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4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案第一章:整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整式的定义解释整式的概念,举例说明。
强调整式的组成要素:系数、变量和指数。
1.2 整式的基本性质介绍整式的加减法规则,如同类项的合并。
讲解整式的乘法法则,如分配律、结合律等。
第二章:同类项的识别与合并2.1 同类项的定义与识别解释同类项的概念,强调同类项的相同变量和指数。
练习题:识别给定的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2.2 同类项的合并讲解同类项合并的规则,强调系数的相加减,变量和指数保持不变。
练习题:合并给定的同类项。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运算3.1 整式加法介绍整式加法的运算规则,强调同类项的相加。
练习题:计算给定的整式加法问题。
3.2 整式减法讲解整式减法的运算规则,强调减去一个整式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练习题:计算给定的整式减法问题。
第四章:多项式的简化与因式分解4.1 多项式的简化介绍多项式简化的方法,如合并同类项。
练习题:简化给定的多项式。
4.2 因式分解讲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强调提取公因式和应用平方差公式等。
练习题:对给定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第五章:综合练习与应用5.1 综合练习提供一系列整式加减和因式分解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解决给定的整式加减和因式分解问题。
5.2 应用题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式的加减和因式分解知识解决。
练习题: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第六章:多项式的除法与remnder 定理6.1 多项式除法概念介绍多项式除法的概念,强调除法运算的规则。
解释除法运算中的商和余数的概念。
6.2 long division 方法讲解long division 的步骤和技巧。
练习题:使用long division 方法进行多项式除法。
第七章:带余除法与最大公因式7.1 带余除法的应用介绍带余除法在简化多项式中的应用。
练习题:利用带余除法简化给定的多项式。
7.2 最大公因式的概念与应用解释最大公因式的概念及其在多项式除法中的应用。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2.能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运算;3.能列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4.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整体替换、数形结合等思想.【教学重点】1.总结全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2.综合运用本章知识点解决各类典型问题。
【教学难点】1.总结全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2.综合运用本章知识点解决各类典型问题。
【教学准备】手机、电子白板、平板【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基本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分析、展示为主,教师适时引导。
在练习的各个环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用平板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例7:下面四个整式中,不能表示右图阴影部分面积的是( )A .(x +3)(x +2)-2xB .x (x +3)+6C .3(x +2)+x 2D .x 2+5x练7:张大伯从报社以每份0.4元的价格购进了a 份报纸,以每份0.5元的价格售出了b 份报纸,剩余的以每份0.2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则张大伯卖报收入__________元环节四:结课检测(计划用时 7min ) 1.下列各式中是同类项的是( )A.119abc bc 与B.226x 与C.23323-m n n m 与D.222a a 与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3a +2b =5ab B .2a 3+3a 2=5a5C .5a 2-4a 2=1 D .5a 2b -5ba 2=03.一多项式与x 2-2x +1的和是3x -2,则这个多项式为( )A .x 2-5x +3 B .-x 2+x -11.即讲即测,巩固所学内容;2.利用计时功能,训练学生做题速度,不能拖沓。
3.学生利用平板答题,所有学生提交之后立马可以看到正答率,能够及时反馈学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优秀整式的加减篇一整式的加减篇二教学目的:1.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 1.填空:整式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_3.多项式3m3-2m-5+m2是_____次______项式,其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__,一次项是_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__.4.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a)22x2y 与 yx2(b)2m2n与2mn2(c) ab与abc5.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3a-b)+(5a+2b)-(7a+4b).二、探索练习:1.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两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交换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三位数为______________,这两个三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单项式。
三、巩固练习:1.填空:(1)2a-b与a-b的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项式、、、的和为___________;(3)如图所示,下面为由棋子所组成的三角形,一个三角形需六个棋子,三个三角形需_______个棋子,n个三角形需__________个棋子。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整式的加减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2、通过相应的练习来加强对有关概念和法则的理解3、通过合作交流来查漏补缺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进行整式的加减。
难点:1、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2、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代数式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练习相结合。
学习过程:(师:下面以几道题为基础对《整式的加减》这一章进行复习)填空题1、“_的平方与2的差”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
2、单项式_2R的系数是___________ ,次数是______________。
523、多项式3_5_2是________次_________项式,常数项是___________。
4、若5_y和9_23mn_y是同类项,则m=_________,n=___________。
25、多项式6a-5a+3与5a+2a-1的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3倍,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一半,则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1 大约2—3分钟大部分学生完成后,师提问学生,给出各问题的答案,并说明所用到的知识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交流总结.解决以上问题时,所运用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试给出本章的知识结构,与老师出示的相比较)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本章知识结构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1、______和______统称整式。
(1)单项式:由与的乘积式子称为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 ,5。
