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达标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2、道德感

3、理智感

4、美感

5、幼儿园的精神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包括( )。

A.责任感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

2.( )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A.感觉B.知觉C.情绪D.气质

3.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爱B.笑C.哭D.恐惧

4.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 )项不正确。

A.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

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

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D.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利于儿童记忆

5.情绪是婴幼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

A.唤起功能B.信号作用C.调节功能D.分化过程

6.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具有()。

A.系统性B.传递功能C.信号作用D.感染性

7.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项不正确。

A.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

B.大约5岁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C.儿童情绪态度的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D.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8.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9.行为主义者( )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A.冯特B.华生C.柯勒D.马斯洛

10.我国心理学家( )提出了新生婴儿具有两种可以分辨的情绪反应。

A.林传鼎B.朱智贤C.皮连生D.孟昭兰

11.幼小儿童和年长儿童不同的突出特点是,( )对行为有特别作用。

A.情绪B.动机C.意识D.注意

12.恐惧可以说是( )。

A.本能的反应B.社会性的表现C.情绪分化的表现D.自我调节的表现13.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

A.环境的影响和培养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C.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D.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

14.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C.自我调节需要 D.社会性需要15.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恐惧、自豪、焦虑、害羞或惭愧,这种情感主要是与( )的联系。

A.思维活动B.自我意识C.想像D.感知

16.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B.语言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发展D.情绪气氛的熏陶17.婴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B.不出声的笑C.出声的笑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18.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B.幼儿的意志力差C.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19.情绪的表达方式不包括( )。

A.肢体语言B.思维活动C.面部表情D.言语表情

20.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的出现开始于婴儿( )。

A.3个月左右B.4个月左右C.5个月左右D.6个月左右

三、填空题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这种反应是以_____ _ _ __为中介的。2.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______和____ _ ___。

3.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 ___、___ ___。

4.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是____ __。

5.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___ ___,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6.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称之为___ ____。

7.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___ _ ____和_ _ ______。

8.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9.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_____ _ _ _ __。

10.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____ _ ___有关,也与___ _ ____有关。

四、判断

1、情绪是消极性体验,情感是积极性体验。()

2、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情绪受到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4、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

5、从个体发生的过程来看,先有情感,后有情绪。()

6、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具有暂时性。()

7、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情绪和情感。()

8、儿童早期的情感创伤对个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9、儿童生来是无忧无虑没有情绪的。()

10、儿童告状是其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11拆卸玩具的行为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12、幼儿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13、儿童的哭与笑是同时发生的,都是出生时就有的。()

14、恐惧属于消极情绪,它只会给婴幼儿带来消极作用。()

15儿童运用表情的能力高于理解表情的能力。()

16、婴儿刚出生就能哭,说明人生来是痛苦的。()

17、幼儿告状是孩子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18、拆卸玩具行为是幼儿求知欲的表现()

19、幼儿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20、情绪的产生前提是需要的满足。()

21、幼儿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特别高兴的状态。()

22、幼儿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23、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的是游戏室的布置。()

24、新生儿期就有了各种情绪。()

五、简答题

1、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六、论述题

论述情绪、情感与幼儿活动的关系。

参考答案:(1)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详见教材P125-126

(2)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幼儿期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对幼儿情绪的作用十分大。这是因为游戏不仅使幼儿直接从活动本身获得快乐,还可以满足幼儿的许多需要。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自己能利用的实物,做自己能做的动作,行使其改变环境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感的满足是在任何其他活动中都无法获得的。在游戏中,幼儿还可以不受压抑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态度自然地流露出来,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感到愉快、自信、心情舒畅。

第二,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摆弄、操作、直接感知和“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动作,自由变换方式,使好动的要求得到满足。

第三,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玩具或代替物模仿成人的活动,从而达到参与成人活动的目的,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并获得快乐。

(3)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七、案例分析

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答案要点)

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多种。

(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使用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带小明离开原地、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方法转移小明的注意,从而达到控制小明情绪的作用。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可以采用给孩子擦眼泪,把孩子哭的声音录下来再让他听,然后和他讲道理的方法。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孩子上床睡觉一定要妈妈陪,否则哭闹,成人可以采用不予理睬的方法,孩子每天晚上哭闹的时间会逐渐减少。

