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合畸形的病因(行业精制)
- 格式:ppt
- 大小:6.18 MB
- 文档页数:31
错颌畸形的名词解释
错颌畸形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关系异常导致咬合关系不正常的一种病理情况。
正常情况下,上下颌骨应该具有适当的关系,即上下颌的咬合关系应该是正常的。
但在错颌畸形中,上下颌骨的关系可能存在偏差或异常,常见的形式包括:
1.开颌畸形:上下颌之间垂直距离过大,导致牙齿不能正常接触。
2.深覆盖畸形:上下颌之间垂直距离过小,导致下颌后退或上
颌前突,牙齿咬合时上颌牙齿覆盖下颌牙齿。
3.侧颌畸形:上下颌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平衡,导致咬合时上下
颌牙齿不在同一平面上。
这些畸形可能导致咀嚼功能障碍、口腔卫生问题、咬合不正常、牙齿和颌骨疾病等。
治疗错颌畸形一般需要牙颌正畸学专家的干预和治疗,包括使用牙箍、面罩、正颌外科手术等方法来调整上下颌骨的关系,使其达到正常状态。
关注错颌畸形,及早进行矫正作者:张宝华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2年第10期错颌畸形是口腔及牙齿畸形的总称,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高发的口腔疾病。
错颌畸形指的是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功能性紊乱、口腔的不良习惯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牙弓或牙齿错开,不能对合,以及颌骨颅面的畸形。
主要表现为个别牙齿错位、牙弓形态和上下颌骨发育异常等。
错颌畸形如果没有获得尽快的矫正,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味觉和发音,还会妨碍青少年的容貌和自信,甚至损害身心健康。
此外,对于长大后的职业选择与社会交往,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错颌畸形要尽快进行矫正。
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错综复杂,其发生过程可能是由单一因素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形成的时间上进行划分,错颌畸形的病因通常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
进化因素。
自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颌骨即在进化中缩小。
随着火的出现,逐渐变得精细、软烂的熟食,導致咀嚼器官退化缩小。
尤其是颌骨较牙齿退化明显,致使现代人牙列拥挤,从而易出现错颌畸形。
遗传因素。
包括基因的遗传与变异,怀孕期间母体内分泌失调,可引发儿童先天脸部或牙齿的发育畸形,而错颌畸形又可遗传给下一代。
并且,矫正后的错颌畸形仍有可能遗传,甚至遗传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异。
后天因素。
如有经常吮拇指、吐舌、舔牙、咬指甲、咬嘴唇、偏侧咀嚼等不良的口腔习惯,乳牙恒牙替换异常,乳牙滞留出现牙齿重叠或虎牙以及外伤、牙周病等原因,均可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弓不对称、上牙和下牙咬合错位、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及面部畸形等。
由于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所以会出现很多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别牙齿错位。
是指个别牙齿偏离了正常位置,主要包括牙的唇向错位、舌向错位、颊向错位、腭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以及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
牙弓形成和牙排列异常。
由于牙弓狭窄,牙齿不规则挤压,导致牙齿的间隙不规整,吻合程度异常,出现腭盖高拱,牙列稀疏或牙列拥挤等。
错颌畸形名词解释错颌畸形是一种牙齿和颌骨的畸形,其特征是上下颌骨的大小、形状、位置或牙齿的排列不正常。
这种畸形可以影响人的咀嚼、咀嚼和言语能力,甚至影响外观,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和社交困难。
因此,了解错颌畸形的名词解释对于正确认识和治疗这种疾病非常重要。
1. 颌骨发育不良:指上下颌骨未能充分发育,导致上下颌骨大小不成比例。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错位、牙齿稀疏、嘴唇闭合不紧等问题。
