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必修2成长训练:第三章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3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览众山小
三维目标
1.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的学习,了解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苯的取代反应与烷烃取代反应的区别。
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基本有机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3.在实验和小组合作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并从中学会建立模型、提出假说等科学方法。
学法指导
由于本节内容的安排与以往的教材顺序有所不同,主要强调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大家熟悉的素材来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往往有许多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内容,所以学习时要认真参与,积极动手实验,学会表达和交流。
在乙烯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从有关的化学制品的外观、用途和来源的认识开始,通过探究实验:从石油分馏中得到的石蜡油再进一步加热,掌握烯烃的性质,同时要注意回忆烷烃的性质并及时的加以对比。
了解了烯烃的性质后,在烯烃的代表物乙烯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对苯的学习,可以先建立苯的分子模型,再提出苯的结构假说,最后利用实验探究各种假说的正确性来确定苯的结构。
学习时要注意苯分子中键的特殊性。
第1页共1页。
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在水中不出现分层的是()A.三氯甲烷B.乙醇C.苯D.四氯化碳解析:CHCl3、C6H6、CCl4都不溶于水,遇水分层。
乙醇易溶于水,遇水不分层。
答案:B2.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苯B.氯化铁C.乙烷D.乙烯解析: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溴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只有乙烯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D3.下列物质,有固定熔点和沸点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乙烯解析:石油、煤和天然气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答案:D4.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C.乙烯使溴水褪色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解析:A为乙烯的氧化反应,B不是化学反应,D是取代反应,只有C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答案:C5.人们在远距离运输果实或花朵时,装有果实或花朵的密闭容器中,常常放有浸泡过KMnO4(aq)的硅土,其作用是()A.给容器消毒B.吸收水果或花朵产生的乙烯C.延长果实或花朵的寿命D.催熟果实或花朵解析:植物生命周期中的许多阶段,如发芽、成长、开花、果熟、衰老、凋谢等都会生成乙烯。
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催熟植物,吸收了果实或花朵产生的乙烯,就能延长其寿命。
答案:BC6.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反应,静置后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l4B.己烯C.苯D.酒精解析:同乙烯类似,己烯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酒精易溶于水,不会发生分层。
CCl4、苯均不溶于水,且二者均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溴水成无色。
答案:AC7.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CCl4、NaI溶液、NaCl溶液、Na2SO3溶液,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A.溴水B.FeCl3溶液C.KMnO4酸性溶液D.AgNO3溶液答案:D8.能说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事实的是( ) A.苯的一元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B.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解析:若苯的结构为,则只有A 、C 、D 三项的说法合理,而邻位二元取代物如邻二甲苯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构: 和。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关于乙烯的用途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塑料B.生产有机溶剂C.常作气体燃料D.作果实催熟剂解析: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可以用来制造塑料、生产有机溶剂和果实催熟剂,一般不用作燃料。
答案:C2.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CH3CH3B.CH3CHCl2C.CH3CH2OHD.CH3CH2Br解析:乙烯能与H2、HCl、H2O和HBr等加成分别生成CH3CH3、CH3CH2Cl、CH3CH2OH 和CH3CH2Br,故不可能生成CH3CHCl2,因为2个Cl不可能加成在一个C原子上。
答案:B3.下列有关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事实,无法用凯库勒结构式解释的是( )①呈六角环状结构②能发生加成反应③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④不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⑤分子中各分子间的键长都相等⑥分子中各C—H键长相等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②④⑥D.全部解析:凯库勒结构式是单双键相间的结构,与苯的实际结构不符。
答案:B4.已知甲苯()苯环上的二氯取代物有六种,则甲苯苯环上的三氯取代物有____种。
解析:甲苯苯环上被两个氯取代后,苯环上还有三个可被取代的氢原子。
当两个氯原子在苯环上排列的同时,苯环上的三个氢原子也在进行着相应的排列,这是一种隐含性变化,认识了它,也就掌握了该题的解题技巧、捷径。
答案:6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能用于鉴别CH3—CH3和C2H4的试剂是( )A.溴水B.KMnO4(H+)C.NaOH溶液l4解析:C2H4因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AB2.关于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是环状结构,其性质跟环烷烃相似B.表示苯的分子结构,其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苯的性质跟烯烃相同C.苯的分子式是C6H6,分子式中的碳原子远没有饱和,因此能使溴水褪色D.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独特的键,因此苯易发生取代反应而难发生加成反应解析: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鍵。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一、乙烯1、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2、乙烯的制取:过程:将浸透了石蜡油(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气体。
将该气体通入如下实验:(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2).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在试管口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
实验现象: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溴水褪色,点燃时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实验室制取:3、乙烯的性质(1)结构简式:CH2=CH2(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不饱和烃,可以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①乙烯的氧化反应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
