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 1 到周边去看看》_13
- 格式:docx
- 大小:22.77 KB
- 文档页数:5
《到周边去看看》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漫游世界”的第一课。
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
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
所以形成了“我们的左邻右舍——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与邻居的交往这一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
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教学理念: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
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
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
难点: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我们的左邻右舍》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2、以亚洲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够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重难点:了解我们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国名的来历及主要特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周边国家的音像、图片资料课题导入:师:学习之前,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歌曲,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反应了什么主题。
(课件播放歌曲“左邻右舍”)生:(歌曲的名字是“左邻右舍”反应的主题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相处好了大家都快乐。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我们对“左邻右舍”的概念并不陌生。
我们班上每位同学都代表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有熟悉的也有不了解的,那么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大家庭,有没有邻居呢?我们对我们祖国的左邻右舍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左邻右舍。
(板书课题:我们的左邻右舍)学习过程:阅读教材第84-86页,结合书中图文资料,思考和解决下列问题,把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记录下来。
(时间12分钟)1、从地图中找一找我们的左邻右舍分别是哪些国家。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日本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2、哪些国家与我国接壤,哪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我国的周边国家都在哪个大洲?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隔海相望:日本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在欧洲其它的都在亚洲。
一分钟时间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得邻居最多3、说说新加坡国名的由来。
新加坡国名源于本岛的形状,因其岛的形状像个狮子,故以其命名。
在马来语中“新加”是“狮子”之意,“坡”是“岛”的意思,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国名与过去岛上土著居民的一个狮子族有关,狮子象征强大有力。
---------------------------------------------------------------最新资料推荐------------------------------------------------------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到周边去看看》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 1 课《到周边去看看》教案课件 PPT 教学设计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 1 课《到周边去看看》教案课件 PPT 教学设计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 1 课《到周边去看看》教案课件 PPT 教学设计全册 PPT 课件下载页面:http:/// 第四单元漫游世界 1 到周边去看看教学目标:⒈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⒉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代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梯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稻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摊⒊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泽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涅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蹬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郁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已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震难点:1 / 2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鲁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猫共同发展。
第一课时活动一厌地球村里的邻居⒈ 瞩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草们中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国家扰?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蛇需及时纠错。
⒊小组讨卸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汽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威的认识。
⒋巩固练习。
副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爽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铲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
蚤活动二去邻居家瞧瞧哪⒈师:关于这些周边国家逐,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芯的?⒉学生自由发言,袜也许有些学生会有回答错误惭、片面的,教师要提醒学生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扒这些国家。
⒊根据学生序找到的周边国家的信息以及媳教材第85~86页的内容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名昔或别称的角度,把握该国的茵一些特征。
《到周边去看看》《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漫游世界”的第1课。
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
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
所以形成了“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的学习研究思路。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及其与我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的联系。
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
知道我们与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体会每个国家独特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邻国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邻国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国名来历,不同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周边国家文化的多元性,以及文化与物产、文化与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体会与邻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意义。
1、多媒体课件;音乐2、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收集信息。
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激起兴趣播放欢乐颂的主题曲《咖喱咖喱》,同学们这首歌曲描述的是那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呢?很多同学都猜出来了,那我们周边还有那些国家呢?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好邻居吧。
二、地图展示识别邻居1、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们中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国家?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需及时纠错。
3、小组讨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4、巩固练习。
漫游世界──我们的左邻右舍一、教材分析:《漫游世界──我们的左邻右舍》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漫游世界”第一局部《到周边走一走》的第一课时。
