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轶事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吕蒙的历史故事
吕蒙(178-219年),字子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吴名将。
他是
孙权的部下,曾在孙权的统领下,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
吕蒙少年时就聪明机敏,善于学习军事战术,因此备受孙权器重。
他在孙权的
带领下,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役,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
吕蒙最为人称道的战绩,莫过于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
当时,吕蒙奉命率领
东吴水军,与刘备联军作战。
他精心策划,利用风向和水势,烧毁了曹操的船只,使得曹操大军溃败,成为了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之一。
除了在赤壁之战中的英勇表现外,吕蒙还在多次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深
受士兵们的爱戴,因为他不仅善于指挥作战,还十分关心部下的生活。
他常常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了东吴的胜利。
吕蒙在孙权的信任下,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职务,成为了东吴的一员重要将领。
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为东吴在乱世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吕蒙在他英年早逝,年仅四十一岁。
他的去世给东吴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至今未减。
吕蒙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的一生都在为东吴的发展和壮大而奋斗。
他的英勇
事迹和崇高品德,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的历史故事,也将永远被传颂下去。
总结,吕蒙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东吴名将,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德,深受后人
敬仰。
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出色表现,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他的一生也为东吴的发展和壮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吕蒙的历史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50吕蒙,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武将,也是世人皆知的谋士,他深得东吴大帝孙权的信任,并担任多次重要的军事任务。
在历史上有许多吕蒙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
据传说,当年吕蒙曾经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击败,落荒而逃,此时他仇敌追来,眼看就要被擒杀。
吕蒙急中生智,他拾起路旁的一本书(有说是道德经或春秋左传),仿佛正在阅读一样,边看边走,他手中的书不离眼帘。
敌军见到吕蒙手持书卷,认为他是学者,便不屑追赶,转而收兵,以为吕蒙已经没了战斗的能力。
吕蒙却狡猾地利用这个机会,趁机伏击嘲笑他的敌人,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这个故事虽然已经被歌颂了几百年,但它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它的一些细节不够准确。
例如,传说中的书卷究竟是什么,吕蒙靠什么伏击了敌军等等。
但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吕蒙非凡的智慧和谋略,在危难之际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制胜敌人。
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一部著名小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历史为背景,加入了许多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但却深得世人的喜爱。
尤其是吕蒙这个形象,不仅勇智出众,还有很多人性化的特点,让人们感到亲近。
吕蒙出生于今天的山东省,他小时候非常聪明,但家境贫寒,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但他却坚持自学,饱读诗书,练就了出色的文化和文学素养,使得他不仅在武艺上有所成就,而且也成为了才学兼备的知识分子。
吕蒙还非常爱惜士兵,他常常念及身边的战士和将士,精心关心和加以照料,使他们在战场上充满斗志。
他平易近人,懂得倾听士兵的心声,有时还和他们一起分享食物和衣物,让大家感到他是一位儒将。
总的来说,“吕蒙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并不是吕蒙成为名将的原因,但它确实反映了吕蒙的智慧和机智,在危急关头可以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为东吴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仁智”精神,即智慧与仁爱并重,才能真正成为一位伟大的领袖。
