,故选D。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A.积累了丰厚的资本B.市场需求不断扩大C.雇佣劳动力充足 D.生产技术持续进步2、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近一百年间,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
这“两个先决条件”是( )A.政治制度和阶级基础 B.世界市场和技术积累C.自由劳动力和资本积累 D.土地和自由劳动力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
17世纪初,英国就颁布了《专利法》,明确规定发明人可享有14年的技术专利垄断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
此后200年间,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
这些举措使得英国( )A.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D.取得海上霸主地位4、英国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这句话旨在强调( )A.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B.廉价商品是人们首要的追求目标C.社会需求推动了技术的革新D.社会变革与工业革命同步发展5、在工业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材料中的“它”是指( )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汽轮6、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交通信号灯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煤的广泛使用 B.电的广泛使用C.工业革命的兴起D.汽车等新式工具的出现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1.在18世纪初的英国,人们只能依靠肌肉、风力和水力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动力 ;早期的磨坊用水力,而夏季的干旱或冬季的严寒就会威胁到这一动力源。
上述问题在英国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得益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从根本上实现了动力的革新。
答案B2.下图显示了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图中①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 会带入了A. 铁器时代B. 蒸汽时代C. 电气时代D. 信息时代答案B3.根据资料记载,18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1/4,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1/2。
这直接说明英国工业革命()解析材料显示,从18世纪初”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急剧增加 ,再结合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史实,综合判断可知,材料直接说明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B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C.火车的发明D.工厂制的确立军析I 图中①点处于18世纪到 蒸汽时代”。
19世纪之间,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使人类进入了,将人类社()A. 引发了生产力的飞跃B.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 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D. 促进经营理念革新4< ~ 导学号34224016 1801~1861年,英国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他地区快近一倍。
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 原因是()A. 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B. 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C. 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D. 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解析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城市中工厂林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因此,英国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 加是工业革命的结果,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就是用’机械科学’代替’手工技术' ,以适应工人的分工和等级。
”这反映出工厂体系()解析I 历史性的变革”应指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引发这一历史性变革的经济因素是工业革 命,故选B 项。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1.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A .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 .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C .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D .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考点】两次工业革命一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发明,故A项错误;“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说明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推动工业城市兴起,故B项正确;C、D 项虽然是蒸汽机使用的意义,但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意思,故C、D项错误。
【答案】B2.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 •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B •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影响C •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D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必然需求【考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与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3. “它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
“它”是指()A .工业革命B .通信技术C •世贸组织D .国际贸易【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注意题干信息“至少在过去的500 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 ,据此推断,“它”在15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通信技术发明始于19 世纪,世贸组织成立是在1995 年,时间都不符,故A、B、C 项错误;15 世纪的时候正值欧洲积极开辟新航路,国际贸易扩展,推动了世界走向一体化,故D 项正确。
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检测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新全球史》中“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
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
”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A.推动了经济转型 B.造成了阶级分化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激化了社会矛盾2.19 世纪中期的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完成,女权意识增强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3.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达到4∕5。
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4.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
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B.工业革命后出现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5.据王斯德《世界通史》载:“机器的使用、劳动分工的实行使工人陷入深重的依附状态,成为机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属物。
从前,作为独立的手工作坊主,他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干活,保持着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尊严。
现在,这已是明日黄花,一去不返。
”这说明()A.工人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B.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阶级对立C.欧洲的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D.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形态的巨大变化6.《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在18世纪初的英国,人们只能依靠肌肉、风力和水力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动力;早期的磨坊用水力,而夏季的干旱或冬季的严寒就会威胁到这一动力源。
上述问题在英国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得益于()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C.火车的发明D.工厂制的确立,从根本上实现了动力的革新。
2.下图显示了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图中①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了()A.铁器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①点处于18世纪到19世纪之间,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根据资料记载,18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1/2。
这直接说明英国工业革命()A.引发了生产力的飞跃B.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D.促进经营理念革新,从“18世纪初”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急剧增加,再结合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史实,综合判断可知,材料直接说明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4.导学号342240161801~1861年,英国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他地区快近一倍。
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C.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D.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英国城市中工厂林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因此,英国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是工业革命的结果,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5.安德鲁·乌尔在1835年解释说:“工厂体系的原则……就是用‘机械科学’代替‘手工技术’,将工序分割至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以适应工人的分工和等级。