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责任感是道德感的一种,不是基本的高级情感。

2.C.这四个选项里只有情绪具有组织作用。

3.A.幼儿基本情绪表现只包括笑、哭和恐惧。

4.B.情绪激动对学习与之相匹配的词汇有利。

5.B.在交往中,情绪起信号作用。

6.D.感染性是信息交流工具中情绪的特点。

7.D.情绪主要是生理因素的作用。

8.A.原始的情绪与生理需要有密切关系。

9.B.华生提出了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怕、怒、爱。

10.A.这一观点是林传鼎提出来的。

11.A.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很重要。

12.A.恐惧与生俱有,与本能有关。

13.A.理智感是环境的影响,是成人的培养,是后天的影响。

14.D.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15.B.自豪感、焦虑、惭愧等主要与自我意识有关。

16.D.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情绪气氛的影响。

17.D.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婴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

18.D.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是这一现象的原因。

19.B.思维活动一般不是对外显示的,不能表达情绪。

20.B.这一现象出现在4个月左右。

二、填空题

1.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2.班内教师与幼儿本人的关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3.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4.有感染性5.有差别的微笑6.道德感7.环境的影响成人的培养8.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9.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10.易受情境的影响情绪易受感染与暗示三、名词解释

3.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4.美感: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

5.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适时地给幼儿提供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 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看,情绪发生较早; (2)情绪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特点,情感有稳定性和深刻 性的特点; (3)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⑴动机作用; ⑵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⑷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人类表情的种类: ⑴面部表情; ⑵体势表情; ⑶言语表情。 4、婴儿啼哭的模式: ⑴饥饿的啼哭; ⑵发怒的啼哭; ⑶疼痛的啼哭; ⑷恐惧和惊吓的啼哭; ⑸不称心的啼哭; ⑹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5、如何正确对待婴儿的哭: 善于观察,分辨啼哭原因,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处理。 6、笑的发展: ⑴第三周的新生儿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 ⑵两三个月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⑶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7、恐惧的发展: ⑴最初的恐惧由巨大的响声或身体失重状态引起; ⑵4个月左右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 ⑶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 ⑷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8、焦虑: ⑴陌生人焦虑:六七个月开始,8-10个月最为严重,一周岁后逐渐减弱。 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价值。 ⑵分离焦虑:六七个月开始,通常经历反抗、失望、超脱三阶段。 原因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 9、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⑴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⑵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⑶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达标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2、道德感 3、理智感 4、美感 5、幼儿园的精神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包括( )。 A.责任感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 2.( )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A.感觉B.知觉C.情绪D.气质 3.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爱B.笑C.哭D.恐惧 4.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 )项不正确。 A.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 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 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D.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利于儿童记忆 5.情绪是婴幼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 A.唤起功能B.信号作用C.调节功能D.分化过程 6.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具有()。 A.系统性B.传递功能C.信号作用D.感染性 7.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项不正确。 A.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 B.大约5岁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C.儿童情绪态度的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D.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8.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9.行为主义者( )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A.冯特B.华生C.柯勒D.马斯洛

10.我国心理学家( )提出了新生婴儿具有两种可以分辨的情绪反应。 A.林传鼎B.朱智贤C.皮连生D.孟昭兰 11.幼小儿童和年长儿童不同的突出特点是,( )对行为有特别作用。 A.情绪B.动机C.意识D.注意 12.恐惧可以说是( )。 A.本能的反应B.社会性的表现C.情绪分化的表现D.自我调节的表现13.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 A.环境的影响和培养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C.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D.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 14.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C.自我调节需要 D.社会性需要15.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恐惧、自豪、焦虑、害羞或惭愧,这种情感主要是与( )的联系。 A.思维活动B.自我意识C.想像D.感知 16.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B.语言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发展D.情绪气氛的熏陶17.婴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B.不出声的笑C.出声的笑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18.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B.幼儿的意志力差C.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19.情绪的表达方式不包括( )。 A.肢体语言B.思维活动C.面部表情D.言语表情 20.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的出现开始于婴儿( )。 A.3个月左右B.4个月左右C.5个月左右D.6个月左右 三、填空题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这种反应是以_____ _ _ __为中介的。2.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______和____ _ ___。 3.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 ___、___ ___。 4.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是____ __。 5.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___ ___,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6.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称之为___ ____。 7.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___ _ ____和_ _ ______。 8.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9.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_____ _ _ _ __。 10.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____ _ ___有关,也与___ _ ____有关。 四、判断 1、情绪是消极性体验,情感是积极性体验。()