2. 错位:指牙齿的排列不正常,可能是由于牙齿过多或过少,或者牙齿在口腔中的位置不正确导致的。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咀嚼和咀嚼能力下降,影响言语发音和外观。
3. 上颌突出:指上颌骨向前突出,使牙齿和下颌骨不能正确对齐。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咀嚼困难、言语不清和牙齿磨损等问题。
4. 下颌后退:指下颌骨向后退缩,使下颌骨和上颌骨不能正确对齐。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疏松、咀嚼困难和言语不清等问题。
5. 龅牙(又称犬牙突出):指犬齿向前突出,超过了其他牙齿的高度。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外观和咀嚼能力。
6. 翘牙:指牙齿向外翘出,可能是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良或下颌骨后退导致的。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磨损、咀嚼困难和言语不清等问题。
7. 开颌畸形:指上下颌骨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牙齿无法正确对齐。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疏松、咀嚼困难和言语不清等问题。
8. 颌面畸形:指上下颌骨和面部的形态不正常,可能会影响外观和咀嚼能力。
以上是关于错颌畸形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这些畸形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健康。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错颌畸形非常重要。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矫正牙齿、手术矫正颌骨和义齿等。
如果您发现自己或您的孩子有错颌畸形的迹象,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口腔正畸学》课时教案二、错合畸形的病因(一)遗传因素遗传(heredity):亲代无论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还是在生理画线为机能上等特点,在子代都有表现,这种亲代遗传给子代的现象就是遗传。
变异(viration):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又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异的,这种现象就是变异。
错合畸形的遗传传递方式主要倾向于多基因遗传现象。
1、种族演化错合畸形随人类种族演化而发生和发展.(1) 古人到现代人,从无到有。
证据,原始人没有或少有,现代人普遍存在。
80万-50万年前,古人头骨上未发现错合。
1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头骨上有轻微错合(2)发病率从少到多:殷墟人错合占28%,现代人占48、9%机理:(1)直立行走,重心改变,为适应新的平衡,颌骨缩小,颅骨因脑量增大而增大(2) 火的使用,食物由生到熟,由粗到细,由硬到软,咀嚼器官退化,减少的不平衡现象,肌肉居先,合骨次之,牙齿再次之。
2、个体发育(1)遗传特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可以改变的。
即环境能影 5分钟响基因的表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改变其表现强度及方式。
12对单卵双生子合型一致8对,不一致4对。
11对双卵双生,一致5对,不一致6对。
(2)咀嚼器官以退化性状的遗传占优势(3)遗传因素在错合畸形的病因中占比重较高(4)遗传性错合畸形姣治比较困难(二)环境因素1、先天因素:从受孕到出生前,导致错合畸形的原因。
先天因素不一定具有遗传性。
遗传因素都是先天性的。
(1)母体因素:营养;疾病;放射线;药物;外伤(2)胎儿因素胎位不正--挤压面部--畸形;羊水少,压力异常--畸形;分娩受伤--畸形;胎儿内分泌、代谢异常--畸形(3)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1) 多生牙:牙齿数目比正常人多者称多生有牙,是发育异常或遗传所致2)先天性缺失牙:遗传或外胚叶发育障碍形成3) 牙齿大小形态异常:常见1-1和2-2 ,合骨相对小--上颌前突,拥挤。
牙齿过小多见2-2,颌骨相对大,间隙4)舌形态异常:巨舌症--牙弓扩大--牙间隙;-抵下颌牙向前--反合;停留上下合间--开合;小舌症:--牙弓狭窄,拥挤5)唇系带异常:正常10-12岁时,附着在距离两中切牙间龈缘上约3mm 处。
错颌畸形案例分析一、诊断与评估患者张某,男,17岁,主诉牙齿不齐,影响咀嚼和发音。
