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附答题卷及答案)

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附答题卷及答案)

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附答案)

1.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③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A.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2.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两个“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①施施而行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4.下面选项中有两个通假字的是()

A.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其曲中.规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下列各句,加点字没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现象的一句是()

A.其曲.中规

B.筋骨之强.

C.登高.而招

D.积善.成德

7.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车柔以为

..轮

C.用心一也

.... D. 吾尝终日

..而思矣

8.下列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词一项的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之利

..者 B.蚓无爪牙

C.蟹六跪而二螯.

D.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

B.青,取之于蓝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0.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余嘉其能行古道

1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古之学者

..(许多人)

..(求学的人)必有师今之众人

B.所以

..为圣(…的原因)

..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圣人之所以

C.小学

..而大遗(小的方面)无.贵无贱(无论,不分)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之(接着,然后)

..(古人从师的风尚)吾从而

12.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A.小学而大.遗B.而耻学于师.

C.孔子师.郯子之徒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3.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B.不拘于时(被动)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后)

14.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本)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称赞)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述)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士大夫之族(类、辈)

15.选出“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人非生而知之者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作《师说》以贻之

16.选出“其”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其皆出于此乎B.其出人也远矣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吾未见其明也

17.选出加点“则”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选出加点“而”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则群聚而笑之B.小学而大遗

C.而不知其所止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9.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

20.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2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②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浩荡渺远的样子)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D.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

2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A.侣鱼虾而友麋鹿B.舞幽壑之潜蛟C.扣舷而歌之D.顺流而东也

24.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徘徊于斗牛之间D.客有吹洞箫者

2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A.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B.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D.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26.选出对下列“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不知东方之既白③倚歌而和之④驾一叶之扁舟

A.只有①②同B.只有①④同C.只有②③同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27.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而又何羡乎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只有①②同B.只有①④同C.只有②③同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28.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却不知它要停留在何方】

B.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2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暴秦之欲无厌B.当与秦相较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秦伯说,与郑人盟30.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①其实百倍(实际上)②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B.①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②至于颠覆(被灭亡)

C.①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能因为)②可谓智力孤危(智商)

D.①至于颠覆(以致)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31.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D.火尚足以明也

32.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例:李牧连却之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义不赂秦C.日削月割D.外连衡而斗诸侯

33.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说明不当的一项()

A.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省略句) B.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D.其势弱于秦(被动句)

34.选出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A.①破灭之道也(原因)②六国互丧(彼此)

B.①率赂秦耶(全都)②固不在战矣(原本)

C.①暴霜露(暴露)②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

D.①强弱胜负已判矣(分清)②与嬴而不助五国(给予)

35.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①始速祸焉(加速)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B.①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C.①诚不得已(实在)②革灭殆尽之际(全都)

D.①则胜负之数(命运)②苟以天下之大(如果)

36.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不赂者以赂者丧

A.洎牧以谗诛B.苟以天下之大C.至丹以荆卿为计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六国论》的作者是北宋的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与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迈合称为“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写作动机是: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训,

讽谏宋王朝不要屈服于辽和西夏,一味纳绢输币以求苟安,应当奋起抵御外侮以维

护其统治。

C.《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其作者分别是贾谊、欧阳修、苏洵。

D.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庄子》等。

3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诸侯之所亡(灭亡)与战败而亡者B.暴霜露,斩荆棘,以(而,才)有尺寸之地C.举(拿)以予人,如弃草芥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判(决定)矣

4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欣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彼童子之师

C.不拘于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4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作《师说》以贻之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登高而.招/ 觉而.起,起而归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凌万顷之.茫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举酒属客属:劝不绝如缕缕:细丝

B.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渺渺兮予怀怀:心中的情思

C.舞幽壑之潜蛟幽:深击空明兮溯流光击:划开

D.倚歌而和之和:伴奏凌万顷之茫然凌:凌驾

4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齐人勿附于秦

4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暴霜露,斩荆棘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8.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C.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49.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文言语句中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快)也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君子日:学不可以已(停止)D.非能水也,而绝(横渡)江河

5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戍卒叫,函谷举B.灭六国者,六国也

C.赵尝五战于秦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52.加横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C.圣人无常师

..(固定的老师) D.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5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刺客不行

..,多于周身之帛缕

..,良将犹在 B.瓦缝参差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师之

.. D.吾从而

5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5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六王毕,四海一.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56.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57、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5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句子翻译: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7、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事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文:

