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海外现状:在美国教学到底难在哪儿
- 格式:pptx
- 大小:77.95 KB
- 文档页数:24
浅析缅北华文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冯李侠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22期摘要:缅甸在东南亚属于华文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但华文教育现状仍让人难以满意。
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到缅北华人学生群体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办学经费不足,华文学校环境落后;华文学校在夹缝中生存;华文教材和课程体系不完善且水平参差不齐;华文师资紧缺且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相应解决策略是:(一)提升独立办学者和教师的教育认知;(二)深度分析学生学习需求;(三)提升教师薪资待遇;(四)调动深层次的语言意识形态。
关键词:缅北华人教育;课程体系;教师素质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2-0026-04一、缅北地区华文教育发展现状(一)缅北地区华文教育发展现状缅甸毗邻中国,中缅的交往源远流长,中缅友谊素有“胞波”情谊之美誉。
“胞波”来源于缅语音译,意为同胞兄弟之意。
总的来说,中缅一衣带水,从古至今交往不断。
而中国人对教育从来都非常重视,尤其旅缅华侨起初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大多是文盲,所以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更为重视。
加之“华夏根源”情节,很多华侨在事业有成之后,大力支持和开展中文教育事业,这也是东南亚中文教育经历磨难依旧不断延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所以缅甸的中文教育自华人定居于此便就一直存在。
如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缅甸习惯性将中文教育称为“华文教育”。
曼德勒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
曼德勒中文学校里的学生以华人学生为主,缅族学生与印度裔学生占比较少。
缅北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华人和华人社会的前途与命运。
数百年来,缅北华人为缅北经济和文化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和努力。
他们为了启迪族群智慧、繁衍新一代,华人胼手胝足地发展民族语言文化教育,奉献着几代人的力量,并以华文教育在缅北地区发展作为保障民族生存与发展之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缅北华校的创立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华人群体集资和捐赠创建,所以华校的创立与政府的经济和财政状况没有联系。
华文教育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发展探讨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华文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范围内,华人社区的迅速扩大以及对中文的需求日益上升,使得华文教育在国外的推动势头日益明显。
同时,国际社会对中文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文纳入其教育体系。
本文将从华文教育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国际化背景下的机遇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华文教育在全球的现状表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在海外华人社区,华文教育依然是家庭和社区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许多华人家庭重视子女的华文学习,通过周末学校、文化活动等形式为孩子提供华文教育,这不仅帮助他们保持与祖辈文化的联结,也是他们融入多元文化社会的一种方式。
此类教育促进了孩子对中文的理解和使用,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其次,在非华人国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热潮逐渐形成。
根据孔子学院的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孔子学院,汉语学习者已经达到了数百万级别。
这不仅说明了汉语的学习正在升温,也反映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渴望。
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汉语课程,甚至在一些国家的中小学课程中加入汉语教学,表明中文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地位正在上升。
然而,华文教育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教学资源的不足成为制约华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虽然现有的汉语教材与教学方法逐渐丰富,但大多数依然无法满足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分国家的华文教学,尤其是在教材编写和教师培训方面,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是华文教育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虽然近年来培养汉语教师的力度有所加大,但优秀教学人员的短缺仍是一大问题。
不少海外汉语教师的专业背景局限于语言学或文学,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亦需要与时代相适应,以适应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
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创实用版】目录1.华文教育概述2.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3.解决华文教育问题的建议正文一、华文教育概述华文教育,即海外华人社群中文教育,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帮助海外华人子弟学习和掌握中文。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华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不足:相较于其他外语教育,华文教育在很多地区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如教材、教师、教学设施等。
这导致华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海外华人子弟的学习需求。
2.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由于种种原因,华文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普遍较低。
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和教学能力,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影响了华文教育的教学质量。
3.教学模式陈旧:很多华文教育机构仍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难以真正掌握和运用中文。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海外华人子弟来说,学习中文的动力和兴趣往往不足。
一方面,他们生活在非中文环境中,缺乏实际运用中文的机会;另一方面,华文教育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奖学金、竞赛等,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解决华文教育问题的建议1.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华文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华文教育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如优质的教材、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等。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对华文教育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能力,以保障华文教育的教学质量。
3.改革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竞赛等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华文教育活动,提高中文水平。
总之,华文教育在海外华人社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关注和解决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必要举措。
作者: 黄方方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家
页码: 118-122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8期