【最新版】幼儿园观察记录: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精选word文档 (1页)

【最新版】幼儿园观察记录: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精选word文档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幼儿园观察记录: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观察实录:早晨来园以后,基本上早来的孩子我们总是以桌面玩具居多。那玩什么玩具的决定自然就落到最早来的小朋友手中。诺诺小朋友每天来园都不怎么早,等他来时,玩具已经分的差不多了。诺诺看了一眼桌上的玩具所剩无几,便对旁边的小朋友说:“我没有玩具了。你们谁分我点吧!”似乎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手中搭好的玩具拆下来。诺诺火了,直接把边上小朋友搭好的积木破坏了,然后拿了一部分到自己身边。这时的边上的小朋友当然不依了,来老师处告状。诺诺不甘心被告状,就说:“那我玩具这么少,谁让你们都不分我一点的。”听了诺诺的话,我便当着全班的面说,诺诺来的晚,没有玩具完了,我们该怎么办呀?这时组里的小朋友都腾出了一小部分玩具给他。同时,我也告诉诺诺,没有玩具的时候不仅仅只有破坏别人的玩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许会有更多的好办法。 分析: 解决同伴争执,培养幼儿化解冲突的技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诺诺小朋友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语言表达与动作能力不同步。总是话没说完直接插手。引起其他幼儿的误会。诺诺也不太愿意和同伴分享,因此别人也不太愿意和她成为朋友。大班的孩子对如何交往和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老师提醒一下他就能明白抢夺不是一种好的行为。通过语言解决矛盾,很关键。 措施: 运用一些故事和其他表现好的幼儿作为榜样来感化诺诺。让他从故事和其他幼儿身上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当遇到问题发现错误及时批评和纠正。在家长方面:则可以告知家长幼儿园的教育方法,请家长积极配合。相信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在交往方面的能力会更好。

第九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九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习目标 ?认识情绪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趋势及特点。 ?了解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和高级情感的发展,掌握幼儿依恋的特点。 基础知识 1、情绪和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只有(人类)才有。 (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 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激发者。 ?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习。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推动幼儿的认知活动。 ?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如: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猴子。 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孟昭兰,1984,1985): ?1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2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愉快情绪有 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 ?3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 达到最优。 ? 4 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 作效果越差. ? 5 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 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三)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情绪促进了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复杂组织的形成。 ?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四)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是儿童交往的重要手段。如:用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与人交往。 ?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 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 ?婴幼儿掌握语言之后,表情仍然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30篇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30篇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游戏方式, 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质量会影响影响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研究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进行观察, 分析其特点, 并提出提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同伴互动的技巧, 以期提高幼儿同伴交往水平。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的“社会领域”要求指出:“3-6岁幼儿能够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 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 有同情心, 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与合作的态度, 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为每个幼儿提供实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1]游戏是幼儿期主要的活动, 对幼儿的社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认知社会角色、理解社会角色关系的主要途径。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通过再现生活事件和社会事件, 并在其中通过多体验各种社会角色, 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逐渐学会理解他人;通过迁移生活经验和还原真实社会事件, 在真实与假装的情境转换中, 幼儿经历着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洗礼。同时, 角色游戏能有效地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 减少冲突。[2]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如何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技巧, 学会了运用元交际语言进行交流互动, 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使幼儿学会与人合作分享, 养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3]同时, 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根据要求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都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 [4]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角色游戏 在西方幼儿教育界, Dramatic Play, Socio dramatic Play, Creative Drama等词与我们谈及的“角色游戏”一词相近。Dramatic Play按字面意义可翻译为戏剧性游戏, 其本质特点是“假装”或“象征”, 包含我们所说的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Socio Dramatic Play按字面意义可译为社会性戏剧游戏, 是幼儿围绕共同的目标或主题进行的集体假装, 它主要强调这种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与特征。[5]4 Creative Drama可译为创造性戏剧表演, Rosenberg认为“它是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 参与者在引导者指导下想象、扮演和反思人类真实或想象的经验。[5]4邱学青教授这样定义角色游戏:“幼儿自主自愿的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人物, 运用模仿, 采用想象的心理活动, 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应的一种游戏。”[6]刘焱认为角色游戏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法与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7]478-479国内外的学者对于角色游戏的界定都集中在强调幼儿的自主自愿, 通过身份的假象, 运用游戏材料进行现实生活的再现。本研究将角色游戏的概念界定为:幼儿根据自身的经验, 按照自己的意愿, 通过扮演角色, 借助材料, 以模仿、想象, 运用语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教案