经过临床检查和X光检查,医生诊断为安氏II类错颌畸形,具体表现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二、病因分析错颌畸形的形成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
对于张某的案例,病因分析如下:1. 遗传因素:父母的错颌畸形有可能遗传给子女。
2. 习惯因素:儿童时期的口腔不良习惯,如吮指、口呼吸等,可能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
3. 环境因素:生长环境的变化,如慢性疾病、外伤等,也可能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
三、治疗方案根据张某的具体情况,医生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正畸治疗:通过戴矫治器,调整上下颌骨的位置,改善牙齿排列。
2. 正颌手术:对于严重错颌畸形,可能需要结合正颌手术进行矫正。
3. 保持:治疗结束后,需要佩戴保持器一段时间,以稳定治疗效果。
四、矫治器选择矫治器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张某的情况,医生选择了以下矫治器:1. 固定矫治器:通过粘接剂将矫治器固定在牙齿上,患者不能自行取下。
2. 功能矫治器:通过改变口腔功能来影响颌骨发育,适用于早期治疗。
五、治疗过程与效果治疗过程如下:1. 戴矫治器: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戴矫治器,并定期复诊。
2. 调整矫治器:根据治疗进度,医生会适时调整矫治器的位置和力度。
3. 手术: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医生会安排手术时间。
4. 保持: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佩戴保持器一段时间。
治疗效果如下:1. 牙齿排列整齐,咀嚼效率提高。
2. 面部美观改善,自信心增强。
3. 发音清晰度提高。
什么是错颌畸形
……
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容貌的美丽往往会给人留下较深的第一印象,而牙齿的健康和美观对容貌有着很大影响。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付排列整齐、健康漂亮的牙齿,可是经常会有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牙齿长得不够好看。
有的大门牙特别突出
露在上嘴唇的外面,或下颌显得很长,呈“兜齿”状;也有的孩子小时候乳牙长得非常整齐,自从开始换牙后,由于恒牙较大,牙齿排列变得越来越拥挤,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统称为错合畸形。
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遗传、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不良、口腔不良习惯及替牙障碍等因素导致牙列不齐、上下颌牙弓咬合关系紊乱,上下颌骨的位置不协调,以及牙弓或颌骨与颜面关系失调,如从侧面看牙齿前突或后缩。
错合畸形在人群中比较常见。
据统计,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9·33%~48·87%。
错合畸形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表现为牙齿大小、形状异常;有的表现为牙齿排列拥挤错乱,里出外进,出现双排牙或“虎牙”;也有的孩子上下颌骨发育不协调,当上颌向前突,而下颌发育不足的时候表现为开唇露齿,即上嘴唇很短,不笑的时候,上牙也暴露在外面,显得不太雅观;如果
上颌发育不足,而下颌过度前突,下颌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就表现为反咬合,俗称“地包天”或“兜齿”;还有的孩子习惯吸吮手指,造成上下前牙没有咬合接触,医学上称为开合;有的孩子习惯单侧咀嚼,或由于一侧牙齿龋坏而较少使用,经常使用的一侧会发育得比较丰满,而另一侧则由于废用而发育较差,出现颜面部不对称畸形。
此外,还有的孩子表现为双颌前突畸形、牙齿扭转及易位萌出等。
总之,错颌畸形是颌面部牙齿或颌骨的发育异常,每个患儿的表现都可能各不相同。
错颌畸形错颌畸形在⼉童⽣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腔不良习惯、替⽛障碍等,也可在⽣长发育后因外伤、⽛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齿排列不齐、上下⽛⼸⽛合关系的异常、颌⾻⼤⼩形态位置的异常、⾯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1发病原因编辑错颌畸形的形成因素和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其发⽣过程可能由单⼀因素及单⼀机制在起作⽤,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的结果。