单项式的系数:单式项里的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叫做单项式的次数(2)多项式:几个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不含字母的项叫做。
整式加减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3)能够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2)通过举例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2)培养学生勇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 整式加减的实际应用问题;3. 常见的整式加减运算错误及纠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实际应用;2. 教学难点:整式加减运算的快速准确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实际应用;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整式加减运算错误及纠正;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引导学生思考整式加减在实际中的应用;2. 新课讲解: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实际应用,举例说明;3.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整式加减运算错误及纠正;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和经验;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评估其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能力;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整式加减运算。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3篇学问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整式的加减实际就是合并同类项,有意识地培育他们有条理的思索和语言表达力量。
2、了解同类项的定义及合并法则,且会运用此法则进展整式加减运算。
3、知道在求多项式的值时,一般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详细情境的观看、思索、类比、探究、沟通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把握讨论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法则,培育了学生的自学力量和探究精神,提高学习兴趣。
感受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受学数学是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点:娴熟地进展合并同类项,化简代数式。
教学难点;如何推断同类项,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用具:多媒体或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问题:在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局部刷油漆,请依据图中的尺寸,算出:(1)甲乙油漆面积的和。
(2)甲比乙油漆面积大多少。
(处理方式:①学生思索片刻②找学生代表沟通自己的解答③教师汇总学生的解答)板书:(1)(2ab-πr2)+(ab-πr2)或(2ab+ab)-(πr2+πr2 )(2) (2ab-πr2)-(ab-πr2)(此时提问学生:这3个式子都是什么式子?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引出课题—从本节课开头来学习:2.3整式的加减。
并板书)二、探求新知教师自问:如何计算(1)和(2)两个式子呢?接着解答:本节课来学习2.2.1合并同类项(此时板书课题——1.合并同类项)1、同类项的概念观看多项式(2ab+ab)-(πr2+πr2 )中的项:2ab、ab 的特点。
学生沟通、争论。
③师生总结:(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介绍的同类项,此时板书:1.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一样并且一样字母的指数也一样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强调:①所含字母一样②一样字母的指数也一样简称“两同”。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整式的加减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整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整式和非整式。
2. 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 能够运用整式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教材、笔、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小练习来激发学生对整式加减的兴趣,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5个苹果,那么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引导学生思考整式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整式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者黑板,给出整式的定义和示例,解释整式由常数项、变量项和系数乘积的和组成。
2. 强调整式中的变量项必须具有相同的指数和变量。
3. 通过例题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式的概念。
三、加减法运算规则(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者黑板,给出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2. 强调整式加减法运算的关键是合并同类项,即变量项相同的项可以合并。
3. 通过一些练习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整式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师进行课堂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指导他们正确解答问题。
3.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应用整式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整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整式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拓展整式的应用领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整式的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1)教学目标:⑴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单项式、多项式及其次数、系数、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⑵ 能力目标: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列出整式表示.⑶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会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教学重、难点: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与巩固(1)单项式、多项式的定义:由数或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例如m r abc h r -,2,,312π都是单项式.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 ,5,π.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例如h r 231的系数是31, abc 的系数是1, r π2的系数是π2,m -的系数是-1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例如,abc 的次数是3,yz x 245的次数是4. 注意:1.圆周率π是常数;2.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2ab ,-abc ; 3.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通常写成假分数.