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3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区别;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2.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特点和区别;3. 常见的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3. 实践:让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并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外观、质地、味道等特点。
4. 探究:让学生讨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区别,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5.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煮鸡蛋和生鸡蛋的比较,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不同。
6. 总结:让学生总结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特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 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增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3.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判:1. 口头评判: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时给予必定和指导。
2. 书面评判: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总结,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六、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行收集更多有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知识,进行深入钻研。
2. 组织学生到市场或超市实地考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
2. 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修,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特点和区别,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希望本设计方案能够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共同增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辨别生熟食物教案一、引言。
食物的熟度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食物可能存在细菌和寄生虫,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正确辨别生熟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辨别食物的熟度。
二、辨别生熟食物的方法。
1. 视觉检查。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食物的外观来初步判断其熟度。
熟食物通常会呈现出金黄色或棕色,而生食物则可能呈现出淡黄色或粉红色。
比如,生的肉类通常呈现出粉红色,而熟的肉类则呈现出金黄色或棕色。
此外,熟蔬菜通常会变软,而生蔬菜则比较脆生。
2. 嗅觉检查。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闻食物的气味来判断其熟度。
熟食物通常会散发出香气,而生食物则可能没有明显的气味或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
比如,熟肉类通常会有一种肉香味,而生肉类则可能会有一种腥味。
3. 触觉检查。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触摸食物的表面来判断其熟度。
熟食物通常会比较软,而生食物则可能比较硬。
比如,熟肉类通常会比较容易被切割,而生肉类则可能比较难以切割。
此外,熟蔬菜通常会比较容易被捏碎,而生蔬菜则可能比较难以被捏碎。
4. 温度检查。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触摸食物的温度来判断其熟度。
熟食物通常会比较热,而生食物则可能比较冷。
比如,熟肉类通常会散发出热气,而生肉类则可能比较凉。
此外,熟蔬菜通常会比较热,而生蔬菜则可能比较凉。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食物的熟度,从而避免食用生食物带来的健康问题。
当然,为了确保食物的安全,我们还应该注意食物的储存和加工,避免食物受到污染和变质。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文学会正确辨别食物的熟度,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小学综合实践教案《生蛋和熟蛋》生蛋和熟蛋,这是一节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鸟类的生物特征、观察蛋的变化以及学习基本的烹饪技能。
以下是对该教案的详细描述。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生物特征,掌握鸟类的繁殖方式,以及蛋在繁殖过程中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蛋的颜色、形状和硬度等特征,学习如何判断鸟蛋是否是生蛋或熟蛋。
3.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简单的烹饪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鸟类的生物特征和繁殖方式。
2. 生蛋和熟蛋的区别及判断方法。
3. 简单的烹饪技能。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活动(15分钟)将教室布置得像一个小鸟的窝穴,让学生感受到小鸟生活的环境。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出问题:“鸟类是如何繁殖的?我们能从鸟蛋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步骤二:学习鸟类的生物特征和繁殖方式(3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鸟类的生物特征和繁殖方式,包括羽毛、嘴巴、脚爪等特征和卵生方式。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察,帮助学生加深对鸟类的了解。
步骤三:观察蛋的特征,判断生蛋和熟蛋(30分钟)分发几个鸟蛋给学生,并让他们仔细观察蛋的颜色、形状和硬度等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辨生蛋和熟蛋的方法,例如熟蛋在水中会浮起,而生蛋则会沉到底部。
步骤四:实践活动:制作煮鸟蛋(40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套煮鸟蛋的工具。
学生按照指导,用特定的方法煮鸟蛋。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同时强调食品安全和卫生。
步骤五:品尝煮鸟蛋,总结经验(20分钟)将煮好的鸟蛋品尝,引导学生描述蛋的口感和味道,并让他们总结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鸟类的生物特征和繁殖方式,还学会了观察蛋的特征并判断蛋的熟度。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培养了一定的烹饪技能。