主题词: 外华文教育;师资;教材;教法
摘要: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的现状和特点是师资培训模式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教材编写理念从外来到合编再到本土化,编写形式从纸质到多媒体,教法观念上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形式上越来越重视结合多媒体手段;“三教”所存在的问题是,师资方面主要是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教材方面主要是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教法方面主要是教学定位和教学观念的问题;应对“三教”问题的对策是师资方面完善师资队伍,扩大造血能力,加强师资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方面制定汉语教学的统一制度规范,研发适用的本土化教材,开发多媒体教材,教法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学法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多媒体技术设备投入,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呈现出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教学实践能力成为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国外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特点及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外教学实践能力现状1. 美国教学实践能力现状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实践能力在美国教师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美国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计与实施:美国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目标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实践性教学。
(2)教学方法与策略:美国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评价与反馈:美国教师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 英国教学实践能力现状英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实践能力在英国教师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计与实施:英国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拓展,使课程更具实践性。
(2)教学方法与策略:英国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案例教学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评价与反馈:英国教师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 澳大利亚教学实践能力现状澳大利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实践能力在澳大利亚教师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澳大利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计与实施:澳大利亚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注重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与策略:澳大利亚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xx高校华文的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一、xx华文高等教育情况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海外华侨华人遍布世界,使汉语成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
汉语又是联合国常用的五种语言之一,因而也成为今日世界最有经济贸易价值的语言。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全世界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
世界各国的大学纷纷开始开设汉语课。
这就使得整个世界掀起了“中国热、汉语热”现象。
为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增加国家的竞争力,世界各地积极开展汉语教学,促进本国学生学习汉语,以汉语为沟通工具。
全世界已有数千万学生正在学习汉语,其中就包括泰国。
泰国处于中国的近邻位置,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意识到了汉语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形势下,泰国很多大学也开始开设中文课。
目前,泰国不少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纷纷开设汉语课程。
从开设中文课程的角度看,在全泰国公立、私立的137所大学中,已有71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
各校为此分别开设了中文本科主、辅修中文选修课程。
除此之外,有的大学还开设了硕士研究生课程,如朱拉隆功大学,该校也是泰国唯一拥有汉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其他大学要么是与中国大陆的大学合办,要么是与中国台湾联合开设硕士研究生课程。
现在的泰国高校外语教学有19个语种,它们是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汉语、日语、韩语、越南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阿拉伯语、印尼语、巴利梵语、希腊语。
外语教学主要有英语和汉语,在高等教育中汉语学习者人数居外语学习者人数第二位。
学生报考的数量可以体现出中文受欢迎的程度。
1998年10月是泰国第一次举行汉语入学考试。
第一次考生考试达到222人。
2008年3月考生人数达到4647人。
见表1。
表1参加xx高等大学挑选汉语考试的数量资料来源:1.高等教育委员会局入考汉语学生的统计(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
2.国家XX局,XX局考汉语学生的统计(2006年3月)。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马彤云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8期摘要:华文教育是指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对华族子女所进行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教育。
当代世界,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华文经济价值也随之提升,因此,海外华文教育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焦点。
關键词:海外华文教育;华侨华人;中华民族文化华文教育是指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对华族子女所进行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教育。
海外华文教育作为中国语言文化教育流传各国的一种延伸方式,把这些国家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但是每个国家的地域差异、风土人情迥然不同和政府政策大不相同导致了海外华文教育在各国的发展都独具特色。
当代世界,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华文经济价值也随之提升,因此,海外华文教育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焦点。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也不断提升,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愈加频繁,华文教育的商业和文化价值也逐渐被挖掘出来,因此海外很多国家都纷纷开始发展华文教育(一)资助建立华文学校众所周知,东南亚是华侨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马来西亚就是其中之一。
一开始的华文学校大部分都是华社筹集资金独立创办的,但是后来马来西亚意识到了华文教育对于引进外资的重要性,纷纷出资支持建立华校。
截至1994年,马来西亚千余所华文小学中,有851所享受政府的半津贴,享受全津贴的华文小学有432所。
泰国华社于1991年倡议筹办一所华文大学,很快得到泰国大学部批准,1992年5月泰皇赐名为“华侨崇圣大学”。
泰国客属总会筹建了泰国商业学院,马来西亚客属工会筹建了南方大学,新加坡恢复了华山大学(曾合并为国立大学)等。
(二)众多学校开设华文课程使用华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截至2016年,世界上大约有七十多个国家的上千所高等学校已经开设中文专业,可以说有很多高校将华文教育作为一项必修课程来教学。
