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图形的运动——剪一剪
- 格式:docx
- 大小:15.46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
借助图形,组织观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课件等活动,初步认识剪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谈话: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师:这些民间剪纸具有高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美的展示,你们想学习剪纸吗?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二、互动新授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吗?(手拉手的四个小人。
)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
)(2)教师:同学们真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谈话: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
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学生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一个小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剪。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共安排4个例题,包括对称、平移、旋转和剪一剪四个例题和一个配套的练七,并补充了“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中国的剪纸。
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要注意的是:对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是“了解”或“认识”,这种要求借助图形直观不难达到,教师不要随意拔高要求。
难点:本单元有大量的操作活动,如何调控纪律,使学生能有有效的体验是难点。
三、主要内容1、关于单元主题图P28这是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图,包含了本单位涉及到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是单位情境图。
对称。
如小朋友正在放飞的风筝——蜻蜓、蝴蝶,小白兔形状的时钟都是对称现象。
这里要说明的是对称是现象,轴对称图形是基于图形的研究。
比如我们可以说某座建筑物或某件生活用品是对称的,不能说某座建筑物或某件生活用品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说轴对称图形是基于平面图形来研究的。
平移和旋转。
如,小火车在铁轨上直行是平移现象,大风车、观览车、转椅都是旋转现象。
另外,学生滑滑梯也是一种平移现象。
在这里删除老教材中让许多老师对把握旋转这一概念感到疑惑的摆动现象的图片——跷跷板和秋千。
他们的运动按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是旋转现象,以此来判断秋千、跷跷板不是旋转现象,属于摆动现象。
而事实上,旋转的定义是: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如下图)。
《剪一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32例4;P36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2、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能由易到难思考并解决问题。
3、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能由易到难思考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剪纸作品吗?剪纸艺术源于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剪纸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播放】2、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吴老师把这些作品集中在一起,你能发现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影子吗?【引导学生发现对称、平移、旋转现象】3、看来利用对称、平衡、旋转能设计出非常漂亮的剪纸图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教师媒体展示一排4人拉手小纸人。
(1)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连续不断的。
】(2)同学们真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
你能剪出这样一个完整的小人吗?应该怎么剪呢?【媒体显示一个小人,学生回答: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出半个小人,延着边线剪一剪,展开就是一个完整的小人了。
】(2)前两天,吴老师请一位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试着剪了剪,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不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媒体播放小视频】(3)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4)小结: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来回顾一下剪一个完整的小人的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剪一剪|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主题为“剪一剪”。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剪纸的基本技巧,以及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对称、旋转等基本运动。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和艺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
2. 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运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运动的概念。
2. 熟练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剪刀、彩纸、胶水等剪纸工具。
2. 图形的对称和旋转运动的示例图片。
3. PPT课件,展示剪纸的基本步骤和图形运动的示例。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引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形的对称、旋转运动。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展示剪纸的基本步骤,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纸、画图、剪纸等。
然后,通过示例图片讲解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运动的概念。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剪纸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通过剪纸活动,加深对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运动的理解,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成果展示:学生将完成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剪一剪2. 教学内容:剪纸的基本技巧、图形的对称性、旋转运动3. 教学目标:掌握剪纸技巧、理解图形运动、提高动手能力4. 教学难点:图形的对称性、旋转运动的理解,剪纸技巧的掌握作业设计:1. 独立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要求运用到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运动。
2.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在家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同时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对称、旋转等基本运动。
解决问题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赵枝青教学内容:二下32页例题4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剪纸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设计创作自己喜欢的图案,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还记得第三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数学知识吗?我们看看赵老师要给大家展示的窗花图片中存在着关于图形运动的什么知识呢?(一)出示窗花课件:哪些窗花是轴对称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看来他没有动手对折这个窗花,只需要在脑中想象对折的样子就知道它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了。
这里还有一些图片想和大家分享,想看吗?(二)出示其他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完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预设:真美!这些图片都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这里面是不是也存在我们图形运动的知识啊?小结:这些图片确实很美,因为这些图案中都存在着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今天我们也剪一些这样的窗花,好吗?剪窗花就是我们这节数学课要完成的任务(板贴:解决问题)二、旧知导入,探究新知(一)出示4个小人赵老师在课前剪的是这样的窗花!(贴板书)这窗花是什么样子的呀?(这是由一个小人平移得到的)你能剪这样的小人吗?(一会,请你取出最长的这张纸,用你的笔盒剪刀试着做一做)同学们,咱们先停一停吧!我想了解一下到现在为止咱们班做成功的同学都是谁?看来,做成功的同学并不多,到底哪出现问题了呢?谁想和大家说一说?预设:学生不说,那就赵老师说:我都不知道从哪入手,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谁和我一样不知如何入手?(咱俩是好朋友)小结:看来同学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做这样的一组小人还是有难度的。
没关系,遇到像这样有难度的问题我们换个角度从会做的、简单的入手。
