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立体定向术治疗难治性癫痫91例手术室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82.74 KB
- 文档页数:2
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作者:黄志伟,何绍伟,戴先前,王一芳【关键词】精神病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联合应用Leksell G型立体定向仪及Radionics公司的RFG3CF型温控热凝射频仪,在螺旋CT定位下,行脑内多靶点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40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9例;年龄19~36岁,平均25.3岁;病程5~16年,平均8年。
其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24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1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癫痫性精神障碍3例,强迫症3例。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1988年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制定的难治性精神病诊断标准:①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BPRS)>40分(总分0~126分);②病史在5年以上;③年龄18~65岁;④系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正规住院3次以上,联合用药3种以上,经过电休克和胰岛素冲击治疗无效;⑤CT和MRI排除器质性病变,无脑萎缩及精神衰退。
患者家属(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手术治疗。
本组病人住院时间8~15d,平均10d。
1.2 手术方法通常取眉间后上方12cm,中线左右2.5~3.0cm为手术切口及钻孔点。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麻醉生效后安装Leksell G 型多功能脑立体定向仪头架,在螺旋CT下以2mm/帧无间隔连续扫描,重建三维图像。
选取杏仁核最大平面、大脑前联合平面、侧脑室最大平面及侧脑室顶平面四张全脑CT胶片,利用CT坐标计算盘间接测量CT片上大脑原点及手术靶点坐标。
靶点选择为:双侧杏仁核、双侧隔核、双侧内囊前肢及双侧扣带回。
靶点坐标参考《人脑立体定向应用解剖》标准。
杏仁核:X=±21mm,Y=8mm,Z=-13.5mm;隔核:X=±3mm,Y=AC前6mm,Z=2mm;内囊前肢:X=18~20mm,Y=AC点前13mm,Z=0;扣带:X=±7mm,Y=侧脑室前脚后6~14mm,Z=侧脑室顶层±2mm。
2022基于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是指在专业抗癫痫诊疗方案指导下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仍不能控制发作的癫痫,约占所有癫痫患者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是一种致残率高,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的慢性疾病。
目前,外科干预是治疗难治性癫痫首选的方式,主要有开颅切除术和神经调控术。
临床证实传统开颅术效果虽好,但相关并发症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术前评估体系的日渐完善,基于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C)已经成为一种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新的微创方法。
SEEG 技术在20世纪中叶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BANCAUD和TALAIRACH 2位教授发展完善了SEEG技术,并逐渐形成致痫区的定位应以脑内解剖(代谢)-脑电生理-临床症状同一性为原则的致痫区及致痫网络定位基础。
在此基础上SEEG引导下RFTC技术也开始应用于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2004年GUENOT首次报道了SEEG引导的RFTC治疗难治性癫痫。
此后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1.SEEG引导的RFTC的治疗过程1.1 术前评估手术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及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前评估体系的完整和可靠。
多模态术前评估体系需要详细而完整地采集患者病史资料,询问发作先兆,结合患者影像学资料及头皮长程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遵循解剖(代谢)-电-临床同一性原则,定位致痫区,此过程为一期评估。
经一期评估不能精准定位或解剖(代谢)-电-临床不一致时需要进入二期评估,即SEEG 电极植入。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相关问题解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癫痫药物的不断更新,多数癫痫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患者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而选择外科开颅手术。
而有一些患者不适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如致痫灶位于大脑重要功能区、多灶性癫痫、患者无法耐受手术等,在这些情况下神经电调控技术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迷走神经刺激术等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1973年Cooper等最早将DBS用于癫痫治疗的探索,在随后的几十年,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DBS在动物模型及临床实验中均有控制难治性癫痫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他的一些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脑深部结构中的一些靶点能够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最近的研究关注于直接刺激致痫区,结果表明,直接刺激致痫区后发作间期的癫痫样电活动以及癫痫发作频率也减少。
DBS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植入脑深部组织,通过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调节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相对安全、可调控、对神经的损伤可逆等特点,但至今DBS控制癫痫发作的机制仍不明确,另外最佳刺激靶点和刺激参数尚有争议。
由于DBS治疗癫痫的病例较少,各癫痫中心有关DB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率的报道也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说,DBS可以减少部分患者的癫痫发作。
1.DBS控制癫痫发作的脑网络机制癫痫发作的起始和扩散与脑网络中的一些环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Papez环路包括海马一乳头体一丘脑前核—扣带回一海马,与颞叶癫痫的起始和扩散相关。
皮质—丘脑网络涉及颞叶癫痫的发作,并且与失神性癫痫发作也有着密切关系。
虽然DBS控制癫痫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也与Papez环路、皮质一丘脑网络密切相关。
已知的大多数靶点位于这些环路中,如海马、丘脑前核等,而DBS可通过电刺激调控某一局限区域的脑组织,从而调节环路中的其他结构甚至更广泛区域神经元的功能,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或者提高癫痫发作的阈值,达到减少癫痫发作的目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脑立体定向微创疗法与传统手术疗法优缺点
