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培养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如何提高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结合医学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对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0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改革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复合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结合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就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问题进行探索。
1运用比较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一些概念或功能相近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讲授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的3个交互式输入命令Accept、Input和Wait时,可以从“数据输入类型、是否需要定界符、是否需要回车”3个方面列出一个表格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这样学生对这3个命令的区别和联系就一目了然。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总结哪些命令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命令,并将错误形式记录下来。
在讲解这些命令时,我们就可以在讲解命令的正确形式的同时,将学生上机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错误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对比,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计算机基础》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创新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医学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计算机基础》作为医学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计算机技能,更重要的是,它为医学专业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对《计算机基础》在医学职业教育中的创新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医学教育的积极作用与潜在影响。
1. 提供必要的计算机技能随着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临床诊断、病例分析、医学影像等方面都需要用到计算机技术。
医学专业的学生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知识以及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医学领域的工作需要。
2.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医学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
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知识,并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医学教育主要依靠书本和实验室教学。
而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医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他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获取更加直观、生动的医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基于多媒体教学的创新研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展示医学领域的实际案例,从而更加生动地向学生展现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医学教育中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虚拟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从而更加直观地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摘要】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原则。
针对现状分析和问题,提出了一套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
文章最后对改革成果进行了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这些探索与研究,可以为中医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
【关键词】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教学中的问题、重要性、原则和方法、实施方案、成果评估、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医院校作为传统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意识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其教学中的重要性。
目前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从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出发,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中医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通过对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以期为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道路,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1.2 研究意义本文对中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旨在提升中医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适应当代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中医领域也不例外。
中医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科研和临床工作。
高职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浅析高职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方法上要注重要区分层次,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精选教学案例,突破教学难点;实施创设问题情境和启发式教学相融合;利用网络资源,延伸课堂教学。
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标签:高职;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职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处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内最大限度的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以便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熟练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予以推广。
本文就高职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浅显的探讨,以兹与各位同道商榷。
一、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如何实施并完成教学大纲要求,最重要的一环莫过于把教育对象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忽视前者,就背离了教学目的,而忽视后者,则不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1]为了将二者统一起来,笔者在授课前后多次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了解、沟通。
一般了解以下几点:1、了解学生来源;2、了解学生计算机水平;3、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例如笔者对2012护理5班和2012护理11班进行如上项目调查,结果如下:护理5班:学生来源是高考统招;计算机原有水平一般,学生忙于高考,只有少数学生熟悉Office办公软件;需要考取计算机省二证书,对于计算机语言Visual FoxPro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
护理11班:学生来源是三校生;在原来的学校学习过Office办公软件,已经考取CEAC计算机等级证书,对于计算机语言Visual FoxPro的学习态度不很认真,有抵触情绪。
根据调查反应出的教学对象存在的差异,笔者在不违背大纲的前提下教学的内容选取就略有不同:教学内容区别:护理5班从基本操作讲解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护理11班拓展加深讲解office办公软件的功能,降低计算机语言Visual FoxPro的教学难度,少理论,多操作。
五年制护理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前言《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国所有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知识更新特别快,如何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
这两年来,针对五年制护理医学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本人结合五专学生实际情况,从教材的选择、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好转,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该教学改革研究可以为医学院校五年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改革探讨(一)应根据五年制护理医学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其专业的教材目前,我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统一选用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Windows7+Office2010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并没有根据每一个专业自身的特点而选取教材,从而使学生学到的计算机知识不能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而灵活的使用。
这样一来,学生毕业工作后,则不能把所学到的计算机技术熟练地应用到工作中去,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成为了空谈。
要使学生能把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到所学的专业当中去,则应当选择与其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二)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任何一个职业,如果自身对工作都没有热情,那么,这个人肯定是干不好该工作的。
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对教学没有热情,那么,这个教师的课肯定是上不好的,教学水平就会很低,教学质量自然就会很差。
那么如何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呢?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热情:(1)上课前,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
教学本身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教”的主体是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导作用。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医药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但随着学科发展,及学生信息技术入学水平的变化,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必须开展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更好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计算机基础多元智力课程发展方向一、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专业特色不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引入高校的时间已经不短,但目前,全国各级各类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教授内容大同小异,对医药专业学生而言,由于缺乏符合医学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使得在课程内容建设与组织方面没有很好的体现出专业特点,因而,原有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模块近年来不断受到教师、学生的诟病。
长期以来,由于课程教育发展方向不明确,从而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不突出,应用水平相对偏低。
2.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效果不明显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前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对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理解存在偏差,单一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尽管在教学中也引入了诸如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但新教学方法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任务设置与学生个体水平不符、任务设置与学科专业脱节、任务内容设置相对陈旧等。