SOCIAL SCIENTIST (第8期,总第232期)(No.8,郧eneral No.232)【教育新探索】收稿日期:2016-5-29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3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校区科研起步计划”项目(13JNQN029)作者简介:黄方方(1983-),女,河南洛阳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华文教育研究。
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现状、问题及对策黄方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摘要: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的现状和特点是师资培训模式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教材编写理念从外来到合编再到本土化,编写形式从纸质到多媒体,教法观念上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形式上越来越重视结合多媒体手段;“三教”所存在的问题是,师资方面主要是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教材方面主要是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教法方面主要是教学定位和教学观念的问题;应对“三教”问题的对策是师资方面完善师资队伍,扩大造血能力,加强师资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方面制定汉语教学的统一制度规范,研发适用的本土化教材,开发多媒体教材,教法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学法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多媒体技术设备投入,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
关键词:外华文教育;师资;教材;教法中图分类号:G7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6)08-0118-05华文教育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被视为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同时也是“希望工程”。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华文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华文教育的支持力度,海外华文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
然而,“三教”问题,即“教师”、“教材”、“教法”问题也日益凸显起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海外华文教育“三教”现状及特点由于海外华文教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导致海外华文教育师资、教材和教法也越来越多元化。
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具体情况如下:(一)师资方面,师资培训模式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由于各个国家、地区华文教育政策、情况不同,其师资培训模式也有所不同。
美国幼儿园华裔孩子的学习问题发现与解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华裔家庭选择移民美国。
这使得美国幼儿园中华裔孩子的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在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人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学习问题发现1.语言障碍华裔孩子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中文,而他们在美国的幼儿园需要使用英文进行学习。
这使得一部分孩子在语言沟通上存在障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进度。
2.文化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和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华裔孩子在适应美国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美国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华裔家庭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纪律性。
3.社交问题华裔孩子在幼儿园的社交活动中可能会遇到问题。
部分孩子因为语言障碍或文化差异,难以融入美国孩子的朋友圈。
这不仅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家庭教育期望过高华裔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往往较高,希望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这使得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面临较大的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二、解决办法1.加强语言培训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语言障碍,家长可以为他们报名参加中文培训班,让他们在学习中文的同时,提高英文水平。
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用英文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适应文化差异家长应尽量了解美国的教育方式和文化背景,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共同帮助孩子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同时,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提高社交能力4.合理调整家庭教育期望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育期望。
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同时,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关爱,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美国幼儿园华裔孩子的学习问题需要家长、老师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语言培训、适应文化差异、提高社交能力和合理调整家庭教育期望,相信这些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解决。
海外华文教育中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海外华文教育是指在海外地区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一种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帮助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海外华文教育的中华文化传播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且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中华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1.中文学习困难海外华文教育中,学习中文仍然是一大难题。
中文包括汉字、发音、语法等,而这些知识点相对其他语言来说更加复杂。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很多人认为中文是非常难学的一种语言。
这难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因为学生只能在学习中文之后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2.文化认知难当外国人学中文时,他们同时也会尝试了解中华文化,但是这个过程会受到很多障碍,包括文化的差异和难以理解的文化概念等。
因此这可能导致一些人不能更好地接受中华文化。
3.固化文化形象在传播中华文化时,有一些人可能会遗传或固化旧的文化形象。
它们有可能是带有偏见或错误的形象,会导致理解和接受中华文化的障碍。
建立正确的、真实的和完整的文化形象对中华文化的推广至关重要。
二、海外华文教育中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如何突破这些问题,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呢?这可能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1.发掘中华文化的特点海外华文教育的中华文化传播不应限于传播形而上的文化形象,而应更重视弘扬和宣传中华文化的具体体现。
在外国学生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应讲解中文学习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更突出中华人民文化的具体特点。
当中华文化的不同构成元素被准确定位后,应引导学生通观其整体形式。
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2.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可行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加速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但目前的中华文化传播存在一些困难。
