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用)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31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什么?民国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总趋势:曲折发展发展状况:民国时期:初期(1912——1919)短暂的春天;1919——1927年走向萧条;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又获得短暂的发展;国民政府后期步入萧条破产。
2、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春天的原因有哪些?发展最大和第二的工业分别是什么?给你什么启示?答: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3)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工业启示:发展经济要善于利用国际的有利时机;要有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氛围;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爱国心。
3、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答:不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
4、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1)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3)民族资本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1)国民党统治前期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是什么?答(1)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3)币制改革的促进作用。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产生:1.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2.条件:(1).外资企业的刺激(2).洋务派创办工厂的刺激(3).小农经济逐渐解体3. 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二、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2.原因:(1).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 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出现张謇、荣宗敬等一批实业家(3). 中国人掀起收回权利运动,引发振兴实业的高潮三、黄金时期(1912-1937):1.短暂春天(1912-1919):(1):原因:A.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B. 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的经济政策C.倡导使用国贷D.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E.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减少对华的商品输出(2):表现:A.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的迅速发展B. 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2.萧条:(1920-1927):原因: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3.较快发展(1927-1937):原因:A. 1928年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B. 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四、萎缩(1937-1945):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对我国民族工业进行大肆侵略五、陷入绝境(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六、总体特征(缓慢原因):1.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 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通商口岸附近,区域分布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3. 夹缝中生存: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七、历史地位:1. 是中国近代先进的经济成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 民族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八、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 政治:通过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2. 经济: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3. 思想:便于传播西学,有利于思想解放,促进理性化4. 习俗:使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习俗逐渐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