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期末复习之文言文基础限时答题卷

班级姓名得分

答案:

1-5DDCBB

6-10BDCAD 11-15CCDCC 16-20ADACB 21-25 CCBDA 26-30AABCD 31-35ADDDD 36-40A-AAD

41-45BAACD 46-50DCAAA 51-55ADBDB

56AC 57-58DC

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附答案)

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附答案) 1.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③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A.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2.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两个“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①施施而行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4.下面选项中有两个通假字的是() A.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其曲中.规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下列各句,加点字没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现象的一句是() A.其曲.中规 B.筋骨之强. C.登高.而招 D.积善.成德 7.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车柔以为 ..轮 C.用心一也 .... D. 吾尝终日 ..而思矣 8.下列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词一项的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之利 ..者 B.蚓无爪牙 C.蟹六跪而二螯. D.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 B.青,取之于蓝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0.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余嘉其能行古道 1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古之学者 ..(许多人) ..(求学的人)必有师今之众人 B.所以 ..为圣(…的原因) ..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圣人之所以 C.小学 ..而大遗(小的方面)无.贵无贱(无论,不分)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之(接着,然后) ..(古人从师的风尚)吾从而 12.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A.小学而大.遗B.而耻学于师. C.孔子师.郯子之徒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3.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B.不拘于时(被动)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后)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7道小题。 1.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快然自足 ..之意..,不知老之将至 B.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C.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D.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弄.(lòng)堂蜕.(tuì)变喋.(dié)血病入膏肓.(huāng) B. 敛裾.(jū)变徵.(huī)袅.(niǎo)娜安步当.(dāng)车 C. 搽.(chá)粉啁.(zhōu)啾攒.(zǎn)射博闻强识.(shí) D. 颀.(xīn)长作揖.(yī)殷.(yīn)红殒.(yǔn)身不恤 3.下列各组中句式相同的项是 A. 此余之所得也/何为其然也 B. 仕宦于台阁/夫晋,何厌之有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高余冠之岌岌兮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为击破沛公军 4.下列各组加点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相同的一组是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道芷阳间.行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且贰.于楚也 ⑤皆白衣冠 ...以送之⑥舞.幽壑之潜蛟⑦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⑧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④⑥⑦ D. ②③⑧ 5.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描写月下荷花,连用了两个拟人,赋予荷花以生命和感情,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 B.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写作者想象着自己立于长天秋水的大自然里,同时也将读者带

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 C.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运用了比喻手法,“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二错,我还能回家乡吗?”运用了反问手法。 D. 《故都的秋》中写牵牛花“蓝色、白色最佳,紫黑次之,淡红最下”,从视觉效果上突出北国秋的特点,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6.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秦王还柱而走③因人之力而敝之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⑤偭规矩而改错⑥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⑦箱帘六七十⑧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A. ①②③⑥ B. ②④⑤⑦ C. ①③⑦⑧ D. ④⑤⑥⑧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撰写租赁九宵谈笑风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 修葺福址噩梦义愤填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 菲薄叱咤浸渍蓊蓊郁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 婆挲玉玦笙萧目眦尽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道小题。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指庾信,鲍参军指鲍照,两人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突出了李白诗歌的地位,交代出李白诗歌冠绝当代的原因是思想与众不同。 B. 颔联将李白的诗歌与古人作比较,突显了李诗清新俊逸的特点,饱含赞美之情。 C. 尾联既包含作者对过去两人友谊的怀念之情,又有对未来重聚论文的渴望之情。 D. 全诗以费诗起,以“论文”结,由诗到人,再回到诗,以“忆”统领,转接自然。 15. 颈联看似平淡,实则意蕴丰富,历来为人称赏。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中职语文高一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答案

1.荀子在《劝学》中,引用君子的话,开门见山,提出要不断学习的中心论点的两“,。”(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 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5. 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 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7.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招手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1. 荀子在《劝学》中,用顺风呼喊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2. 荀子在《劝学》中,用车马助行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3. 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船只能够横渡江河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非与众不同,而能成为君子,是因为立于善于借助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道理的两句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5. 荀子在《劝学》中,用积土成山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6. 荀子在《劝学》中,用积水成渊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7.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善行能够成就美德,使人达到极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8. 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9. 荀子在《劝学》中,用细流成海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荀子在《劝学》中,用骏马、劣马正反对比设喻,论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四个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1. 荀子在《劝学》中,用雕刻为喻,正反对比,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四个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2.荀子在《劝学》中,用蚯蚓为喻论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五个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3. 荀子在《劝学》中,用螃蟹为喻反面论述学习不能浮躁的三个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一点。(学不可以已) 25.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6.荀子在《劝学》中,与其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 1以吾一日长乎尔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且知方也 3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文言文《曾巩文集李白诗集后序》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淮安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题)

