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民大09-线性分组码
- 格式:ppt
- 大小:696.50 KB
- 文档页数:52
吉林建筑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理论与编码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线性分组码编码的分析与实现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 111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2014.11.24-2014.12.5 教师评语:成绩评阅教师日期第1章 概述1.1设计的作用、目的随着计算机、卫星通信及高速数据网的飞速发展,数据的交换、处理和存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对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控制差错、提高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可靠性,成为现代数字通信系统设计的重要课题。
目前,绝大多数的数字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二进制形式的码。
而线性分组码具有编译码简单,封闭性好等特点,采用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是提高数字通信可靠性的有效方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对线性分组码的讨论都在有限域GF(2)上进行,域中元素为{0,1},域中元素计算为模二加法和模二乘法。
分组码是一组固定长度的码组,可表示为(n , k),通常它用于前向纠错。
在分组码中,监督位被加到信息位之后,形成新的码。
在编码时,k个信息位被编为n位码组长度,而n-k个监督位的作用就是实现检错与纠错。
对于长度为n的二进制线性分组码,它有种2n 可能的码组,从2n 种码组中,可以选择M=2k 个码组(k<n)组成一种码。
这样,一个k比特信息的线性分组码可以映射到一个长度为n码组上,该码组是从M=2k 个码组构成的码集中选出来的,这样剩下的码组就可以对这个分组码进行检错或纠错。
1.2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一个(7,3)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程序,完成对任意序列的编码,根据生成矩阵形成监督矩阵,得到伴随式,并根据其进行译码,同时验证工作的正确性,最基本的是要具备对输入的信息码进行编码,让它具有抗干扰的能力。
1. 理解无失真信源编码的理论基础,掌握无失真信源编码的基本方法;2. 掌握哈夫曼编码/费诺编码方法的基本步骤及优缺点;3. 深刻理解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与目的,理解线性分组码的基本原理与编码过程4. 能够使用MATLAB或其他语言进行编程,编写的函数要有通用性。
摘要此课程设计是(7,3)线性分组码编译码的C语言仿真与实现。
它可以对输入的三位信息码进行线性分组编码,对接受的七位信息码进行译码,从而译出三位信息位。
当接收到的信息码中有一位错误时,可以纠正这一位错码,进而译出正确的信息码组,通过C语言平台运行所编写的程序,观察了在输入信息码情况下输出对应的编码结果以及相反的译码功能。
通过多组的对比验证了该(7,3)循环码的编译码程序的正确性。
最后,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循环码的编译码原理,并通过比较仿真模型与理论计算的性能,证明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编码与译码;纠错;C语言编程及仿真前言为了实现通信,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往往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以及加性噪声的影响,传输的信息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影响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业务对系统误码率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采用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是提高数字通信可靠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差错控制编码就是在发送端的信息码无序列中,以某种确定的编码规则加入一些监督码元,使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
接收端通过检验这种相关性是否存在来判断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误码。
本次课设通过对线性分组码中的(7,3)码编译过程的编程实现,了解到线性分组码的构成方式是把信息序列分成每k个码元一段,并由这k个码元按一定规则产生r 个校验位,组成长度为n=k+r的码字,用(n,k)表示。
信息码元与校验位之间为线性关系。
并且知道了线性分组码中的(7,3)码的编码过程信息码元与校验位之间的线性关系实现起来是时分简单的.分组码是一组固定长度的码组(n , k),通常它用于前向纠错。
在分组码中,监督位被加到信息位之后,形成新的码。
在编码时,k个信息位被编为n位码组长度,而n-k个监督位的作用就是实现检错与纠错。
对于长度为n的二进制线性分组码,它有种可能的码组,从种码组中,可以选择M=个码组(k<n)组成一种码。
这样,一个k比特信息的线性分组码可以映射到一个长度为n码组上,该码组是从M个码组构成的码集中选出来的,这样剩下的码组就可以对这个分组码进行检错或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