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尿潴留的机制研究共2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24
【验方】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中药、针灸治疗I导读:小编觉得文中谈的方法不仅适用于产后尿潴留,而且适用于手术后刚拔掉导尿管时候的尿潴留,大家怎么看?产后尿潴留作者/贾河先等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不能自解小便。
本病的主要原因是:①产妇不习惯在床上解小便。
②分娩时会阴撕裂,反射性的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造成排尿困难。
③产程长,膀胱受胎头压迫较久,阻碍排尿。
④腹压骤降,腹壁松弛,膀胱张力减低,排尿困难。
产尿潴留属于祖国医学的“癃闭”范畴。
产妇分娩后由于正气亏虚,胞脉受损,肾气不固,膀胱气化不利,开阖功能失职,导致小便异常。
一、中药治疗:(一)气虚型:产后排尿无力,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精神萎靡,言语无力,舌淡苔薄,脉缓弱。
处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车前草30克,通草10克,麦冬30克。
水煎服。
(二)肾虚型:产后小便不通,膀胱胀满而痛,腰部酸胀,坐卧不宁,面色晦暗,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脉沉迟。
处方:制附片20克(先熬),肉桂6克,车前草30克,川牛膝30克,泽泻15克,木通10克,茯苓15克,女贞子30克,山药20克,熟地15克,桃仁10克。
水煎服。
(三)气滞型:产后小便不通,膀胱胀痛,精神抑郁,两胁胀痛,烦闷不安,舌苔正常,脉弦。
处方:当归12克,木香12克,台乌12克,枳壳12克,木通10克,滑石30克,冬葵子12克,槟榔15克。
水煎服。
二、针灸治疗:(一)体针:常用穴:关元、中极、三阴交、水道、肾俞、次髎。
方法:关元、中极可交替选用,腹部穴位应向下横刺,禁直刺,以免刺伤膀胱。
当针感向尿道放射时,效果较佳。
(二)耳针:常用穴:肾、膀胱、交感、外生殖器、皮质下。
方法:每次取3〜4穴,留针20〜30分钟,留针时可分次捻转,加强刺激。
以下来源“中医书友会”二便不通【词条位置】: 中国秘方大全|第一章内科|二便不通临床实用方剂1【组成】滑石蒲黄各等份【用法】黄酒送下。
【备注】适用于产后大小便不通。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年6月第14卷第3期 R e s e a r c h o f I n t e gr a t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M e d i c i n e J u n .2022,V o l .14,N o .3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616.2022.03.012*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医学科研项目(N o .20210456)温针灸加按摩利尿穴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观察*黄 静1 丁德权1 朱巧玲2 陈贵富1林骏荣1 苏 适1 刘佳昕1 刘超忠1 林呈薇1佛山复星禅诚医院1康复医学科,2中西医结合科,广东佛山 528031摘要 目的 探讨温针灸加按摩利尿穴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㊂方法 将9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㊂对照组给予按摩利尿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10d ㊂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㊁初次排尿时间㊁初次排尿量㊁住院时间㊁尿道疼痛评分㊁膀胱残余尿量㊁膀胱最大容量㊁膀胱初感容积㊁最大尿流率,统计并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㊂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㊂治疗组初次排尿时间㊁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初次排尿量大于对照组(P <0.05)㊂2组尿道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膀胱最大容量㊁膀胱初感容积㊁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降低或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㊂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 温针灸加按摩利尿穴可以促进产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缓解尿道疼痛,降低膀胱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㊂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温针灸;利尿穴;按摩中图分类号 R 271.43 文献标志码 A产后尿潴留(p o s t p a r t u m u r i n a r y re t e n t i o n ,P U R )是指产妇在产后6~8h 出现排尿障碍或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的病症,表现为无法自主排尿或排尿困难,小腹胀痛,膀胱残余尿量增加[1]㊂临床上P U R 分为显性P U R 和隐性P U R ,显性P U R 是指产后4~6h 不能自主排尿,隐性P U R 是指自主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ȡ150m L [2]㊂P U R 是初产㊁滞产㊁胎位不正㊁分娩困难㊁剖宫产等产妇最常见的产后疾病㊂据报道[3],国外P U R 的发病率为0.5%~45%,其中剖宫产术后P U R 发病率为3.38%~11.5%㊂在我国,自然分娩产妇P U R 发病率为14%[4],分娩困难或剖宫产产妇P U R 发病率为26%~38%㊂随着晚婚晚育以及国家开始实施 三孩 政策,高龄产妇越来越多,P U R 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㊂P U R 不仅可以导致阴道出血增加或产后大出血㊁泌尿道感染,而且会引起乳汁分泌不畅,不利于哺乳㊂现代医学治疗P U R 主要方式有水流声诱导㊁局部热敷㊁开塞露灌肠㊁留置尿管导尿等,疗效欠佳㊂P U R 属于中医学 产后癃闭 范畴,其病位在膀胱,核心病机乃膀胱气化不利[5]㊂笔者在临床上使用温针灸加利尿穴按摩治疗P U R ,发现其可促进排尿㊁减轻疼痛,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6月 2021年6月广东省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收治的经阴道自然分娩后并发P U R 的产妇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㊂对照组平均年龄(29.12ʃ6.15)岁,平均B M I (27.83ʃ4.62)k g/m 2,平均第一产程时间(567.54ʃ207.25)m i n ,平均第二产程时间(45.28ʃ13.79)m i n ,平均新生儿体重(3.38ʃ0.57)k g ;其中使用缩产12例㊁产钳助产11例㊁会阴侧切4例,经产妇3例㊂治疗组平均年龄(28.76ʃ5.24)岁,平均B