导语:脑立体定向微创疗法与传统手术疗法优缺点有哪些呢?大家可能都没有真正接触过脑立体定向微创疗法是治疗哪一种疾病的。
脑立体形象微创疗法主
脑立体定向微创疗法与传统手术疗法优缺点有哪些呢?大家可能都没有真正接触过脑立体定向微创疗法是治疗哪一种疾病的。
脑立体形象微创疗法主要是用来治疗精神疾病的,它比传统的治疗方法更有效、更安全。
现在由于压力的增加,有好多人都患有抑郁症,严重的导致精神病,使用脑立体定向微创疗法能够有效的控制。
脑立体定向微创疗法与传统手术疗法相比,有三点优势,安全、快速、效果好等,是现今治疗精神疾病的一项最有效方法。
治疗快速:脑立体定向微创疗法在进行治疗的时候把范围控制在很小的区域之内,整个治疗过程十分精细,而且为了达到治好的效果,需要把所有的病灶和靶点都消除,所以手术的持续时间需要4-6小时。
病人第二天即可下床做轻微活动,患者基本一个月即可出院,达到痊好的目的。
治疗效果好:脑立体定向微创疗法集合了神经病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材料学、影像学、定位学、计算机学的科学技术。
对于病灶的位置一清二楚,在治疗的时候可以针对型的解决靶点和病灶。
从而实现治好的目的,一般来说患者在治疗之后百分之九十都会获得痊好。
是一项具有突破型的精神疾病治疗技术。
治疗安全型: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通过高精度立体定向仪器、CT高清晰影像技术、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等,准确定位手术靶点,避免损伤脑组织的正常功能,能把治疗的范围精确到一毫米之内,解决了外科手术不能精确治疗病灶的弊端,而范围的缩小,安全型也随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Frameless stereotactic surgery)是一种新型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它能够精确定位和摧毁癫痫患者大脑内异常活动的部位。
相对于传统的有框架脑立体定向术,该手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小的侵入性,同时还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恢复期。
本文旨在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
一、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的基本原理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影像学技术的手术方法,它采用先进的三维成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技术,实现对癫痫患者大脑内异常活动的高精度定位和摧毁。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脑部CT或MRI扫描,并在手术室内进行约束性CT或MRI扫描,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目标部位的准确定位。
手术外科医生根据影像学数据构建出一个三维空间的图像,并利用这个图像来确定手术器械的位置和方向。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打开患者的头骨皮肤,逐层逐点地引导手术器械,直达目标部位进行摧毁操作,以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
1、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些难治性癫痫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切除手术或者植入神经刺激器的手术,这些手术通常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和较大的侵入性。
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能够更加精准地摧毁癫痫病灶,只需要局部麻醉和轻微的切口,术后恢复期相对较短。
2、定位和摧毁小脑结节的手术小脑结节是癫痫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灶,并且往往是难治性癫痫的原因。
由于小脑结节位置比较难以定位,传统有框架脑立体定向术的精度比较低,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则能够通过先进的导航技术更加精确地定位小脑结节,从而摧毁其功能。
3、探测深层癫痫病灶的手术有些癫痫病灶位于大脑深部的神经结构内,并且比较难以直接观察。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能够借助先进的三维成像技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精确地定位和控制深部脑结构,从而实现对深层癫痫病灶的有效治疗。
1、精度高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能够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影像学技术,实现对癫痫病灶的高精度定位和治疗。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障碍相关难治性癫痫叶忠兴;袁邦清;黄绍宽;杨光;林杨杨;林昆哲【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15)1【摘要】目的探讨精神障碍相关难治性癫痫立体定向手术方法,以提高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治疗37例精神障碍性癫痫(PTE)和21例癫痫性精神障碍(EPP)的临床特征、术前检查、手术方式和术后癫痫及精神症状的控制情况.结果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估良好率高达70%,PTE组与EPP 组的良好率无明显差异(P>0.05).癫痫预后总有效率(Engle Ⅰ、Ⅱ、Ⅲ级)和优良率(Engle Ⅰ、Ⅱ级)都高,分别为89.6%、84.5%,EPP组总有效率和优良率都明显低于PTE组(P<0.05).术后智力未见明显改变,其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治疗精神障碍相关难治性癫痫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靶点组合设计和准确定位,对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有较大意义.【总页数】4页(P58-61)【作者】叶忠兴;袁邦清;黄绍宽;杨光;林杨杨;林昆哲【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76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02;解放军第476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02;解放军第476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02;解放军第476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02;解放军第476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02;解放军第476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相关文献】1.难治性无明确致痫灶癫痫的立体定向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J], 龙厚满;张可帅2.CT与MRI图像融合辅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 [J], 郭效东;王本瀚;陆卫风;刘明辉;郝文明;吴艳芝;任廷文;杨俊国;赵学鼎3.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性精神障碍1例 [J], 薛伟宁;高国栋;王学廉;常崇旺4.42例难治性癫痫的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与分析 [J], 陆卫风;杨波;王本瀚;郭效东;郝文明;刘明辉5.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癫痫性精神障碍63例临床分析 [J], 尹忠民;王连仲;闻华;江晓莲;管艳艳;高蕾;王磊;陈实;张激扬;王永才;杨志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