关于吕蒙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吕蒙的故事吕蒙不念旧仇的故事吕蒙年轻时,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遗告发,他一点也不怨恨。
后来,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询问他应该让谁接替顾劭,他推荐蔡遗。
孙权见他不念前嫌,十分高兴,笑着对他说:“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
吕甘之交的故事大将甘宁性情粗暴,轻于杀戮,不但经常违背吕蒙的心意,而且不时违犯孙权的命令。
孙权对此,颇为恼火,吕蒙却总是为他说情,他认为,“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厚待甘宁。
后来,甘宁果然为东吴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后甘宁厨房下一小童犯了过失。
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他遭甘宁杀害,便将其藏匿起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
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要升堂见母时,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
可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却把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
然后,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缆绳,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
吕蒙闻后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
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
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吕蒙的故事”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
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
于是,便去见吕蒙的母亲,并跟吕蒙欢宴竟日。
吴下阿蒙的故事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书的官吗!只不过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要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
”于是吕蒙开始进行学习。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研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这件事太迟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
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吕蒙,字子明,东吴将领。
他在三国时期为孙权效力,以其智谋和勇武而闻名于世。
吕蒙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更以其深谋远虑和谋略胜过时人而被后人传颂不衰。
在中国的成语故事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与吕蒙相关的典故,这些典故既传承了吕蒙的智慧和胆识,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教育的典范。
一则成语故事中,讲述了吕蒙在攻打刘备的时候,曾经派出间谍去了解敌情。
这个故事源自《三国演义》,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当吕蒙率领东吴军队攻打荆州时,他派出间谍去刘备的军营打探消息。
这个间谍混入刘备的军队,得到了大量情报。
而刘备的部下关羽发现了这个间谍,但他却没有立即处决间谍,而是让他带着情报回到了吕蒙那里。
吕蒙看到情报后,大为惊讶,他说,“关羽为什么不杀你?”这个间谍回答说,“关将军知道我是吕将军的间谍,但他没有杀我,是因为他知道吕将军是一个重用人才的人,他想让吕将军看到他的诚意。
”吕蒙听后大笑,赞叹关羽的胸怀和智慧。
这个故事反映了吕蒙的谋略和智慧,也成为了后人常用的成语“明察秋毫”。
这个成语形容人的洞察力极为敏锐,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矛盾。
吕蒙派出的间谍就是“明察秋毫”的典范,他能够在敌军中混入,得到情报,也能够在关羽的手下保全性命,这都是其“明察秋毫”的表现。
另外一个与吕蒙相关的成语故事是“出奇制胜”。
这个故事也源自《三国演义》,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当吕蒙率领东吴军队攻打荆州时,他遭遇了刘备的部队。
在一次战斗中,吕蒙的军队陷入了困境,刘备的部队势如破竹,吕蒙面临着溃败的危险。
然而,吕蒙却出奇制胜,他派出精锐部队偷袭刘备的后方,刘备大军一阵混乱,吕蒙趁机发动猛烈攻势,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反映了吕蒙的智谋和果断,也成为了后人常用的成语“出奇制胜”。
这个成语形容人在关键时刻采取出人意料的举措,以取得胜利。
吕蒙在战场上的出奇制胜,展现了他的智谋和果断,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总的来说,吕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智谋和勇武为后人所传颂。
吕蒙的故事-吕蒙的故事有哪些吕蒙是个什么样的人吕蒙是三国东吴的名将,早年投靠姐夫来到孙策帐下行军打仗,孙权时期得到重用,在长年的征战中立下卓越的战功,受封为孱陵侯。
