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__情绪情感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01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一、单选题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 ) 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D.紧张一松弛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C认知评价D.动机水平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 "意识狭窄"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1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A.刺激决定情绪B.认知决定情绪C.生理唤醒决定情绪 D.身体状态决定情绪14. “喜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C.稳定性D.效能性15.“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A. 应激B. 心境C. 焦虑D.激情16.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 )来实现的?A. 动机B.适应C.表情D.心境。
《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教案章节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和重要性1. 引入情绪与情感的概念,解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讨论情绪与情感的差异,包括情绪的生理反应和情感的心理体验。
3. 强调情绪与情感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的影响。
4. 引导学生思考情绪与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章节二:情绪与情感的发育过程1. 介绍情绪与情感的发育过程,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期的变化。
2. 讨论情绪与情感的认知和社交因素对情绪发展的影响。
3. 分析情绪与情感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
4. 引导学生探讨自己的情绪发育过程和影响因素。
章节三: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与方法1. 强调情绪调节在个体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
2. 介绍情绪调节的定义和不同理论模型。
3. 讨论情绪调节的策略,包括认知重评、情绪表达、寻求支持和自我安慰等。
4. 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章节四:情绪与情感障碍1. 介绍情绪与情感障碍的概念和分类,如焦虑症、抑郁症和情感障碍等。
2. 讨论情绪与情感障碍的原因和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3. 分析情绪与情感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4. 引导学生了解情绪与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和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1. 强调培养良好情绪与情感的重要性,以促进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2. 介绍培养良好情绪与情感的策略,包括积极思维、情绪日记、情绪调节和社交支持等。
4. 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情绪培养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章节六:情绪与情感的社会化过程1. 介绍情绪与情感的社会化过程,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社会化。
2. 讨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情绪社会化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分析性别角色和文化背景对情绪社会化的影响。
4.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情绪社会化经历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章节七:情绪与情感的沟通与表达1. 强调情绪与情感沟通的重要性,以促进人际关系和冲突解决。
2. 介绍有效的情绪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非言语沟通等。
1.()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方面的体验。
A. 情绪B. 情感C. 情绪情感D. 道德感2.下列不属于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短进行情绪状态划分的是()。
A. 心境B. 激情C. 恐惧D. 应激3.以下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 愉悦B. 愤怒C. 羞耻D. 惊奇4.贝贝上幼儿园时,看到妈妈走了伤心地哭起来,旁边的小朋友也跟着哭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幼儿的情绪具有()。
A. 社会性B. 冲动性C. 传染性D. 深刻性5.儿童喜欢提问,是哪一种情感发展的体现()。
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好奇心6.中班幼儿喜欢告状,这体现的幼儿情感是()。
A. 理智感B. 美感C. 道德感D. 实践感7.研究表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幼儿情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引起了情绪体验。
这说明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是()。
A. 社会化B. 自我调节化C. 丰富化D. 深刻化8.关于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情绪的冲动性减弱B.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C. 情绪的外显性逐渐增强D. 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9.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是()。
A. 生理需要B. 社会需要C. 身心需要D. 生存需要10.在幼小儿童身上,喜与怒,哀与乐等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时间内相互转换。
例如他们时常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珠又笑起来。
到了幼儿晚期,这种情况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这说明了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是日益()。
A. 丰富化B. 社会化C. 自我调节化D. 深刻化11.幼儿看到故事中的“坏人”,常常会把他抠掉,这说明幼儿情绪的()。
A. 丰富化B. 深刻化C. 稳定性D. 冲动性1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表示赞同,这种体验是()。
A. 理智感B. 道德感C. 美感D. 自主感13.婴儿睡眠中自然出现的笑属于()。
第七章中学生心理发展(18学时)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为11、12岁到14、15岁左右,又称为学龄中期。
高中阶段为14、15岁到17、18岁,又成为青年初期。
第一节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也有人称之为青年初期),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
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展速度来说则显得较为平稳,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初中生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一、生理发育高峰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这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
1、身高:初中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的迅速增长。
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岁左右,那时身高一般增加50%以上。
第二次生长高峰发生于初中阶段,据统计,在青春期以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而在青春发育期,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甚至可达10—11厘米。
男女初中生的身高变化是有差异的。
男生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的平均年龄是13、14岁左右,然后速度逐渐下降。
女生的这一过程要先于男生近两年,大多数女生从11岁左右开始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14岁左右达到高峰。
