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素材:吕蒙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第二单元】8.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第三单元】12.卖油翁宋·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孙权劝学主题思想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创作背景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
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史料整理改写而成的文章。
孙权劝学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
亦作当权。
二、词类活用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助词。
三、一词多义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当:但当涉猎。
(应当)当涂掌事。
(掌管)见:见往事耳。
(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四、古今异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古义:推辞。
孙权劝学的故事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
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
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
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 "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
”吕蒙推托说: “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
"孙权耐心指出: "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
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
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
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
孙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
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
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孙权劝学的故事孙权劝学的故事寄语:一个人只要不放弃学习,任何时候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今天分享给读者的是孙权劝学的故事,欢迎阅读。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1.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 今:当今。
7. 当涂:当道,当权。
8. 掌事:掌管政事。
9. 辞:推托。
10. 以:介词,用。
11. 务:事务。
12.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 岂:难道。
14.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努力的名人故事努力的名人故事在平日的学习中,每次到写作文的时候就哀声一片?建议大家一定要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好习惯。
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作文素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努力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欢迎大家分享。
1、吕蒙读书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
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
”吕蒙便开始读书。
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
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
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
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
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2、车胤囊萤夜读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
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
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
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
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3、孙康映雪读书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
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
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吕蒙劝学的故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他在与曹魏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多次为吴国立下战功。
不光是一个出色的将领,吕蒙还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他对自己说:“学习才能让你到达更高的境界,你不学习就不会进步。
”
有一次,吕蒙和一位叫做骆统的文学客人相遇。
骆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擅长诗词、文章,知识广博。
吕蒙和骆统交流会谈,对骆统的博学和智慧深感佩服,觉得自己的见识太少了。
吕蒙找到骆统,询问他学习的秘诀。
骆统告诉吕蒙,学习的秘诀在于日积月累的不断学习。
他劝吕蒙要想成为真正的高人,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吕蒙听了骆统的教诲,受益匪浅,他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见识和知识水平,才能更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吕蒙意识到,作为一名将领,智慧和学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
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吕蒙开始刻苦学习,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夜以继日地攻读书籍。
他常常自己分析枪戟、矛盾、锤子等兵器的轻重、长短、强弱等参数,并到坊间差市上观看、试验战斗品质,以增加自己的武器知识,进一步完善军队。
随着时间的流逝,吕蒙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将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努力学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自己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出色。
学习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而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愿我们都能像吕蒙一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孙权劝学作文素材200字
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打仗,常常立下战马功劳。
但,他有个缺点,不喜欢读书。
一天,孙权语重心长的说:‘现在你掌握兵权,怎么可以不学习呢?”吕蒙听了,心想:啊!让我读书,读书有什么用,我不读书照样可以打赢,我要找个理由去推辞。
于是吕蒙难为情说:“大王啊!不是我不想读书,是因为军中事务繁多实在走不开。
”孙权听了气得火冒三丈心想:好你个吕蒙现在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孙权提高嗓音对吕蒙说:“我难道想让你成为博士吗?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事务多,谁能比的上我”吕蒙听了吓的六神无主,只好去读书。
过了几天后,军师鲁肃前来拜访吕蒙,顺便和吕蒙谈论下一步如何应对。
鲁肃听了吕蒙的.一番见解惊讶道:“吕蒙啊!没想到几天没见学识和谋略竟以到此地步”吕蒙说:“军师见笑了,士兵离开几日不见还要刮目相待呢。
长兄怎么现在才知道啊!”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成为了挚友。
吕蒙的故事甘宁厨房里干杂活的小童犯了过失。
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甘宁杀害小童,所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
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
可是,过了一会儿,甘宁回到船上,却命人将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
完事后,自己解下衣服躺在船中。
吕蒙大怒,鸣鼓聚兵,准备靠近船进击甘宁。
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
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你像亲骨肉一样,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你,哪里有因为个人的怨怒而想要杀了甘宁(的道理)呢?(如果)甘宁死了,纵使至尊不过问,你身为臣子这样做也是不合法度的。
”吕蒙向来非常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就一下子明白过来。
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亲等你吃饭,快上来!”甘宁流着泪哽咽着对吕蒙说:“我辜负了你”。
(甘宁)和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的的母亲,大家一整天高兴地吃饭。