吕蒙凭借着后天的勤奋和良好的品行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后世流传了许多有关他为人处世的故事。
吕蒙的故事有哪些吕蒙在三国众多的将领中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了,效力于东吴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孙权的信任。
吕蒙的故事吕蒙的故事吕蒙的一生颇有成就,民间流传着一些关于他的轶事典故,如吕甘之交、吕蒙如吴等,最有名的当属吕蒙为学,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桀出自这个故事。
吕蒙为学的典故根据《太平广记》记载,吕蒙来到孙吴,当时的主公孙策规劝他用心学习,于是他就读了很多书籍,主看《周易》。
孙策宴请部下,吕蒙喝醉了就睡着了,突然在睡梦中背起了《周易》,紧接着就惊醒了。
大家都问他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吕蒙回答道:“刚刚梦到我在跟周公、伏羲、文王议论国家兴亡的大事和日月广泛照耀的道理,都精妙至极,我没懂这么玄妙的话,只好背诵此篇文章了。
”除去了上述吕蒙如吴的故事,吕蒙为学也是一篇讲述他学习的故事。
当时,孙权跟吕蒙说:“如今竟掌权负责军务,不可不学习啊!”吕蒙每次都用军务繁忙的借口推脱掉了。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你就大概地读一下了解了解。
你的事有我的多吗?我平常还读书获益。
”吕蒙就着手读书。
后来鲁肃跟他议事,感到很吃惊,说:“如今的你这么有谋略和才干,已经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吕蒙回道:“跟读书人分开几天,应该另眼看待了,兄长怎么才知道!”吕蒙是个什么样的人吕蒙作为东吴的大将,一生参战无数,攻破黄祖、围困曹仁、捉拿郝普、抗击张辽,甚至打败过关羽,为东吴立下了不少功劳。
吕蒙有这么大的成就,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从他的生平处事中可以看出其为人。
新《三国》吕蒙剧照吕蒙最初只是一个勇敢善战的武将,但是他在孙策、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一些经史书籍,非常刻苦,以至于在醉梦中还梦到跟先贤谈论国家兴亡、天地万物运行之事,并不自觉的诵读起了《周易》。
历史名人故事:吕蒙每天为您推荐经典故事,您不容错过。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扮猪吃虎打败关羽随着刘备取得四川,占据长江上游,孙刘联盟名存实亡,荆州城为刘备和孙权集团交锋的前线。
刘备一方的主将是名震天下的关羽,孙权一方是吕蒙。
当时吕蒙镇守汉昌,与关羽接壤。
等到关羽攻打樊城时,吕蒙向孙权汇报说:“关羽讨伐樊城,却留下许多后备部队,这一定是为防备臣由他背后袭击。
臣一向体弱,请上准臣以治病为名,率领军队回到建业,关羽听说此事,一定会撤走后备部队,全部开往樊城,这时我军就可顺江而下,日夜兼程,趁他后方防卫空虚,袭击南郡,关羽也就插翅难飞了。
”于是吕蒙对外宣称病重,孙权故意明令召回吕蒙,在暗中却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吕蒙认为陆逊虽藉藉无名,但颇有将才,能堪大任,于是推荐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
陆逊到任后,立即给写了一封亲笔信献给关羽,信中推崇关羽的功迹,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关羽见信大为心安,就撤走后备部队,开往樊城。
孙权接获报告,就发动军队攻击关羽。
孙权先遣吕蒙到浔陽,他在船中埋伏精兵,命伪装普通百姓摇桨,另外命人穿上商人的衣服,做为掩护,日夜赶路。
而关羽派任长江沿岸的侦察员,也都一一被囚捕,所以关羽无法掌握军情,吴国军队长驱直入南郡。
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
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麋芳。
麋芳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
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将关羽部下的家属全部抓获,厚加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骚扰百姓,不得擅自拿群众一针一线。
吕蒙的士兵中,有一位是吕蒙的同乡。
抢了城中百姓的一顶斗笠,来覆盖将领的盔甲,官员的盔甲虽是公物,但吕蒙仍以触犯军令,流着眼泪将他斩首。
三国吕蒙的故事吕蒙啊,那可是三国时期超有趣的一个人物呢。
吕蒙年轻的时候啊,就是个很猛的武将。
他一开始没怎么读书,就是那种典型的大老粗形象,靠着一身的武艺在战场上拼杀。
他跟着孙权到处打仗,那打起仗来可不含糊。
比如说在和黄祖的战斗中,吕蒙那是相当英勇啊。
他带着士兵就往前冲,眼睛里都冒着那种战斗的火焰。
他的喊杀声,估计都能把敌人吓一跳呢。
可是呢,这个吕蒙啊,有个转折点。
孙权就觉得吕蒙光有武艺可不行,得读书啊。
孙权就对吕蒙说:“你现在管事了,得学习学习了。
”吕蒙一开始还很不情愿呢,他就说:“哎呀,我这天天打仗,哪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就笑了笑说:“我又没让你成为大学问家,你就多读点书,懂点道理就行。
”吕蒙这才开始读书。
这一读啊,可不得了。
吕蒙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以前他可能就是个只会猛冲猛打的家伙,现在变得有智谋了。
鲁肃那时候经过吕蒙的驻地,本来鲁肃心里还想呢,这吕蒙能有啥学问。
结果两人一聊天,鲁肃发现吕蒙那是口若悬河啊,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各种计谋、道理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鲁肃当时就特别惊讶,眼睛都瞪大了,嘴巴张得能塞下个鸡蛋。
他就拍着吕蒙的肩膀说:“哎呀,我以前以为你就只是个武夫,没想到现在你这学问都快赶上我了啊。