如xy 411写成xy 454.数写在字母的前面.5.232a 中系数是8,次数是2. 6.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不是单项式 (2)多项式的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例如,多项式5232+-x x 有三项,它们是23x,-2x ,5.其中5是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1532-+-x x 是一个二次三项式.注意:1.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如:26xx 2-7-包含的项是26x ,x 2-,7-.2.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 (3)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如-3xy 与5yx, 23与32均是同类项.注意:同类项与系数大小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如: k 取何时,y xk3与y x 2-是同类项?已知-5x m y 3与4x 3y n 能合并,则m n = .二、例题与练习例1、在3222112,3,1,,,,4,,43xy x x y m n x ab x x --+---+,π2b 中,单项式有:多项式有: . 例2、填一填 例3、多项式2324325432m n n m n m m n-+-+-的项有,最高次项是 ,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常数项是 ,次数是 ,它是一个 次 项式。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整式】1. 数或字母的 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 或一个 也叫单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 叫做多项式。
2. 单项式中的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π 是一个 。
填“数”或“字母”); 单项式中,所有 的指数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数字的指数算吗?);多项式里,次数 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体会单项式、多项式次数的区别)3.所含 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 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两个常数 同类项。
(填“是”或“不是”)(注意:同类项与系数和字母的顺序 填“有关”或“无关”)4.合并同类项时,各项系数的 作为结果的系数,而字母及字母的指数 ,不是同类项的 合并。
(填“能”或“不能”) 练习1.下面列式书写规范的是( ) A.3m ÷ B.6x C.2a D.云云今年a 岁,哥哥比她大3岁,则哥哥今年a+3岁。
2.指出下列代数式中单项式有 ,多项式有 。
(填序号) ① -2a 2b 3+b 4 ②3 ③-a1 ④2x 2-3y ⑤ m ⑥-3xy 23. 单项式2r π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62x 是 次单项式。
325xy xy --是 次 项式,其中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常数项是 。
4.下列式子中,①.32xyz 与32xy 是同类项.②.5和-3是同类项③.0.523y x 和732y x 是同类项. ④.5n m 2与-42nm 是同类项是同类项的有( )A. 0对B.1对C.2对D.3对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46x x x += B.2242x x x += C. 222-2x x x -=- D.22254x x x -+=- 【整式的加减】 1.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去括号的依据就是 。
2.一般的,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 ,然后再 。
整 式 的 加 减 复 习 课1、原产量n 吨,增产30%之后的产量应为( )A n %)301(+ 吨B n %)301(- 吨C %30+n 吨D n %30 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 31x π-的系数为 31 B 2 21xy 的系数为21 C2 5-x 的系数为 -5 D3 的系数为 32x3、买一个足球需要m 元,习一个篮球需要n 元,则买4个足球、7个篮球共需要_______元。
4、 的次数为 4.0xy ___________5、多项式次数为 154122--+ab ab b _________ 6、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改正,并说明理由(1)x x x x -=+-694 ( )(2)02121=-a a ( ) (3)x x x =-23 ( )(4)xy yx xy 32=- ( )7、先化简,再求值(1)3 x 其中 , )23(31423223-=-+--+x x x x x x (2)2 , 2 , 1 其中 , )43()3(5212222-==-=-+---c b a ca ac b a c a ac b a 8、在一长方形休闲广场的四角都设计一块半径相同的四分之一圆形的花坛,若圆形的半径为r 米,广场长为a 米,宽为b 米。
(1) 请列式表示广场空地的面积(2) 若休闲广场的长为500米,宽为200米,圆形花坛的半径为20米,求广场空地的面积(计算结果保留π)9、张华在一次测验中计算一个多项式加上 xz yz xy 235+- 时,误认为减去此式,计算出错误的结果为xz yz xy +-62,试求出其正确答案。
课后思考 家乐福超市出售一种巧克力,其原价为a 元,现有三种调价方案;(1)先提价20%,再降价20%;(2)先降价20%,再提价20%;(3)先提价15%,再降价15%. 问用这三种方案调价结果是否一种?最后是不是都恢复了原价?。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一.列式表示数量关系(1)边长为x的正方形的周长是(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所走过的路为千米。
(3)设n表示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4)温度由t℃下降5℃后是℃.注意事项: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写作“·”或者省略不写。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③当表示和或差而后面有单位时,代数式应加括号。
二.单项式定义:由组成的式子。
单独的或也是单项式。
系数:单项式中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注意事项:①当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②圆周率 是常数,不是字母。
三.多项式定义:几个 叫多项式项:每个 叫多项式的项常数项: 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次数 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事项:在确定多项式的项时,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
[例1]指出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0,-x ,22ab -,3m 2+1,z y x 3241,22b a -,y x +练习:(1)231xy -是 次单项式,系数为(2)构成多项式9482--x x 的各项是( )A. 8x 2,4x ,9B. 8x 2,-4x ,9C.8,-4,-9D. 8x 2,-4x ,-9(3)判断(打“√”或“X ”)①27xy -的系数是7. ( )②32y x -没有系数. ( )③23c ab 的次数是5次.( )④3a -的系数是-1.( )⑤多项式124++x x 的次数是4. ( )四. 同类项定义:所含 相同,并且相同 的 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 。
合并同类项概念:把多项式中的 合并成 ,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①把系数相加。
② 和 不变。
