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综合疗法治疗鼻息肉病18例
司磊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09(29)9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鼻息肉病的疗效。
方法:18例鼻息肉病患者,采用手术、华蟾素、鼻速康喷剂等综合治疗,疗程2月。
结果:治愈11例,明显好转2例,好转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3.33%。
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鼻息肉病有较好疗效。
【总页数】2页(P889-890)
【关键词】鼻息肉病;手术;华蟾素;鼻速康喷剂
【作者】司磊
【作者单位】固始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25
【相关文献】
1.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40例病例资料报道 [J], 冯桐;
2.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40例病例资料报道 [J], 冯桐
3.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体会 [J], 王真
4.鼻内镜术后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J], 宋喜成
5.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76例的效果观察 [J], 华齐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Jan32(2)rh-bFGF在慢性鼻-鼻窦炎鼻窦息肉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Application Value of RH-bFGF in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of Paranasal Polyps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陈子涵(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河南南阳473000)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于慢性鼻-鼻窦炎(CRS)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CRS合并鼻息肉患者共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
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rh-bFG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总体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创面平均完全上皮化时间与术后180天完全上皮化比率大小,及用药期间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80天完全上皮化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rh-bFGF应用于CRS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治疗时,有助于提高总体治疗有效率、缓解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1 ̄8174(2021)02 ̄0179 ̄02CRS为一类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若患者不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造成鼻息肉形成,使得呼吸道正常结构遭受进一步破坏[1]。
临床上对CRS伴鼻息肉的患者首选鼻内镜下手术治疗[2],然而手术治疗无法有效控制局部炎症反应,且术后应激反应可引起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分泌物增多等术后并发症,因此者的动脉血气指标。
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4例患有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实施不同药物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经过药物治疗干预后,病情均有一定缓和。
试验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比对照组指标恢复较好(P<0.05),其治疗有效性相对更高(P<0.05)。
结论针对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实施低剂量罗红霉素进行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有效帮助患者病症缓解,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低剂量罗红霉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治疗疗效合并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是慢性鼻窦炎的亚型类病症,通常鼻息肉继发于慢性鼻窦炎。
然而,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此外,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经治疗后易复发,因此患者除需要药物治疗外,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据临床研究发现,实施抗生素要素对患者进行治疗,能起到有效治疗作用[1]。
本文就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疗效进行探讨研究。
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自2020年8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有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试验组37例,实施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干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19~45周岁,平均(29.55±2.45)岁;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18~43周岁,平均(27.83±2.6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参与者均自愿,患者与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1.方法1.2.1对照组治疗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
治疗周期为四周1疗程。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01-05T16:00:49.68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3期作者:孔庆才[导读] 方正县人民医院采取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的临床效果,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方正县人民医院 1508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加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随访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6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在上皮化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的临床效果,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布地奈德喷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效果所谓慢性鼻窦炎指的是鼻窦粘膜发生炎症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不同的炎性因子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流涕、比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1]。
目前,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主要手段为手术治疗,且实用性较高,然而各个国家对鼻内镜手术后局部用药的选择还没有统一。
本篇文章将针对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在28岁~60岁之间,平均年龄(44.7±5.6)岁,其分期分型为Ⅱ型,其中有13例为Ⅱ型1期,有22例为Ⅱ型2期,其余14例为Ⅱ型3期;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27岁~59岁之间,平均年龄(43.8±5.7)岁,按分型分为Ⅱ型,其中属于Ⅱ型1期的有12例,属于Ⅱ型2期为24例,其余13例均为Ⅱ型3期。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8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坚持两周给予一定的鼻腔微波和口服1~2个月的中药;对照组40例患者,只进行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