”这反映出工厂体系()A.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B.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C.有利于保障工人的权利D.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环境,在工厂体系下,工人有着明确的分工,通过不同的工序协作完成生产,这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这句话旨在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2.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殖民霸权的确立C、垄断组织的出现D、工业革命的发展3. 我们习惯上把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浪潮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生产方式不同B、经营模式不同C、科技含量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4.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A、“光荣革命”成功B、君主立宪制完善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5。
工业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特点是A、保留了封建残余势力B、进入了帝国主义发展阶段C、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D、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加剧6。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增长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学技术增长+教育增长)。
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①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比率由较大到较小,科技和教育的比重增大②重视科技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③科技与教育逐步被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比较合理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
第2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C.英国工业革命壮大了资产阶级D.英国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因素B.劳动力因素C.资源因素D.资金因素3. 英国1786年每百支棉纱价格为38先令,1800年下降到9.5先令,1807年为6.75先令。
导致棉纱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科学进展B.棉纺技术的革新C.城市人口增加D.城镇化加快发展4. 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 )A.创制水力织布机B.推行标准化生产C.发明了蒸汽抽水机D.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5.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
这表明当时( )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6. “如果说工业革命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
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交通工具的发明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船和火车C.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D.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7. 到19世纪“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
1、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
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的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2、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主要反映了()A. 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B. 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C. 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D. 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3、早期的工业家经常将他们的“工厂”建在相对遥远的山区,在那里奔腾的河流可以使水轮持续地转动,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建造廉价的工人住房。
这说明了()A. 山区地区最适宜建设工厂B. 山区的劳动力资源廉价C. 生产动力制约着工业发展D. 城市管理排斥工厂建设4、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 手工工场生产形式B.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 机器大工业生产D. 城市化生活方式5、英国诗人巴特摩尔发表的《家中天使》一诗,颂赞自己的妻子Angel In the House,“家中天使”是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中产阶级妇女在家中照顾子女,让在外辛苦工作的丈夫,回家后可以得到温暖。
下列哪一观点给当地解释了这种家庭价值观的成因()A.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女权运动的成果C.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的影响D.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推动6、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时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2.如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题文)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4.(题文)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
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B.信息化C.城市化D.电气化5.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6.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7.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编者选题表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
其中促进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是( )A.海外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的发展C.大工厂的确立D.圈地运动的进行解析:D 海外殖民扩张为英国提供的是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故A项错误;手工工场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改进,故B项错误;大工厂的确立提供越来越多的工业品,对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故C项错误;圈地运动造成大量农民丧失了他们赖以生活的资源,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货币工资,然后到市场去购买消费品,对国内市场的扩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
2.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
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C.服务业/机器制造机器D.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机器解析:D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由a与动力蒸汽机、采矿冶金的互动关系,可知a是交通运输业,故A、C两项错误;b应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即工厂制使机器制造机器成为必然,故B项错误,D项正确。
3.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析:C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这必然造成农村的相对衰落和加快城市化进程,因此,A、B两项错误,C项正确。
农民远离故土,无法形成“城镇”,因此,D项是错误的。
4.下面是1801年和1841年英国的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占其国民总收入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此示意图反映了( )A.工业革命激化了工农矛盾B.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C.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D.英国已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解析:C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相对于1801年,1841年英国农业在国民总收入的比例下降,仅为22.10%,而工业比例上升达34.50%,且超出了农业的比例,商业运输业增至18.50%,工商业比例远超农业,改变了以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反映了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故选C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全球因为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A. 内燃机的开始使用B. 蒸汽机的大量使用C. 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 人类对核能的利用2.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A. 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B. 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 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 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3.18世纪末期的英国,由于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的建立起来。
这些工厂普遍建立在河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交通不便,又远高销售市场。
这客观上反映出()A. 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B. 动力革命的迫切性C. 工业对资源的依赖性D. 殖民扩张的必要性4.恩格斯指出:“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材料中“震撼旧世界基础”在社会关系方面的主要表现是()A.加剧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B.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与商业资产阶级的对立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 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C. 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D. 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B.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C.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D.改变了世界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12.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1.“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发明,故A项错误;“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说明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推动工业城市兴起,故B项正确;C、D 项虽然是蒸汽机使用的意义,但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意思,故C、D项错误。