→2CO2(g)+2H2O(l)C2H4(g)+3O2(g)点燃乙烯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说明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利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与卤素单质加成:乙烯与氢气加成: CH2=CH2+H2→CH3CH3乙烯与氯化氢加成: CH2=CH2+HCl→CH3C H2Cl乙烯与水加成; CH2=CH2+H2O→CH3C H2OH③乙烯的加聚反应nCH2=CH2→[ CH2−CH2 ]n(4)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经常用乙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5)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二、苯1、苯是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的,与乙烯一样,苯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2、苯的物理性质:苯通常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小,熔点为5.5℃,沸点为80.1℃;如用冰冷却,可凝成无色晶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2.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脱落酸B.乙烯C.生长素D.甲烷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7853IB.乙烯的结构简式: 22CH CH C.2-S 的结构示意图:D.4CH 分子的比例模型:4.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A NB.1mol 2N 与4mol 2H 反应生成的3NH 分子数为2A NC.1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转移电子数为2A ND.标准状况下,2.24L 4CCl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A N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49C H Cl 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6.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8.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C.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甲烷与Cl2混合,光照后黄绿色消失9.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B.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伴有黑烟C.乙烯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D.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可以断裂,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10.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它一般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11.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A.甲苯B.乙烷C.丙炔D.1,3−丁二烯12.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3.根据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多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反应①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将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也可得到乙酸D.向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14.以下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褪去D.苯使溴水褪色15.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16.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异丙苯的一氯代物共有6种C.可用溴水鉴别异丙烯苯和异丙苯D.异丙苯是苯的同系物二、填空题17.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联苯()等可通过煤干馏获得。
课后集训基础达标1.关于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中主要含C、H两种元素B.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烃组成的混合物C.石油有固定的沸点,故可分馏D.石油的分馏产物仍是混合物解析: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只有纯净物有固定的沸点。
答案:C2.将石油产品中的重油转化为汽油的过程属于()A.物理变化B.加成反应C.裂解D.裂化解析:裂解得到的是以乙烯为主的低碳烃。
裂化得到的是汽油。
答案:D3.某人看到一辆卡车在起动、刹车时排出黑烟,由此可推断这辆卡车所用的燃料是( )A.酒精B.汽油C.柴油D.液化石油气解析:按一般常识,汽车所用的燃料为汽油或柴油,且酒精、液化石油气一般不会产生黑烟,所以答案应在B、C两项中选择。
汽油的主要成分为C5—C11的烷烃,柴油的主要成分为C15—C18的烷烃,柴油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多于汽油分子中的碳原子数,而碳原子数越多的烷烃,其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时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炭而产生黑烟。
故排出黑烟者,其燃料为柴油。
答案:C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的键能是乙烷分子里C—C单键键能的两倍。
B.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而乙烷分子里的碳、氢原子不处在同一平面上。
C.乙烯和乙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而被氧气氧化,具有强还原性,所以它们也能被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
D.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乙烷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从结构和成键分析,C==C双键键能不是C—C单键键能的2倍,乙烯C2H4中6个原子同平面,乙烷能在氧气中燃烧,但不能被KMnO4(H+)溶液氧化。
答案:BD5.关于裂解和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裂解与裂化的产物都含有不饱和烃B.裂解与裂化都是为了得到气态烃C.裂解与裂化的原料都是石油分馏产品D.裂解与裂化都是使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烃的过程解析:裂化和裂解都是把石油分馏产品中分子量大的长链烃断裂生成分子量小的烃,均含有不饱和烃,但裂解的层次更高,生成的烃链更短,为气态,裂化生成的烃碳数相对大,多为液态(汽油)。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一、教学设计乙烯和苯是两类烃的重要代表物。
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认识;乙烯和苯的教学都能起到这种作用。
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本节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
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本节教学难点: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苯的取代反应与烷烃取代反应的区别。
