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6.20 MB
- 文档页数:92
针灸补泻手法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人体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等问题。
针灸术中有一种重要的手法,即补泻手法。
补泻手法可以分别用于调节人体气血的补充和排除。
补手法是针刺术中的一种手法,其原理是通过刺激某些特定的穴位来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健康的目的。
补手法主要适用于气虚、血虚、阳虚等病症,如疲乏无力、面色苍白、贫血等症状。
补手法的实施方法有多种,但核心思想都是通过增强穴位的刺激,以引导和增加气血的运行。
常见的补手法包括:尺泽穴补手法、足三里穴补手法、百会穴补手法等。
这些穴位都是与气血运行直接相关的重要穴位,刺激后可增加气血的供给和流动。
了解补手法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泻手法。
泻手法与补手法相反,是针刺术中的另一种核心手法。
泻手法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人体气血的排泄和流动,以达到调理人体健康的目的。
泻手法主要适用于气滞、血瘀、热盛等病症,如胸闷、痛经、高血压等症状。
泻手法的实施方法也有多种,但核心思想一致,即通过刺激穴位来增加气血的排泄和流动。
常见的泻手法包括:崇泽穴泻手法、风池穴泻手法、曲池穴泻手法等。
这些穴位都是与气血排泄和流动直接相关的关键穴位,刺激后可增加气血的排除和流通。
补泻手法在针灸术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帮助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改善健康状况。
但是,补泻手法的实施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因此不能随意进行。
如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最好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总之,补泻手法是针灸术中的重要手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的补充和排除。
补手法适用于气虚、血虚、阳虚等病症,可以增加气血的供给和运行;泻手法适用于气滞、血瘀、热盛等病症,可以增加气血的排除和流通。
补泻手法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
刺法灸法来新浪关注@暮染嵐煙新浪微博:/xywang 1990- 2 -学暮染嵐煙作品第一章 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著作?6. 奠定刺法基础的著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著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著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A 型题1.针刺起源于( B )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E .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 A )A .圆针B .圆利针C .长针D .大针E .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 D )A .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B .《曹氏灸方》C .《备急灸法》D .《孟子·离娄篇》E .《黄帝明堂灸法》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著作( B )A .《灵枢》B .《针经指南》C .《金针赋》D .《针灸大成》E .《神应经》(二)B 型题A .艾条灸B .灯火灸C .间接灸D .温针灸E .天灸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 B )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 E )A .十二字手法B .下手八法C .阳中隐阴D .青龙摆尾E .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 C )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 D )A .苍龟探穴B .赤凤迎源C .子午捣臼D .青龙摆尾E .白虎摇头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 C )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 C )(三)C 型题A .间接灸B .实按灸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 B )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 A )来新浪关注@暮染嵐煙新浪微博:/xywang 1990- 3 -A .电针B .水针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 D )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 C )(四)X 型题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 ABCD )A .圆针B .锋针C .大针D .长针E .皮内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E )A .腧穴特种治疗技术B .灸法技术C .针刺技术D .推拿技术E .特定部位刺法技术二、判断题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A型题1.针刺起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E.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A)A.圆针B.圆利针C.长针D.大针E.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D)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B.《曹氏灸方》C.《备急灸法》D.《孟子·离娄篇》E.《黄帝明堂灸法》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B)A.《灵枢》B.《针经指南》C.《金针赋》D.《针灸大成》E.《神应经》(二)B型题A.艾条灸B.灯火灸C.间接灸D.温针灸E.天灸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B)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E)A.十二字手法B.下手八法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E.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D)A.