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45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发展时期的产物。
社会关系的变化。
劳资矛盾加剧。
中小资产阶级破、分化。
商业精神与金钱关系。
宗法制关系被金钱、物欲替代。
启蒙时代“理性王国”的诺言遭到现实讽刺。
重新审视阶级关系,现实思考、观察与批判。
哲学基础。
由康德、黑格尔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向费尔巴哈唯物哲学的转变。
泰纳的种族、时代、环境决定论思想。
文学传统的继承。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乌俄的现实主义传统。
浪漫主义的社会批判、个人反叛。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1、思想特征强烈的暴露性与批判性。
着力黑暗现实的批判,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坚持对现有秩序的否定批判。
同情下层社会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改良主义。
表现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小人物苦难与中小资产者的个人奋斗。
塑造个人反抗者形象。
2、艺术特征概括生活的广阔性、深刻性。
把文学看作分析研究社会的手段,提供特定时代俄社会历史画面,揭示现实矛盾,探讨社会问题,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与社会认识价值。
确立客观写实原则,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准确真实反映生活,注重现实生活描绘,再现论与反映论的时代。
文学文本与社会生活的同构关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注重细节描写。
史诗性与心灵探索。
心理描写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叙事文学为主,长篇小说成就卓著。
三、各国现实主义文学比较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主题是反映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产阶级必将取代封建贵族阶级的历史规律。
描写上流社会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个人反抗的形象。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则直接描写劳资矛盾,反映工人的生活和斗争。
揭露资产阶级虚伪道德与资本主义冷酷的社会关系。
侧重描写“小人物”遭遇。
人道主义该俩色彩浓厚,温情与道德感化。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主题是揭露批判农奴制罪恶。
塑造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与新人形象。
思考题: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思想艺术特点)2、英国、法国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题比较第二节法国文学与巴尔扎克一、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者,心理描写艺术大师。
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学)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文学发展状况:无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术语解释宪章派文学: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
德国工人诗歌(19世纪40年代):维尔特(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加入“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无产阶级歌手。
恩格斯称他“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批判现实主义:一法国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梅里美: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
常常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灵”发掘未经现代文明“洗礼”的自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生命形态。
《卡门》:(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悲剧)主人公卡门是一个“拥有娇小而出色的姿态,热情如火的大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而浪荡的、吉卜塞女郎。
福楼拜: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
《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
二英国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试简述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2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在人物刻画方面,现实主义作家不但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而且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力求深入细致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代表作家及代表作:一、法国文学司汤达——《红与黑》(副标题:《1830年纪事》,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山之作)梅里美——《卡门》(小说特点:简介、含蓄、浪漫激情)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中短篇)《羊脂球》(长篇)《漂亮朋友》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1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于连的形象分析: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意思。
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十九世纪中后期包括30年代到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
这是欧洲资本主义从确立、巩固、到进入垄断的时期。
这段时期欧洲文学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浪漫主义文学依然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主流;自然主义和各种非理性主义文学在六十年代纷纷出现;无产阶级文学在四十年代进入初期发展时期。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1、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深刻地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
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
3、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艺术、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说更成熟,它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坛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览: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
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开始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1、法国的: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及法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1、识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是对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同时吸纳了浪漫主义的元素。
“现实主义”名称产生于50年代以后,那时现实主义才真正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欧美的现实主义文学分为两个时期:以巴黎公社为界,(1)前期: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中心在法英。
这一时期,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时期。
法国和英国出现了巴尔扎克、狄更斯,俄国出现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一批“自然派”作家,在理论上也形成了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
(2)后期: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是现实主义由繁荣逐渐趋于衰落的时期。
这一时期,西欧现实主义者虽然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但他们的批判力量已有所削弱,改良主义思想和悲观情绪更加严重,自然主义、客观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而在俄国,由于反专制农奴制度的人民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现实主义文学继续有很大发展,产生了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
2、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汪涛老师课件版:(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法国七月革命彻底推翻了波旁王朝;1832英国国会通过改革法案(工业革命的发展);海外殖民主义加速发展。
(2)社会矛盾复杂进一步激化(3)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社会思潮纷纭变化:自然科学推出三大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实证主义、人本学说、人道主义(基督教博爱思想)。
(5)各国各有不同:英国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法国复辟势力仍然存在;德国与意大利实现了民族统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俄国正在进行解放运动;东欧各国正在开展民族解放运动;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也遭遇国内矛盾,南北爆发。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可数的几个黄金时代之一。
出现了一大批属于该时代又属于一切时代的文化巨人如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罗曼罗兰、狄更斯、哈代、普希金、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德莱塞等灿若星辰的作家,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数量之多、整体水平之高,可以说前代不可与之比肩,后代也难以再现。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后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它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广阔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和矛盾,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并注意从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塑造典型性格,具有较大的认识作用和艺术借鉴价值,对后代欧洲文学有很大影响。
由于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西欧和俄国、东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现实主义在此不作为写作方法,而是指文学思潮。
30年代之前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起点一般认为是在法国。
作为策源地,法国的现实主义开始并不是在文学领域,而是在绘画上。
离枫丹白露不远的巴比松,风景优美,在此聚集了一大批画家,他们描绘最庸常的生活,既没有浪漫主义的浓烈的色彩,没有浪漫主义选材的传奇性,也没有古典主义的庄重、严谨。
代表作品有米勒的《拾穗者》、《播种者》及为库尔贝的《石匠》。
他们形成了一个画派,学院派对这个画派非常反感,就给了他们一个蔑称:“现实主义”。
当时在法国召开的博览会根本不接纳他们,他们便自己在展览会外(后)挂上横幅:现实主义,自己展览自己。
这时已是50年代,文学家们也开始探讨文学,发现在文学上已有了现实主义,如此时已不在世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还有福楼拜,他们的作品中早已有了现实主义,这样,在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的地位逐渐有了提高。
浪漫主义在还没有创作时,就已有了宣言,它是喧嚣地登上文坛,而现实主义则是静悄悄地出现。
第一节概述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1871年巴黎公社后,日趋衰落。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学习本章,需要了解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文学发展所储备的条件;此一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情况。
本章的重点作家是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和屠格涅夫。
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得到全面确立和发展。
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和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即是这一重大变革的标志。
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
在人民压力下英国贵族院进行了议会改革,其结果是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较强大的社会地位,从而分得一部分统治权。
英法两个资产阶级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进程。
随着社会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道德方面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金钱则支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有这些都把人们以前有的真诚和激情淹没得无影无踪,无论是启蒙主义者的理性原则还是浪漫主义者的理想和追求,都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这个社会了。
这样的时代背景直接影响了文学思潮的变化。
人们已经看出了浪漫主义过分沉溺于个体的主观幻想,也不满其追求空洞的理想,而要求冷静客观地看待社会,剖析社会弊病,寻求某种出路。
于是自古希腊、罗马以来作家们一直坚持的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被重新发现,在直接继承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和法国启蒙文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俄国讽刺文学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冷静分析、务实求索、以批判和揭露为主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19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对这一思潮的形成也是功不可没。
认真分析和注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使作家们注意真实地记录社会现实、做一个社会的“书记官”,用缜密的思维来解剖社会丑恶。
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孔德的实证主义,也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社会。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更是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作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