1.教学模式设计由于本节内容的安排与以往的教材顺序有所不同,主要强调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学生熟悉的素材组织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可利用的素材设计或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给学生适当的动手实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研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化,力图有所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Ⅰ】提出问题:描述与乙烯有关的化学制品的外观、用途和来源→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探究实验:从石油分馏中得到的石蜡油进一步加热会得到什么?→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讨论交流:上述两种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的结论?乙烯与烷烃结构的差异性?得出结论: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从C的成键特点理解)。
评价与反馈:练习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设计Ⅱ】情景创设:提前布置学生实践活动(水果的催熟实验),或网上查阅水果催熟的相关资料。
展示交流: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如何得到这种物质?探究实验:加热分解石蜡油,观察现象?→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观察现象。
讨论交流:溶液褪色的原因?这种物质的可能结构?与烷烃结构的差异性?得出结论: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课标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3、认识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过程方法】1、查阅资料:利用煤的干馏生成的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情感态度】1、体验有机物与生产、生活的重要关系【课前预习】1、苯的分子结构的推导2、苯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资料(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煤的干馏煤的综合利用有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是将煤粉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为化学变化,也称煤的焦化。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将煤转变为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同时煤的燃烧效率得到提高。
煤的气化是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主要是将C与H2O(g)反应,生成的CO与H2又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等气体煤的液化是把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直接液化是将煤与H2在一定条件下作用生成液体燃料;间接液化是先将煤转化为CO和H2,然后经过催化合成,得到液体燃料,如CH3OH、乙二醇、液态烃、汽油等【课内探究】一、苯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请探究: 利用燃烧法测得苯的化学式为C6H6,请根据烃类物质的特点以及C的价键原则确定苯分子的可能结构(不考虑C=C=C这种结构)CH≡C—CH2CH2—C≡CH CH≡C—C≡C—CH2CH3CH2=CH—CH=CH—C≡CH请思考:这些结构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些什么化学性质?你可以用什么样的实验证明这些结构?有不饱和的双键或三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或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方案:加入溴的CCl4溶液或酸性KMnO4实验现象:颜色并不褪去实验结论:苯中无不饱和的双键或三键探究苯的结构会是吗?友情小贴士:实验证明苯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邻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由苯的一氯代物和二氯代物均只有一种,可知,苯上的六个H是等位的,相邻的两个H均是一样的,那你认为苯会是什么结构呢?凯库勒式:但是这种结构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苯的化学性质,只是在当时很了不起,所以至今都还在沿用苯的分子结构:强调: 苯分子并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温馨点击:若Ω≥4,则通常含有苯环苯分子并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事实依据:1. 苯环上的碳碳键的键长和键能均相等2.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反应而褪色3. 苯环上的邻二氯取代物结构只有一种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共价键,主要体现碳碳单键的性质(易取代,难加成)苯是平面形分子,其6个C与6个H在同一个平面上,且为正六元环(键角120°)。
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符合下列分子式的有机物没有同分异构现象的是( )A.CH4B.C12H22O11C.C4H10D.C4H8思路解析:烷烃中甲烷、乙烷、丙烷分子没有同分异构体,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所以A正确;C4H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4H8、C12H22O11都分别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A2.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思路解析:长途运输水果时往往会释放乙烯气体,乙烯是水果催熟剂,容易造成水果早熟甚至腐烂、霉变。
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防止水果早熟。
答案:C3.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A.混合气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B.混合气通过盛足量溴水的洗气瓶C.混合气通过盛水的浩气瓶D.混合气跟氯化氢混合思路解析:本题易错答A、B。
(1)分析B,因为CH4+Br2水不反应,而CH2==CH2+Br2CH2Br—CH2Br,生成了不溶于水的1,2-二溴乙烷,从而使通过Br2水洗气瓶后,混合气提纯而得到纯净CH4。
(2)A选项为错误答案,虽然甲烷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但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产生其他杂质气体,从而不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
答案:D4.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思路解析: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苯分子中不含有简单的碳碳双键。
主动成长夯基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含基本元素是碳和氢,所以石油属于烃B.主要是烃类混合物,所以有固定的沸点C.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思路解析:石油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烃,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答案:AB2.下列物质中,有固定沸点的是( )A.汽油B.聚乙烯C.漂白粉D.甲苯思路解析:混合物无固定的组成,因而无固定的熔、沸点;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而有固定的熔、沸点。
题中给出的各选项中,仅有甲苯是纯净物。
答案:D3.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B.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伴有黑烟C.乙烯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D.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可以断裂,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思路解析:乙烯分子中的双键有一个易断裂,使得乙烯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并不易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D4.2005年3月10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 t苯泄入路边300 m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