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效果不明显。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方式多为笔试+上机,以学生期末笔试、上机成绩评价最终学习成果。
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起点存在的个体差异,要求不同起点的学生以是否站到同一终点线评价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近三年,作者对亲自授课的本科、专科各专业及研究生共二十几个班级所做的课程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是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很高,但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会一筹莫展,从基本的计算机日常维护到工作文本、毕业论文的制作,再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医学分析、决策、应用,以及医学图像分析处理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对进入我校附属医院实习的高年级学生的抽调中发现,学生在实习前的课程学习中没有很好建立起对目前医院中广泛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完整概念,因而对医院信息化工作环境整体适应能力不高,对本应熟练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操作仍需较长时间复习与巩固,影响实习,也不能够满足院方要求。
新时期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教学改革案例,探讨了新时期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重点讨论了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以及技术支持与设施建设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强调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引起对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视,为提高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促进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讨、创新、技术支持、设施建设、结论、未来发展、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包括医学领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变得愈发广泛而重要。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不仅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更是为日后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法单一等,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随着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路径,旨在为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推动。
结束。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新时期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基本技能之一,医学人才更是需要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来适应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二是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是促进医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路径,可以为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培养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如何提高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结合医学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对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182-02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改革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复合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结合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就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问题进行探索。
1运用比较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一些概念或功能相近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讲授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的3个交互式输入命令accept、input和wait时,可以从“数据输入类型、是否需要定界符、是否需要回车”3个方面列出一个表格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这样学生对这3个命令的区别和联系就一目了然。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总结哪些命令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命令,并将错误形式记录下来。
在讲解这些命令时,我们就可以在讲解命令的正确形式的同时,将学生上机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错误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对比,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发散思维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我们可以用“滚动字幕”表单的设计为实例进行讲解。
在讲解时,可以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
第1步,让表单上的字幕从右向左滚动,讲清楚方法原理;第2步,可以提出问题“字幕是否可以从左向右滚动?如何实现?”,引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第3步,进一步提出“是否可以将字幕换成图片?”,此时,将会出现一幅图片从右向左移动;第四步,我们可以提出“将静止图片换成
动态图像情况又会如何呢?”,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完成。
通过这一步一步的引入,既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富有趣味性,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可以在适当的章节给学生留下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让他们带着好奇的想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3加强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实践中,课堂教学基本上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和中心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师生之间互动不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通过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摆脱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学活动过程转变成在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知识探索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4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坚持“案例式”教学模式。
一个好的例子,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快速理解课堂知识的一个主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这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环节之一。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在接受上往往存在较大困难。
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恰当的实例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
在举例时应该尽量考虑到
医学专业的特点或结合生活实际,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visual foxpro的教学中,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觉得枯燥无味。
我们不妨将编程与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不再觉得程序设计抽象难懂了,而且会在短时间内培养他们的编程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
例如“百钱百鸡”问题:公鸡每只5 钱,母鸡每只3 钱,鸡雏1钱3只;100钱买了100只鸡;问3种鸡各买了多少只?通过这个问题,很容易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5巧妙设疑,吸引学生注意力
设疑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以寻找问题答案为线索的形式推动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对于直接开门见山地讲解要讲授的知识而言,设疑法在讲授具体问题前就呈现一个问题给学生,可以为课堂教学创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visualfoxpro中讲授数据库中的视图的创建时,我们可以先将已讲解过的查询文件打开,运行并显示出查询的结果来。
此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办法将查询运行后看到的结果修改一下呢?”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如何来修改从表中查询出来的结果,这样就把教学内容顺利地引到了视图的讲授上来。
6加强归纳总结,强化知识系统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所要讲授的内容表达清楚外,还要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如果课堂讲解是把书“变厚”的过程,那么,归纳总结就是将书“变薄”的过程。
将书“变厚”的过程是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而把书“变薄”的过程则是在对知识理解后的升华。
在完成这两个过程以后,学生知识掌握牢固了,记忆也深刻了。
例如,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的实验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编程时经常将标点符号输成中文状态,一些需成对出现的命令经常缺少后半部分,导致嵌套错误,操作非当前工作区字段时经常漏掉别名等问题。
于是,我们总结出“三查”,即“查中文状态错误、命令配对错误、工作区错误”,让学生在编好一个程序后首先进行“三查”,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程序编写错误,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所授课程的专业特点,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建才,李红林,陈建业.互动式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4).
[2]张波.医用基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探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6).
[3]马福弘.论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教育
技术装备,2012(6).
[4]徐一平,李艳丽,董亚凡.案例式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探索[j].吉林大学学报,2005(s0).
[5]郑丽娟.趣味教学vfp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j].计算机教育,2007(3).
[6]李怀晶,张冬.应用多元教学法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12(1).(责任编辑:杜能钢)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 for computer fundaments in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computer fundaments 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medical students is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in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logical thought.based on our teaching experiences in computer fundaments,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computer fundaments and proposed teaching methods for computer fundaments.
key words: computer fundaments; teaching of computer;teaching 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