幼儿心理学第九章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教案 课题: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目标: 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以及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重点: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难点: 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 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1)一般说来,人们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机体的某种生物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

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 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 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情绪和情感与人的需要的关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 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 1)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但有些事物则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这是因为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小结: 作业: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课题: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目标: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心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分化;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哭、笑、恐惧和依恋)及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等。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分化以及几种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作某种行为。例如,让儿童学会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虽然同样是学说话,在不同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并不相同。 到了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孟昭兰曾以婴幼儿为被试,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包括了快乐、痛苦、兴趣、惧怕、愤怒和大怒等,对其智力操作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着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①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当这种不稳定状态游离到兴趣一端时,激发儿童探索活动;当游离到惧怕一端时,则引起逃避反应。 ②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婴儿智力操作影响不同。积极情绪起推动、促进的作用,而消极情绪起破坏、干扰的作用。 ③同一情绪在不同强度水平时对智力操作效果的影响也不同。过低或过强的情绪水平不如适中的情绪状态,后者才能导致最佳的操作效果。 ④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 ⑤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操作效果随其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总之,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着不同程度的推进或破坏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智力活动的效果。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中,尤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几乎完全借助于他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不同的声音表情等,与成人进行着信息交流,相互了解,引起其与成人的交往,或者维持、调整交往。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始终仍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和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

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 记得廖信达先生在其《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一书中清楚地介绍了8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需要学习使用适合的方法。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教育评价是指根据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宜的途径对教育活动的各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必要环节。观察评价幼儿的学习,是幼儿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尤其在幼儿自主主动学习的情景下,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记录的角色就更重要了。但是,如何观察记录孩子的学习,从哪儿入手,常常是教师们困惑的地方 观察与记录的方法分别有:日记法,样本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检核表法,评量表,范围单位分析在这几种方法中,我最喜欢日记法,它能详细记录幼儿一日在园的情况,而且也利于对某一幼儿在本学期的表现有一个详细跟踪,例如:我们班的李宜轩小朋友从刚入园爱打小朋友,到现在能和小朋友和平相处,再到本学期末能和其他小朋友做好朋友,通过日记法可以详尽记录李宜轩小朋友的变化。 观察与记录幼儿教育评价运用各种观察记录对幼儿教育进行评价的做法 1、对幼儿工作的评价 《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为了对幼儿工作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也为实施蒙氏教育实验活动园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依据,我们设计了《蒙氏活动观察记录表》,记录孩子的工作情况,包括:选择什么教具?和谁在一起工作?工作的情况怎样?一般记录幼儿开始工作的最初十五分钟或最后十五分钟。为了节省记录的时间,我们用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快速记录。在工作结束后,我们通过《蒙氏活动观察记录表》记录的真实情况对幼儿进行评价。评价他们的纪律行为,工作方式,并找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等,通过评价帮助幼儿形成良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作业题)

第三章作业题 一、选择题: 1.情绪体验的分类是()【多选】 A.积极 B.愉快 C.消极 D.悲伤 2.人类的表情主要有()【多选】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动作表情 D.言语表情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多选】A.社会化 B.丰富化和深刻化 C.情景化 D.自我调节化 4.幼儿的高级情感包括( ) 【多选】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5.新生儿有三种基本情绪,它们是() A.怕怒爱 B.痛苦厌恶微笑 C.怕怒喜 D.痛苦悲伤兴趣 6. 幼儿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A.哭恐惧 B.哭焦虑 C.焦虑恐惧 D.焦虑害怕