苍龟探穴B.赤凤迎源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E.白虎摇头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C)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三)C型题A.间接灸B.实按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B)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A)A.电针B.水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D)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C)(四)X型题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ABCD)A.圆针B.锋针C.大针D.长针E.皮内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BCE)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B.灸法技术C.针刺技术D.推拿技术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二、判断题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针灸补泻的手法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大家可能听说过补泻手法这一操作类型。
补泻具体是何种含义呢?其实补与泻需要分隔看待,两者都属于与中医针灸开展治疗的重要原则。
中医讲究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通过采用针刺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实现“泻”或“补”的效果,使人体内部经络能够恢复正常,达到治愈疾病的最终目的。
补泻手法实际含义补类手法主要通过增强人类自身正气的方法,使内部脏器功能低下状态可以得到消除,实现恢复健康。
泻类手法则需要疏通内部亢进功能,使人体脏器能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补泻过程中,需要掌握恰当的手法才能够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针灸补泻的实践效果在经过针灸补泻治疗后,人体内部功能状态会从病理现象逐渐恢复为正常状态,使患者能够摆脱疾病困扰。
在补泻实践过程中,若病人本身处于较为疲惫的状态,从中医角度分析属虚症时,针刺便可以有效补虚,使机体可以得到充实效果,解决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
在身体处于内部实火旺盛状态时,针刺可以清除内部邪热状态,达到降低亢进功能的效果。
例如,在患者出现胃肠道问题时,经过中医辩证分析,明确主要病因,是胃部功能亢进。
通过采用针灸补泻处理方法,便可以有效泻除病人体内实火,使胃部功能回归正常化。
针灸补泻应用手法的影响条件中医与西方医学不同,应用手法可能会受到各式各样的条件影响。
因此,在开展相关治疗活动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辩证开展针灸补泻措施。
在针刺过程中,治神与守神属于重要影响条件之一。
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患者进行定神处理,使其能够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避免对针灸治疗产生抵触。
同时,还需要利用望闻问切的中医检查原则,对患者补泻过程中产生的神态变化进行分析,确保医患合作基础能够有效建立。
在针刺过程中,操作医者需要保证精神集中,及时观察病人神色情况,保证针灸能够迅速刺入,完成后续养神流程。
针刺后为避免补泻效果受到意外影响,需要及时嘱咐患者维持平静情绪,避免出现严重波动。
此外,补泻与得气前提也存在一些重要关联。
简介补和泻是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
“补”,主要用于治疗虚证。
“泻”,主要用於治疗实证。
在针灸疗法中的补泻主要是通过应用不同手法以产生不同刺激强度与特点而取得的。
古代应用的针法补泻种类很多,主要有“ 迎随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捻转补泻”等,参见各条。
2分类病证补泻是针灸治病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补泻手法则是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常用补泻手法和专用补泻手法两种。
常用补泻手法针对具体穴位而施用的常规操作手法。
①捻转补泻。
进针得气后,将针进行不同角度的左右旋转,以达到补泻目的的一种针刺手法。
一般来说,以右手持针为主,常称之为持手,顺时针方向旋转为主的时候是补法,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主的时候是泻法;若是两手同时捻转,则左手持针捻转顺时针方向为主的时候是泻法,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时候是补法。
在捻转的力度上,若是补法则顺时针方向的捻转力度较大,逆时针方向的捻转力度较小;泻法则相反。
在捻转的角度上,若是补法则顺时针捻转的角度稍大,逆时针捻转的角度较小。
②提插补泻。
进针得气后,将针进行不同幅度的上提下插动作以达到补泻目的的一种针刺手法。
一般来说,下插为主的时候是补法,上提为主的时候是泻法。
上提下插的时候,不要离开得气点或不要离开得气点太远,否则提插就失去意义。
在力度上,下插时用力较大、上提时用力较小者是补法,反之是泻法。
下插速度较快,以形成一种冲击力,上提速度较慢,以形成一种舒缓感的是补法,反之是泻法。
③徐疾补泻。
进针得气后,将针进行不同频率的提插捻转,以达到补泻目的的一种针刺手法。
一般来说,频率较快者为泻法,频率较慢者为补法。
这种频率不仅仅是指1分钟之内捻转提插次数的多少,更主要的是指在捻转提插过程中的频率变化。
在提插手法中,提的速度快,插的速度相对较慢的时候是泻法,反之是补法;在捻转手法中,顺时针捻转速度较快,逆时针捻转的速度较慢的时候是补法,反之是泻法。
④迎随补泻。
一是针尖顺经脉的循行方向针刺的为补法,反之为泻法;另一是在经脉气机到来的时候进行针刺的为补法,在经脉气机离开的时候进行针刺的为泻法。
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
针刺补泻是一种治疗有害能量堵塞或过剩能量在人体器官内外脏
腑集中的中医疗法,通过利用针灸的特定法门,采取穴位的损利、补泻、疏散、收衣的方法治疗病症,以滋阴养血、行气通络、活血止痛、改善气血循环等手段,发挥特定的生理改善作用。
基本的手法有:
1. 按摩手法:以小腿两面为起点,由里往外,以刮、揉、捶、轮、剪等方式对腹部腰部等做合适的按摩,以促进胆脾胃肠气血循环,疏
散气血瘀滞,调和肝脾胃脘机能。
2. 拔罐手法:以太极奇门八卦作为基本构成原理,以其中的卦名,在一定的穴位上施以拔罐,能够调节经络,改善症候。
3. 特异性按摩:采取捏、捻、拨、摩、研、按等技术,按照穴位
局部或某个器官,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疏散痹滞,降低
有害物质的浓度,而达到疗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