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因素-错合畸形的病因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摘要】目的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
方法从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几方面进行探讨。
结论认识清楚。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原因及其机理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说来,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大类,而这些因素是通过对骨骼、肌肉及牙齿发生的作用,并使其产生变化而形成错牙合畸形的。
1 错牙合畸形的形成1.1 错牙合形成的骨骼因素上下颌骨的大小和形态、上下颌骨的相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不同人种之间骨骼类型有明显的差异,甚至同一人种的不同人群以至个体之间也存在广泛的差异。
可以认为,上下颌骨的发育蓝图,早在胚胎时期即已由遗传基因所确定,但颌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仍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功能因素,尤其是肌肉功能作用,长期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发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2 错牙合形成的肌肉因素咀嚼肌、舌肌和面肌对引导牙齿进入最后位置,并稳定在这一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变异将影响牙齿的位置和牙合关系。
因之肌肉因素在错牙合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1.3 错牙合形成的牙齿因素由于牙骨与颌骨量不协调是现代人类咀嚼器官的重要特征,而且主要表现为牙量大于骨量,所以牙列拥挤是常见的错牙合表现之一。
由于牙骨相对大于骨量,故可发生牙齿的重叠和错位、牙齿阻生及牙齿的近中移动。
因为牙齿位置和萌出方向由于拥挤而发生各种变异,必然进一步导致牙合关系的紊乱。
2 错牙合畸形的先天因素2.1 遗传因素2.1.1 人类基本行动姿势的改变由于环境发生变化,原始人类由森林地带迁往平原地带,其基本行动姿势由爬行逐渐过渡到直立行走,身体和头部的重心发生相应的变化,支持头部的颈背肌肉逐渐退缩,颈部变细,为了达到头部前后平衡,颌骨退化缩小,而颅骨则因脑量的增大而扩大,逐渐由原始人那种大颌小颅演变成现代人的小颌大颅的颅面外形。
2.1.2 火的使用由于人类对火的认识和利用,饮食由生食变为熟食,食物由粗硬逐渐变为细软,咀嚼器官的功能刺激也日渐减弱,其发育潜力必然受到削弱,因而形成咀嚼器官日趋退化的遗传倾向。
1、我国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约占错牙合畸形病因的29.4%.
2.环境因素(选择)
先天因素:①母体因素②胎儿因素③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额外牙、先天性缺失牙、牙的大小形态异常、舌形态异常、唇系带异常、唇腭裂)。
后天因素:①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②佝偻病③内分泌功能异常④营养不良⑤颌骨外伤。
3.口呼吸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原因:在口呼吸时,因下颌下垂导致面颊部分肌张力增加,舌体也被牵引向下,使上颌弓内侧失去舌体的支持,造成牙弓内外正常的肌动力平衡系统也被破坏。
牙弓外侧受到异常颊肌的压迫,内侧失去舌肌力量的支持,使上颌弓的宽度得不到正常发育;同时,由于气流从口腔通过,使得正常腭顶下降的机制出现障碍,而导致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牙列拥挤或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畸形。
当扁桃体肥大时,咽腔变窄,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舌体必须前伸,舌体会离开会厌,带动下颌向前,而这种功能状态的长期存在会形成下颌前突的畸形。
4.乳尖牙磨耗不足会形成假性下颌前突。
错颌畸形错颌畸形在⼉童⽣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腔不良习惯、替⽛障碍等,也可在⽣长发育后因外伤、⽛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齿排列不齐、上下⽛⼸⽛合关系的异常、颌⾻⼤⼩形态位置的异常、⾯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1发病原因编辑错颌畸形的形成因素和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其发⽣过程可能由单⼀因素及单⼀机制在起作⽤,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的结果。
从错颌畸形形成的时间上来划分,错合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类,但是针对个体错颌畸形发⽣机制的⾓度来说,错颌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错颌畸形的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
种族演化主要是⼈类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随着⾷物性质的改变,如:从⽣⾷到熟⾷,从粗糙⾷物到精细⾷物,逐步导致⼈体咀嚼器官产⽣退化。
在咀嚼系统的退化程度⽅⾯,咀嚼肌退化程度最⼤,颌⾻次之,⽛齿最⼩。
颌⾻与⽛齿退化程度不⼀致,导致⽛量和⾻量的不协调,⽛齿产⽣拥挤,错合畸形由此出现。
个体发育与其它遗传特征⼀样,错合畸形也可以由亲代遗传给⼦代。