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需要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加强文化合作可行性。
在这种情况下,海外华文教育也应相应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以使外国学生对中华文化更具吸引力。
①①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汉语国际推广研究”(06JZD0028)成果及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课题07“美国汉语‘扩张’及其影响”的研究成果。
②此数据由国家汉办提供,文中其他未单独注明出处的信息均来源国家汉办,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陈倩(1978-),女,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
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海外华文教育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国家汉办资料:目前全球超过3,000万人学习汉语,每年有90,000名外国学生到中国“取经”。
其中欧美学汉语的人数每年增加4成。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中,目前开设了汉语课的已超过800多所。
[1]2004年至2008年之间,全美主流大、中、小学学汉语的人数增加1倍多,从5万人增加到超过10万人。
据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 )预测,到2015年,全美学汉语的高中学生可能达到75万人。
截至2008年底,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305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有近60所建在美国。
②与此同时,2006年,美国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700多人,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学生赴亚洲留学的最大目的国,并成为全球第九大留学目的国。
[2]2008年全美中文大会发布了《中文2008:不断扩展的领域》,与会者包括高校、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中文教育在美国的前景表示乐观。
可见,随着中美关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美国也成为海外华文教育最活跃的国家。
美国汉语热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外对于“关键”外语学习的重视以及国外教育政策、模式与合作等方面的特征。
学校体系内的华文教育美国学校教育系统对于华文教育越来越重视,汉语已成为美国多元文化机制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美国大学生经常修习的12大语种中,汉语是近年来选修人数增长最快的一个语种,目前排在第7位。
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名牌高校,汉语甚至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
2012年第5期总第217期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5,2012Serial No.217收稿日期:2012-03-11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61302)。
作者简介:包含丽,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高等教育研究。
试析海外华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对策包含丽(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要:海外华文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华文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教学师资水平不一、教材状况针对性不强、教育对象日益复杂等因素影响了华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若干对策,以地方侨务部门为主导,构建提升海外华文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结构,通过对华文教师的系统培训充分发挥华文教育基地作用,并对温州海外华文教育进行了对策应用分析。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海外华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对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海外华文教育;教学质量;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614(2012)05-0161-03当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华文经济价值的提升,海外华文教育逐步形成热潮,华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海外传播,华文教育在国家侨务工作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不仅是侨务工作的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1] [3]。
一、海外华文教育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华文的热潮,华文教育在海外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
有资料显示,华人移居海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海外有超过三千万的华侨华人,分布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文学校有5000多所,华文教师达2万多名[4][5]。
继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以来,世界各国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建立了多家孔子学院。
远程教育:海外华文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一、世界华文教育普遍面临的困境随着华文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以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全世界现在有3000多万名华侨、华人和非华裔外国人在学习中文(张伟超,2007)。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汉办)预测,到2010年全球华文学习人数将达1亿(杨明方,2006)。
许多海外华文教育专业人士反映,在这数量庞大的汉语学习者中的主流人群是华侨和华人。
从2007年广东省召开的“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研讨会”上获悉,全世界已设有5000所全日制华文学校和新兴的中文学校,急需学习华文的华侨人数约有550万(陈学敏等,2007)。
由于华文学习需求扩大过于急速,形成了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另一方面,华文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所在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地方还依然停留在“华人办华教”的状态中,办学艰难。
在西方国家,这种社区自发开办的、针对华人社区的中文学校,多数长期面对着资金短缺、生源不稳定、适合当地学生情况的好教材难以保证等难题(皓宇,2008)。
综合分析,世界各国华文教育普遍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三个办学困境和三个教学困境,其中办学困境就是师资短缺、教材短缺和经费短缺;教学困境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学习时间和学习动机上。
1师资短缺海外华文教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严重落后于需求,这是华文教育所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国汉办估计,到2010年全球汉语教师缺口是500万名(杨明方,2006)。
另据资料显示,目前仅东南亚汉语教师的缺口就有5万名(陈学敏等,2007)。
这是教师数量上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师资质量问题。
海外当地教师大多数人的中文水平不高,缺乏专业师范教育背景和经验。
而且教师年龄断层现象严重,存在“专业上的业余教师、教学上的业余工作”等问题。
我国政府和社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主要通过派遣、培训、组织专题活动等方式,但依然是杯水车薪。
据统计,国家汉办目前已派出4000多名志愿者教师,分布于世界五大洲42个国家(郭素娥,2008)。