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 ②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徕山竹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歧、邠,历商於,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浮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浔阳。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宿松,坐系浔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浔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李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③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事。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 ④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 (选自《曾巩文集·李白诗集后序》,有删改)【注】①宋敏求:字次道,北宋著名藏书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 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 B.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 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 C.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 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 D.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 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 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题(含答案) 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将过礼,负土成玻,手植松柏。起家郢州主簿,迁武骑常侍,为小将,随齐安陆王XXX。XXX,事明帝。永元中,XXX XXX、XXX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出为XXX 将军、南汝阴、谁二郡太守。会寿阳新陷,XXXXXX侵边,XXX力战,以寡克众,XXX甚惮之。复以功迁宁朔将军、豫州刺史。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XXX故人XXX说之,XXX于军XXX以狗。义师至新林,XXX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注],昔人XXX。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XXX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

伺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XXX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XXX北讨,仙琕每战,勇冠全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与诸将论议,口未 尝言功。人问其故,XXX:“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生平愿也。何功可论!” 十年,XXX杀XXX太守XXX,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XXX刺史XXX以众十余万赴焉。XXX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XXX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近太子左卫率。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外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疆,常只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乡村险峻地方,故战多克捷,士卒亦情愿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在州四年,卒。赠左卫将军。XX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即将到来,要用一颗平常心去轻松面对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虽一笔千年,但不能固步自封。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民国政府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在变革中步履蹒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社会的汉语热随之升温。今天,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让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汉字的一路征程也曾走过弯路,比如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化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但是一旦简单到无从认识或者误认,简化到瘦骨嶙峋,就失去了汉字结构的美、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遭遇考验。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 ,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也沉渣泛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就无法驶入国际航道;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将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期末考试又快来临,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多做多练,希望大家通过试题的练习能够加深自己对语文知识的把握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目 一、(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眩晕舷梯炫耀武力改弦更张 B.羡慕募捐幕天席地蓦然回首 C.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 D.舟楫逻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宫阙蓝宝石珠光宝器攻城略地 B.貂婵踩高跷伏案疾书额手称庆 C.缴税捅漏子各行其是螳臂当车 D.思辨订书机无上光荣挑肥拣瘦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眼泪。 ②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看重他的家产,仍在()藏书和另外的文字。 ③自习课上,他拿出一本武侠小说津津有味地读着,()班主任站在身后他()没有发现。 A.委屈查看就连/也 B.委屈察看就连/也 C.委曲察看就是/也 D.委曲查看就是/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 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 失所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 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B.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 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C.由于我国的国际影响和汉语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联合国大会第二十 八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是英语、 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D.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市教委召开座谈会,特邀几所重点高中的校长,研讨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的问题? B.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了新 的水平。 C.“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下车伊始的赵书记对办公室的钱秘书嚷到:“马 上派车,我要到基层检查抗旱救灾工作。” D.这首诗的第三四联通过对肃杀秋意的渲染,使一个孤寂无助、报国无门的英雄 形象跃然纸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 迎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 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qiāng hài________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②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sǒng yǒng________下“豁哪唧”地歌唱。(铁凝《哦,香雪》) ③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xià xì________。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二、情景默写 2.默写填空。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雄伟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表达尽可能多地招纳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4)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5)《赤壁赋》中,客人运用比喻,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姚鼐登上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天空,描写这一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虞美人》一词,通过永恒自然和沧桑人事的的强烈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亡国之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3.根据以下材料,分条概括开展“天宫课堂”的重要意义。 12月2日,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表示,中|国首个空间科学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亮相,以展示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能。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将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作为一个国|家空间实验室,空间站也是一个重要的太空科学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它的特殊优势是让公众,特别是让青少年继承并发展科学精神,吸引他们关注太空航天事业。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导语】202X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由无忧空啊网整 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浏览。如果对你有帮助,请连续支持作者, 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作者会尽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实用的文章! 一、古诗文浏览 文言文浏览(28分) (一)浏览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年龄左氏传》。身长 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梁太子 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 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落后,竞 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 章词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 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 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 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 唯王褒颇与信埒①,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 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注释】①埒(liè):同等。 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 体焉 B.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 焉 C.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 体焉 D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 体焉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调动官职的词语有迁、转、徙、调、移、擢等 B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文中的梁武帝就是庙号。 C践阼,就是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亦作"践胙"﹑"践祚"。就是即位、登基的意思。 D赋是散文的一种,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寻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求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点。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 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中,遭到极高的恩宠和礼遇。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混合默写 1.默写。 (1)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正面阐述学习重在坚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组 2.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今年年底,我会将拙作惠赠给各位亲朋师友。 B.我的发言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 C.王教授,您就抛砖引玉,来一个开场白吧。 D.我帮你写这段结论,实在是狗尾续貂,有辱尊文。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______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①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②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土”字用得很好 ③那些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④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节选) ①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②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③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乡土中国》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④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高一北京海淀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