7. 婴儿产生陌生人焦虑的时间是() 、7个月后个月后C.一岁左右个月后 8. 婴儿出现分辨的微笑的时间是()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9.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除了回避策略和破坏策略,还包括 () A.建构性策略 B.求助策略 C.行为策略 D.破坏策略 二、判断题: 10.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 11.情绪直接驱动儿童、促使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 某种行为。() 12.幼儿情绪情感的深刻化首先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13.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14.情绪比情感发生得晚。() 15.情感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绪比较内隐。()16. 幼儿的情绪诱因开始以生理性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社会性为主。( )

17 . 幼儿的分离焦虑与依恋有关。( ) 18. 幼儿运用表情的能力比理解情绪的能力强。() 三、概念解释 19.情绪(情感) 20.表情 21.情绪动因 22.情绪调控 23.情绪掩蔽 四、问答题 1. 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2.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离焦虑

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 离焦虑》 观察对象:(化名)茜茜小林小华年龄:3岁班级:小班 案例背景: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说,分离是件难以接受的事。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观察一: 茜茜小朋友早上来园时,不管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还是连哄带抱,总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接过来。并且是一步三回头的盯着门口,嘴里还不停的叫“奶奶,奶奶”。每当茜茜来园时,往往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我要奶奶……”。只见茜茜紧紧的抱着奶奶的脖子,不愿放手。奶奶忙哄着芊芊,“好,抱抱你就进去”。看来,都难舍难分。 观察二: 小林是每天早早来园,外婆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见到老师还懂得先主动打招呼。“郑老师,早上好!我来了”。听这语气,还以为慢慢适应新环境

了呢。可一到吃饭时间,听到其他孩子哭,小林也跟着哭了,“老师,我要外婆。呜呜……老师,你喂我”。午休时间一到,小林又开始了。“老师,你打电话给我外婆好不?我要外婆,我不睡觉”。 观察三 小华早上来园,总是在门外徘徊,无论老师怎么哄,妈妈爸爸怎么说都不愿进班。妈妈只好把他抱了过来,可老师一接手抱过来,小华就大哭大跳。完全不理睬老师。 分析 1、环境的变化。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便器与家里的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幼儿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2、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教师如果对幼儿哭闹、沉默寡言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以粗暴训斥、恐吓来终止,常以长者自居,力求“师道”的刻板形象,随意的指评,惩罚幼儿,这样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

幼儿交往能力个案观察记录图文稿

幼儿交往能力个案观察 记录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幼儿交往能力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1年4月25日 记录者:XX 游戏名称:玩“过家家”游戏 事件: 只见梓睿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着小嘴点点头。“爸爸和客人们都不让我参加‘吃饭’,所以,我生气了。”他不作声。老师正想上前训斥,可又当我看到梓睿那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时,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绪,来到他身边了解情况。我摸摸他的头问道:“梓睿,怎么了你有不高兴的事情”“快告诉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后来听到同伴的劝导和希望他一起加入游戏后,梓睿二话没说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我们帮你一起捡吧。”在同伴的帮助下,地上的餐具捡干净了。他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 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观察要点: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措施: 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另外,我觉得孩子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情感

《第九章幼儿得情绪、情感》达标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2、道德感 3、理智感 4、美感 5、幼儿园得精神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得发展包括( )。 A.责任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2.( )就是人得认识与行为得唤起者与组织者。 A.感觉 B.知觉 C.情绪 D.气质 3.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爱 B.笑 C.哭 D.恐惧 4.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得叙述中,( )项不正确。 A.儿童最初得话语大多带有情感与愿望得色彩 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 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得词 D.有美感情调色彩得词比有恶感得词更利于儿童记忆 5.情绪就是婴幼儿交往得主要工具,这就是因为情绪具有( )。 A.唤起功能 B.信号作用 C.调节功能 D.分化过程 6.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得特点具有( )。 A.系统性 B.传递功能 C.信号作用 D.感染性 7.关于情绪得叙述,下列( )项不正确。 A.情绪得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日趋稳定 B.大约5岁后情绪得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C.儿童情绪态度得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得影响 D.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就是因为后天教育得影响 8.儿童原始得情绪反应具有得特点就是( )。 A.与生理需要就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就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得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得特点 D.新生儿得情绪与间接动机相联系 9.行为主义者( )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得情绪反应有三种。 A.冯特 B.华生 C.柯勒 D.马斯洛 10.我国心理学家( )提出了新生婴儿具有两种可以分辨得情绪反应。 A.林传鼎 B.朱智贤 C.皮连生 D.孟昭兰 11.幼小儿童与年长儿童不同得突出特点就是,( )对行为有特别作用。 A.情绪 B.动机 C.意识 D.注意 12.恐惧可以说就是( )。 A.本能得反应 B.社会性得表现 C.情绪分化得表现 D.自我调节得表现 13.儿童理智感得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 A.环境得影响与培养 B.就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C.社会化程度得高低 D.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意识得发展

