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篇一: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学习报告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学习报告一、班级高一实验一二、小组成员秦润轩,王琪松,孙浩,谢毅夫三、内容摘要1.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2.危害: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此外,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3.防治: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开发新能源。
四、探究目的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防治3方面探究,关注城市密布区域的酸雨问题,感受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了解解决方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五、研究方式上网查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雨);实地勘察六、研究结果概念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
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
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 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
酸雨测定及危害的实验研究高一七班高梓晟孙文铎一.问题的提出酸雨这个词语大家并不感到陌生,我们从书中得知空气中的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下降就成了酸雨。
酸雨有什么危害呢?该如何测定酸雨呢?书本并没有进一步解释。
因此,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这次研究性学习。
想通过实验来测定雨水PH值及验证酸雨的危害,并且提出了一些关于酸雨治理问题的建议。
二.研究目的使大家进一步了解酸雨的有关情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培养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使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所提高,为培养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打下坚实基础。
三.调查实验步骤四.调查实验过程我们通过因特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就是二氧化硫,而在煤、石油的燃烧中就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释放出来,主要反应如下:2SO2+O2===2SO3 SO3+H2O===H2SO4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还有一些反应极慢的就不加以详述了。
从上可以看出,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硝酸和硫酸都具有强腐蚀性,因此,酸雨的危害非常大。
具体见下文:1.使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酸化,污染饮用水源危害渔业生产(PH值小于4.8时鱼类就消失)。
2.使土壤土质酸化、贫瘠化。
3.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建筑物中含有CaCO3)腐蚀油漆、皮革、金属、纺织品。
4.影响人类健康,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要比SO2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合肥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
5.影响地球气候,酸雨增强了地下水和地表水对石灰岩的溶蚀,间接的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增大。
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酸雨对不同物质的危害,我们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酸雨对不同物质的影响1.实验原理:酸雨对植物的芽、叶的生长有害,影响其正常发育,它还会腐蚀各种建筑材料、金属材料2.试验工具:采样瓶(自制)、胶头滴管3.试验方法:①将干净的采样瓶装入浓硫酸调配好的酸雨(PH=3-4),把所需植物(小草)、铁丝、石灰石准备好。
模拟酸雨对花生的危害及其调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自工业化以来,酸雨一直是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过多,与空气中水和氧气反应而形成硫酸和硝酸。
这些酸性物质通过降雨、雾气、露水等方式被释放进入地表水和土壤中,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
花生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作物之一,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花生作为一种敏感作物,其生长和产量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包括酸雨的危害。
酸雨对花生的影响包括,使土壤酸化,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降低植物的免疫力和耐受性,降低产量和品质等。
因此,对于酸雨对花生的危害及其调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酸雨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进行研究,为花生酸雨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模拟酸雨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通过控制不同酸雨浓度、酸雨处理时间等条件,研究酸雨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评估不同酸雨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程度。
2. 酸雨对花生免疫力和耐受性的影响研究通过比较酸雨处理组和对照组,研究酸雨处理对花生免疫力和耐受性的影响,探讨其机制及应对措施。
3. 酸雨防治调控措施研究通过不同调控措施的应用,如施加有机肥、钙肥等,研究这些措施对花生的酸雨抗性以及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效果,为花生酸雨防治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的采集和处理选取适宜的花生品种,对花生进行基础处理,并在相应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
2. 模拟酸雨处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和硝酸,并进行模拟酸雨处理。
通过一定的时间段和处理次数,观察花生在不同酸雨浓度下的生长和产量情况,并评估不同酸雨浓度对花生的影响程度。
3. 对花生免疫力和耐受性的研究通过比较酸雨处理组和对照组,观察不同酸雨浓度下的花生免疫力和耐受性的变化情况。
同时,通过病原菌感染、丙二醛(MDA)含量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对花生抗酸雨的调控机制。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
年级:2010 班级:1
课题题目酸雨与人体健康指导教师温秀清
课题组成员孙艳萍、王旭鑫、姜鑫、张可慧、王力涛、李作辉、姜彦宇、姜延腾、韩笑、栾松磊、沙爽
相关课程化学研究方法调查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某天在看天气预报时候,播音员善意提醒:明天有酸雨,注意保护皮肤。
于是,我们决定研究一下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具体怎样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是怎样危害人体的。