从错颌畸形形成的时间上来划分,错合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类,但是针对个体错颌畸形发⽣机制的⾓度来说,错颌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错颌畸形的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
种族演化主要是⼈类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随着⾷物性质的改变,如:从⽣⾷到熟⾷,从粗糙⾷物到精细⾷物,逐步导致⼈体咀嚼器官产⽣退化。
在咀嚼系统的退化程度⽅⾯,咀嚼肌退化程度最⼤,颌⾻次之,⽛齿最⼩。
颌⾻与⽛齿退化程度不⼀致,导致⽛量和⾻量的不协调,⽛齿产⽣拥挤,错合畸形由此出现。
个体发育与其它遗传特征⼀样,错合畸形也可以由亲代遗传给⼦代。
颌⾻的这些遗传形态在孪⽣⼦中表现为镜像对称。
⽗母双⽅⽛合形态差异较⼤者,⼦代通常更容易患错颌畸形。
遗传因素在错颌畸形的病因中占⽐⽣较⾼,有资料报告称我国错颌畸形的遗传因素约占错颌畸形病因的29.4%。
常见的遗传因素的错颌畸形有颜⾯不对称,⽛间隙,⽛列拥挤,⽛的数⽬、形态、萌出时间异常,下颌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和深覆合等。
遗传性错颌畸形矫治⽐较困难,应争取及早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计划,选⽤适宜的矫治器,治疗结束以后坚持进⾏长期随访,矫治后也需作较长时间的效果保持。
环境因素(1)疾病因素妊娠期母体的营养不良或患病会造成胎⼉⽛颌⾯发育不良或发育异常。
⼉童时期的⼀些急、慢性疾病能影响⽛、颌、⾯及全⾝的⽣长发育。
如:维⽣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障碍,⽽致颌⾻、⽛⼸发育畸形,临床上常呈下颌前突、下颌⾓⼤、前⽛开颌、⽛列拥挤等错颌表现。
103错颌畸形的前因后果及其早期防治方 丹(苏州大学医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摘 要:错颌畸形是第三大口腔疾病,其致病因素有很多方面包括功能、不良习惯及局部障碍等,此外错颌畸形对颌面部外形和功能以及患者全身心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文章主要介绍错颌畸形的原因,危害及其早期预防。
关键词:错颌畸形;致病因素;危害;咬合诱导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方丹,女,生于1997年,回族,甘肃天水人,在校本科生。
错颌畸形指是由牙颌、颅面间关系的不协调引起的各种畸形。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类的食物日益精细,咀嚼器官不断退化缩小,而退化的趋势并非完全一致,由快到慢依次为肌肉,颌骨和牙齿,颌骨和牙齿退化的不一致性使得牙弓无法留出足够的间隙容纳牙齿,产生各种错颌畸形[1]。
1 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错颌畸形的病因大致分为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由遗传因素所致的错颌畸形主要表现为:下颌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牙列拥挤等,并主要以退化性性状占优势。
环境因素又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后者包括全身疾患,功能因素,口腔不良习惯等。
文章主要介绍后天因素的部分内容。
1.1 乳牙期和替牙期的局部因素乳牙期:在这一时期乳牙早失,乳牙滞留、乳牙下沉和乳牙尖磨耗不足等都有可能导致继承恒牙的错颌。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槽骨的活动相比其他时期更加活跃,如果引导恒牙以及保持间隙的某个乳牙因龋病、外伤而在正常替换之前掉落,一方面邻牙可能倾斜甚至移位,导致继承恒牙无法正确萌出或过早萌出,另一方面可使整个牙弓发育不足造成牙列拥挤等,如上颌乳前牙早引起成前牙反颌等。
而乳尖牙磨耗不足使其高出颌平面,在咬合时提早接触引起创伤性疼痛,下颌为避免疼痛产生防御性运动,长时间造成反颌、偏颌等。
替牙期:此期造成错颌畸形的局部障碍主要有有恒牙早失,萌出顺序紊乱等。
恒牙早失容易使邻牙倾斜以及对颌牙伸长,造成牙齿畸形以及咬合问题,尤其是颌“锁匙”的第一恒磨牙丧失,但如果尚未萌出的第二恒磨牙的牙胚能够在颌骨内向近中移动到达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且取而代之,维持正常咬合,则是较为理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