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征时间原因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9
【教学设计】【说课】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南京市第二十九初级中学的陶海燕,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教学设计。
本课课标: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本课是以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为例,进而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
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所倡导的“实业救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饱受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但始终以顽强的姿态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本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延续,又将会对学生的高中学习做准备。
本课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涉及历史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难度较大,历史资料多为理性分析,学生感性认识较少,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通过课堂出示材料、图片、视频等信息,配合学生的生动讲解,教师引导,师生互动,也能达到极佳效果。
针对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发展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
教学重点:张謇和“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从平时的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再现历史,创设情境,借助形象思维感知历史,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等,配合讲解达到教学目标,目的是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体现新课标理念。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将本课导入时,从学生生活入手,提问“你知道哪些国产品牌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课题。
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一、夹缝产生1、时间:2、原因:①②③3、特点:①②4、影响:促进、、二、初步发展1、时间:2、原因:年代客观条件:(1)欧洲列强加紧向中国,进一步瓦解中国的。
直接原因:(2)清政府放宽了对的限制。
主要原因:(3)资本家的热潮掀起(4)群众运动3、代表人物:、、、等,数量增加,向内地扩展。
业发展尤为迅速,三、短暂春天1、时间:2、原因:(1)外因: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3)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倡导使用。
(4)群众斗争3、概括:工业等;南张北周、荣氏兄弟4、影响:运动;壮大四、迅速萧条1、原因:后,欧洲列强,加紧了对华的和。
2、启示:在的近代中国,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五、较快发展1、时间:2、原因:①全国基本②“运动”的推动,政策3、概括:4、影响:为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六、沉重打击1、时间:2、原因:①的侵略;②排挤;七、陷入绝境1、时间:2、原因:①;②经济掠夺(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③压榨;④苛捐杂税, 。
八、获得新生1、时间:2、原因:①合理调整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③成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利因素:(1)列强经济侵略的客观作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政府的政策鼓励。
(3)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4)实业家自强不息爱国精神。
不利因素:(1)“双半”社会,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
(2)政局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缺乏与西方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竞争力(4)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地位:作用: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1、促进近代化 2、推动进程3、促进解放4、促进变迁始终未占主导地位难以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900 2040 606080 95近代经济结构示意图40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下面是主要的发展阶段:
1. 近代开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清朝结束之前,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高度落后。
在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醒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民族工业发展的观念。
2. 开国初期(1912年-1927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积极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的实业银行和工业省,推动了一些重要的民族工业项目,如航空、轮船、纺织等。
然而,由于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工业发展进展缓慢。
3. 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经济遭受更严重的破坏,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领导的红军建立了一些小规模的军工厂和合作社,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发展工业。
4.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鼓励和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这包括土地改革、工商业合作社的建立、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外援合作等措施。
该时期的重点工业发展包括机械、冶金、大型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5.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以后):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家重点支持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民族工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曲折而充满挑战。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渐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快乐学习】
一、复习巩固(以组为单位抽查一名同学回答)
请你说出三大战役的名称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自主学习(阅读本课课文,独立完成下列学习任务,然后以组为单位抽查学生完成的情况)
1.填空。
(1)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于()世纪()年代,()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的,特别是()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后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
他和另一著名实业家()齐名,人称“南张北周”
2.请你说一说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三.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下列问题,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进行交流展示)
1.中国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出现短暂的春天?
2.说一说民族工业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较大发展和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摧残的原因?
【课堂检测】(独立完成,组内交换批改)
一.选择题:。
专题7 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空坐标专题概览]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20页)考点1|“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1)内因①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1)农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手工业: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破坏;城市手工业遭沉重打击。
(3)商业: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图解历史]自然经济的解体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注意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
由第一时间段“882 495镑”到第二时间段“2 090 406镑”,说明英国输华商品呈增长趋势。
但从第二时间段到第三时间段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在华销售受阻。
(2)史料二中“1840年后”“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出口,对外贸易兴盛,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说明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原因。
[提示]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下降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