这种综合实践的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学设计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学设计模板(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并会辨识。
2、经历建构食物链等科学概念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渗透维持生态平衡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经历建构食物链等科学概念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食物链中动植物间的排序及箭头的指向。
四、教学准备:每人一张学习卡,学生自备铅笔、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一、寻找、发现——建立食物联系1、孩子们,请看大屏幕。
(出示稻田图)这是——(稻田)谈话:在这片稻田里有茂密的水稻,还会有哪些生物生活在这里呢?(预设:草、虫、鸟、蝗虫、青蛙、蛇、鹰??)2、在这一区域里生活着这么多种类的生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
(板书:食物联系)4、你能发现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吗?哪两种生物之间有着食物联系呢?我们来找一找,理一理吧,记录在学习卡上。
5、学生活动,小组交流。
6、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对食物联系表达方式进行比较)二、交流、分析————建构食物链概念1、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你这样表示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生物为什么需要食物:生物的生存需要能量,食物为它们提供的就是——能量)2、这里的箭头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这里箭头表示的是食物流动的方向,能量传递的方向。
)3、分析比较这几种表达方式,哪一种更能表示出他们之间的食物联系?知道生物学家采用的是哪种方式来表达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的吗?他们为什么这样表述呢?(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传递:自然界中的动物吃食物是为了摄取营养、获得能量。
4.一天的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对食物进行记录和分类,发现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健康。
2.学生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的活动,逐步学会细致地思考、筛分。
2.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在对食物进行记录和分类活动中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养料与能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在对食物进行记录和分类活动中,发现我们吃的食物是丰富多样的。
难点:学生通过对多种多样的食物进行分类,发现我们吃的食物是丰富多样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三餐统计表。
小组:学生活动手册、按餐别统计的调查记录表、食物卡片。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L猜谜语11)一粒粒,像珍珠,白灿灿,锅里铺,煮熟香气飘满屋,引得饥肠咕噜噜。
(大米)(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花生)2.我们的生活离得开食物吗?是的,我们的生活和食物息息相关,我们一天要吃三餐:早餐、午餐和晚餐,说一说:下面是哪些食物?(预设:吃了豆腐鱼汤,还吃了面条/吃了包子、红烧肉、鸡翅、豆角)3.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一天的食物。
4示课题:4.一天的食物(板书)。
二、活动一:记录统计一天中吃的食物(预设15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统计表]1.引言:你能把一日三餐的食物按照早餐、午餐和晚餐记录在这张表格中吗?(展示三餐记录表)2.提问:刚刚有同学说他吃了一碗布条,大家想一想这碗布条算几种食物呢?(预设:里面有一个鸡蛋,青菜,牛肉和面条)3.分析:一碗丰盛的面条里面是由面条、青菜、鸡蛋和牛肉四种食物组成。
小学英语食物教学教案【篇一:小学英语优秀教案】外研版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 6 lesson1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外研版小学英语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课型是交际型听说课,含八个食物名称单词和五个功能性对话。
熟悉的食物和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境;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力求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1)能听懂、会说、会读flour、meat、salt、sugar、corn、lettuce、六个单词。
2)能听懂、会说what do we need? we need some meat how much is the ____? it’s ____ yuan a kilo. can i have ____ kilo,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____ yuan, please. 2、语言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体会用英语购物的乐趣。
2)培养学生持续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热情。
四、教学重点:学生对flour、meat、salt、sugar、corn、lettuce六个单词有正确的语音认识,能对句型what do we need? we need some ____. how much is the ____? it’s ____ yuan a kilo. can i have ____ kilo,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____ yuan, please.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到真实情境中。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蛋和熟蛋一. 实践目标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能够:1.区分鸡蛋的生熟状态;2.掌握简单的煮蛋方法;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实践材料鸡蛋、锅、水、计时器、餐具、盐、醋、酱油等材料。
三. 实践步骤1. 热身环节由老师出示几个生鸡蛋和几个熟鸡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辨它们的差别。
2. 实践活动1.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两到三人。
每个小组准备2个生鸡蛋和1个熟鸡蛋。
2.用标尺或者毛巾包裹,将每个鸡蛋从0.5米的高度轻轻放下,观察它们的表现。
3.将3个鸡蛋放入同一锅中煮沸,分别加入盐、醋和酱油等不同调料,观察煮熟的蛋的颜色和味道差异。
4.把煮好的鸡蛋剖开,观察里面的变化。
5.对实践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判断生熟鸡蛋的方法,让同学们对鸡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 总结环节1.让同学们说出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探究收获。
2.同学们讲述实践的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形成对比分析。