(二)出示1个小人我们先来剪一个小人,好吗?(贴板书)1.一会请你取出最小的这张纸来制作,不会画的同学可以看大屏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剪一剪∣人教新课标版我教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具体是剪一剪。
我将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们掌握图形的运动和剪裁技巧。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图形运动的本质,学会用剪刀进行简单的图形剪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本节课中,我会重点讲解图形的运动和剪裁技巧,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已经准备好了剪刀、彩纸和一些简单的图形模板。
学生们需要自备剪刀和彩纸。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同学们,你们看过舞蹈演员跳舞吗?他们是如何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美感的呢?”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图形运动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如:“图形运动就像舞蹈演员的身体动作,可以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来展示。
”接着,我会讲解图形的剪裁技巧,如:“如何用剪刀将一张纸剪成一个圆形?”我会现场演示,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会用剪刀进行简单的图形剪裁。
在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剪裁技巧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如:“请同学们用剪刀和彩纸,尝试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我会巡回指导,解答他们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我还会设计一些有趣的例题,如:“请同学们用剪刀将一张纸剪成一个太阳的形状。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图形运动和剪裁技巧。
我会布置一些作业,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
例如:“请同学们用剪刀和彩纸,尝试剪出一个心形和一个五角星。
”作业的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们发挥创造力。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更多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运动和剪裁技巧。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运动的本质,学会用剪刀进行简单的图形剪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
让学生们理解图形运动的本质是一个重点。
实践活动:剪一剪【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4实践活动:“剪一剪”。
【教材分析】《剪一剪》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后的实践活动课。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对称,平移,旋转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堂数学活动课。
它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为体材,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剪纸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在此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在动手操作中,剪出有规律的图形,从而加深对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的认识。
此外,教材还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剪纸活动,对图形的形成进行简单的推理。
最后,教材留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其它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称,平移,旋转知识的认识。
2、通过观察图形的过程,探索剪纸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剪纸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重点:在剪纸的过程中,发现图中蕴含的数学规律,找出“纸对折的次数增加与小人个数的增加之间的关系”的规律,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让学生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是以“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总结整理”为主要学习框架结构,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并理解知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法上,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思考问题,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从而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彩色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课件【教学过程】一、介绍我国遗产文化剪纸,渗透轴对称1.欣赏我国传统文化,剪纸2.回顾作业,巩固轴对称师:昨天,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剪一个轴对称图形(一棵树)。
《剪一剪》教学设计
集贤县第四小学李丽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法:
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
借助图形,组织观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课件等活动,初步认识剪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就连我们熟悉的剪纸中都蕴含着数学知识,请看大屏幕。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么漂亮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剪出来的,你们想知道吗?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课件展示一排小纸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手拉手的四个小人)这些小人有什么特点?
(每个小人都是一样的,每个小人手拉手,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剪好的纸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是怎样剪出来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剪一个小人的方法。
(课件展示)
追问,为什么画半个小人,(因为是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按步骤折剪出一个小人。
(板书步骤)
(3)强调:画小人时要画在有折痕的一边,如果画在开口这边,剪完后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
)学生剪,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能不能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说一说怎样剪?
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
(课件展示)
学生试着折纸,对折两次,在有折痕处画出半个小人,强调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
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能不能开动脑剪出4个或8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小组合作试一试(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明确4个小人用长方形纸对折3次,8个小人用长方形纸对折4次)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内选一人汇报剪纸过程。
(课件展示)
(2)展示学生的作品。
找学生点评。
提问:这些小人无论是4个并列手拉手还是8个并列手拉手的,都是怎样得到的?(由一个小人平移得到的。
)
谈话:同学们,我们从剪一个小人开始,然后2个,直到剪出了4个8个并排手拉手的小人,整个剪纸过程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优秀,并且越剪越好,这说明同学们有超强的动手能力,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下面我们就挑战一下自己,剪一个难一点的图形好吗?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请看,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要怎样剪?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纸)
怎样折才能剪出来?(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再对角折。
)
教师演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学生学习剪一圈小人。
(重点明确正方形纸的方法。
)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
提问,这一圈小人是怎样得到?(由一个小人旋转得到的)
四、课堂总结
师: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虽然上的是数学课,但却感受了一次剪纸的快乐。
我们利用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知识通过平移剪出了一排手拉手的小人,通过旋转剪出了一圈手拉手小人。
(课件)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剪纸,请同学们回忆并说一说。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彩纸,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出来展示。
五、板书设计
剪一剪
剪纸人:(1)对折(2)画半个人(3)剪一剪
(在有折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