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苯的性质,苯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
所以选项A错误。
答案:A5.欲制取较纯净的1,2-二氯乙烷,可采取的方法是……( )A.乙烯与氯化氢加成B.乙烯与氯气加成C.乙烷与氯气以1∶2的体积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D.乙烯先与氯化氢加成,再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在光照下反应思路解析:1,2-二氯乙烷的制取途径很多。
选项A中得到的是1-氯乙烷;选项C中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是多种氯代烷的混合物;选项D中1-氯乙烷与氯气取代时的产物也是多种氯代烷的混合物。
只有选项B可得到惟一产物1,2-二氯乙烷。
答案:B6.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苯B.氯化铁C.乙烷D.乙烯思路解析:乙烯既能通过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又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而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苯、氯化铁、乙烷既不能与溴水反应,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7.某人坐在空调车内跟在一辆卡车后面,观察到这辆卡车在起动、刹车时排出黑烟,由此可推断这辆卡车所用的燃料是( )A.酒精B.汽油C.柴油D.液化石油气 思路解析:酒精、液化石油气在燃烧时不会产生黑烟;汽油的主要成分为C 5—C 11的烷烃,柴油的主要成分为C 15—C 18的烷烃,柴油分子中碳原子数多于汽油分子中碳原子数,而碳原子数越多的烷烃,其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时多为不完全燃烧,生成碳单质等而产生黑烟。
因此,排出黑烟者,其燃烧为柴油。
答案:C8.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反应,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A.四氯化碳B.乙烯C.苯D.酒精思路解析:乙烯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酒精易溶于水,不会发生分层。
四氯化碳、苯均不溶于水,且二者均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溴水层成无色。
答案:AC9.在标准状况下,CH 2==C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耗用相同体积的氧气,则CH 2==CH 2和CO 的体积比是( )A.1∶6B.4∶1C.1∶1D.任意比思路解析:利用耗氧量相等列比例式。
设C 2H 4的物质的量为x→耗O 2为3xCO 的物质的量为y→耗O 2为21y 3x ∶21y=1∶1, 3x=21y 解得61 y x 答案:A10.城市中许多家庭使用的罐装“煤气”,实际上是液化石油气,以下有关液化石油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化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丁烯B.液化气用完后,瓶内往往会残留一些液体,其成分是水C.液化气可用作燃料D.液化气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思路解析:液化气作为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丁烯,此外还含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戊烷、己烷等烃类物质,故用完后会残留少量的液体。
这些残留液体是液态烃类物质,而不会是水。
答案:B11.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思路解析: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甲苯可看作甲苯基—CH3,取代了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上的3个氢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所以甲苯中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苯乙稀分子中苯环平面与乙烯基所在平面可能重合;苯乙炔中苯环平面与乙炔基所在平面一定重合。
答案:B12.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
有人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①、②、③、④装置中可盛放的试剂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A.品红溶液B.NaOH溶液C.浓H2SO4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5)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CH2Br-CH2BrCH2==CH2+Br2−→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SO2+Br2+H2O====H2SO4+2HBr乙烯不与NaOH溶液反应,但二氧化硫能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H2O),二氧化硫是否存在可用品红溶液检验。
乙烯的检验应放在排除SO2的干扰后进行。
选通过品红溶液褪色检验SO2的存在;再通过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
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实验检验乙烯。
答案:(1)①A;②B;③A;④D;(2)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3)除去SO2,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4)检验SO2是否除净;(5)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13.下列芳香烃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跟溴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所得一溴代物(C8H9Br)有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是( )思路解析:在C项中,苯环上的任何一个氢原子被溴取代后的物质是相同的:故不可能存在三种同分异构体。
在D项中,一溴代物中有两种:A、B两项中可取代的位置有邻位、间位和对位,A项的取代物为、、;B项的取代物为、。
答案:AB14.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也叫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液体,命名为苯,写出苯甲酸钠与碱石灰共热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实验室可以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反应制甲烷气体。
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 CH4↑+Na2CO3)。
(2)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CH CH)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C6H6的一种含三键且无支链链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烷烃中脱去2 mol氢原子形成1 mol双键要吸热。
但1,3-环己二烯()脱去2 mol氢原子变成苯却放热,可推断苯比1,3-环己二烯____________ (填“稳定”或“不稳定”)。
(4)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____________事实(填入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5)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属典型的信息推断题,充分考查学习能力,特别是信息迁移的能力。
第(1)问中要求写出苯甲酸钠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而不是苯甲酸跟石灰反−CH4,从结构上看,是由氢原子代替原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提示信息:CH3COONa−→子团“—COONa”而得到相应的烃,那么在相同条件下由氢原子代替原子团“”而得到苯。
第(2)问要求写出“含碳碳三键”、“无支链”的同分异构体,所以有多种可能答案。
第(3)问中,根据物质的稳定性原则知,物质能量越低,化合物越稳定。
第(4)问中难度较大,要求在题中假设“单、双键交替”前提下分析问题。
若是单双键交替,分子中含有三个碳碳双键,可以跟溴分子、氢分子等发生加成反应,邻二溴苯应有两种。
答案:(1)(2)CH≡C—C≡C—H2—CH3(3)稳定(4)a、d(5)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