M I (28.16ʃ3.97)k g /m 2,平均第一产程时间(579.82ʃ237.56)m i n ,平均第二产程时间(44.63ʃ15.51)m i n,平均新生儿体重(3.41ʃ0.49)k g ;其中使用缩产15例㊁产钳助产13例㊁会阴侧切6例,经产妇1例㊂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通过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㊂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产科学“[6]中P U R 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7]中 产后小便不通 的诊断标准㊂㊃091㊃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年6月第14卷第3期R e s e a r c h o f I n t e g r a t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M e d i c i n e J u n.2022,V o l.14,N o.31.3纳入标准①符合P U R的中㊁西医诊断标准;②初产妇或经产妇,均为足月㊁阴道分娩;③年龄18~45岁;④意识清醒,可以配合治疗;⑤生命体征稳定㊂1.4排除标准①剖宫产或分娩镇痛者;②合并妊娠期糖尿病㊁高血压㊁先兆子痫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严重妊娠并发症者;③合并严重心肺功能衰竭㊁肝肾功能不全㊁血液或免疫系统等疾病者;④合并羊水栓塞㊁产后大出血㊁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者;⑤合并精神㊁心理障碍者;⑥产前已有排尿困难㊁泌尿道畸形或泌尿系手术者;⑦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者;⑧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⑨近1个月使用影响排尿药物者㊂1.5剔除标准①入组后无任何记录,无法判断产妇分组或无法判断疗效;②入组后使用了研究方案中禁止使用的治疗㊂1.6脱落标准①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研究者认为其不适合继续参加本试验者;②产妇要求撤回知情同意,自行退出本试验;③失访㊂1.7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按摩利尿穴治疗:按摩者位于产妇一侧,用右手逆时针按摩其利尿穴,手法由轻至重,按摩10~15m i n/次,1次/d㊂共治疗10d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温针灸治疗:①选穴,中极㊁足三里(双侧)㊁三阴交(双侧)㊁气海㊁关元㊂②器具:中国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30m mˑ40 m m)及华佗牌电针治疗仪器(S D Z-V型)㊂③操作:产妇取仰卧位,操作前向患者告知温针灸的作用和意义,嘱咐患者配合,放松心情㊂暴露腹部,穴位局部皮肤以酒精常规消毒㊂关元穴㊁气海穴㊁中极穴向下平刺1寸,足三里穴㊁三阴交穴直刺1寸㊂关元穴㊁气海穴采用捻转补法,以局部有酸麻胀感为度;足三里穴采用提插补法,以针感向大腿传导为度;三阴交采用提插补法;中极穴采用捻转泻法,以针感向下传导至会阴部为度㊂针刺后接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度㊂留针30m i n,留针过程中在每个针灸针的针柄上套上约2c m长的艾柱并点燃,以患者自觉温热为度,灸2柱,在针灸周围皮肤铺上带锡纸的纸皮以防止艾柱脱落烫伤患者㊂1次/d,连续治疗10d㊂1.8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结束后根据膀胱残余尿量评价临床疗效㊂①显效:治疗后1h可自行排尿,且一次性排空膀胱;②有效:治疗后1h可自行排尿,但无法排尽,膀胱残余尿量ɤ100m L;③无效:治疗后1h不能自行排尿,或多次排尿但膀胱残余尿量>100m L㊂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记录2组患者初次排尿时间㊁初次排尿量和住院时间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尿道疼痛评分,总分0~10分,分值越高表示尿道疼痛越严重㊂采用多普勒彩超检测2组患者膀胱功能,包括膀胱残余尿量㊁膀胱最大容量㊁膀胱初感容积㊁最大尿流率㊂记录2组患者产后出血㊁泌尿道感染㊁排尿困难需要导尿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㊂1.9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表1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46,例,%)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20161036(78.26)治疗组3112343(93.48)ә与对照组比较әP<0.052.22组初次排尿时间、初次排尿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初次排尿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初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㊂见表2㊂表22组患者初次排尿时间㊁初次排尿量和住院时间比较(n=46, xʃs)组别初次排尿时间(m i n)初次排尿量(m L)住院时间(d)对照组151.23ʃ46.05303.24ʃ68.496.97ʃ2.03治疗组108.43ʃ31.92ә451.34ʃ79.26ә5.32ʃ1.86ә与对照组比较әP<0.05㊃191㊃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年6月第14卷第3期R e s e a r c h o f I n t e g r a t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M e d i c i n e J u n.2022,V o l.14,N o.32.32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功能和尿道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膀胱最大容量㊁膀胱初感容积㊁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膀胱残余尿量和尿道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㊂见表3㊂表32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㊁膀胱功能和尿道疼痛评分比较(n=46, xʃs)组别时间膀胱最大容量(m L)膀胱初感容积(m L)最大尿流率(m L/s)膀胱残余尿量(m L)尿道疼痛评分(分)对照组治疗前213.25ʃ67.1286.45ʃ19.589.25ʃ2.54213.25ʃ46.184.68ʃ1.13治疗后261.25ʃ73.25*109.46ʃ35.27*12.38ʃ3.58*49.62ʃ13.72*1.02ʃ0.04*治疗组治疗前201.39ʃ56.1890.05ʃ26.348.86ʃ2.19208.36ʃ51.274.39ʃ1.08治疗后365.25ʃ59.42*ә139.28ʃ42.25*ә15.72ʃ4.18*ә21.34ʃ8.23*ә0.54ʃ0.08*ә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әP<0.052.4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有1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出现泌尿道感染,2例出现排尿困难,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39%(8/46);治疗组有1例出现泌尿道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7%(1/4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3讨论P