幼儿交往能力个案观察记录2

幼儿交往能力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1年4月25日???????????????????????? 记录者:XX 游戏名称:玩“过家家”游戏 事件: 只见梓睿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着小嘴点点头。“爸爸和客人们都不让我参加‘吃饭’,所以,我生气了。”他不作声。老师正想上前训斥,可又当我看到梓睿那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时,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绪,来到他身边了解情况。我摸摸他的头问道:“梓睿,怎么了你有不高兴的事情”“快告诉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后来听到同伴的劝导和希望他一起加入游戏后,梓睿二话没说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我们帮你一起捡吧。”在同伴的帮助下,地上的餐具捡干净了。他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 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观察要点: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措施: 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另外,我觉得孩子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情感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情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幼儿各种表情图片若干;小班入园录像片段;幼儿情绪发展案例;幼儿情感研究资料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照片观察法;录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6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自我分析】你们今天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由此分析并引出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心情和心境就是情绪) 在分析过程中并把握几个关键词: 主观体验。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即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主体不同,每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就不一样,因此大家的心情也就不同。 需要。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人对客观事物来取什么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如果某一事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满足的需要,人对其产生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某事物不能满足或违背人的需要,人对其产生否定的态度和体验。 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情绪与情感是时刻地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一般与人的较低级的需求即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人的高级需求即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婴儿饥渴或身体不舒适时就会有“哭”的情绪体验,吃过奶会做出“笑”的情绪体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的进展,会产生对父母,对祖国爱的情感,并形成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 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情绪发生得早,而情感产生得晚,两者有着先后之分。以一例简单证实即用刚出生的婴儿。 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是主要从当时的情况好与坏来下结论,所表现的心境反映与面部表情;情感则所体现出来的特性是带有一种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的效果反映。 二、情感与认知过程 【自我分析】 1.当你们听到日本人侵略中国的罪行时会义愤填膺,而2岁的幼儿却不会有任何的情感体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第九章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1什么是情绪、情感? 2情绪、情感与需要之间是什么关系? 3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何作用? 4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5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何发挥生活环境、游戏对幼儿情绪的积极促进作用? 6教师如何发现并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他们二者是什么关系? 情绪和需要之间有何关系?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但有些事物则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这是因为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如客观环境中存在的很多事物,只是作为一种存在,并不引起我们的反映。因为,这些事物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其次。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时,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时,就会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绪体验。以铃声为例,当你正在睡觉时,听到铃声,就会感到讨厌;而当你盼着下课时,听到铃声则特别高兴。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理解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及感染作用? (一)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如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何种情况中发生,恐惧均能使人退缩,愤怒使人发生攻击,厌恶引起人躲避。相反,愉快、喜爱等积极情绪则使人去接近、探索。 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如,喜欢小动物的孩子,就会经常去接近小动物,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掌握很多关于小动物的常识。这对于那些害怕、讨厌小动物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幼儿的行为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彳艮低,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因此,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 (二)组织作用 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过度兴奋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操作,适中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幼儿的兴趣。相反,痛苦、惧怕等消极情绪对幼儿的智力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痛苦、惧怕越大,操作效果越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很多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如弹琴、画画等,但学习效果差别非常大,这当然不能排除孩子天赋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兴趣。有兴趣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满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和兴趣对他的活动起到了协调和组织的作用,能提高其活动的效果。而那些缺乏兴趣的孩子学习时,更多的是由于父母的压力,甚至产生害怕、厌恶等消极情绪,其活动效果就非常低。因此,加强幼儿兴趣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学习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三)信号作用