”吕蒙就很得意地笑了笑,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嘛。
”这就成了一句特别有名的话了。
还有啊,吕蒙最出名的战绩就是白衣渡江了。
他带着一群士兵,都穿上白色的衣服,伪装成商人的样子。
你想啊,那些士兵们穿着白衣,悄悄地在江面上划着船,就像一群白色的幽灵一样。
他们趁着关羽在外面打仗,防备松懈的时候,一下子就打到了荆州。
关羽当时估计都懵了,怎么突然就冒出来这么一伙人呢。
吕蒙这一招可真是够狡猾的,但是在战争里,这就是智谋啊。
吕蒙的一生啊,就像是一部超级精彩的电影。
从一个莽撞的武夫,到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他的转变让人特别惊叹。
他的故事里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一开始他不服读书,后来却能读得那么好。
还有那种战斗的热血,不管是早年跟着孙权打仗,还是后来白衣渡江,都让人能感受到那种战场上的紧张和刺激。
吕蒙的故事有哪些吕蒙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跟姐夫外出打仗。
十六岁的他抱的看法是家里这么穷,说不准立下大功还能脱离贫穷。
他的母亲拗不过他,就只好让他去打仗了。
他没有读过书,却凭着自己的胆识和过人之处赢得了孙策的器重。
孙策劝他多读书,他认为周易是书中精品,就从周易开始读。
孙策摆酒宴请大家喝酒,他喝醉了还做了个梦,把周易背了一遍。
醒来后自称和伏羲、文王等谈论国家兴衰的事情,其实大家都知道我把书背了一遍。
吕蒙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并不是个大老粗,遇事有自己的见解,孙策死后他很快又得到孙权的器重。
鲁肃外出打仗有一阵子没有回来了,这段时间里他听从孙权的劝告勤奋读书。
鲁肃回来后与他谈事情,没想到几日不见他就能谈笑风生,鲁肃大惊他在短时间内变化之大。
他笑说,士别三日,应当另眼相。
关羽拒绝孙权的和亲,多次傲慢又不给孙权面子,孙权非常的不满。
吕蒙本来就不大赞同蜀吴联盟,加上孙权又在关羽这边受了不少的气,吕蒙便下定决心要杀了关羽。
关羽轻敌竟被吕蒙四面楚歌无路可退而抓住,吕蒙杀了大名鼎鼎的关羽,他的死期也不远了。
在他杀关羽没多久,他自己也被孙权杀了。
吕蒙跟关羽并没有什么仇,杀他只不过是阵营不同而已。
当孙权向关二爷提亲的时候,没想到关羽断然拒绝,明显地看不起孙权。
关羽能看得起的人只有刘备和曹操,他认为孙权只是个坐享其成的人,根本看不起孙权。
关羽只会打仗,比起孙权的话,孙权的智谋怎么都比他强。
关羽诋毁和看不起孙权,让孙权非常地气愤,所以决定取下荆州杀了关羽,这是杀关羽的起因和导火索。
吕蒙杀关羽只是听从孙权的命令而已,再则他想为死去的周瑜报仇,周瑜是他最崇拜的人,他要让周瑜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出于这个原因,吕蒙杀关羽势在必行。
他先设计让关羽麻痹大意,以为他已经回老家建业去了。
关羽以为孙权就派个小兵来攻打他,更加瞧不起孙权了,心想:孙权这个狗熊,都派些个什么人来对付我。
关羽就是死在他看不起他的对手,他最后被吕蒙四面围堵,败走后穷途末路被吕蒙抓住。
三国吕蒙简介三国吕蒙简介本名:吕蒙字号:子明所处时代: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汝南富坡出生时间:约178年或180年去世时间:约219或220主要成就:智取三君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追随孙策为将。
他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孙权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
在军旅之时,亦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倚赖。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初不习文,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
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小说中吕蒙初登场于第三十八回《战长江孙氏报仇》,因孙权招贤而与陆逊、徐盛等人相继投至其麾下,并于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死亡。
吕蒙在小说中的形象与史实相类,《演义》未有因为尊崇关羽的考虑而抹煞吕蒙的军事才能。
吕蒙于第三十八回时担任平北都尉,为孙权引见来投的甘宁,并随孙权攻打江夏黄祖,于阵前亲斩敌军前锋陈就。
后来吕蒙亦参与赤壁之战,与太史慈同属前线第四队部队,又奉命引三千兵去乌林接应甘宁部队,然后追击曹操,逼得曹操要留下张辽断后。
在周瑜攻打曹仁,与及孙权战濡须、合肥之时,都有吕蒙献计的情节,以示吕蒙的战略眼光确实胜于东吴一般将领。
不过,小说中未有提及吕蒙年青时奋进与及其由武转文的学习经历。
当吕蒙接任周瑜、鲁肃之位后,开始与蜀国君臣为敌。
后来吕蒙白衣渡江,攻荆州,擒关羽,虽然情节上吕蒙表现得谋略出色,处处料敌先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但却因为成为了谋杀蜀汉大将关羽的元凶,而在小说作者“拥刘抑曹”的思想笼罩下被编造了一个“因关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场。
关于吕蒙的几个典故
1.吕蒙渡江:吕蒙在东吴与孙权合谋,率领军队夜袭荆州,并成功渡过了长江。
此举奠定了吕蒙在孙权心中的地位。
2. 吕蒙擒获关羽:吕蒙在赤壁之战中,趁机袭击关羽,将其擒获并送回东吴。
此举使得吕蒙声名大振,也为东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 吕蒙病逝:吕蒙在任期间,积极开拓土地,发展经济,为东吴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他在年仅37岁时因病去世,使得东吴的政治局面发生了变化。
4. 吕蒙劝谏孙权:吕蒙在生前,多次向孙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孙权做出了许多正确的决策。
其中著名的就是他在宣布休养生息政策时,奏请孙权实行“兵不厌诈”的计策,成功地保护了东吴的领土。
- 1 -。
吕蒙的小故事