颌⾻的这些遗传形态在孪⽣⼦中表现为镜像对称。
⽗母双⽅⽛合形态差异较⼤者,⼦代通常更容易患错颌畸形。
遗传因素在错颌畸形的病因中占⽐⽣较⾼,有资料报告称我国错颌畸形的遗传因素约占错颌畸形病因的29.4%。
常见的遗传因素的错颌畸形有颜⾯不对称,⽛间隙,⽛列拥挤,⽛的数⽬、形态、萌出时间异常,下颌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和深覆合等。
遗传性错颌畸形矫治⽐较困难,应争取及早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计划,选⽤适宜的矫治器,治疗结束以后坚持进⾏长期随访,矫治后也需作较长时间的效果保持。
环境因素(1)疾病因素妊娠期母体的营养不良或患病会造成胎⼉⽛颌⾯发育不良或发育异常。
⼉童时期的⼀些急、慢性疾病能影响⽛、颌、⾯及全⾝的⽣长发育。
如:维⽣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障碍,⽽致颌⾻、⽛⼸发育畸形,临床上常呈下颌前突、下颌⾓⼤、前⽛开颌、⽛列拥挤等错颌表现。
儿童错颌畸形的原因及预防儿童错颌畸形是一种口腔颌面部发育不正常的疾病,通常表现为牙齿、牙颌关系或面部外形的异常。
这种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给儿童的生活、学习和社交带来一定的困扰。
那么,儿童错颌畸形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儿童错颌畸形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一、儿童错颌畸形的原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儿童错颌畸形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父母或近亲存在颌面部畸形,那么他们的子女患上错颌畸形的风险将会增加。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到儿童的牙齿形态、牙齿排列、颌骨生长等,从而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
2、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发育不良也是儿童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
生长发育不良可能导致颌骨、牙齿和牙槽骨的发育不正常,从而引起牙齿不齐、牙齿拥挤等问题。
例如,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可能导致上下颌骨的发育不协调,从而导致咬合关系不正常,进而引起错颌畸形。
3、不良口腔习惯:不良口腔习惯也是导致儿童错颌畸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吮吸拇指、磨牙、咬唇、咬指甲等,都可能对口腔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长时间吮吸拇指可能导致前牙突出、上颌狭窄等错颌畸形。
磨牙习惯可能导致牙齿磨损、牙齿不齐等问题。
咬唇、咬指甲等习惯可能导致牙齿排列不正常、咬合不良等错颌畸形。
4、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可能对儿童错颌畸形的发生产生影响。
例如,儿童长时间吸烟、喝酒、吃过多的高糖食物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对口腔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引起错颌畸形。
吸烟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损伤、牙齿变色、口腔干燥等问题,从而对口腔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高糖食物的摄入过多可能导致龋齿和牙周炎等口腔健康问题,从而对牙齿和颌骨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5、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儿童错颌畸形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辐射等可能对胚胎期和婴幼儿期的口腔颌面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
例如,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特别是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含有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地区,可能对胚胎期和婴幼儿期的口腔颌面部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讲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按时间划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按机制划分:遗传因素和环境一、遗传因素(一)先天因素先天因素:从受精卵细胞的形成到胎儿的生长发育直到出生以前,导致错牙合畸形形成的各种发育、营养、疾病、外伤等原因。
先天因素不一定都具有遗传性,但遗传因素都是先天因素。
(一)种族演化1、生活环境的变迁:爬行到直立2、食物结构的变化:咀嚼器官退化3、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肌>-骨>牙(二)个体发育由于遗传和变异的同时存在,导致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形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和染色体在错牙合畸形中起重要作用;咀嚼器官以退化性状的遗传占优势。
在单卵双生子,遗传特性几乎完全相同;双卵双生子则与寻常弟兄一样,表现的相同形状较少。
我国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占错牙合畸形的29.4%。