海外华人华侨教育现状及发展建议在全球化进程中,海外华人华侨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华人华侨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华人华侨教育其独特性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海外华人华侨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海外华人华侨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均衡海外华人华侨社区的教育资源与本土教育资源存在差距,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学校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华人华侨子女的学习体验和未来发展。
此外,一些海外地区的教育体系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存在一定的局限。
2. 文化认同困境海外华人华侨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文化认同的挑战。
他们身处异国他乡,既要面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又要维护自身的中国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华人华侨子女往往会面临身份认同、价值观、语言交流等问题,这也会对他们的学业和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教育体制不完善一些海外地区对海外华人华侨教育的规范和管理不够完善。
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和教育制度,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一些低素质的培训机构和办学乱象。
这给海外华人华侨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海外华人华侨教育的发展建议1.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海外各国应加大对海外华人华侨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鼓励设立符合标准的华人华侨学校,引入优秀的师资和教育技术设备。
此外,还应通过合作与交流,提升海外华人华侨子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水平。
2. 推动本土与华人华侨文化的融合海外华人华侨教育应该注重本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融合。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中华文化融入当地教育体系中。
同时,加强本土语言和中文教育,并推广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3.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各国政府应加强对海外华人华侨教育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机制。
设立专门的教育监管部门,加强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监督,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保护海外华人华侨子女的教育权益。
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的解决之道文/怀仁(家有春夏)正文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海外华人数量在五千万左右。
其中东南亚国家华人数量众多并有上百年的中文教育传统,特别是在马来西亚等国的华人社区,有完整的华文小学、中学乃至大学。
其中文教育状况更接近于大陆和台湾地区,不是本文论述重点。
本文所述海外华人地区主要指没有全日制华文学校的国家和地区,即北美、日本、澳洲和欧洲等地,这些地区华人总数也在两千万以上,并且近三十年来快速增长。
在这些国家,社会大环境为西文[1]。
华人属于少数族群,中文教育以周末中文学校为主,历史不长。
近年来随着华人移民的迅速增加,这些地区的华人子女中文教育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分析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现状,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论证读经教育为其解决之道并阐述读经教育在海外的具体实施。
一、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1.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现状由于海外华裔人群在全世界分布广泛,近年来各地新移民数量快速增长,其子女中文教育的整体状况并没有任何官方统计。
海外华人子女所接受的中文教育模式基本类似,大部分是通过周末学校学习中文。
大陆和台湾地区政府都有专门的侨务机构负责海外侨民子女的中文教学。
近三十年来海外中文教育形式逐渐规范化,两岸侨务机构出版有针对海外学生的教材课本,定期举办海外中文教师培训,政府有相关网站统合、分享海外中文教育资料和信息,每年寒暑假也常常举办针对海外学生的中文冬令营、夏令营……所有这些措施都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程度推进了海外中文教学水平。
但是从各地中文教育机构、华人父母的反馈来看,海外中文教育现状依然令人堪忧,不容乐观。
笔者根据五年来在德国汉堡三所中文学校的教育实践和对德国以及其他几个国家的海外中文教育状况所做的考察[2],大致估计出拥有合格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学生的百分比:(这里所指听说读写的中文内容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话题)听 80%~95%说 60%~80%读<5%写<2%上面数字表明,绝大部分海外华裔子女可以听懂中文,口语表达能力稍差,及至阅读则绝大部分海外华裔学生不能胜任,能使用中文写作者凤毛麟角。
缅甸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现状及华文教师培训需求调查【摘要】缅甸曼邦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华文教育发展地区,然而目前华文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华文教育现状及华文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华文教师培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缅甸曼邦地区的华文教育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我们提出了改善华文教育现状的建议,并对华文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评估。
通过总结现状和需求,展望未来并提出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促进缅甸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高华文教育质量,为华文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支持。
【关键词】缅甸曼邦地区、华文教育、华文教师培训、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建议、需求评估、总结、展望未来、建议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缅甸曼邦地区是缅甸最大的一个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和老挝之间,地处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
曼邦地区人口众多,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华人华侨,他们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社区。
随着中国与缅甸的经济合作加深,曼邦地区的华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华文教育在曼邦地区起源于早期华侨社区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华文学校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华人回流中国发展,导致曼邦地区华文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也面临着严重的短缺和素质不高的问题。
随着缅甸推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华文教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华文教师培训的需求,从而为改善华文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华文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华文教师培训情况的调查,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未来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 研究目的通过对缅甸曼邦地区华文教育现状及华文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华文教育的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
通过评估华文教师的培训需求,为提升华文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具体的参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