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0 KB
- 文档页数:40
2019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一单元导学案(学生版)主备人:王美蓉审核人: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课题:4、花之歌教学目标:1、掌握“苍穹、坠落、绿茵、祭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
4、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感受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教学准备: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导学案,学生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1课时自主预习:1、知识链接《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
而“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就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都说纪伯伦的诗蕴含哲理,寓意深邃,从这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诗人看到这两点的同时,特别赞赏前者,末尾两节写1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真正的意图。
2、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至少3遍),标注自然段,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冠.冕(guàn guān)送行.(xíng háng)摇曳.(zhuài yè)朝.露(zhāo cháo)琼浆.(jiàng jiāng)旖旎..(yǐ nǐ qí ní)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预习检查: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1.长江之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诵这首诗歌。
2.理解诗曲歌目所表达的作者对长江及其祖国母亲的情感。
3.领会长江在诗中的形象以及他所赋予的民族精神。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朗读感悟、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荡dí() yuán()泉 páng bó()灌gài()尘埃()2.填空①本文作者,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副团长,著名音乐家,1988年,35岁的胡宏伟凭借为《话说长江》作词,一夜成名。
这些年,先后为2000余首歌曲作词,其中绝大部分是主旋律歌曲,不少歌曲在全国广泛传唱。
②《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它写于1988年,这正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年代。
当时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向全国征集主题歌词,在成千上万的来稿中,这首歌词脱颖而出,至今仍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3.思考讨论:作者如何歌颂长江的?表达了作者对长江怎样的感情?导学过程:活动一:预习检查反馈。
活动二:自由朗诵这首诗,思考讨论。
①如何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找出相关诗句反复朗读体会。
②《长江之歌》采用第几人称来写的,作用是什么?③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活动三:学唱《长江之歌》。
活动四:背诵这首诗歌,并默写。
2.三亚落日一、学习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自学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⑴指名读⑵齐读2.朗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7*藏戏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学习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课时:建议一课时,也可根据学情适当调整。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课文导读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
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神奇独特、灿烂辉煌。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读书之前,我们还要总结一下预习的方法:1、采取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认真阅读,结合课文的预习提示,先从整体上了解本文描写了藏戏哪些特点,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3、理清写作顺序。
4、研读课文,要边读边做批注,利用“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记录自己读书的收获。
5、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
6、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
基础达标1、读准字音,选择正确的画√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hōng hòng)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
(chèqiè)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bēi bèi )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hēhè)2、用课文里的词语填空()的激流()的江水()的百姓()的()的牛皮船()的容貌()的舞姿()的唱腔3、我理解了以下词语我是这样理解的4、我知道藏戏是这样形成的5、课文运用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学后疑惑:通过读书我有疑惑要和同学、老师探讨:疑惑一:疑惑二:二、拓展阅读山东民间艺术的奇葩——杂技杂技,这枝散发着浓郁馥香的民族艺术奇葩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
学年小六语文导学案编号:9《怀念母亲》导学案等级编制:邓月英审核:包科领导: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内容导航】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知识链接】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又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同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他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译有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等,出版有《季羡林文集》二十四卷【自主学习】1、看拼音写词语zhēn zhìméng lóng bìmiǎn qǐn bù ān x íshí bù xià yàn( ) ( ) ( )( ) ( )qī liáng pín fán chóng gāo kě jiàn yì b ān zhōng tiān zhī hèn()()( ) ( ) ()2、修改下面句子中的不妥当的地方a、《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写的b、怀念母亲的情绪越来越剧烈3、按照课文填空,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1)、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一个是()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和同样()(2)、我痛苦了几天,(),()这两句话所含的思想感情:4、从作者的日记中摘抄思念母亲的语句5、自读开头、结尾,作者季老对两位母亲有()的深情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合作探究】问题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为什么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问题二: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问题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问题四: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念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练练测测】1、看拼音写词语zhēn zhìméng lóng bìmiǎn qǐn bù ān x íshí bù xià yàn( ) ( ) ( )( ) ( )qī liáng pín fán chóng gāo kě jiàn yì b ān zhōng tiān zhī hèn()()()()(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崇高()真挚()凄凉()沉静()孤寂()朦胧()3、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4、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①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上天空,()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在朦胧的薄暗中☆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②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出母亲的面影☆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此时,“母亲的面影”是的③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在心头“这凄凉”是因为“甜蜜的“是因为【拓展延伸】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山雨》导学案等级编制:邓月英审核:包科领导: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3.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内容导航】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知识链接】有的学生囿于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山雨、雨中山林的描写可能会有陌生之感对此,教学中可利用插图或影视资料为他们提供帮助【自主学习】1.