3.总结生熟鸡蛋的区别,煮蛋的技巧,和吃蛋的营养知识等。
4.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 实践内容1. 煮蛋方法1.烧水:在锅中加入足够的水,让水刚好覆盖鸡蛋。
2.加入鸡蛋:把鸡蛋放入锅中,让它们在水中自然浸泡10秒钟。
3.煮蛋:轻轻搅动鸡蛋,使蛋黄和蛋白结合。
用火柴点燃计时器,开始计时。
1.软煮蛋:煮3-5分钟。
2.半熟蛋:煮5-7分钟。
3.硬煮蛋:煮10-12分钟。
4.取出鸡蛋:用勺子或者筷子把鸡蛋从锅中取出,放在盘子中,等待凉却。
2. 吃蛋的健康知识鸡蛋的营养丰富,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每天吃一个鸡蛋有益健康,但也要注意食用方法:1.鸡蛋不能过量食用,一天最好不要超过2个。
2.蒸、炒、煮、烤等多种食用方法,不要同一种方式过多地重复食用。
3.煮鸡蛋时一定要煮熟,未熟透的鸡蛋会导致食物中毒。
五. 实践效果经过实践这个活动,孩子们对鸡蛋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同时,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6、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食物中毒,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2. 了解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发病特征。
3. 懂得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和处理食物中毒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懂得预防食物中毒。
教学方法:导入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播放食物中毒的视频(学校食物中毒视频)师:同学们看到的视频新闻报道了一件什么事情呀?(学校发生了食物中毒事件)很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么多了同学发生了食物中毒呢?(学校食堂的饭菜变质了,或豆芽菜酸了等等),你看的真仔细,说的非常好,请坐。
观看了视频,同学们说食物中毒可怕吗?(可怕)对,食物中毒非常可怕,不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严重了还会危及生命。
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命健康,我们就要了解有关食物中毒方面的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安全教育第4课《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板书课题:怎样预防食物中毒)二、教学新知师:在生活中同学们是否也听到、看到甚至亲身经历过类似这样由于使用了不当的食物而影响身体健康,进而引发更为严重后果的情况呢?学生1:有一次妈妈把冰箱里的剩饭菜拿出来吃,之后上吐下泻,太吓人了。
(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原来冰箱里的剩饭菜处理不当吃了会上吐下泻呀)再看其他同学有什么经历。
学生2:我在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了几包辣条,吃完恶心、呕吐、腹泻,太难受了。
(听了这个同学的经历,你还会去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了辣条吃吗)同学还有什么经历呢学生3:有一次,奶奶去山上采蘑菇,回来做成菜,全家人吃后腹痛,呕吐,还是邻居把我们送到医院的呢!(嗯,很多野蘑菇是有毒的,同学们吃蘑菇要小心了)还有哪个同学说说呢?学生4:我从网上看到,说是喝酒后吃柿子容易中毒。
(你告诉我们有些事物是不能一起吃的,很好)还有哪个同学学生5:我爸爸说,他单位的几个同事在饭店吃饭,吃了一种叫河豚的鱼,都中毒了,有两个叔叔还住院了好几天才能上班。
(河豚鱼处理不好吃了会中毒) 学生6:去年暑假我的表弟在路边的小吃摊上买了几个炸鸡翅,吃完就发热、恶心、腹泻、可把我们吓坏了,赶紧送医院治疗才脱离危险。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建德市梅城镇中心小学朱晨教材简单分析:《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
教材共分3个部分。
一、生食和熟食,这部分的目的只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
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
三、玉米由生变熟部分的目的不在于静态地观察生玉米粒和烤熟的玉米粒异同,重点是要求学生观察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技能目标: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
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和描述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实验器材:1.生苹果,煮熟的苹果;2.生、熟芋头;3.生、熟马铃薯;4.生、熟玉米粒;(老师喂他第二种食物——生的毛芋)生:脆脆的、有点麻,是不是……师:为什么不能确定是什么食物?生:好像平时从来没吃过这种食物。
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生:第一个。
(让学生看看自己是否说对了。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知道有些食物(举起苹果)我们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举起毛芋)烧熟了更好吃,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请学生来说说看)好,这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板书课题)(本环节设计意图:1.通过“猜一猜”辨别食物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仔细观察的能力。
2. 联系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说生吃,熟吃的食物,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新课教学(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师:(出示生马铃薯)提问:这是什么?适合生的吃还是熟的吃?生:熟吃。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目标:1.知道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不同。
2.能用观察、实验、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物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精神,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描述生、熟食物的不同点和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和描述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各组生熟马铃薯、碘酒、牙签、放大镜、滴管、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盛水烧杯、鸡肉、干湿抹布......2.教师: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一、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用常用打语招呼。
2.展示一份食谱。
3.早餐食物的品种一样吗?食用方法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板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4.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适合生吃,生吃有什么好处?板书:营养不易损失。