常见的遗传因素的错牙合畸形:颜面不对称、牙间隙、牙列拥挤、牙数目、形态、萌出时间异常、下颌前突、上颌前突,深覆牙合和下颌后缩等。
二、环境因素(一)先天因素congenital causes:从受精卵细胞的形成胎儿的生长发育直到出生以前,导致错牙合畸形形成的各种发育、营养、疾病、外伤等原因。
1、母体因素:母体的营养不良;妊娠初期患病:如风疹、中毒、内分泌功能失调、梅毒及其他传染2、胎儿因素:各种疾病导致子宫大小及胎位的改变导致子宫内异常压力;胎儿本身内分泌功能及新陈代谢失调;孕期或分娩时损伤3、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各种突起的融合,牙胚及颌骨的骨化中心的形成如出现障碍时,会产生多种发育障碍与畸形。
如果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则很难在出生后鉴定出是由于遗传因素还是先天环境因素所造成。
(1)额外牙:由牙胚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造成,来自牙胚发育起源和增值阶段的异常,牙的数目比正常多者成为额外牙。
最常见的部位包括上颌恒中切牙间、侧切牙区、或前磨牙区,有时会出现第四磨牙。
后天因素-错合畸形的病因临床研究错合畸形病因,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后天因素的作用。
后天因素指的是出生后由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尚未预测的因素造成。
1.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急性及慢性疾病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尤其在儿童时期更能影响合、颌、面以及全身的生长发育。
多发于儿童时期,侵犯上皮系统并伴有高热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等,能使同源于上皮系统的造釉器萎缩,釉质形成作用减弱,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影响牙齿的形态。
患急性高热性疾病时,若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可使牙齿变色或牙体缺损,影响美观。
消化不良、胃肠炎、结核病、小儿麻痹症等慢性长期消耗性疾病,能降低食物的同化作用和破坏机体的营养状况,妨碍颌骨的生长发育,造成错合畸形。
2.佝偻病佝偻病是常见于婴幼儿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以骨发育异常为特征。
这种疾病是由于婴幼儿紫外线照射不足,维生素D缺乏而使食物中钙磷摄入失去平衡,钙质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至骨骼发生变形。
颅骨在婴幼儿时期生长很快,钙化不足,则可使颅骨内板变薄,发生佝偻病性颅骨软化,额骨、顶骨及枕骨都向外隆起,于是发生方颅现象。
它表现在囟门特大,其边缘可有软化骨;骨缝宽,肌肉松弛。
颌骨畸形的表现晚于头颅畸形,主要表现上颌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前牙拥挤、前突和开合等。
此外,还可能导致乳牙及恒牙萌出迟缓。
据调查,患佝楼病的儿童,约70.8%有不同程度的错合畸形。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严重的佝楼病已比较少见,但轻型的患者却相当多,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内分泌功能异常在各种内分泌腺体中,与错合畸形有密切关系的是垂体和甲状腺等,它们的功能直接影响到骨骼的生长发育。
垂体是直接调节骨生长发育的内分泌腺,在发育期,其功能的亢进或不足时,骨骼形态将产生明显的变化。
垂体功能亢进,造成垂体性巨大症,表现为在骨骺融合前,如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可使骨骺端发育异常,身高远远超过正常范围,成为垂体性巨大畸形症。
错合畸形的病因病因这个词大家肯定不陌生。
病因是指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因学研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明确病因,不仅有助于提出针对病因的预防措施,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错合畸形是怎么发生的呢?错合畸形的病因是什么呢?如何进行预防呢?要搞清楚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错合畸形的如何形成的。
影响错合畸形的各种病因都是通过作用于颌面部骨骼、牙列、神经肌肉和咀嚼系统软组织,影响它们的发生、生长和发育过程,导致错合畸形的形成。
错合畸形的病因从时间划分:先天因素,后天因素。
从机制划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
环境因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接下来,我们主要从发病机制与大家一起学习错合畸形的病因。
一、遗传因素〔一〕种族演化错合畸形是随着人类的种族演化而发生和开展的;80万-50万年前的古人头骨上未发现错合;1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头骨上有轻微错合;殷墟人错合占28%;现代人类错合约占67%。
主要原因在于:1、人类生活环境的变迁:爬行到直立,2、食物结构的变化:导致咀嚼器官退化,3、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肌肉退化>骨退化>牙退化。
〔二〕个体发育由于遗传和变异的同时存在,导致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
我国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约占错合畸形病因的29.4%。
常见的遗传因素的错合畸形有:颜面不对称、牙间隙、牙列拥挤、牙数目、形态、萌出时间异常、下颌前突、上颌前突、深覆合和下颌后缩等。
二、环境因素〔一〕先天因素是指从受孕后到出生前,胎儿在生长发育中直到出生之前,导致错合畸形行成的各种原因。