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观察组37例治愈,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7.5%;对照组30例治愈,6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0.0%。
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鼻腔微波及口服中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
标签:综合疗法;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
鼻窦炎和鼻息肉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被称为发生于鼻窦黏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或变态反应[1-3]。
鼻窦的炎症多表现在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等,可单侧鼻窦发炎,也可累及整个鼻窦,鼻窦堵塞及不通畅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头痛、鼻塞,甚至流脓涕;鼻息肉是指发生于鼻腔黏膜或鼻窦黏膜上的赘生物,中医将其称之为鼻痣,慢性炎症或变态反应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持续性地鼻塞可使呼吸不流畅。
目前临床上对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治疗主要以鼻内镜手术为主,从而有效彻底清除炎症和病变,使鼻内通气正常,恢复鼻子本身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文选取8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鼻腔微波和口服中药的综合治疗疗法,对照组只进行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经随访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0月在某院耳鼻喉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且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组4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占45%,女22例,占55%,年龄30~69岁,平均(42.0±2.5)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9.0±2.3)个月,术前CT检查,10例患者累及上颌窦,占25%,6例患者累及蝶窦,占15%,14例患者累及筛窦,占35%,10例患者累及额窦,占25%。
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20例,占50%,女20例,占50%,年龄34~71岁,平均(44.0±2.5)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8.0±1.3)个月,术前CT检查,8例患者累及上颌窦,占20%,16例患者累及蝶窦,占40%,8例患者累及筛窦,占20%,8例患者累及额窦,占20%。
两组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流脓鼻涕、持续性鼻塞、头晕、头痛等,且个别患者有嗅觉减退或消失,两组患者鼻腔内均有荔枝状赘生物,个别患者鼻道内有脓性分泌物。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及疾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80例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在术前3 d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或激素等药物,术中抬高患者头部15°~30°,并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鼻内镜观察下将鼻息肉摘除,然后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一系列切除术。
此外,观察组40例患者在手术后坚持给予2周的鼻腔微波治疗,1次/d,20 min/次,同时,服用中药萍芷片,3次/d,坚持服用1~2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不适症状消失,鼻腔黏膜无黏性分泌物,鼻窦口开放良好,且经CT 复查鼻息肉消失且无阻塞情况;有效:不适症状得到缓解,腔黏膜有少量黏性分泌物,黏膜区域有肥厚、水肿或肉芽组织生成,且经CT复查鼻息肉消失且阻塞情况得到缓解;无效:不适症状未改善或加重,窦腔仍有黏性分泌物,个别患者经鼻内镜检查术腔有粘连,且经CT复查鼻息肉未消失且阻塞情况明显。
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随访,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40例患者,37例治愈,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7.5%;对照组40例患者,30例治愈,6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0.0%。
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鼻窦炎和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多发病之一,其手术治疗主要在鼻内窥镜下进行,且随着内窥镜技术的成熟和完善,临床上对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下直接进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在不伤害鼻腔及鼻窦结构的情况下,可视范围大且清晰,手术创伤性小,可彻底清除病变,恢复鼻腔和鼻窦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0.0%,治疗效果好,有着传统鼻镜手术无法达到的临床疗效,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理论认为,鼻窦炎、鼻息肉多有湿热蒸于肺,从而使鼻窍结滞[4-5],进而引起鼻腔炎症,导致鼻窦炎鼻息肉等。
本文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加服1~2个月的中药萍芷片,萍芷片的主要成分为浮萍、黄芩、白芷、甘草、川穹、金银花等,充分利用白芷、银花的抗菌作用,川芎的改善血流,起加速新陈代谢的作用,多味中药共同达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临床意义显著,再加上鼻腔微波治疗加速创伤面恢复,从而使观察组达到
了97.5%的临床总有效率。
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术后护理也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进行定期内窥镜复查,同时注意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坚持用抗炎药和定期冲洗等,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感冒,防止病症复发。
另外,术前准备工作同样是手术成功的重点,为减轻炎症反应及术中出血的发生率,此项手术在术前3 d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或激素等药物。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既清除了鼻腔内息肉,同时也能清除炎症病灶,降低复发率。
其组织损伤性小、术后复发率低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其临床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郭子恒,张旭文,杨睿.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6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12):1653-1654.
[2]张小华.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80例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4(6):72.
[3]郑奇瑜,叶郁,陈聪聪.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392-393.
[4]彭尔娇.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228.
[5]曾晓霞.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综合治疗方法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126.
(编辑: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