这个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教材在引导同学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自然、人文都做了简单的介绍。
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我国周边有哪些邻国,并清楚它们在我国的哪个方向;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借助资料与事实,初步了解这些国家的特殊国家符号(可以从自然、历史、民俗、经济等方面多角度的收集资料),从而引发同学对周边国家相关知识的兴趣;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只有友好交往、和睦相处才能一起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1.大致了解我国周边有哪些邻国,并清楚它们在我国的哪个方向;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借助资料与事实,初步了解这些国家的特殊国家符号(可以从自然、历史、民俗、经济等方面多角度的收集资料),从而引发同学对周边国家相关知识的兴趣,并尝试找出局部东方文化的一起之处;教学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只有友好交往、和睦相处才能一起发展的道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这个单元起,我们将进入快乐的世界旅行,今天,就让我们走出国门,到我们的周边走一走。
(二)教授新课。
活动一:“地图行天下”。
1、在你印象中我国周围有哪些国家?2、同学自由发言。
刚才同学们说的,其实有一些是在地理位置上与我们国家相邻或是隔海相望的国家,还有一些是与我们联系较多、同学们相对比较熟悉的国家,比如泰国、新加坡等等。
3、除了刚刚大家说过的这些之外,我们国家周边还有哪些邻国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84页,把你找到的国家写出来。
(预习时可写)活动二:“我来认国名”。
1、和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一样,每个国家的名字或者别称也都有它内在的含义,那么就让我们从国名开始,来认识一下这些国家。
2、新加坡、印度、蒙古国的国名或别称都是因何而来呢?(学生完成下发表格)3、学生汇报。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到周边去看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看地图,说出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
2、能够能借助文字、图片等资料,说出我国主要邻国印度、日本、蒙古等国家的名称由来。
3、了解我国主要邻国印度、日本等国家风格迥异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习俗的共性和差异性,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里,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周边有许多国家。
它们就好像我们的左邻右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出国门到周边看看,看看我们的周边都有哪些国家,这些国家有什么独特的文化习俗,我们同这些国家交往情况如何。
二、目标导学围绕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要开展三个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我们还要在活动中开展小组竞赛,请同学们先读熟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自学和展示自学:根据自学提示,进行独学、对学和群学。
展示:自学后教师提问或者以竞赛形式,学生展示,小组竞赛。
(一)活动一:看地图,找邻居1、出示自学提示:⑴找出我国东南西北的陆上邻国并填写在书上:东:西:南:北:⑵、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2.学生自学课本84页地图,完成自学提示要求。
3、同桌交流。
4、提问、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和我国隔海相望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另外,泰国、新加坡虽然和我国没有直接相邻,但它们也是我们的周边国家,我们和它们有着比较密切的交往。
4、测试方位,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回答方位。
假如老师代表的国家是中国,你们都是我的邻居,老师出左手或右手、指上边、下边,远望,请学生回答相应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说出自己的方位。
【注意】学生在说周边的国家是可能会说道克什米尔,应告诉学生克什米尔不是一个国家,它属于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个有争议的地区。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到周边去看看_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到周边去看看人教新课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漫游世界”主题一“到周边去看看”。
这节课,主旨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看、自己找、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和探究性学习,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能够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现代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国与国之间文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因而学生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异国文化的机会较多.但是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和事实课上进行展示,通过与他国文化的比较,认识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共性和异处,尽而知道我们要与邻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恐怕这些整天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学的孩子们能真正做到去认真收集的,一个班里有五六个,已经是老师的大幸了,这不能不说是当教师的悲哀.长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我们培养出了一群缺乏学习主动性,不会预习和自学的孩子,甚至是当大量的资料信息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也毫无兴致去翻一翻,看一看.整个一个厌学一族.因而,为使本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我做了两手准备.一、布置了学生去查资料,并告诉他们认真完成。
目的是逐步激发越来越多的学生认真完成品社作业,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自己查找资料,以便在课上学生直观地通过视图片了解异国文化。
这是为了在学生交流之后进行补充。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更加体会到了教学准备的重要,教师只有在充分分析了学情、教学资源,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预设的情况下,才能在上课时做到充满自信、有的放矢、应变自如。
《我们的左邻右舍》教学设计【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
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应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描述: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教材分析】
《我们的左邻右舍》这节课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漫游世界》中的第一个主题《到周边去看看》的第一课的内容。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
在本单元里,我们将走向世界,去体会异域风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本节课让学生明白,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与邻国应当怎样和睦相处。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世界对于亚洲,或许道听途说过一些,大概了解一些,但是又不是很了解,很系统,属于似懂非懂吧。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图、认识地图、会读地图。
2、能在地图上找出我们的23个邻国,大概了解邻国的典型的风俗习惯。
3、多数学生能记住邻国的名称和大致方位。
【学习重点】
1、认识和了解地图。
2、根据地图能够快速地找出23个邻国。
3、能知晓日本、印度等国的典型的文化习俗。
【学习难点】
1、邻国众多且名称容易混淆,如:吉尔吉斯斯坦、坦吉克斯坦等。
2、邻国的文化习俗与该国的进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宗教信仰、历史渊源等的某种联系。
【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一“认识我们的邻居”检测目标1、2的达成。
2、通过活动二“去邻居家瞧瞧”检测目标2、3的达成。
3、通过活动三“说说你的邻居”检测目标2的达成。
4、通过“归纳延伸,升华主题”检测目标2、3的达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周边国家的音像、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问你家住哪里呀?邻居多吗?你了解你的邻居吗?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小结:我们班上每位同学都代表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有熟悉的也有不了解的,那么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大家庭,有没有我们的邻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左邻右舍。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认识我们的邻居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在我国周边有许多国家与我
们邻近,就好像我们的左邻右舍一样。
你们知道我国周边都有哪些国家吗? (生自由回答)
2.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些画面反映的是我们邻居中的哪些国家?