需要说明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在身高增长的速度和时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任何人过早地给自己的身高下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2、体重体重的增长反映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和骨骼的增长变粗,也反映出营养及健康状况等,所以,体重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3、第二性征的出现男性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变粗、生长胡须、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变粗变大等。
女性表现为嗓音变细、乳房隆起、脂肪增多、生长腋毛阴毛等。
4、体内机能的增强主要表现在血压接近成人水平,为高压90—110毫米汞柱,低压为60--75毫米汞柱,肺活量增大、肌肉增强和大脑的发育成熟。
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1.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 下午离所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 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 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
这是( ) A.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B.情绪的分化C.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D.情绪的社会化2幼小儿童刚上托儿所时 一般较易学会离所时的“再见” 而早上向老师说的“早上好”则不易学会 这是( )A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两极作用B.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C.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D.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信号作用3 .儿童的情绪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是在( )。
A. 3岁B. 4岁C. 5岁D. 6岁4.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 或四肢划动等等 可以称为( )A.原始的情绪反应B.基本的情绪反应C.混合的情绪反应D.高级的情绪反应5.根据华生的观点 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
A.怕B.怒C.悲D.爱6按照布里奇斯的研究 以下最早产生的情绪是()A.痛苦B.惧怕C.兴奋D.厌恶7 .3个月以后 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
A.快乐和愤怒B.喜爱和厌恶C.快乐和痛苦D.喜爱和恐惧8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 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与厌恶D.愉快与不愉快9 .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
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10儿对看得见而又拿不到的玩具 产生不愉快情绪 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时 不愉快情绪也很快消失 这是( )A. 情绪的内隐性B.情绪的依赖性C.情绪的受感染性D.情绪的情境性11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 常常会把它抠掉 这是( )的表现。
A.情绪冲动性B.情绪易变性C.情绪两极性D.情绪感染性12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 )A.幼儿初期B.幼儿中期C.幼儿晚期D.小学生初期13儿最初的笑是( ) A 诱发性的B.外发性的C.内源性的D.信号性的14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是 。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与情感第一节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1、情绪和情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如愉快、忧愁等内心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2)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生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3)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
联系: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3、情绪、情感与需要之间的关系。
(1)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3)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4)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
2、情绪、情感的信号作用是指幼儿可以从别人的情绪中获得他人的感情信号,而他们也会将类似的感情信号传递给他人。
3、情绪状态对幼儿的智力操作有什么作用?(1)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监控者,它对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积极的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作用。
(2)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幼儿的智力有不同的影响,过度兴奋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愉快情绪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
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幼儿的兴趣。
(3)相反,痛苦、惧怕等消极情绪对幼儿智力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痛苦、惧怕程度越大,活动效果越差。
4、如何理解幼儿情感的易感染作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这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情感的感染作用在幼儿期表现尤为明显。
三、情绪与身心健康1、理解: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第九章 -情绪与情感一、单选题1.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A.愉快一不愉快B.激动一平静C.注意一拒绝 D .紧张一松弛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 )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
A.内脏B.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 )。
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 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行为反应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B.植物性神经系统 C 认知评价 D .动机水平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意识狭窄 " 现象,此时 (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 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B 个体的愿望和需要C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 个体的能力与人格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A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 对祖国的热爱 C 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 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11*.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12、内驱力其实就是()。
A 生理性动机B 社会性动机C 内部动机D 外部动机13.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 , 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A.刺激决定情绪B.认知决定情绪 C.生理唤醒决定情绪D.身体状态决定情绪14. “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喜”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 C. 稳定性D.效能性15. “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 应激B. 心境C. 焦虑D.激情16.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 ) 来实现的?A. 动机B.适应C.表情D.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