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实际距离怎么求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第36讲 比例尺问题【探究必备】1.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王牌例题】例1、 甲城到乙城相距6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城之间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分析与解答:求比例尺时,要先把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单位名称统一,由于甲城到乙城相距60千米,也就是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是60千米,即6000000厘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城之间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算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这幅的比例尺,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6000000=1:500000。
例2、 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京杭大运河的全长是8.55厘米。
京杭大运河实际的全长约是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可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或者根据比例尺是1:2000000,可知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000倍,用图上距离乘2000000,即求得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因此京杭大运河实际的全长约是8.55×2000000=17100000厘米=1710(千米)。
例3、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4000的平面图上,长是5厘米,宽是3.5厘米。
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分析与解答: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先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由于比例尺是1:4000,因此根据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
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即长方形的长为5÷40001=5×4000=20000(厘米)=200(米),宽为 3.5÷40001=3.5×4000=14000(厘米)=140(米),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算出这块地基的面积是200×140=28000(平方米)。
利用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解决“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际情境,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解决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观了雏鹰少年足球队赛前训练的情况,他们今天就要出发去济南参加比赛了,大家想一起去吗?怎么去呢?学生回答,适时引导。
师:教练决定坐汽车去济南,我们首先来看看济南的位置?(课件先出示教材情境图:见图1)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红点问题)预设1: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多少千米?图1 预设2:雏鹰少年足球队大约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设计意图】延续上一个信息窗的情境“雏鹰少年组球队赛前训练”,到本节课创设“出征比赛”的情境,通过发现并提出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合作探索(一)独立思考,讨论策略师:怎样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思考,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要点)预设1:要求所需时间,应利用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预设2:需要先求出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预设3:要求出实际距离,首先要量出图上距离。
(二)小组合作,尝试解决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想出了办法,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请学生小组合作,在组内解决问题。
(三)组间交流,建立模型师: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方法:预设1: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比例的应用【知识梳理】1.比例尺。
(1)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分类:①按表现形式分,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② 按将实际距离缩小还是放大分,可以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3)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
先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单位,再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然后把它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得出比例尺。
(4)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也可以利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
(5)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图上距离,也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
(6)应用比例尺画图。
①确定比例尺;②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③画图;④ 标出所画图的名称和比例尺。
要点提示:①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两个同类量间的倍比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
②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实际距离一般用米或千米作单位,计算比例尺时一定要先统一单位。
③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一看,看原图形各边占几格;二算,按已知比计算出放大图或缩小图的各边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要点提示:把图形每条边按相同倍数放大(或缩小)后,形状不变,相对应的角的度数也不变。
3.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并求解。
要点提示: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成什么比例关系。
【诊断自测】1.填空。
(1)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热点:关于比例尺及正反比例的实际应用问题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
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是14cm。
王杰开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从白帝城出发,行驶7时能否到达江陵?请计算说明。
【答案】能【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再换算成以“千米”作单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7小时行驶的路程后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比较后得出答案。
【详解】1∶3000000=1÷3000000=1300000014÷13000000=14×3000000=42000000(厘米)42000000厘米=420千米60×7=420(千米)答:行驶7时能到达江陵。
2在比例尺是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个正方形花圃的边长是14cm,这个花圃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答案】0.49公顷【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已知正方形边长的图上距离是14cm,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得到实际距离,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花圃的实际面积。
【详解】14÷1500÷100=14×500÷100=7000÷100=70(米)70×70=4900(平方米)4900平方米=0.49公顷答:这个花圃实际面积是0.49公顷。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本题注意要先求出花圃边长的实际距离后,最后求出花圃的实际面积。
3在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杭州东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长度是3.4厘米。
杭州东站到上海虹桥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列动车,从杭州东站到上海虹桥站,用时40分钟,那么这列动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170千米;255千米/小时【分析】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则用3.4÷15000000即可求出实际距离,1千米=100000厘米,将结果化成千米即可;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三种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三种超棒方法呀!
第一种,那就是直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啦!就比如啊,你有张地图,图上两地之间是 5 厘米,比例尺是 1:10000,那实际距离不就是
5÷(1/10000)=50000 厘米,也就是 500 米嘛!
第二种呢,用比例关系来解决!就好像你做个数学题,知道图上距离和比例尺的比例,那实际距离不也就水到渠成能算出来啦!打个比方,地图上量得是 3 厘米,比例尺是 1:5000,那不就是设实际距离为 x 厘米,
3:x=1:5000,x 不就等于 15000 厘米,即 150 米嘛!