(课件出示:体现日本、印度、泰国、印度)(生根据观察猜答)
3.刚才,同学们根据画面说出了日本、印度、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它
们都是我们的左邻右舍。
下面,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国家的位置在哪里。
(课件出示:中国及周边地区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国家的位置,当
鼠标点到这个国家位置时,这个国家的画面便呈现出来)
4.我们左邻右舍的很多国家除了有自己的国名外,还有着自己的别称,你能
从下面的别称中,说出这个国家的特点吗?
5.(课件出示别称)下面的别名各是指的哪个国家,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别名? (可让学生看教材)
“樱花之国”
“千佛之国”
“狮城”
“高山之国”
(学生说出原因,老师随机进行提炼点拨,课件可出示简要原因。
)
6.除了刚才了解的邻国别称外,你还知道左邻右舍哪些国家的别名?
(生根据预习的了解的知识进行交流发言,教师加以引导)
师小结:别称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吗?下面,我们就去这些邻居家看看!
(设计意图:考虑到教材的独特性和学生形象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先通过具体的图像来了解我们周围的国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国家,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
活动二去邻居家瞧瞧
看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新加坡:思考"新加"是什么意思;"坡"是什么意思?
2、印度(为什么也称"牛首之国")
梵文中"印度"是什么意思?印度人信仰什么宗教?印度教信徒一生中最大
的愿望是什么?洗圣浴、饮圣水、葬圣地等是指的印度哪个地方?
3、蒙古国是以什么得名的?"蒙古"所包含的意思是什么?
4、看看位于山巅之上的尼泊尔和大海怀抱的印度尼西亚,你能了解些什么?
5、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国家的特征概括出他的别名呢,这个没有对错,请大胆尝试,只要有根据、有道理就行。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周围国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了解
这些国家的别名,为下一个活动的学习打好基础。
)
活动三:说说你的邻居。
1、根据课外资料,说说周边其他国家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比起课前的你,有没有觉得对我们中国的邻国有了几分熟悉了呢?生(学有所成):有
让我们再来看看手中的信息,看看周边其他国家有什么特点?用你的话讲出来。
生自由展示自己找到的信息。
师(与生互动):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我也想为大家介绍一下(课件展示)老挝——万象之邦、不丹——西藏的边缘。
2、说说你最想去的邻居国家。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趣的邻居国家,如果有机会去旅游,我很想知道,你会选择去哪个国家呢?
生1(有兴趣的):我想去日本,因为我想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樱花节。
生2:我想去尼泊尔,看看那里的高山;
生3:我想去印度,了解人们是怎样尊敬神牛的。
(学生兴高采烈的谈论着自己想去的邻居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我国周边主要国家不同的生活习俗用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轻松愉快地认识和了解了我国周边主要国家不同的生活习俗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地域环境和经济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
三、归纳延伸,升华主题
师小结:刚才老师发现,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做到了非常用心地去探究,抓住了每个国家的特色,听的同学听得也非常认真。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还没有弄懂:通过刚才每一个小组的汇报,你们了解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那谁能告诉老师:我们和我们的左邻右舍的国家到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小组内探究,归纳出:
不同:服饰、饮食、建筑、艺术
相同或相似:汉字、品茶、过春节、使用筷子、信奉佛教……
师:我们周边的的每一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正是由于这些不
一样,使得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我们与我们的左邻右舍国家又有着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些相同或相似,构成了我们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
(设计意图:对比我国的文化习俗,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
四、课堂小结,回顾主题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所有内容进行回顾整理,加深印象。
)
板书设计:
我们的左邻右舍
国家别名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