练一练1. 说出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单项式是不是同类项?(填“是”或“不是”)(1)y x 2与23yx - ( ) (2)22b a 与2ab - ( )(2)-3与6 ( ) (4)2a 与ab ( )2. 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打“√”或“X ”)(1)422532x x x =+ ( )(2)xy y x 523=+ ( )(3)43722=-x x ( )(4)09922=-ba b a ( )五. 去括号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整式的加减数学教案优秀5篇《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列代数式(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1.单项式: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1)x?12;(2)abc;(3)b2;(4)-5ab2;(5)y;(6)-xy2;(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范文整式的加减就是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可利用去括号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来完成。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七班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七班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范文一数学活动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活动1 用火柴棍摆放图形,探究火柴棍的根数与图形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活动2 探究月历中数之间所蕴含的关系和变化规律.2.内容解析本节课的数学活动将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进行化简,是整式与整式加减的应用.两个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活动1中的核心问题是寻求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棍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的本质是变化与对应.由于观察图形时入视的角度不同,规律的显现方式不同,得到的表达形式不同,但经过整式的加减运算后得到的结论是唯一确定的.活动1先从图形的特殊情况入手,体现由特殊到一般地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的思维活动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体现借助于图形的变化规律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过程,体现借助于图形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活动2应用整式的加减探究月历中数之间的规律:(1)月历中数的排列规律;(2)由数的排列规律引出运算规律,应用整式的加减进行化简,表示出一般规律;(3)如何设字母可以简化表示(方法)和运算.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数学活动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二、教材解析本套教科书专门设计了“数学活动”专栏,旨在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有趣的数学活动.其中活动1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入手“如图1所示,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引发学生的思索和探究.问题中并没有先问“图形中含有2,3,4个三角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棍?”而是直接问“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要解决一般性问题应先从特殊值入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之后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当图形中含有20xx个三角形时,需要多少根火柴棍?”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体会一般性规律的实际意义.活动2设计了一个问题串,6个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月历中数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应用本章所学的整式的加减探究方框里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两个活动的侧重点不同,活动1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用整式准确地表示数量关系;活动2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应用整式的加减探究月历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这两个数学活动检验学生对于第二章内容的掌握情况.本节数学活动课老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为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乐观性,力求使得数学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学生思考、探究活动而得出的.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培育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3)乐观参加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合作沟通、(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学生用整式表示出火柴棍的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整式表示出月历中不同位置上的数字的一般表达式并探寻规律;目标(2)是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学生需要体会在较为复杂的图形中寻找一般规律的方法,先把复杂图形分解,从其中的特殊图形入手,先就个体观察特征,再扩展到一般,最后由整体(总结)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模式.在活动2中,分析月历中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时,常常先将月历分解,分别从横、纵、对角线等不同的方向入手观察特征,再推广到一般,用整式表示出数的一般规律;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最优方案.学生体会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动手实践寻求规律归纳总结.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猜想验证,归纳总结这些数学活动,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达成目标(3)的标志: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乐观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自主探究两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成功的快乐,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章学生已经学习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但是正确理解字母的真正含义,熟悉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发现火柴棍根数的变化情况,但要借助观察图形的变化寻找火柴棍的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n之间的对应关系,还是有一定困难,在总结变化量与n的对应关系时学生也容易出错.所以用整式准确地表示出这种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活动2中,探索月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比较容易,但要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探究月历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利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准确表示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活动课的特点,学生准备一盒火柴棍、若干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一张月历.老师准备几何画板软件供学生使用,同时采纳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1.数学活动1问题1 如图1所示,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图1(1)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2)当图形中含有20xx个三角形时,需要多少根火柴棍?