故事一: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
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皆服其量。
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
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
与他同行的人非常愤怒,下令追查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
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
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
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
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故事二: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去学习!”吕蒙以*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到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关于吕蒙的三个故事
关于吕蒙的三个故事如下:
1、不计前嫌:吕蒙年轻时,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遗告发,他一点也不怨恨。
后来,
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询问他应该让谁接替顾劭,他推荐蔡遗。
孙权见他不念前嫌,十分高兴,笑着对他说:“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
2、士别三日: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
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书的官吗!只不过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要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
”于是吕蒙开始进行学习。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研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这件事太迟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
3、容忍甘宁:大将甘宁性情粗暴,轻于杀戮,不但经常违背吕蒙的心意,而且不时违犯孙
权的命令。
孙权对此,颇为恼火,吕蒙却总是为他说情,他认为,“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厚待甘宁。
后来,甘宁果然为东吴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关于吕蒙的民间故事
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以下是关于吕蒙的一个民间故事:
相传,吕蒙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在江边替人放牛。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平淡无奇的生活,总是渴望能够学习武艺,为国家效力。
有一天,吕蒙在江边放牛时,遇到了一位名叫邓当的将军。
邓当看到吕蒙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便问他是否愿意跟随自己学习武艺。
吕蒙欣然答应,从此跟随邓当学习兵法、武艺和谋略。
在邓当的悉心教导下,吕蒙的武艺和谋略逐渐精进。
他善于观察和分析战局,能够迅速制定出有效的战术。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操守。
后来,吕蒙被孙权任命为东吴的大将,负责守卫江东。
他多次率领军队抵御曹魏的进攻,屡建战功。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战役是濡须之战,吕蒙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成功击败了曹魏的大军,保卫了江东的安全。
吕蒙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人们纷纷称赞他的武功和智谋。
至今在江苏一带,还流传着关于吕蒙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以上是关于吕蒙的一个民间故事,展现了他从小立志、勤奋学习、英勇善战的一生。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吕蒙的形象,也传递了人们对勇敢、智慧和忠诚的崇尚和敬仰。
关于吕蒙的故事,名人故事
关于吕蒙的故事
吕蒙不念旧仇的故事
吕蒙年轻时,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遗告发,他一点也不怨恨。
后来,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询问他应该让谁接替顾劭,他推荐蔡遗。
孙权见他不念前嫌,
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
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
于是,便去见吕蒙的母亲,并跟吕蒙欢宴竟日。
吴下阿蒙的故事
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以
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书的官吗!只不过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要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