我会读: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2、照样子写词语例:水淋淋(ABB)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一阵阵()一缕缕()一首首()一丛丛()一()歌谣一()岩石一()树叶一()音符4、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1)轻盈:(2)啼啭:5、初读课文,梳理内容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用双竖线在文中标示,并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合作探究】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②雨声中,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③你还喜欢哪个句子,先摘抄,再说说体会,最后读读2、“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这句话与文章开头哪句话呼应?有什么作用【练练测测】1、理解课文填空作者是从山雨的和中品出它的韵味的;它的声音像一曲,又像,它又像它的颜色是那样的难以忘怀,它把山林的、、、、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绿得2、课文中这两个句子里的“仿佛”用得特别的好,读后也请你来写一句(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2)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3、《山雨》这篇散文,是按、、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和,并运用、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美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之情【拓展延伸】搜集有关雨的诗句小学六年级分类复习练习题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1.3 草虫的村落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温馨寄语:倾听是一种平等而开放的交流,只要认真倾听,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习目标:1.我要认会、写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我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起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
学习重点:识字学词,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知识链接:郭枫著名诗人,作家。
原名郭少明。
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
他的散文集有很多,如《早春花束》《老家的树》,诗集《第一次信仰》《海之歌》等,论文集有《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甲虫鞘翅目昆虫的统称,数量在36万种以上,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目,也是分布最广的昆虫目。
甲虫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是角质,厚而硬,后翅是膜质,如金龟子、天牛、象鼻虫等。
我是学习小能手1.课前我已经读了课文,现在我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
2.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我能记住这些词语jìng mì xiǎo xiàng qiào lì dòu hào qín miǎn ( ) ( ) ( ) ( ) ( )páng rán dà wù hōng kǎo yīn yùn qīng wěn( ) ( ) ( ) ( )3.我能用上一体重的词语造句,至少选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知道课文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游侠推着食物行走的虫子音乐演奏者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茂盛的森林振着翅膀的甲虫测气候者和工程师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南国的少女观察气象的虫子和设计的虫子远房亲戚的住宅两簇野灌丛两棵大树细密的草茎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小黑甲虫的洞穴我是探究小能手1.我想和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2019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单元导读大自然真美啊!在作者笔下,鸟儿可以和我们交换眼神,山雨可以弹奏优美的乐曲,草虫的村落充满了情意,美丽的山水让我们个个“野”了起来。
学习本组课文,要认真揣摩作者有序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大胆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1 山中访友第1课时学校班级姓名评价【学习目标】一、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蕴含、津津乐道、德高望重”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
【预习导航】可以查字典,问同学,问爸妈一、读课文,弄准下面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吠()汩()嗅()津()二、找出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血冠扎()()()三、读读课文,把下面的词组补充完整。
()的山泉()的溪流()的瀑布()的悬崖()的峡谷()的白云()的云雀()的回声四、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补充完整。
德高()重()()乐道别有()意依然如()五、根据课文内容摘抄句子。
作者到山中拜访他的老朋友,他的老朋友分别是谁?摘抄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他的朋友的特点。
(古桥)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树林)( ) ( ) ( ) 【课堂探究】一、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波光明灭:二、读读重点的句子,完成题目,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表达的方法。
1.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句话把“老桥”比喻成 ,不但写出了 ,而且也突出了它 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 。
2.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 的手法,形象的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 。
3.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 )导学案设计课题:1 草原课型新授课年级六执教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毯、陈”等9个字,会写“草原、线条”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背诵第1自然段。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学习难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预习准备:1.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与图片,制作课件。
(教师)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学生)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环节学案导案预习检测导入感知1.生齐读课题。
2.欣赏图片后畅谈感受。
3.交流课前收集的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相关信息1.揭题,板书课题。
2.欣赏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
3.介绍作者老舍。
自主探究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对照拼音读对生字,努力将课文读流利。
2.相互提醒该注意的生字词。
3.听同学朗读课文,纠正读错之处。
概括课文从两个方面介1.出示初读要求:2.检查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组织绍了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交流展示交流.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感受的两句话。
①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用心默读描写“天”“地,”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互动交流,感受草原天的可爱,草地的一碧千里、生机勃勃。
小组探讨:运用比喻句的好处,体会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以描写小丘的句子为例谈一谈。
4.用上“既……又……”写话,然后交流。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2.逐层推进: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草原的天与地与众不同的美。
3.引导探究写法从比喻句、拟人句的表达作用去引导学生感受。
2019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三单元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审核人:课题:9、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4.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电教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自主预习】一、作者及文学常识范锡林笔名雪凌。
195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集《避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血经》等20多种及《范锡林少年大传奇》(五卷),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300多万字,并有若干作品翻译介绍到日本。
作品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
二、读读以下词语,并听写。