师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已准备好的火柴棍动手摆放图形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代表(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小组讨论的过程与结果.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会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呈现规律,会从数和形两个方面进行探究.老师引导学生借助于“形”进行思考和推理,加强对图形变化的感受.在活动的过程中,整理数据,观察火柴棍的根数与n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突破难点.问题1的解决方法很多,下面列出几种常见方法仅供参考.①从第二个图形起,与前一图形比,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增加两根火柴棍,可得三角形个数1 2 3 4 … n 火柴棍根数3 3+2 3+2+2 3+2+2+2 … 表达式:3+2(n-1)=2n+1.②每个三角形由三根火柴棍组成,从第一个图形起,火柴棍根数等于所含三角形个数乘3,再减去重复的火柴棍根数,可得三角形个数1 2 3 4 … 火柴棍根数1×3 2×3-1 3×3-2 4×3-3 … 3×n-(n-1) 表达式:3n-(n-1)=2n+1.③从第一个图形起,以一根火柴棍为基础,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增加两根火柴棍,可得三角形个数 1 2 3 4 … n 火柴棍根数1+2 1+2+2 1+2+2+2 1+2+2+2+2 … 表达式:1+2n.④从火柴棍的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的对应关系观察可得三角形个数1 2 3 4 … n 火柴棍根数3=1×2+1 5=2×2+1 7=3×2+1 9=4×2+1 … n×2+1 表达式:2n+1.⑤将组成图形的火柴棍分为“横”放和“斜”放两类统计计数,可得三角形个数1 2 3 4 … n 火柴棍根数1+2 2+3 3+4 4+5 … n+(n+1) 表达式:n+(n+1)=2n+1.七班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沟通的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几个题目.1.老师读题,指名回答.(1)5个人+8个人=;?(2)5只羊+8只羊=.?2.师:观察下列各单项式,把你认为相同类型的式子归为一类:8x2y,-mn2,5a,-x2y,7mn2,,9a,-,0,0.4mn2,,2xy2.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按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老师巡视后把不同的分类方法投影显示.要求学生观察归为一类的式子,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学生说出各自的分类标准,并且对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给予肯定.二、讲授新课1.同类项的定义: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8x2y与-x2y可以归为一类,2xy2与-可以归为一类,-mn2、7mn2与0.4mn2可以归为一类,5a与9a可以归为一类,还有、0与也可以归为一类.8x2y 与-x2y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y,并且x的指数都是2,y的指数都是1;同样地,2xy2与-也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y,并且x的指数都是1,y的指数都是2.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比如,前面提到的、0与也是同类项.通过特征的讲述,选择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作为讨论对象,并称它们为同类项.(板书课题:同类项) (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同类项概念,可设问同类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让学生归纳总结)板书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的同类项概念以及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三、例题讲解老师读题,指名回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3x与3mx是同类项.()(2)2ab与-5ab是同类项.()(3)3x2y与-yx2是同类项.()(4)5ab2与-2ab2c是同类项.()(5)23与32是同类项.()(这组判断题能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其中第(3)题满足同类项的条件,只要运用乘法交换律即可;第(5)题两个都是常数项属于同类项.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单看指数不同,误认为不是同类项) 游戏.规则:一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要求出题同学尽可能使自己的题目与众不同.可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写一个单项式同类项的(阅历),从而揭示同类项的本质特征,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1)3x-2y+1+3y-2x-5;(2)3x2y-2xy2+xy2-yx2.(1)3x与-2x是同类项,-2y与3y是同类项,1与-5是同类项.(2)3x2y与-yx2是同类项,-2xy2与xy2是同类项.k取何值时,3xky与-x2y是同类项?要使3xky与-x2y是同类项,这两项中x的次数必须相等,即k=2.所以当k=2时,3xky与-x2y是同类项.若把(s+t)、(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1)(s+t)-(s-t)-(s+t)+(s-t);(2)2(s-t)+3(s-t)2-5(s-t)-8(s-t)2+s-t.(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上面三个例题,例3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由老师标出不同的下划线,并运用投影仪给出书面解答,为合并同类项做准备.例4让学生明确同类项中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例5必须把(s-t)、(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变式训练,可进一步明晰“同类项”的意义,在自主探索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识别能力.四、课堂练习请写出2ab2c3的一个同类项.你能写出多少个?它本身是自己的同类项吗?(学生先在课本上解答,再回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改变2ab2c3的系数即可,与其本身也是同类项.五、课堂小结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在多项式中找出同类项,会写出一个单项式的同类项,会判断同类项.第2课时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法则的探究过程,渗透分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培育观察、归纳、概括能力,进展应用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乐观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沟通中获益.教学重难点正确合并同类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的合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为了搞好班会活动,李明和张强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面抄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面抄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面抄和5支水笔.问:(1)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面抄和多少支水笔?(2)若设软面抄的单价为每本x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多少元?学生完成,老师点评.二、讲授新课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学生讨论问题(2)可根据购买的时间次序列出代数式,也可根据购买物品的种类列出代数式,再运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将它们合并起来,化简整个多项式,所得结果都为(21x+25y)元.