5.生活中有很多食物适合熟吃,熟吃有什么好处?板书:易消化、吸收师:看来大家认为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之间可能存在着这些不同点,那到底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否有这些不同特点,还有没有其它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观察生、熟马铃薯1.为了进一步观察,我们这节课准备了常见的蔬菜(出示:马铃薯)。
一个生马铃薯一个熟马铃薯,好辨认吗?2.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有什么不同?用什么观察方法来辨认?3.学生汇报、交流方法。
4.学生实验,把现象记录在表1里,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上前汇报实验现象(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什么现象)。
6.师: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发现了熟马铃薯在气味、味道、软硬、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发现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淀粉)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三、观察、比较生熟鸡肉1.那除了像马铃薯这样蔬菜类食物适合熟吃,还有哪些食物适合熟吃?2.另外肉类也适合熟吃,那肉类的食物从生到熟有没有变化?3.为了进一步研究我们准备了什么肉呢?(出示:生鸡肉)生鸡肉有什么特点?4.学生观察生鸡肉,填记录表。
5.学生汇报。
6.要想知道鸡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该怎么办呢?7.在家里通常用什么烹饪方法做熟鸡肉?(煮、炸、炒......)8.想不想在课堂上把鸡肉做熟?a.引出酒精灯b.交流酒精灯使用方法c.介绍其它仪器名称d.录像:煮鸡肉的操作过程e.学生上前模拟操作9.学生实验10.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学设计与反思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中国美食》教学设计之一知识技能】1.正确认读“菠、煎、腐”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等8个字。
2.正确认读“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词语;正确读写“红烧茄子、烤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制作哪种食物运用那种烹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读好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了解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
2.告诉学生,本文就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
今天,我们来研究《中国美食》。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
(板书:中国美食)二)检查预1.(课件出示)出示11道美食图片。
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请同砚们把书翻到第35页,把书端好,自在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假如读对了人人就随着读一遍。
重点指导翘舌音“烧、肉、炒”,前鼻音“饭”。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菠菜香煎豆腐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3.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精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2)自在读全文,争取读得精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烧烤鸭肉炒饭茄鸡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
2014-3-2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科学概念:食物从生到熟的过程中发生形状、颜色外观等营养的变化有助于人体消化和营养吸收。
有些食物适合生吃,有些食物适合熟吃。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操作指导有序进行科学观察、检测脂肪、淀粉和维生素C 等实验,并能够用文字或语言描述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健康生活饮食观,食物烧熟之后可能会营养流失,如果生吃必须保证卫生,但也是因人而异。
教学准备:
引入:土豆猪肉苦瓜箱子
环节一材料: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生、熟土豆/猪肉
环节二材料:生熟苦瓜汁高锰酸钾溶液
教学过程:
一、课前暗箱操作引入:
师:老师第一次来做客,给你们带了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想吃吗?
生:想
师:拿出来猪肉,好请你吃!
生:不要吃
师:为什么?
生:说理由。
生的食物:细菌,卫生……
熟的食物:好吃/好咬/口感/细菌/卫生/营养/消化(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好吃、好咬、松软是有助于消化。
板书和课件出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目标:暴露学生关于生吃和熟吃的前概念。
二、观察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师:关于生吃和熟吃,大家了解了一些信息,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些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ppt)
为了节约时间,老师把土豆和苦瓜煮熟了。
但肉忘记了,借用这些器材怎么加热呢?
老师也有几点提示,请看:
生:要注意加热的安全。
……
师:提醒的很对。
今天我们的课堂有很多老师,在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你可以邀请老师当你的小助手,帮助你们。
2.学生实验
可以开始了吗?实验时注意思考的问题。
实验过程中巡视,边实验边记录的小组奖励奖卡。
3.学生实验汇报
PPT:食物发生什么变化?根据什么现象说明食物生吃好还是熟吃好?
学生汇报
及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应而推测食物生吃好或者熟吃好。
老师结合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仅仅抓住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说明生吃或者熟吃好?可以有争议。
目标:学生基于观察提出自己的推理。
4.由表及里-检测苦瓜维生素C含量变化
刚刚大家发现苦瓜从生到熟发生了外观上的变化,那它的营养成分呢?
科学家有一种检测方法:请看
高锰酸钾溶液遇到维生素C会褪色,维生素C含量越高褪色越快。
这是刚刚榨出来的生苦瓜汁和熟苦瓜汁。
学生实验检测苦瓜维生素C含量实验。
现在关于生吃还是熟吃,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目标:根据实验观察进行推测
三、一英寸宽一英尺深“深入研讨”
通过观察,对于生吃和熟吃大家有了自己的观点,关于食物还有很多秘密,请看资料袋。
可以根据资料卡完成韦恩图。
看来有些食物适合生吃,有些食物适合熟吃,有些食物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熟吃。
不管哪种吃法以健康为主,建议大家看看食物营养学。
目标:搜集信息完善健康饮食的观念。
课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