孙权、吕蒙、鲁肃的简介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不久去世。
孙权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
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在张昭、周瑜等人辅佐,地位逐渐稳定。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孙权乘新败曹操之锐气,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
吴军压境,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
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
最后被步骘所斩。
孙权遂加士燮为左将军。
赤壁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
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
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
公元251年(太元元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忙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来委托后事。
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夏四月,孙权病逝,终年71岁,在位24年。
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吕蒙发奋读书的故事你知道吕蒙那小子吗?以前就是个大老粗,光知道打仗,觉得读书这事儿跟他没啥关系。
有一天啊,孙权就把吕蒙叫过来了,语重心长地说:“吕蒙啊,你现在管事了,不能光舞刀弄枪的,得多读书,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见识,更好地管理事儿呢。
”吕蒙一听就不乐意了,挠着头说:“老大啊,我这一天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有空读书啊,再说我这脑子,读书也读不进去啊。
”孙权一听就笑了,拍拍他肩膀说:“你这借口可不行,我让你读书又不是让你成为大学问家,就是了解了解历史,学学道理,能有多难?我忙不忙?我还天天读书呢,你再忙能忙过我?”吕蒙一听,老大都这么说了,也不好意思再拒绝了。
于是就开始发奋读书。
这一开始读啊,可把他愁坏了,那些字就像小蚂蚁似的,在他眼前爬来爬去,他看得头都大了。
可是他这人有股子倔劲儿,心里想:“我就不信了,别人能读明白,我咋就不行呢?”他就天天捧着书,白天读,晚上也读。
有时候打仗间隙,别人都在休息,他就在营帐里看书。
周围的士兵都觉得奇怪,以前那个只知道喊打喊杀的吕将军,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安静了呢?吕蒙可不管别人咋看,他就一头扎进书里。
慢慢的,他发现读书还挺有意思的。
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事儿,现在从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他知道了好多历史上的名将是怎么打仗的,也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再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他能说出好多有见识的话,把大家都惊着了。
后来鲁肃见到吕蒙,就想跟他聊聊,本来还以为吕蒙还是以前那个没多少文化的将领呢。
结果一聊,鲁肃发现吕蒙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知识渊博得很。
鲁肃特别惊讶,就对吕蒙说:“吕蒙啊,我以前以为你就会打仗,没想到现在你这学问这么厉害,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啊。
”吕蒙一听就得意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嘛。
我现在也是爱读书的文化人了。
”就这么着,吕蒙通过自己发奋读书,从一个单纯的武将变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厉害角色。
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内容部编版人教版4、孙权劝学司马光P2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南北朝《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必背P44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pèi tóu),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jīn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
可汗(kèhán)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卖油翁欧阳修P69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③见往.事..耳古义:只,仅仅今义:但是②但.当涉猎(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今义:孤独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古今异义②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1)通假字3.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结果,精彩至极。
看似简单的闲笔,却是匠心独运之所在。
(3)言简义丰的语言描写。
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之外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鲁肃正是一个庐山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一笔带过。
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
这样写既节(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2.写作特点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1.文章中心概括《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积累④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义:很今义:大小⑤蒙乃始就.学古义:从事今义:连词⑤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过)古义:到今义:经过⑤即更.刮目相古义:重新今义:程度副词,更加(3)一词多义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掌管)②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原意为借口,文中指推辞(5)重要句子翻译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吕蒙的故事
甘宁厨房里干杂活的小童犯了过失。
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甘宁杀害小童,所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
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
可是,过了一会儿,甘宁回到船上,却命人将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
完事后,自己解下衣服躺在船中。
吕蒙大怒,鸣鼓聚兵,准备靠近船进击甘宁。
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
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你像亲骨肉一样,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你,哪里有因为个人的怨怒而想要杀了甘宁(的道理)呢?(如果)甘宁死了,纵使至尊不过问,你身为臣子这样做也是不合法度的。
”吕蒙向来非常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就一下子明白过来。
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亲等你吃饭,快上来!”甘宁流着泪哽咽着对吕蒙说:“我辜负了你”。
(甘宁)和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的的母亲,大家一整天高兴地吃饭。
孙权、吕蒙、鲁肃的简介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不久去世。
孙权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
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在张昭、周瑜等人辅佐,地位逐渐稳定。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孙权乘新败曹操之锐气,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
吴军压境,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
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
最后被步骘所斩。
孙权遂加士燮为左将军。
赤壁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
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
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
公元251年(太元元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忙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来委托后事。
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夏四月,孙权病逝,终年71岁,在位24年。
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
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然而“蒙疾发”(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
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
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
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