由此可得: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三、例题讲解找出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原式=3x2y+5x2y-4xy2+2xy2+5-3=(3+5)x2y+(-4+2)xy2+(5-3)=8x2y-2xy2+2.根据以上合并同类项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保持不变.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1)2x2+3x2=5x4;(2)3x+2y=5xy;(3)7x2-3x2=4; (4)9a2b-9ba2=0.(通过这一组题的训练,进一步熟悉法则)求多项式3x2+4x-2x2-x+x2-3x-1的值,其中x=-3.3x2+4x-2x2-x+x2-3x-1=(3-2+1)x2+(4-1-3)x-1=2x2-1,当x=-3时,原式=2×(-3)2-1=17.试一试:把x=-3直接代入例4这个多项式,可以求出它的值吗?与上面的解法比较一下,哪个解法更简便?(通过比较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在求多项式的值时,经常先合并同类项,再求值,这样比较简便)课堂练习.课本P71练习第1~4题.略四、课堂小结1.要牢记法则,熟练正确的合并同类项,以防止2x2+3x2=5x4的错误.2.从实际问题中类比概括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合并同类项.第3课时去括号、添括号教学目标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和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和添括号.让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双方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和概念.教学重难点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当括号前是“-”号时的去括号和添括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还记得我们前面用火柴棒摆的正方形吗?记录正方形的个数与所用火柴棒的根数.1.若第一个正方形摆4根,以后每个摆3根,则n个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棒的根数为4+3(n-1).?2.若每个正方形上方摆1根,下方摆1根,中间摆1根,还需加1根,则n个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棒的根数为n+n+(n+1).?3.若每个正方形都摆4根,除第1个外,其余的都多1根,则n 个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棒的根数为4n-(n-1).?4.若先摆1根,再每个正方形摆3根,则n个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棒的根数为1+3n.?搭n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的根数,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所用火柴棒的根数相等吗?生:相等.师:那么我们怎样说明它们相等呢?学生讨论、回答.师评:4+3(n-1)用乘法的分配律把3乘到括号里,再合并得3n+1;4n-(n-1)可看成4n与-(n-1)的和,而-(n-1)可看成n-1的相反数,即为1-n,所以4n-(n-1)等于4n+1-n=3n+1.活动一去括号师:在代数式里,如果遇到括号,那么该如何去括号呢?我们再看看以前做过的习题.七班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范文三一、教学内容解析:1.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班级上册§2.2.1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讨论的一个课题。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提高学生对整式加减的运算技能。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整式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 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 实际问题中的整式加减应用3. 小组讨论与分享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题,引导学生回顾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 讲解: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通过例题展示实际问题中的整式加减应用。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整式的加减运算技能。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中的整式加减应用,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5. 总结:教师点评讲解,梳理整式加减的关键点,总结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整式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整式加减的运算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和实际问题应用。
2. 练习题:提供多种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小组讨论记录表: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观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复习整式加减运算法则:通过多媒体展示复习题,引导学生回顾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 案例分析:挑选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式加减运算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竞赛:设计小组竞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整式加减运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回答,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八、教学拓展1.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整式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第一篇:9.6整式的加减教案9.6整式的加减教学目标1.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方法,会应用去括号的方法化简代数式.2.理解整式加减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3.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能根据题目的要求,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1.提问你会做以下的有理数计算吗3337223-(+)、+(-)44715345根据六年级学习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去括号法则,可得3337333737-(+)=--=-;44714471712223233+(-)=+-=.55345343452.观察3a+(5a-a)=3a+4a=7a;①3a+5a-a=8a-a=7a.②所以3a+(5a-a)=3a+5a-a.3a-(5a-a)=3a-4a=-a;③3a-5a+a=-2a+a=-a.④所以3a-(5a-a)=3a-5a+a二、学习新课1.法则归纳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的各项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2.例题分析例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2某-(3某-2y+3)-(5y-2);(2)-(3a+2b)+(4a-3b+1)-(2a-b-3).解:(1)原式=2某-3某+2y-3-5y+2=(2某-3某)+(2y-5y)+(-3+2)=-某-3y-1(2)原式=-3a-2b+4a-3b+1-2a+b+3=(-3a+4a-2a)+(-2b-3b+b)+(1+3)=-a-4b+4【说明】整式的加减就是单项式、多项式的加减,可利用去括号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来完成整式的加减运算.例2求整式2a+3b-1、3a-2b+2的和.