幼儿社会性发展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案例描述: ?小乖,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特别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玩,有自己的好朋友,只和自己的好朋友 在一起玩,与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不会主动参与游戏。一天,妈妈带小乖去院子里玩,遇到了两个男孩小朋友,妈妈想带她去和小朋友玩,但是小乖拒绝,不想去玩。就这样拉着妈妈的手,在院子里走了一圈,没有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妈妈再次征求她的意见,是否和两个男孩朋友玩? 小乖答应了,妈妈带着小乖去找小朋友玩,小乖只是站在旁边看着小朋友玩,没有主动去参与,小朋友邀请她去玩,她只是拉着妈妈的手,要求妈妈也陪他一起玩,当小朋友的妈妈和奶奶来邀请她玩的时候,小乖非常排斥,情绪激动。当妈妈陪她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和妈妈玩,和小朋友基本没有互动,比较黏着妈妈。 随后,妈妈带着小乖去她的好朋友彤彤家里玩,小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心的和好朋友彤彤拥抱,在一起游戏玩耍,没有要求妈妈也必须参与游戏,和好朋友玩的很开心。

?案例分析: ?通过对小乖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与人交往的一个规律: ?1、与家庭成员的交往。爸爸妈妈上班,家里是奶奶爷爷带孩子,奶奶比较内向,不经常带孩子与 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宅在家里的时间比较长。最亲 密的关系是和妈妈的关系,只要妈妈在家里,就只和 妈妈游戏玩耍,不让其他家庭成员靠近。妈妈去上班 后,也能和家庭其他成员愉快相处。 ?2、与小朋友的交往。有自己固定的好朋友,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玩耍,交往中自我意识比较强, 如果不合心意会哭闹。对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不敢 兴趣,不会主动参与。 ?3、与亲戚朋友的交往。比较排斥,遇到不认识的亲戚朋友会躲在妈妈的身后,或者妈妈的怀抱里, 不会对别人的语言有反应,会用闭上眼睛的方法来逃 避。 ?根据小乖与人交往的规律,我发现孩子不愿意与人交往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家庭环境 的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小乖的家

第九章 情绪情感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2.道德感 ?3.理智感 ?4.美感 ?二、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 B.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C.客观事物的整体面貌 D.客观事物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2.知之深,爱之切!说明()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A.意志 B.需要 C.认识 D.个性 ?3.原始情绪包括() ?A.怕、喜、哀 B.喜、怒、爱 ?C.怕、怒、爱 D.怒、怕、笑 ?4.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价值。 ?A.报到 B.生理 C.心理 D.社会 ?5.社会性微笑这种情绪一般在婴儿第()周开始出现。 ?A.1-2 B.3-6 C.6-8 D.一岁以后 ?6.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7.幼儿在玩智力游戏时,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否则就会不高兴,这表现了幼儿() ?A.情绪的冲动性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8.幼儿常会因争夺玩具而打架,在地上撒泼,体现了他们情绪的() ?A.易冲动性 B.不稳定性 ?C.外露性 D.易受感染性 ?9.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B.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D.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10.幼儿在看图书时,指着?°坏人?±说?°坏蛋、坏蛋?±,这种现象表明幼儿的()开始发展起来了。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是非感 ?11.?°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的是一种与()相联系的情绪体验。?A.思维 B.注意 C.记忆 D.感觉