U R使膀胱长时间过度充盈压迫子宫㊁阴道,造成宫腔内积血排出困难,影响子宫收缩和复旧,导致阴道出血增加,甚至产后大出血,同时增加了泌尿道感染风险㊂P U R的成因较多,主要包括膀胱神经丛受压㊁膀胱水肿㊁产妇精神紧张㊁分娩疼痛㊁服用影响膀胱敏感性的药物等[8]㊂现代医学治疗P U R尚无特效药物,初期治疗主要以听水流声㊁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为主,但是起效慢㊁疗效有限㊂药物治疗主要以新斯的明肌注和开塞露灌肠为主,但是新斯的明肌注具有一定毒副作用,开塞露灌肠由于疗效一般而难以被患者接受[9]㊂后期则主要以留置尿管导尿为主,虽然可以快速排出尿液,但是不利于膀胱功能恢复,尿管拔除后容易复发㊂因此,寻找P U R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㊂针灸治疗P U R具有起效快㊁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㊂P U R属于中医学 产后癃闭 的范畴㊂脾居中焦,为水液代谢的枢纽,主运化水湿,一方面可将水液上输于肺而布散全身,另一方面可将水液下输于肾,经过肾的气化作用化为尿液排出体外㊂肾主水,具有蒸腾气化作用,可以将水谷中的浊液排出体外㊂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足,膀胱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而发生癃闭㊂中医学认为,经产伤气,脾肾亏虚,不能运化水湿,膀胱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而发为本病㊂其病位在膀胱,与脾㊁肾相关㊂温针灸将针刺和艾灸相结合,通过促进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10]㊂本研究所选的穴位:①三阴交穴,乃足太阴脾经㊁足厥阴肝经㊁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肝㊁脾㊁肾气血,健脾化湿,疏肝利水,温阳化气,助膀胱气化,通利小便;②中极穴,居任脉之上,乃膀胱之募穴,可疏利经气㊁通调膀胱,为治疗癃闭之要穴;③关元穴,位居任脉,乃小肠募穴,具有泌别清浊㊁通利二便作用;④气海穴,位居任脉,为元气之所会,刺激气海可补益肾气助膀胱气化㊁通利小便;⑤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下合穴,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具有调气和血作用,刺激足三里可以调节中㊁下二焦气机,助膀胱气化㊂另外,艾草归肝㊁脾㊁肾经,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配合针刺可以温阳补气,助膀胱气化而利小便㊂因此,温针灸具有健脾补肾㊁温阳益气㊁助膀胱气化㊁通利小便的功效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初次排尿时间㊁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初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尿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㊂提示在按摩利尿穴的基础上,温针灸可以进一步改善P U R症状,改善膀胱功能;这与金芙玲等[11]研究结果一致㊂综上所述,温针灸加按摩利尿穴可有效促进P U R 患者排尿,缓解疼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㊂参考文献[1] D r i g g e r sRW,M i l l e rC R,Z a h nC M.P o s t p a r t u m u r i n a r yr e t e n t i o n[J].O b s t e tG y n e c o l,2005,106(6):1413-1414.(下转第196页)㊃291㊃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年6月第14卷第3期R e s e a r c h o f I n t e g r a t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M e d i c i n e J u n.2022,V o l.14,N o.3b e t ic n e u r o p a t h i c p a i n i n v o l v i n g t r a n s i e n t r e c e p t o r p o t e n-t i a l v a n i l l o i d1i n t h e d o r s a l r o o t g a n g l i ao f r a t s[J].N e u-r o r e p o r t,2018,29(17):1492-1498.[21]S u nY Y,Z h a n g W J,D o n g C L,e t a l.B a i c a l i na l l e v i a t e sn i-t r o g l y c e r i n-i n d u c e dm i g r a i n e i n r a t sv i a t h e t r i g e m i n o v a s-c u l a r s y s t e m[J].P h y t o t h e rR e s,2017,31(6):899-905.[22]狄艳琴,关晓清.中药黄芩药理的临床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03):238,240. [23]Z h uL,X uL Z,Z h a oS,e t a l.P r o t e c t i v ee f f e c to fb a i c a l i no nt h er e g u l a t i o no fT r e g/T h17b a l a n c e,g u t m i c r o b i o t aa n ds h o r t-c h a i nf a t t y a c i d s i nr a t sw i t h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J].A p p l M i c r o b i o l B i o t e c h n o l,2020,104(12): 5449-5460.[24]W a n g J,I s h f a q M,L i J.B a i c a l i na m e l i o r a t e sm y c o p l a s m ag a l l i s e p t i c u m-i n d u c e d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i n j u r y i nt h ec h i c k e nl u n g t h r o u g h 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i n t e s t i n a l m i c r o b i o t a a n d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m e t a b o l i s m[J].F o o dF u n c t,2021,12(9): 4092-4104.