解:(2a+3b-1)+(3a-2b+2)=2a+3b-1+3a-2b+2=(2a+3a)+(3b-2b)+(-1+2)=5a+b+122例3求3某-2某+1减去-某+某-3的差.22解:(3某-2某+1)-(-某+某-3)22=3某-2某+1+某-某+32=4某-3某+4三、巩固练习1求出下列单项式的和:(1)-3某,-2某,-5某,5某;(2)-2213222n,n,-n2552说出下列第一式减去第二式的差:(1)3ab,-2ab;(2)-4某,2222某;(3)-5a某,-4某a33计算:2222(1)(-某+2某+5)+(-3+4某-6某);(2)(3a-ab+7)-(-4a+6ab+7);4.化简,求值:233(1)(-某+5+4某)+(-某+5某-4),其中某=-2;(2)12123221242某-2-(某-y)-(-某+y),其中某=-2,y=-232333四、课堂小结1.整式加减的作用是把整式化简,化简方法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2.遇有多层括号时,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3.如果遇到数与多项式相乘,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4.在做化简求值题时,要注意格式.五、作业布置(1)课本:练习9.6(2)练习册教学设计说明1.整式的加减内容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全章的重点,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计算,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讲、练结合,本教学设计中,除了安排一定量的例题外,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巩固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落实计算的要求.2.因为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一个深化.第二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练习复习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复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整式的加减单元复习。
【精华】整式的加减教案(21篇)整式的加减教案(一):《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流程设计:(一)复习旧知,进行迁移247 + 591 =782 – 465 = (二)新课导入以七星瓢虫是田园的小卫士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新知1.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信息图,然后和孩子们用简洁的画面,按照一定的关系对情境图进行描述,并启发学生根据数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
问题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189 + 394 = 问题2.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435 – 276 = 2.自我尝试。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加法和减法经验,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并引导学生将例题与前面学的不连续进位、退位的加减法进行比较,找准知识的连接点,重点学习理解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3.交流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笔算过程,小组讨论尝试归纳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进行归纳板书: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强调:个位相加满十是满了十个一,向十位进一是进了一个十。
十位相加满十是满了十个10,向百位进1是进了1个百。
(四)巩固与拓展对照教材,学生自主完成帮小动物找家进行综合练习,并全班交流反馈。
三、课堂小结回顾学习内容,交流收获。
整式的加减教案(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例1、例2,练习十二的第7—12题。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内容1. 1整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3.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4. 简化整式的技巧5. 应用题的解答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整式的概念,能够正确表示整式。
2. 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 学会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能够快速简化整式。
4.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简化整式的技巧。
2. 教学难点:整式的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运用示例法,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掌握运算技巧。
3. 利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整式的加减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整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简化整式的技巧。
3. 练习:布置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在学习过程中,穿插多组练习题,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问题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要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引入与巩固
(1)单项式、多项式的定义:
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例如, h r 231、r π2、abc 、-m 都是单项式.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例如,h r 231的系数是 ,r π2的系数是 ,abc 的系数是 ,-m 的系数是 .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例如,abc 的次数是 , yz x 245的次数是 .
注意:
圆周率π是常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将 省略不写,如2
ab ,-abc ; 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通常写成 .如y
x 2411写成 .
(2)多项式的定义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 叫做多项式的项.
其中, 叫做常数项.
例如,多项式5232+-x x 有 项,它们是 , , .其中 是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 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例如,多项式5232
+-x x 是一个 项式.
注意
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
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符号一起移动;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常常按照其中某一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3)同类项的定义
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 .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同类项的 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 保持不变.
例:k 取何值时,y x k 3与y x 2-是同类项?
如果一个多项式中含有同类项,那么我们常常要把同类项合并起来,使结果得以简化.
例:
5253432222+++--xy y x xy y x
概括:不难发现,合并同类项实际上就是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把各同类项的系数加以合并.因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可以概括为:
例: 求多项式13243222--+--+x x x x x x 的值,其中x =-3.
