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信息窗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886.00 KB
- 文档页数:13
三人体的奥秘----比信息窗(1)——比的意义教学内容: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37—38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了解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实际,激趣引入1、师:(板书:比)这个字同学们认识吗?(生齐声:认识)那我们一起把这个字读一读。
生读完后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有那些地方用到过“比”。
学生说生活中的比。
比高低,比长短,比多少等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运用数学知识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老师这儿有一种数学上特定的“比”,想认识一下吗?2、课件出示标注“1:125000”的地图,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说明。
让学生举几个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这样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出现球赛、广告、说明书上等出现过的比的样式)【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师:同学们写的这些有的还真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比”,但有的不是。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件比例是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比例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如数学、经济、物理、地理等等。
以下是比例的一些常见应用和意义:1.商业和经济:在商业和经济中,比例可以用来分析销售额、市场份额、成本和利润等。
比如,我们可以计算出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的比例,从而了解其在市场上的地位。
此外,比例还可以用于预测销售额的增长趋势、市场规模的变化等。
2.地理和地图:地图上的距离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际距离和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如,如果地图上的一厘米代表实际世界中的一公里,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比例计算出实际距离。
3.科学和物理:在科学和物理中,比例可以用于描述原子和分子的相对大小、力和速度的比例关系等。
4.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和设计中,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比例可以用于描述物体和人物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绘画中,艺术家使用比例来创造出真实和美观的画作。
5.算术和数学:比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比例来解决关于百分数、比例关系、均值问题等。
比例的基本性质:对于比例,有一些基本性质是需要了解的:1.反比例:如果两个量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那么它们的比例一定是一个常数。
比如,当一个人的速度增加时,所花的时间就会减少,即速度和时间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
2.线性关系:如果两个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那么它们的比例一定是一个线性函数。
比如,当一个物体的质量增加时,所受的重力也会相应增加,即质量和重力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3. 比例的性质:比例具有传递性、互换性和扩大或缩小性的性质。
比例的传递性意味着如果a∶b=b∶c,那么a∶c也成立。
比例的互换性意味着如果a∶b=c∶d,那么b∶a=d∶c也成立。
比例的扩大或缩小性意味着如果a∶b=c∶d,那么ka∶kb=kc∶kd也成立。
六年级数学 比例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1=6:3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 ×1。
5=y ×1.2可知x :y=1。
2: 1.5.4、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5 、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 和x 成正比例,因为:y ÷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 ×y=k(一定)例如: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③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窗一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解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3、根据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学情分析。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学情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他们对比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灵活运用还有待加强。
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三、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引导启发法,同时辅以讲练结合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学法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真正让数学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第三个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三、说教学过程: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经,因此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复习了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在新授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的意义进行的练习;第二部分是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的练习;第三部分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的练习;第四部分给出四个数让学生写出比例、和给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
在第一部分里,我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比写成等式的形式,为揭示比例的意义做铺垫。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有意识的将比值相等的比写在一行上,引导学生观察每两个比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两个比。
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学会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比例的了解程度,并布置一些巩固练习。
2. 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板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例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
4. 练习应用比例的知识(25分钟)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课堂讲解和解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应用。
5. 总结复习(10分钟)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1.板书
2.音频、视频
3.课件
4.小组讨论、课堂讨论
5.实例演示和练习
五、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
2.作业
3.测验
4.表现评价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让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