[25]Z h a n g X,Z h a oQ,C i X,e t a l.E f f e c t o f b a i c a l i n o nb a c t e r i-a l s e c o n d a r y i n f e c t i o na n d i n f l a m m a t i o nc a u s e db y H9N2A I Vi n f e c t i o ni n c h i c k e n s[J].B i o m e d R e sI n t,2020,2020:2524314.[26]张韧,邝枣园,黄雅丽,等.黄芩苷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2):123-126. [27]周颖,张珂,庄煜,等.黄芩苷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21,30(5):400-405.[28]Z o uY,D a i S X,C h iH G,e t a l.B a i c a l i na t t e n u a t e sT N B S-i n d u c e d c o l i t i s i n r a t s b y m o d u l a t i n g t h eT h17/T r e gp a r a-d i g m[J].A r c hP h a r m Re s,2015,38(10):1873-1887.[29]刘转转,徐娜,高瑞芳,等.黄芩苷调控的I K Kα对H O K s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J].上海口腔医学,2021,30(6): 589-594.[30]马雁南,杨小颀.黄芩苷对L P S致流产小鼠的子宫局部免疫调节机制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4):314-317.[31]L iN,F e n g L,T a nY,e t a l.P r e p a r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a n db i o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b a i c a l i n-l o a d e d l i-p o s o m e o n c e r e b r a l 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a f t e r i.v.a d m i n-i s t r a t i o n i n r a t s[J].M o l e c u l e s,2018,23(7):1747.[32]曾小虎,王莹莹,李瑞琴.黄芩苷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12): 4699-4710.[33]张彦.以脂肪乳为载体的黄芩苷滴眼液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34]王振华,王鹏.黄芩苷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性反应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7):939-940.[35]龙宇,向燕,谭裕君,等.黄芩苷药理作用及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50(24):6142-6148.(收稿日期:2022-02-10)(上接第192页)[2] N e r o nM,A l lèg r eL,H u b e r l a n t S,e t a l.I m p a c t o f s y s t e m-a t i cu r i n a r y c a t h e t e r i z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 i nd e l i v e r y r o o m o nc o v e r t p o s t p a r t u m u r i n a r y r e t e n t i o n:ab e f o r e-a f t e rs t ud y[J].S c iR e p,2017,7(1):17720.[3]K a w a s o eI,K a t a o k a Y.P r e v a l e n c ea n d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p o s t p a r t u mu r i n a r y r e t e n t i o na f t e rv a g i n a l d e l i v e r y i nJ a-p a n:a c a s e-c o n t r o l s t u d y[J].J p n JN u r s S c i,2020,17(2): e12293.[4]杨洁,杨俊玲.河北地区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11): 1558-1562.[5]王巧,陈晓勇.产后尿潴留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5):117-120.[6]苏应宽,徐增祥,江森.实用产科学[M].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7.[7]谈勇.中医妇科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32-233.[8]汪红娟,胡健女,章立英.初产妇产后尿潴留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6):1376-1378. [9]吴凯珊.新斯的明注射足三里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9):80-81. [10]吴杰凤.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50例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2):127.[11]金芙玲,郭恩星,张娟.温针灸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护理研究[J].新中医,2021,53(7):187-190.(收稿日期:2021-12-25)㊃691㊃。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
中风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其中尿潴留是其中之一。
尿潴留是指尿液不能顺畅排出,最终导致膀胱扩张,并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针灸和穴位注射作为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尿潴留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讨论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温针灸与穴位注射联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
温针灸可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和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使患者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得以清除,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