(4)去括号的法则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例:(1)(x +y -z )+(x -y +z )-(x -y -z );
(2)()()
222223223x y y x ---. 补充:
通过观察与分析,可以得到添括号法则: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例:(1)2
22223y xy x +-=3x 2-( ) (2)332223y x y x +-=3x 2y 2-( )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7x +138x -38x; 125x -64x -36x 136x -87x +57x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二)强化练习
例1: 计算:()()
32223232y xy y x xy y ---+- 例2:化简求值:()()()3333222y xyz xyz y x xyz x -++---,其中x =1,y =2,z =-3. 例3:已知325A x x =-,2116B x x =-+,求:⑴A +2B ; ⑵、当1x =-时,求A +5B 的值。
例4:-
35xy2+2x2y -29x2y -xy2-21x2y -xy2 例5:3
4,2),231232(23)2312(2221-=-=-+---y x y x y x x 其中
例6:某食品厂打折出售商品,第一天卖出m 千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2千克,第三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3倍,求这个食品厂三天一共卖出食品多少千克?
2、趣味数学
已知3a -5b+19=0,a+8b -1=0,不用求出a ,b 的值,•你能计算出下列代数式的值吗?
(1)-12a -9b (2)4a -26b
解:由3a -5b+19=0得3a -5b=-19①,由a+8b -1=0,得a+8b=1②,
将①+②得4a+3b=-•18,①-②得2a -13b=-20
(1)-12a -9b=-3(4a+3b )=-3×(-18)=54
(2)4a -26b=2(2a -13b )=2×(-20)=-40.
课堂练习:
1、 当x=1时,式子ax3+bx+4的值为5,则当x=-1时,代数式ax3+bx+4的值为__________.
5、已知:11=+x x ,则代数式51)1(2010-+++x
x x x 的值是 6、张大伯从报社以每份0.4元的价格购进了a 份报纸,以每份0.5元的价格售出了b 份报纸,剩余的以每份0.2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则张大伯卖报收入 元。
10.某商品每件成本a 元,按高于成本20%的定价销售后滞销,因此又按售价的九折出售,则这件商品还可盈利________元
3、 已知A=5x2-mx+n ,B=-3y2+2x-1,若A-B 中不含有一次项和常数项,求m2-2mn+n2的值。
7、先化简,再求值
(1)
3 x 其中 , )23(31423223-=-+--+x x x x x x (2)
2 , 2 , 1 其中 , )43()3(52
12222-==-=-+---c b a ca ac b a c a ac b a
2、已知:A=2244y xy x +- ,B=225y xy x -+,求(3A-2B )-(2A+B )的值。
3、试说明:不论x 取何值代数式)674()132()345(323223x x x x x x x x x +--+--+---++的值是不会改变的。
4、 小明在实践课中,制作一个长方形模型,一边为3a+2b ,另一边比它小a-b ,则长方形的周长为多少?
5、 我国出租车收费标准因地而异
A 市为:起步价10元,3km 后每千米为1.2元
B 市为: 起步价为8元,3km 后每千米为1.4元
⑴ 试分别写出在A 、B 两市坐出租车x (x >3)km 所付的车费。
⑵ 求在A 、B 两市坐出租车x(x>3) km 的价差是多少元?
6、在一长方形休闲广场的四角都设计一块半径相同的四分之一圆形的花坛, 若圆形的半径为r 米,广场长为a 米,宽为b 米。
(1) 请列式表示广场空地的面积
(2) 若休闲广场的长为500米,宽为200米,圆形花坛的半径为20米,求广场空地
的面积(计算结果保留π)
7、张华在一次测验中计算一个多项式加上 xz yz xy 235+- 时,误认为减去此式,计算出错误的结果为xz yz xy +-62,试求出其正确答案。
5、某地电话拨号入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选其一:
(A ) 计时制:05.0元/分;
(B ) 包月制:50元/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上网)
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讯费02.0元/分。
(1) 某用户某月上网的时间为x 小时,请你分别写出两种收费方式下该用户应该支付的费用;
(2) 若某用户估计一个月内上网的时间为20小时,你认为采用哪种方式较为合算?
课后思考 家乐福超市出售一种巧克力,其原价为a 元,现有三种调价方案;(1)先提价20%,再降价20%;(2)先降价20%,再提价20%;(3)先提价15%,再降价15%. 问用这三种方案调价结果是否一种?最后是不是都恢复了原价?
(三)总结
1.整式加减的作用是把整式化简,化简方法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遇有多层括号时,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如果遇到数与多项式相乘,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4.在做化简求值题时,要注意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