海淀区高一(上)期末语文 一、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菲薄锋芒必露隽.永(juàn)溘.然长逝(hé) B.垢病集思广益乘.凉(chènɡ)方枘.圆凿(ruì) C.戳穿没精打采风靡.(mǐ)汗流浃.背(jiā) D.肄业苍海一粟纤.细(qiān)乳臭.未干(xi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声名无论大小,都要靠诚实劳动、努力拼搏来获得。只有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 ....;只有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B.张红获得市运会女子标枪冠军后,教练鼓励她说,你还年轻,应该得陇望蜀 ....、再接再厉,争取在国家级比赛上折桂。 C.有关部门呼吁,国内互联网广告联盟要断开对盗版网站的所有广告支持,釜底抽薪 ....,以保证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 D.实木复合地板具有典雅、脚感舒适等优点,但耐磨性不高;强化复合地板耐磨、美观,但脚感较差两 者平分秋色 ....。 3.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诗经》经常运用“赋”“比”“兴”等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就用了“赋”的手法。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古乐府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 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他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等。 D.《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书中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显示了雨果强烈的激情 和无比丰富的想象力。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则指最后一天。 B.古人在给兄弟起名字时往往用“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有序。“伯”指老大,“季”指最小。“项羽季父”即指项羽的叔父。 C. “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古俗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 女子们要穿针乞巧。 D.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这两句说的是同一时间,只是前者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后者用的是天干地 支纪年法。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全都用作第一人称的一组是 ①好自相.扶将②及时相.遣归③回朕.车以复路兮④府吏见.丁宁 ⑤若.入前为寿⑥仆.所以留者⑦及尔.偕老⑧但为君.故 A.①④⑤ B.②③⑦ C.②④⑥ D.③⑥⑧ 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不同 ..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往不咎. B.吾与子之所共适.;无所适.从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天遂.人愿 D.不能喻.之于怀;不言而喻.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自我徂尔,三岁 .. ..食贫 B. 亦将有感于斯文 C. 处分 ..,鼓瑟吹笙 ..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我有嘉宾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个学期即将告别我们而去,朋友,想必你在期末考试中一定收获满满吧。是不是打算核对一下答案你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带来的“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16题,共120分,共3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共58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5题。(22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要为语文期末考试做好复习准备。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基础选择题(15分,每题3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弄( lòng)堂箕(jì)踞衣钵(bǒ) 不容置喙(huì) B.粳(jīng)米修葺(qì) 泥淖(náo) 蓊(wēng)蓊郁郁 C.渐(jiān)染韶(sháo)光轻佻(tiào) 涸(hé)辙之鲋 D.遗(wèi)施鞭笞(chī) 濯(zhuó)足夙(sù)兴夜寐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A.辩护编纂再接再历陨身不恤 B.斑驳笔杆前仆后继一枕黄粱 C.授权幅射首曲一指稗官野史 D.妇孺演绎义愤填赝焕然冰释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妖童媛女 (美好的) 匪我愆期 (拖延) 以我贿迁 (财物) 靡室劳矣 (无、没有) B.敛裾 (衣襟) 忍尤而攘诟 (责骂) 对酒当歌 (对着)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皇上) C.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之沛公军 (到) 失其所与 (给)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看见) D.彳亍 (走走停停的样子)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见) 女也不爽 (爽快) 长太息以掩涕兮 (眼泪) 4、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是我们的________。 ②爷爷经常想起他那一段忘不了的______往事。