尽自己的力量阻止酸雨的形成和防止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任务分工:
沙爽、王旭鑫、姜鑫负责上网,去图书室查阅资料。
张可慧、王力涛负责采访老师。
李作辉、姜彦宇、姜延腾负责到工厂实地考察。
韩笑、栾松磊、刘松娟负责实验室研究。
孙艳萍负责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6月1日到8日,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第二阶段6月10日到14日,访问化学老师,了解酸雨对人体的危害第三阶段7月1日到10日,到附近的化工厂进行调查
第四阶段7月15日,对酸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第五阶段,7月25日,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报告
研究内容:酸雨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可行性分析:
图书资料、相关书籍、报刊,实验室设备,网络
预期成果:调查报告
呈现形式:文字、图片、动画
指导老师意见:
目的性很强,可操作性强。
在实验室做实验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签名:温秀清
1月 3日
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化工厂的调查可能不是很顺利。
酸雨的研究报告篇一:关于pm2.5、酸雨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第一部分:关于PM2.5及影响其因素的调查报告——杭州PM2.5是指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这些颗粒细小,只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二十分之一,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可以在空气中漂浮数天。
不同于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指标,它不是单一物质,来源比较复杂。
它一部分来自工厂、城市生活和机动车直接排放的烟粉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大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等污染物经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
究其来源,主要有机动车尾气,石化、医化及喷涂废气,火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煤烟尘,餐饮油烟,建筑、水泥及道路扬尘等。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气象学上称之为霾。
由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易散射波长较长的光,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由于在城市严重空气污染地区,霾可以频繁出现,又主要呈橙灰色,而且城市污染大气气溶胶中有许多黑碳粒子,因而我们也将其称之为灰霾天气。
研究表明,大气灰霾天气主要来自PM2.5,其具有很强的消光作用。
PM2.5主要环境影响为:形成灰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体健康、远距离输送造成区域性或全球性问题,影响气候变化等。
以下为杭州4~6月份空气质量指数的调查:目前,各国环保部门广泛采用的PM2.5测定方法有三种: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
这三种方法的第一步是一样的,区别在于第二步。
将PM2.5直接截留到滤膜上,然后用天平称重,这就是重量法。
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验证其它方法是否准确的标杆。
然而重量法需人工称重,程序繁琐费时。
如果要实现自动监测,就需要用到另外两种方法。
β射线吸收法:将PM2.5收集到滤纸上,然后照射一束beta射线,射线穿过滤纸和颗粒物时由于被散射而衰减,衰减的程度和PM2.5的重量成正比。
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学习报告摘要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土壤、水体等都会造成损害。
本文介绍酸雨的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探讨推广清洁能源的必要性。
一、酸雨的成因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化石燃料的使用当人类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在空气中和水蒸气、氧气等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然后随着降水沉淀到地面形成酸雨。
2.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化学制品和有害物质,例如电镀废液、废弃油漆、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这些废弃物会排放到空气和水体中,导致环境受到污染,进而导致酸雨。
3.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汽车等机动车辆的燃烧排放物会污染大气环境,同时也会排放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造成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影响酸雨是一种有害的气候现象,对人类、生态系统和大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会导致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污染的空气和水源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眼病、皮肤病等。
2.对植被的影响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酸雨对植被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形态,导致植物水分和养分不足,染色体变异,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3.对水体的影响酸雨降到地面后,会与地表水、地下水等水源结合,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水体中的生物,堆积导致水流缓慢,从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酸雨造成的空气污染会导致氮氧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气体释放,这些有害气体通过水循环进入到深海中,影响大气环境的平衡。
三、酸雨的防治1.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源头对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对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强监管,加大汽车尾气排放优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等。
2.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燃料的使用量,都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手段。
酸雨的课题研究报告高中酸雨的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酸雨是指酸性物质与大气水分结合形成的雨水。
自工业化时期以来,酸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农作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酸雨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对酸雨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旨在提供对于酸雨问题有全面了解的高中生或其他研究人员的参考。