”于是吕蒙开始进行学习。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研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
: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吕蒙有关的成语故事
摘要:
一、吕蒙简介
二、吕蒙与关羽的恩怨
三、吕蒙白衣渡江典故
四、吕蒙蒙蔽鲁肃智取荆州
五、吕蒙因病去世
正文:
一、吕蒙简介
吕蒙,字子明,东吴名将,出生于九江,年少时性格豁达,勇猛且有智谋。
在孙权的劝告下,吕蒙开始发奋读书,逐渐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二、吕蒙与关羽的恩怨
建安二十四年,吕蒙协助孙权击败刘备,夺得荆州。
此时,关羽被围困在麦城,走投无路,最终向吕蒙投降。
然而,孙权却听从了吕蒙的建议,将关羽处死,使得吕蒙与关羽结下深仇。
三、吕蒙白衣渡江典故
在关羽被杀后,吕蒙为了进一步巩固东吴的势力,率领大军白衣渡江,成功夺取了荆州。
这个典故成为了后世赞誉吕蒙智勇双全的典范。
四、吕蒙蒙蔽鲁肃智取荆州
在夺取荆州的过程中,吕蒙采用蒙蔽之计,欺骗了东吴的盟友鲁肃。
他假装生病,使鲁肃放松警惕,然后趁机率领大军袭击荆州,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
利。
五、吕蒙因病去世
公元220年,吕蒙在荆州前线因病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吕蒙的离世使得东吴失去了一位英勇的将领,但也留下了他一系列令人称颂的战功和智慧。
吕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年少轻狂的武将成长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
他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敌,更在计谋上令敌人望而生畏。
关于吕蒙的历史故事
吕蒙(178年-219年),字子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吴名将。
吕蒙年少时就聪明伶俐,机智过人,深得孙权器重。
在
孙权的重用下,吕蒙成为东吴的一位杰出将领,为东吴的发展壮大
做出了重要贡献。
吕蒙最为人称道的战绩,莫过于其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
当时,孙权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
吕蒙在战役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
才能,他利用风势,火攻曹军船队,使得曹操大军溃败。
这一战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也是吕蒙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战。
除了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吕蒙在政治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曾在孙权的支持下,出使蜀汉,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曹魏。
在外交谈判中,吕蒙以其聪明才智,成功地取得了刘备的信任,为
东吴与蜀汉的联盟奠定了基础。
吕蒙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而且在
政治上有着非凡的智慧。
他以其杰出的才能,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的贡献。
然而,吕蒙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他在年仅四
十一岁时因病去世,为东吴留下了无尽的惋惜和遗憾。
吕蒙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不仅要有勇气和豪情,
还需要有智慧和谋略。
吕蒙以其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成为了东吴
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通过对吕蒙这位历史人物的了解,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的英
勇和智慧,更能够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吕蒙的一生,是
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的英名将永远流传下去。
愿后人能够铭
记吕蒙的功绩,传承他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国将领吕蒙的故事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吴国将领,曹魏时期赤乌大战的主要指挥官之一,是吴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
他曾经多次以出色的武艺和军事策略引领吴国获得胜利。
吕蒙少年聪明好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很早就加入了吴国的军队,效忠于吴国的君主孙权。
正是在这个时候,吕蒙的军事才能受到了孙权的赏识,并逐渐成为了一名重要的将领。
吕蒙的第一次出征是在孙权统一江东之后,前往北方与袁绍作战。
吕蒙当时担任督抚江夏军事的职务,他与当时的吕岱、全琮一起领导吴军与袁绍军队展开对抗。
在这次战斗中,吕蒙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采用奇袭战术成功夺取了皖县,并击败了袁绍军队。
这次胜利使得吕蒙声名大噪,也为以后的战事奠定了基础。
吕蒙最值得称道的战役之一是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