同时,穴位注射可以直接作用于尿道括约肌、膀胱颈下部位和膀胱壁等组织,通过松弛括约肌,增强膀胱排尿能力,并有助于缓解尿潴留的症状。
研究表明,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潴留具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一项对72例中风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
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同时,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可以有效地改善中风后尿潴留的症状。
温针灸与穴位注射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具有许多优势,其中包括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便于操作等。
同时,它也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治疗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等。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总之,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中风后尿潴留的治疗和恢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和注意饮食健康。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程晓
【期刊名称】《针灸学报》
【年(卷),期】1990(006)004
【摘要】产后尿潴留是妇产科常见病,此病为产妇产后6小时以上不能自解小便为主要病症。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获得良好效果。
现将所收集的资料综述如下。
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董英用针刺对6例产后尿潴留进行了治疗。
取关元、足三里(双)。
手法为中等刺激,留针10~20分钟。
起针后5分钟左右即能自行排尿。
高兰英用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153例。
取曲骨、中极、三阴交(双)为主,气海、阴陵泉为辅。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程晓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3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张颖君
2.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体会 [J], 王婷
3.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J], 程延君;吴燕;金美容;胡锦秀;李艳
4.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J], 罗兰;胡月平
5.推按八髎穴结合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40例观察 [J], 朱珍;熊智慧;金美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中极穴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目的:
尿潴留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可以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和肾功能
损害。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留置导尿管或尿道置管以维持尿流,但是这
些方法有许多副作用,如感染和尿路损伤。
因此,寻求一种更有效且安
全的治疗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中极穴治疗术后尿
潴留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将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入选患者均为手术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
患者将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针灸中极穴治疗,另一组则
接受传统治疗。
两组均在治疗前做相关检查,以确定治疗前的基线数据。
研究期为两周,在此期间,每个患者每天接受一次治疗,共计14次。
通过对治疗后的尿流量、残留尿量和膀胱容量等方面进行评估,比较两种
治疗方法的效果。
预期结果:
我们预期会发现针灸中极穴治疗比传统治疗更有效,能够提高患者
的尿流、降低残留尿量和增加膀胱容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
发生率。
我们还将探讨针灸中极穴治疗的具体机制,以进一步指导其临
床应用。
结论:
如果针灸中极穴治疗被证明是有效且安全的,将推广其在手术后尿
潴留中的应用,并为其应用提供更多证据。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系统评价一、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1.1 临床研究的证据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多项临床研究的证实。
某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临床研究显示,经过一定疗程的针刺治疗后,患者的尿潴留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尿潴留的复发率显著降低。
另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尿潴留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2 疗效机制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刺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减轻尿潴留症状。
针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尿潴留部位的血流灌注,有利于尿液的排泄。
针刺还可以调节膀胱括约肌的张力,增加膀胱的收缩力,促进尿液排泄。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机制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综合改善尿潴留症状。
2.1 安全性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中极少见到针刺治疗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由于针刺操作简便,并且疗程短暂,患者易于接受,因此针刺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针刺治疗不需要使用药物,减少了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和毒副作用。