2.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2.1 燃煤和工业排放燃煤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盐酸和硫酸等酸性物质,随着空气中的水分降落成为酸雨。
2.2 交通运输汽车和火力发电厂的排放物也是酸雨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化合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盐酸和硫酸等酸性物质。
3. 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土壤酸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物质反应,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的肥力,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2 高氧化性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具有较高的氧化性,可破坏农作物叶面的蜡质层,导致叶片老化、凋落,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3 营养元素流失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可以溶解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使其随排水流失,从而导致农田肥力降低。
4.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4.1 对呼吸系统的刺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特别是对于哮喘患者和儿童来说,更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4.2 对皮肤的伤害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皮肤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时间接触酸雨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干燥和白斑等疾病。
4.3 与有害物质的相互作用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元素)相互作用,产生更有毒的物质,进一步损害人体健康。
5. 防治措施为了减少酸雨对人类健康、农作物和生态系统的损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5.1 减少工业排放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放控制,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能源替代,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研究酸雨的研究报告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高浓度的硫酸和硝酸,使降水具有酸性的一种现象。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酸雨的形成机制、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理措施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酸雨的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酸雨是由于工业排放物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与大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产生的,它对土壤、湖泊、河流和建筑物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酸雨还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等。
因此,研究酸雨的形成机制和治理是当务之急。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收集大气中的颗粒物和降水样品,分析其中的硫酸和硝酸含量,以及氮氧化物和硫化物排放量等数据。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模拟实验,探究不同气象条件和污染源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根据实地调查和实验结果,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 工业排放物和汽车尾气是酸雨的主要来源,其中硫酸和硝酸是主要的酸性物质。
2. 大气中的硫酸和硝酸含量与氮氧化物和硫化物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
3. 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形成有一定影响,如高湿度和低温有利于酸雨形成。
4. 酸雨对土壤和水体的酸化程度因地区和污染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5. 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清洁能源的使用和科学的环境规划可以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四、研究建议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控制,通过使用低硫和低氮燃料、安装排放控制设备等措施来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及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大气酸碱度的变化,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 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个人的污染行为。
五、结论酸雨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研究酸雨的形成机制和治理措施对于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酸雨,保护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
年级:2010 班级:1
课题题目酸雨与人体健康指导教师温秀清
课题组成员孙艳萍、王旭鑫、姜鑫、张可慧、王力涛、李作辉、姜彦宇、姜延腾、韩笑、栾松磊、沙爽
相关课程化学研究方法调查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某天在看天气预报时候,播音员善意提醒:明天有酸雨,注意保护皮肤。
于是,我们决定研究一下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具体怎样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是怎样危害人体的。
尽自己的力量阻止酸雨的形成和防止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任务分工:
沙爽、王旭鑫、姜鑫负责上网,去图书室查阅资料。
张可慧、王力涛负责采访老师。
李作辉、姜彦宇、姜延腾负责到工厂实地考察。
韩笑、栾松磊、刘松娟负责实验室研究。
孙艳萍负责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6月1日到8日,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第二阶段6月10日到14日,访问化学老师,了解酸雨对人体的危害第三阶段7月1日到10日,到附近的化工厂进行调查
第四阶段7月15日,对酸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第五阶段,7月25日,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报告
研究内容:酸雨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可行性分析:
图书资料、相关书籍、报刊,实验室设备,网络
预期成果:调查报告
呈现形式:文字、图片、动画
指导老师意见:
目的性很强,可操作性强。
在实验室做实验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签名:温秀清
1月 3日
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化工厂的调查可能不是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