(完整版)学前儿童言语和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

1、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 A 尊重的需要相联系的 B 归属和爱的需要相联系的 C 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 D 自我实现的需要相联系的 2、儿童开始使用单词句的时间一般是() A 0.5岁—1岁 B 1岁—1.5岁 C 1.5岁—2岁 D 2岁—3岁 3、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是() A 3岁—4岁 B 4岁—5岁 C 5岁—6岁 D 6岁—7岁 4、布里奇斯认为3个月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A 快乐和愤怒 B 快乐和厌恶 C 快乐和恐惧 D 快乐和痛苦 5、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会慢慢自己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 转移法 B 自我说服法 C 反思法 D 冷却法 6、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 A 2种 B 3 种 C 4种 D 5种 7、幼儿看到故事书种的“坏人”,常会把他抠掉,这说明了幼儿情绪的() A 丰富化 B 深刻化 C 稳定性 D 冲动性 8、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是() A 0个月—6个月 B 6个月—12个月 C 1岁—1.5岁 D 1.5岁—2岁 9、有经验的老师和妈妈对孩子不良情绪的表现,不是简单的批评和训斥,而是让孩子自己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这种教育孩子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是() A 想象法 B 自我说服法 C 反思法 D 冷却法 10、原始情绪的种类有() A 怕、怒、爱 B 恐惧、惊奇、喜悦 C 怕、乐、爱 D 痛苦、愉快、厌恶 11、1岁半---2岁半的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A 电报句 B 单词句 C 多词句 D 复合句 12、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 口语的发展 B 书面语的发展 C 阅读的发展 D 书写的发展 13、婴儿睡眠中自然出现的笑,应属于() A 诱发性的笑 B 自发性的笑 C 无差别的笑 D 有差别的笑 14、儿童出现出声的自言自语的年龄是在() A 1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3岁左右 D 4岁左右 15、在幼小儿童身上,喜与怒、哀与乐等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到了幼儿晚期,这种情况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这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日益() A 丰富化 B 社会化 C 自我调控化 D 深刻化 16、幼儿开始出现内部言语的年龄是() A 3岁以后 B 4岁以后 C 5岁以后 D 6岁以后 17、婴幼儿“认生”现象通常出现在() A 3—6个月 B 6—12个月 C 1岁—2岁 D 2岁—3岁 18、2—6岁的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类范围不断扩大。该时期儿童

幼儿观察记录解读

关于“幼儿观察记录内容”的解读 整理:周琴 【标准】幼儿走、跑、跳、投、钻、攀爬等基本动作正确、协调;能熟练、规范使用常用的学习、劳动工具及各种材料,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操作技能;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 【观察要点】 此条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健康领域幼儿的发展标准,引导教师关注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年龄相适应的操作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学习。实施这一目标中教师关键要注意目标、内容和方法与幼儿年龄特点的一致性。 本条标准共有两个方面的动作发展能力。 大肌肉的发展:“幼儿走、跑、跳、投、钻、攀、爬等基本动作正确、协调” 小肌肉的发展:“能熟练、规范使用常用的学习、劳动工具及各种材料,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操作技能;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 评估指标对大小肌肉都有三个层面的要求:第一层是动作正确、规范;第二层是协调、熟练;第三层是“常用”“与年龄特点相适应”“基本的”。“正确”是指姿势正确,掌握基本动作的要领。“与年龄相适应”是指所掌握的技能要求符合年龄特点。所谓“基本的”就是要符合本年龄段大多数幼儿能力水平的能力、技能。 【标准】能听懂和理解简单的语意,愿意与他人交谈,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喜欢阅读,能初步理解图画、符号的意思,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初步感受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观察要点】 本条主要考察幼儿语言和艺术发展的水平。 这一项标准突出了课程的整合性。一是领域的整合,“能听懂和理解简单的语意,愿意与他人交谈,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这里既有语言倾听要求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思维理解能力的推进,更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要求。二是目标的整合,“听懂”“愿意”“能清楚地表达”等词的运用和提法,将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整合。教师应结合幼儿教育的其他文件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努力将各种因素充分协调,有机整合,共同发挥作用,以实现最大的教育成效。 这一项标准还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强调幼儿自己的感受、交流、表现等。“能听懂和理解”、“愿意与他人交谈”、“表达自己的意愿”、“喜欢阅读”、“初步感受”等关键词的运用和表述,强调了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体验,强调了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经历的变化,强调了幼儿个体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注重过程体验,唤醒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听、说、读、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杜绝拼音教学、数学教学、外语教学等小学化倾向,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符合阶段性保教目标、形式生动有趣多样的教育计划并实施。要建立健全教学督导评价制度、优秀课评选制度、教学研究制度,引导教师着力提高幼儿语言和艺术发展的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