当时,吴国与曹魏联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消灭东吴,统一中国。
而吴国的力量相对薄弱,孙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吕蒙在这场战斗中担任孙权的大都督一职,全面负责指挥作战。
吕蒙运用了火攻战术,派出诸葛瑾引导曹军船队进入江心,然后利用南风和火箭引燃曹军船只。
这一计策使得曹军大败,成为了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
吕蒙凭借这一战的勇猛表现,受到了孙权和吴国人民的赞扬。
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吕蒙都担当着重要的军事指挥职务。
他带领吴军多次征战,一度进军魏国大本营许昌,给曹魏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曹魏末年,吕蒙一直在边境他后方严密监控曹魏,使得曹魏军队惊慌失措,难以有所作为。
然而,吕蒙的英年早逝结束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
他在赤乌大战后数月,因患病去世。
当时吕蒙只有三十一岁,他的突然离世给吴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孙权深感吕蒙的牺牲和对吴国的贡献,追读吕蒙为太保,给予他国君的尊荣。
吕蒙的离世给吴国带来了损失,但凭借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他作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而名垂青史。
他的战略眼光、指挥才能和勇气都将永远被后人所敬佩和传承。
吕蒙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形象。
吕蒙轶事
不念旧仇
吕蒙年轻时,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遗告发,他一点也不怨恨。
后来,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询问他应该让谁接替顾劭,他推荐蔡遗。
孙权见他不念前嫌,十分高兴,笑着对他说:“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
吕甘之交
大将甘宁性情粗暴,轻于杀戮,不但经常违背吕蒙的心意,而且不时违犯孙权的命令。
孙权对此,颇为恼火,吕蒙却总是为他说情,他认为“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厚待甘宁。
后来,甘宁果然为东吴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后甘宁厨房下一小童犯了过失。
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他遭甘宁杀害,便将其藏匿起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
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要升堂见母时,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
可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却把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
然后,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缆绳,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
吕蒙闻后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
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
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
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
于是,便去见吕蒙的母亲,并跟吕蒙欢宴竟日。
吴下阿蒙
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书的官吗!只不过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要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
”于是吕蒙开始进行学习。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研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这件事太迟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
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也作“阿蒙吴下”。
金元敏之《读裕之弟诗稿》:“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
”清黄景仁《闻稚存丁母优》:“阿蒙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难。
”
梦中学习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宗关于吕蒙的玄幻故事。
孙权劝吕蒙多学习经典,于是吕蒙便潜心博览群书,而以《易经》为主要学习对象。
吕
蒙经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孙策的旧座位上,有时更沉沉睡去。
一次在他沉睡中,竟然将《易经》诵读了一遍,然后惊醒。
众人问他惊醒的原因,他便说:“我刚才梦见伏羲、周文王、周公,与我谈论世代治乱兴衰之事,与及日月宇宙变化之理,无一不是精妙之极;他们不是只谈空话,纯粹诵读文章而已。
”于是大家都知道吕蒙曾经在睡梦中诵读《易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