疙瘩疲倦冰棍橡皮跺脚颓然沮丧抽屉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大步流星暴露无遗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三、词语学习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
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威风凛凛:凛凛,严肃、可敬畏。
意为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本课指竹节人在课桌缝里表演很有气势。
叱咤风云: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借以形容威力极大。
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念念有词: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也说忘其所以。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暴露无遗:全部暴露出来。
四、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并简要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把你的玩具介绍介绍吧(可以从名称、材质、用途等方面介绍)。
19﹡、《一面》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习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法提示:首先总结一下,通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自己学到了哪些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的方法,多读几遍课文,做到读通顺,运用联系上下文或其它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理解了词语和句子后,再通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运用前面学到的体会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体会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地窖.(yào jiào)摩挲.(shāsuō)颓.唐(tūtuí)熏.黑(xūn xiōnɡ)虐.待(lüènüè)赫.然(hèchì)抖擞.(shùsǒu)憎.恶(zēnɡzènɡ)2、辨字组词踱()窖()挲()姿()镀()窑()娑()咨()3、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到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你就是——”()(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4、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
读一读,简要地把文章主要内容写下来。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大家交流:6、我搜集到的资料有:(二)学习探究先自读自悟,然后合作、交流学习,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1、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法提示: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外貌鲁迅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作者对外貌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的人。
2、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呢?2019年六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学习重点:对比写法的好处。
学法提示: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以鲜明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感情,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怀着情感而写的。
3、“有的人”诗中指和的人。
鲁迅先生属于一种人。
全文采用对比手法,褒贬鲜明。
作者从鲁迅生前,去世后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4、我能理解诗句中的几个词语5、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第节)第二部分(第节)第三部分(第节)6、我有几个问题要与同学交流第二课时(二)合作探究阅读提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有什么作用?、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出一个什么道理?7、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三)拓展延伸某人--泰戈尔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21、《老人与海鸥》导学案大坪铺高效课堂小组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品读、引入资料等方法,体会句子的意思,品味文章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句段,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如亲人一般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法提示: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文章,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较快的默读速度多读几遍课文,根据文中叙述的内容,抓住一些细节描写和你最受感动的语句,认真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就能够很好的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最后再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一、经过努力,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吧:1、我会写sù liào bǐng gān jié zòu yuè pǔ jíxiáng( ) ( ) ( ) ( ) ( )qǐ pàn jí sù yì yáng dùn cùo xiāng yīxiāng suí( ) ( ) ( ) ( ) 2、辨字组词塑()饼()抑()歇()挫()望()拼()柳()渴()措()二、正确、流利读3—5遍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划分课文,谈谈段意-----------------------------------------------------------------------------------------------------------------------------------------------------------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按要求写词语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②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③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④描写声音的成语:(四)、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我来盘点一下:第二课时学习探究默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22、《跑进家来的松鼠》学案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及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3、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1、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学法提示:多读几遍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想一想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情,再读课文,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如情入境的读,感受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我扫清了文字障碍,能读得又快又准。
储备干脆失踪贮存蹿出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2)、比一比,组词。
蹿()贮()蹭()储()窜()赔()曾()诸()2、通过读文我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3、松鼠跑到“我们”家来之后,在“我”家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一下,写在横线上。
4、通过读课文,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大家交流一下:(二)自主探究学法提示:充分自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了解松鼠与家人的亲密感情,把感受批注在课本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鼠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
1、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空白处。
3、通读课文,思考本文的突出的写作方法,与《老人与海鸥》一文的写法有什么异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三)大胆想象,学习练笔学习本课的描写方法,写一写你与小动物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23、《最后一头战象》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的情怀。
4、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抓住战象重披象鞍、告别村民、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方面,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重点:掌握课文内容,抓住战象重披象鞍、告别村民、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方面,从课文通过四个场景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法提示: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战象”及一些词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