而且,由于针刺对患者没有过敏反应和药物耐受性等问题,因此避免了因药物耐受性而降低疗效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确保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执行针刺治疗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规范、术前评估及消毒规范等,减少感染风险。
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针刺穴位位置的准确性和深浅度的掌握,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未成年人等,应特别注意用针事宜,避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1 临床应用前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针刺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医治疗方法的认识不断加深,针刺治疗在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方面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温针灸在中风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2-05T16:02:36.6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8期作者:唐艳波[导读] 对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后效果显著,应予以推广。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中医院湖南湘西 416300)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灸在中风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中风后尿潴留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0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观察组使用温针灸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起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后效果显著,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中风后尿潴留;针灸治疗尿潴留是指患者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是脑卒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
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方法是给予患者导尿处理或进行药物治疗[2]。
但导尿后尿管易较难拔出,且在尿道内停留时间较长易引起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等多种缺陷。
对此,我院特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并予以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中风后尿潴留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0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观察组使用温针灸治疗。
对照组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9.2±4.3)岁,病程3周~5个月,观察组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58.4±3.7)岁,病程2周~5个月。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测并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且在卒中前均可自行排尿。
应排除:尿路结石者、前列腺增生者、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泌尿系统肿瘤者以及排尿困难者等。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温针灸是中医经络疗法的一种,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温针并进行灸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穴位中,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疗效。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是将温针灸与穴位注射结合起来,旨在通过温针灸的刺激和穴位注射的药物作用,改善中风后尿潴留的症状。
1. 刺激神经系统: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可以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尿液排出。
温针刺激可以通过激活神经反射,调节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增加排尿的力度和效率。
穴位注射的药物也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促进神经传导,改善尿液排出。
2. 改善血液循环:中风后尿潴留的症状与膀胱和尿道的血液供应不足有关。
温针灸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和代谢。
穴位注射的药物也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缺氧、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尿液排出。
3. 调节内分泌系统: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尿液排出。
温针灸可以刺激穴位,通过神经递质的作用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膀胱-括约肌神经-骨盆底肌肉轴,调节体内激素的分泌和代谢,提高尿液排出的效率。
4. 改善心理状态:中风后尿潴留常常伴随着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对中风后尿潴留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的疗效。
目前对于其具体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探讨。
对于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的适应症、治疗方法和疗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规范。
由于中风后尿潴留的原因和病情可能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也可能存在差异,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咨询医生并进行全面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