先天因素不一定都具有遗传性,但遗传因素都是先天因素。
1、母体因素母体的营养不良;妊娠初期患病:如风疹、中毒、内分泌功能失调、梅毒及其梅毒及其他传染。
2、胎儿因素如:子宫内异常压力胎儿本身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失调,孕期或分娩时损伤3、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1〕多生牙:上颌前颌骨部位最多见,其它区域:上侧切牙,下切牙,双尖牙,第四磨牙。
后天因素-错合畸形的病因
临床研究错合畸形病因,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后天因素的作用。
后天因素指的是出生后由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尚未预测的因素造成。
1.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急性及慢性疾病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尤其在儿童时期更能影响合、颌、面以及全身的生长发育。
多发于儿童时期,侵犯上皮系统并伴有高热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等,能使同源于上皮系统的造釉器萎缩,釉质形成作用减弱,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影响牙齿的形态。
患急性高热性疾病时,若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可使牙齿变色或牙体缺损,影响美观。
消化不良、胃肠炎、结核病、小儿麻痹症等慢性长期消耗性疾病,能降低食物的同化作用和破坏机体的营养状况,妨碍颌骨的生长发育,造成错合畸形。
2.佝偻病佝偻病是常见于婴幼儿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以骨发育异常为特征。
这种疾病是由于婴幼儿紫外线照射不足,维生素D缺乏而使食物中钙磷摄入失去平衡,钙质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至骨骼发生变形。
颅骨在婴幼儿时期生长很快,钙化不足,则可使颅骨内板变薄,发生佝偻病性颅骨软化,额骨、顶骨及枕骨都向外隆起,于是发生方颅现象。
它表现在囟门特大,其边缘可有软化骨;骨缝宽,肌肉松弛。
颌骨畸形的表现晚于头颅畸形,主要表现上颌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前牙拥挤、前突和开合等。
此外,还可能导致乳牙及恒牙萌出迟缓。
据调查,患佝楼病的儿童,约70.8%有不同程度的错合畸形。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严重的佝楼病已比较少见,但轻型的患者却相当多,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内分泌功能异常在各种内分泌腺体中,与错合畸形有密切关系的是垂体和甲状腺等,它们的功能直接影响到骨骼的生长发育。
垂体是直接调节骨生长发育的内分泌腺,在发育期,其功能的亢进或不足时,骨骼形态将产生明显的变化。
垂体功能亢进,造成垂体性巨大症,表现为在骨骺融合前,如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可使骨骺端发育异常,身高远远超过正常范围,成为垂体性巨大畸形症。
如在骨骺融合之后才发病,则表现以骨的末端肥大为特征的肢端肥大症,多见于成年人。
患者
呈特殊面貌,前额,颧骨及下颌均显前突,上下颌牙弓发生错位,严重者可能成为全牙弓反合;舌体过大而出现牙间隙;牙齿萌出过早,牙齿呈灰黄色,恒牙牙根吸收。
垂体前叶功能不足,可引起垂体性侏儒症。
它表现为患儿外观比实际年龄小,骨骼发育明显迟缓;身体矮小,头大,手足小;下颌骨较小,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牙齿萌出迟缓,乳牙根吸收缓慢,乳牙根滞留;恒牙发育迟缓,髓腔及根尖孔大,牙体小而变色,牙根短小,牙槽骨发育不全。
甲状腺和垂体共同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甲状腺的功能对牙齿和颌骨的发育影响较大。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表现为眼球突出,心率增快,震颤和肌无力;乳、恒牙均早萌,乳牙根吸收缓慢,乳牙滞留;牙齿呈青白色。
甲状腺功能不足时,表现为神情呆滞;口常张开,舌伸出口外,肌张力低;头颅大而短小,前囟门的闭合及骨骼的生长迟缓;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下颌发育不足;牙齿拥挤错位,牙齿萌出迟缓,萌出次序紊乱,乳牙滞留,恒牙根吸收,牙齿发育不良,牙槽骨钙化不全等。
4.营养不良胚胎期母体的营养不良和生后的营养不良,都会影响儿童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各类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必要的矿物质等营养物,才能促进身体各部分的正常生长发育;若发生营养障碍,除全身呈现出不同的症状外,颌面部也会受影响。
维生素A缺乏时,牙齿萌出迟缓、乳牙滞留、牙体发育不良、釉质基质的形成及钙化均受阻,产生髓石及牙本质球间隙,严重时牙本质无小管而含有血管,牙呈白垩色。
维生素B缺乏时,常有唇炎、口角炎、舌乳头肥厚或裂痕,牙齿颌面生长停滞,牙槽嵴萎缩等症医学|教育网整理。
单纯维生素B2缺乏时可能与腭裂的发病有关。
维生素C严重缺乏时,可引起坏血病。
牙龈出血、水肿与充血、牙体发育不良,造成牙本质细胞退化,严重时失去造牙本质的能力和牙槽骨萎缩。
放射线显示,长骨中的成骨作用停止。
因此,放射线对诊断有帮助。
维生素D缺乏时,身体中钙磷代谢失常,能引起佝偻病,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
诚然,在我国因食物摄入不充分所致的营养不良已非常少见,但因吸收不良所导致的营养不良,则时有发现。
所以,只单纯摄取高营养价值的食物是不够的,还必须依据自身的咀嚼力,摄入较粗糙有一定硬度的食物,以利于咀嚼器官的发育。
虽然无单纯营养不良引起
的典型错合畸形,但充足而全面的营养能促进正常生长,并在维持良好的人体健康和口腔卫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