第三种,嘿嘿,那就是利用等量代换的思想哦!这就好比你玩拼图,换到对的位置就恍然大悟啦!好比有个图形,通过一些已知条件推出图上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那实际距离不就能轻松找到啦!比如说,已知一些相关信息推出图上距离是 4 厘米,比例尺是 1:8000,那实际距离自然就是
4÷(1/8000)=32000 厘米,也就是 320 米呀!
哇塞,这三种方法是不是超赞的呀!大家可一定要学会哦,这样以后遇到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就再也不怕啦!。
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应用,求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比例尺图例,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对照图。
2. 学具准备:学生尺子,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比例尺图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比例尺的含义。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比例尺信息,教师总结并讲解比例尺的概念。
2. 探究新知2.1 教师出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对照图,引导学生发现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关系。
2.2 学生通过观察对照图,发现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
2.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3. 课堂练习3.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方法的掌握。
3.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
4. 拓展延伸4.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解图上距离。
4.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巩固比例尺的概念和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解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并绘制出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2. 学生家长协助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和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课堂练习的回答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
图实际距离等于什么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排序中要特别注意单位间的`折算)。
(1公里=1千米=1×米=1×厘米)。
单位折算:图上以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回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提两个零。
比例地图
国家测绘部门将1∶、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万八种比例尺地形图规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缩写基本地形图,亦称国家基本图,以确保满足用户各部门的基本须要。
其中:
大比例尺地形图:1∶至1∶10万的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和1∶50万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1∶万地形图。
生活中的比例尺
如:地图,绘图、测量、田地、航空、公路、航海,建筑。
小学数学根据比例尺和圆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知识梳理:量出下图中学校到汽车站、少年宫、电影院的图上距离,并标在图上,再根据线段比例尺算出它们的实际距离。
(1)学校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为:。
(2)学校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为:。
(3)学校到电影院的实际距离为:。
测量结果如下图: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米,转化为数值比例尺为1︰50000.(1)方法一:3.5×500=1750(米)方法二:解:设学校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3.5︰x=1︰50000x=⨯3.550000x=175000175000厘米=1750米答:学校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为1750米。
(2)方法一:2.5×500=1250(米)方法二:解:设学校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为m厘米。
2.5︰m=1︰50000m=⨯2.550000125000m =125000厘米=1250米答:学校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为1250米。
(3)方法一:2×500=1000(米)方法二:解:设学校到电影院的实际距离为n 厘米。
2︰n =1︰50000250000n =⨯100000n =100000厘米=1000米答:学校到电影院的实际距离为1000米。
故答案为:1750米,1250米,1000米。
1.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用数字形式表示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
如1︰1000就是数值比例尺。
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和实际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样的比例尺叫作线段比例尺,如就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50米。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1厘米︰50米=1厘米︰5000厘米=1︰5000.2.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有两种解法:(1)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直接用乘法求出实际距离。
(2)利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列出比例求实际距离。
注意: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时,所设的未知量(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与已知量(图上距离)的单位名称一致。
比例尺分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就是把一些很小的东西数据放大画在图纸上(因为把那么小的东西画在图纸上,很难观察清楚),一般用于一些特别小的零件上,比如一个手表里的一个零件长3毫米,放大10倍画在图纸上的话,那么,写成放大比例尺就是10:1;而缩小比例尺就是把一个很大的东西画在图纸上(比如房子、汽车、飞机,这么大的东西,图纸怎么够画呢,当然要缩小画在图纸上啦),比如一栋房子长10米,宽10米,高50米(我是举例),要缩小100倍画在图纸上,写成比例尺就是10:100。
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已知比例1:10000
地图距离a厘米
实际距离a×10000厘米
记住1:10000表示的就是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00厘米。
比例尺分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就是把一些很小的东西数据放大画在图纸上(因为把那么小的东西画在图纸上,很难观察清楚),一般用于一些特别小的零件上,比如一个手表里的一个零件长3毫米,放大10倍画在图纸上的话,那么,写成放大比例尺就是10:1;而缩小比例尺就是把一个很大的东西画在图纸上(比如房子、汽车、飞机,这么大的东西,图纸怎么够画呢,当然要缩小画在图纸上啦),比如一栋房子长10米,宽10米,高50米(我是举例),要缩小100倍画在图纸上,写成比例尺就是10:100。
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已知比例1:10000
地图距离a厘米
实际距离a×10000厘米
记住1:10000表示的就是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