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165.69 KB
- 文档页数:3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于丽君【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应当摆脱传统教育单一偏重理论,脱离现实的思路,创新教育模式。
日本在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发展过程和模式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经验启示【作者单位】于丽君,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众所周知,完善成熟的职业教育能够为国家提供大批专业人才,极大地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日本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做得十分成功的一个国家,值得很多国家借鉴学习。
日本从战后开始注重职业教育的复苏和发展,在教育结构、培训科目、学制等方面均摸索出了成熟的模式,使日本各行业的发展都直接受益良多。
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其运营模式相对落后,存在学生知识结构落后、学制过长、中高级教育机构衔接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将分析日本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并从中讨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日本职业教育特点简析(一)市场为主,政府为辅。
日本的职业教育机构是学校和私营培训机构并存,以后者占有市场主导地位,学校培训为补充,政府会根据各地培训机构的规模、市场需求等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进行宏观调控。
上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给了企业相当大程度上的扶植,对雇主们为雇员开展的职业训练活动提供了大力鼓励和帮助,包括拨款、补助和建议等行为,但是并不干涉企业的具体行为。
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顺应市场的形势发挥着主要作用。
这样就形成了以市场为推动力、政府支持为发展后盾,企业行为为实施主体的发展模式。
(二)形成多元化办学结构。
日本的职业教育办学结构经过多次调整和发展,存在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及高等专门学校这三类不同的职业培训机构。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姐妹情谊”那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她们俩之间得到了最完满的彰显。
三、将“文革”的书写延伸至改革之后严歌苓以切身的经历书写“文革”时代人性的扭曲和变形,从而折射出历史的荒诞与冷漠,但是她的笔墨并没有到此停止,她将笔触延伸向改革后的中国,一方面大写物质繁华,思想解禁,另一方面也大胆地暴露了年轻一代人的灵魂滑坡。
如何让企业积极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学术界近些年来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模式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较而言,欧美教育发达国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对东方国家与地区的相关研究则显薄弱。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社会现代转型比较成功的东方国家,其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并深入研究。
日本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可以归结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关注并积极参与的公共事业。
其中,更由于日本企业的积极参与,使得其职业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并且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促成日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基于我国现实情况的一些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一、不断深化的企业参与模式综观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经验,我们不难发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与该国企业参与其中的程度成正相关。
日本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正是因为其坚持“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并且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和程度上不断开拓与创新。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以效仿西方国家教育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来了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实行多元化办学(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公共职业训练)。
与此相适应,日本也逐渐形成了注重教育与企业界携手合作的传统。
一方面,企业界对职业学校给予资金支持,提供学生实习场所,还常常聘请职业学校教师作为企业技术顾问,对企业的生产和革新进行指导或聘请教师到企业中去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并且有的行业内或公司还设立学校。
而职业学校则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配讲师进行巡回指导,并接受企业界的科研委托项目,在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进行双向交流。
因此,日本的“产学合作”与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德国的“双元制”,被世界公认为是当今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范例。
我的日本执教生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在日本执教多年。
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收获,也深刻体会到了日本教育体系的独特魅力。
首先,日本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望非常强烈。
他们乐于探索,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深受鼓舞。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讨论,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日本的教育注重学生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日本的学校里,学生们会被鼓励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也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除此之外,日本的教育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术成绩,学生们还需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让学生们在学业之余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这段执教生活中,我不仅深刻领略了日本教育的独特魅力,也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的教育事业越来越美好!。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职业教育是培养具备实际就业能力的人才的教育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日本一直被视为成功的榜样。
本文将介绍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并从中提取出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日本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此之前,日本的教育主要是以传统文化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很少受到重视。
但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实际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大力投资于职业教育,并建立了全面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中学、职业高中和职业大学等。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地位也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教育机构接受培训。
这一时期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投资,以及与企业界的紧密合作。
日本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企业界的紧密关系。
日本的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与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日本企业也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定和评估,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日本的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技能。
另一个特点是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庞大,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不同的职业教育机构和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此外,职业教育也注重灵活性,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日本的职业教育还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
与传统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强调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
学生在职业教育学习期间,将接受大量的实践训练和工作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毕业后具备实际就业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从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政府的投资和重视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日本是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其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学习和借鉴日本教育经验对中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探讨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1. 推进教育普及化,提高教育公平性日本在教育普及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保障了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教育。
日本政府实行了义务教育,规定每个孩子都有义务接受九年制的基础教育,这为确保教育公平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中国,虽然义务教育政策已经推行多年,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
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家庭的资助力度,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2.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日本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中,学生们不仅进行专业课程学习,还注重体育、音乐、美术、手工等综合素质教育。
这种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体制偏重功利化,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中国教育部门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 增加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日本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专业发展机会和职业提升途径。
日本的老师要经过良师的培养和考核,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从业者。
日本政府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班和学习活动,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对而言,中国的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造成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中国的教育管理者应当向日本学习,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