③他没有___上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_______这次又犯下了类似的错误。 A.权利心酸在/以至 B.权力辛酸从/以致 C.权利辛酸从/以致 D.权力心酸在/以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 B.狄更斯出身寒微,幼时家贫。童年不寻常的经历使他早熟,早慧,亲身体验了社会底层人们的不幸,对他的文学事业大有益处。 C.正是这一误会,使作者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读者读到这里难道不是不比没有误会更受感动吗? D.胡适写自己的母亲是“慈母兼严父”,写出了母亲独特的品质,不仅懂得如何教孩子做人,而且懂得如何爱孩子。 二、文学名著阅读(3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老太爷病逝,陈姨太等人请巫师到家里捉鬼。晚上,高家关紧所有门户,巫师在院子怪叫着跑来跑去,到病人的房里跳着、叫着。第二天滑稽戏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觉民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家》) B、高老太爷要把鸣凤加给孔教会的冯乐山,但鸣凤因深爱着觉慧而不愿意。她去找觉慧,而觉慧因为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诉说就把她支走了。当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觉慧时,觉慧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鸣凤已投湖自尽了。(《家》) C、爱斯梅拉达被押到广场行刑,弗比斯不敢站出来证明爱斯梅拉达的无罪。加西莫多从教堂里冲了出来,打倒了刽子手,把爱斯梅拉达高举肩头,跳进教堂,并将她安排在钟楼塔顶。(《巴黎圣母院》) D、加西莫多看着被绞死的爱斯梅拉达,悲痛万分。他终于明白克罗德就是害死爱斯梅拉达的罪魁祸首。他抑制不住怒火,把克罗德从

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13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①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②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诗歌的爱好,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士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③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一本别人称赞而我们也试图阅读却引不起兴趣的作品,一本令我们反感、无法读进去的作品,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应该干脆放弃。④所以也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是的,甚至厌恶读书本身。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取材于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强迫自己去阅读不能引起共鸣的作品,是很难建立与世界文学的联系的。 B.没必要坚持阅读引不起自己兴趣的,让自己反感的,无法读进去的作品。 C.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但这样的作品必须是杰作。 D.在丰富的世界文学殿堂里,没有必要大量阅读,因为读得太多一定有害。 2.根据文意,将“阅读之路有千万条”一句插入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3分) A.①B.②C.③D.④ 材料二

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儿捆 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 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西洋社会组织常常由若干人组成 一个个团体。团体有一定界限,谁是团体里或外的人,不能模糊。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 一起 来看你,他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儿个人。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妻子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O而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我们中国“阖 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什么人。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我们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 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 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这个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人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 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有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 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 在的和未来的。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 有喜事要请酒,有丧事要助殓,这是生活上的互助。可这不是一个国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街坊可以通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对世态关凉也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 了。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大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在这种公式里,你如 果说他私么?他是不承认的,因为当他牺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和整合信息时才会 心中有数。 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句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通常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含答案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弄.堂(lòng)鸡鸣欲曙.一椽.破屋(chuán)脉博. B. 游说.(shuì)涸.辙之鲋.蠡.测管窥(lǐ)磐.石 C. 腓.骨(féi)卷帙浩烦.踟蹰不前(zhí)庐冢. D. 訾詈.(lì)备.受压榨呼天抢.地(qiǎng)肄.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有些人喜欢在父母安排的生活中顺其自然,享受着幸福;有些人习惯在不断的 挑战中勇往直前,寻找着幸福;更多的人则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 ....,品味着幸福 B. 未来的搜索引擎一定是神通广大、无所不为 ....的,它能听会说、会思考、懂用户,并且能够与后端的服务深度结合 C. 一线城市近期暴涨的房价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市场对一线楼市调控预期逐渐增 强,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 D. 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 们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 ....的昆虫世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有人认为,因为实力和战场环境所限,赵国无论如何不可能在长平战胜秦军, 即便廉颇不被赵括替代,继续带兵,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B. 陆蠡的散文《囚绿记》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 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的缘故。 C.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他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亲切 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读来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D. 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话剧《寒梅自香》,选取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立意, 表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相交往)昼夜勤作.息.(劳作、休息) B.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一定)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退出来)樊将 军以穷困 ..来归丹(不得志、走投无路) 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着)旦日不可 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既替.余 以蕙纕兮(代替)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古 时也称“诗三百”,赋、比、兴是其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B. “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