【答案】B2.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B.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影响C.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D.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必然需求【考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与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3.“它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
“它”是指()A.工业革命B.通信技术C.世贸组织D.国际贸易【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注意题干信息“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据此推断,“它”在15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通信技术发明始于19世纪,世贸组织成立是在1995年,时间都不符,故A、B、C项错误;15世纪的时候正值欧洲积极开辟新航路,国际贸易扩展,推动了世界走向一体化,故D项正确。
【答案】D4.“1750年到1850年的100年间,英国人口从770万猛增到2750万。
在人口增加的同时,英国的人口中心发生移动。
总的流向是:由东南部流向西北部,由农村转向城市”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中心的转移B.三角贸易的发展C.殖民霸权的确立D.工业革命的推动【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三个信息点:1750年到1850年;人口大量迁徙;方向由农村到城市。
结合所学正好是工业革命(1765—1840;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推动的结果,故D项正确;近代商业中心转移指新航路开辟后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 项错误;三角贸易是贩卖黑奴的罪恶贸易,与材料所述不符,故B项错误;殖民霸权的建立是世界范围的影响,材料仅涉及英国国内,故C项错误。
【答案】D5.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
这反映了()A.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B.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C.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D.天主教会在殖民地倡导神本主义【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火车是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理解神灵指的是他们的信仰思想,这说的是对思想的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控制”,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故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神本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B6.“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
”该思潮盛行于() A.新航路开辟时期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自由”、“竞争”可知该思潮为自由主义,其盛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该思潮盛行无关,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C7.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
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
这一变化表明()A.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B.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C.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从内容上看,《航海条例》是要保护英国工业;而到1854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在工业占有了绝对优势,废除了这一条例更有利于英国开拓市场,故A项正确;这两次不同的决定都由议会做出,不能体现出民主政治完善,故B项错误;英国在18世纪下半期就已经确立殖民霸权,时间上不对应,故C项错误;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故D项错误。
【答案】A8.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
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无缝钢管用于自行车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历程()A.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考点】工业革命【解析】1790年和1899年分别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行车的发展利用了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C9.据记载,19世纪中期,在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份额超过五分之一。
以下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这表明()A.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顺差D.英国实行自由贸易【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从图示中可见,1840年前后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主要通过海外获得工业原料,同时输出工业制成品,而且在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份额超过五分之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A项错误;图中没有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因此无法判定英国对外贸易顺差,故C项错误;图中没有英国对外贸易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B10.18世纪初一位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预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
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
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千预B.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D.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解析】由“挥霍浪费”、“兴旺发达”、“崇尚节俭”、“蜂群凋敝”可以看出,材料所指的经济理论主张自由竞争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干预阻碍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A、D两项是考察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故A、D项错误;C项只强调进出口,而没有考察进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C项错误。
【答案】B11.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西方文明。
以下生活情景能够支持这一论点的是()A.汤姆与工友们聚集在打麦场观看好莱坞大片B.约翰通过互联网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C.杰克从巴黎坐飞机去纽约与父母欢度圣诞节D.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本题从政治与经济两个角度考查历史重大历史的再现、再认识的能力,A项反映的是现代影视事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互联网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是现代科技成就,,故B项错误;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且“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反映的是民主平等思想,故D 项正确。
【答案】D12.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遮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
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从时间上来看,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题目所问是“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显然选项B符合,因为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产业,并采用工厂制组织生产,促进了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而A项的“黑奴贸易”是从非洲运到美洲,而不是运到欧洲;C项中“世界市场的形成”,说法过于笼统,因为此时,只能说是初步形成,当时人口并不能自由流动,故排除;材料突出是城乡差别,而如果是“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则应是城乡相差不大的,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B13.下表为欧美18~19世纪大事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事件1 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66年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已成熟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发展阶段C.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D.工业革命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加剧阶级矛盾【考点】工业革命;《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解析】结合所学理解材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极大增加资本主义财富,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依然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发展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尚未成熟,故答案A项错误,答案B项正确;工业革命极大增加社会财富,故排除D项。
【答案】B14.导致图1中B-C段数量激增的历史因素包括()①农村的“圈地运动”②新型工厂制度的确立③新兴城市涌现④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从图可知,是考查1800——1850年城市化加快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正确,而此时经济发展还是突出于工业,农业还未有转化为现代农业,故④不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