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S治疗难治性癫痫——进展及个人经验
- 格式:ppt
- 大小:24.90 MB
- 文档页数:52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 (VNS)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患者在采取VNS治疗时的作用。
方法:2019年4月~2020年7月,纳入我院7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I组(n=40)和II 组(n=39);II组采取常规治疗,I组在II组基础上采取VNS治疗;比较疗效和生活质量。
结果:I、II两组的疗效分别为82.50、69.23%,数据有差异,P<0.05。
I组的角色、情绪、运动、社交得分高于II组,数据有差异,P<0.05。
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在采取VNS治疗时提升疗效和生活质量,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迷走神经刺激术;难治性癫痫;生活质量癫痫的发病原因是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也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疾病,目前在癫痫的治疗方面,主要通过药物加以干预,约2/3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药物控制[1]。
但是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而言,常规的药物很难起到实际作用,因此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式进行干预,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
基于此目的,本文对迷走神经刺激术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4月~2020年7月,纳入我院7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I、II 两组。
I组男女之比为24:16,年龄2~38岁,平均(11.35±1.56)岁;II组男女之比为22:17,年龄2~35岁,平均(10.23±1.71)岁。
比较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
1.2方法II组采取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选择为拉莫三嗪(利必通),由葛兰素史克公司提供,进口药注册证:H20110023、H20110024,每次取量25mg,每日口服1次,在连续口服两周后增加用药剂量,但每日剂量不可超过200mg。
丙戊酸(德巴金)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号为:H20010595,每次取量500mg,每日2次,逐渐加量至1000-2000mg。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癫痫是一种以突发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为特征,导致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定义为自发性反复发作。
癫痫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生酮饮食疗法以及神经调控,最常用的神经调控为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nervestimulation,VNS)。
生酮饮食主要用于儿童、青少年药物难治性癫痫。
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大多数癫痫发作。
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采取外科手术和/或VNS疗法。
手术切除受限于致痫灶散在或不能精确定位,或致痫灶位于功能区而不能实施。
此外,手术并不能治疗所有类型的癫痫。
因此,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或不能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或外科手术后癫痫仍然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以采用VNS疗法。
本文就VNS控制癫痫的机制、手术方式、刺激模式、疗效、安全性、耐受性、并发症、医疗费用、生活质量、癫痫预后预测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VNS治疗癫痫的机制VNS治疗癫痫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机制。
一方面,迷走神经刺激后,可使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等神经递质增多。
电刺激迷走神经后,蓝斑活动增强,表现为早期反应蛋白(c-fos)的增加,可能引起边缘环路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和中缝背核的激活,从而向间脑和端脑发出弥漫性的5-羟色胺能投射,引起5-羟色胺分泌增多。
另外,有研究发现VNS还可提高GABA的分泌,产生抗癫痫的作用。
文献报道,VNS治疗后,可以观察到丘脑、海马、杏仁核、小脑下部和扣带皮质的局部血流增多或代谢增加,这一变化得到了神经功能成像的支持。
另一方面,在神经电生理学上,Yokoyama等通过分析5名患者术中VNS开关相皮质脑电图背景功率谱中记录的癫痫棘波和电极的数量,结果发现相比于VNS关相,在开相时,出现棘波和电极的数量明显下降。
另外,脑电图可以记录到VNS治疗引起的脑皮层电活动去同步化。
三叉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研究新进展癫痫(Epilepsy)是一组以大脑皮层异常放电所引起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综合征,因为所累及的神经结构不同,可分别表现为意识、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情感以及精神功能方面障碍的症状与体征。
具有反复性、发作性、短暂性、可重复等特征。
据统计,目前我国癫痫发病率约为35/10万人口,终身患病率为7.0‰,1年活动性癫痫的患病率为4.6‰。
推算我国共有罹患癫痫病人近1000万,活动性癫痫病人约600万人,其中每年新发癫痫病人47.5万。
51%的患者需要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AEDs)来控制癫痫发作,其中70%~80%病人的发病得到控制或发作减少,但仍有20%左右的癫痫病人不能被药物所控制,30%有DRE,且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例如:认知损害,情绪低落,生育缺陷,性功能低下等。
近年来,随着致痫灶定位技术以及神经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癫痫外科在治疗耐药性癫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开颅手术固有的创伤、手术并发症、医疗费用等使其发展受到限制。
有学者认为近15年来没有出现新的治疗癫痫的设备,约有三分之一的癫痫病人未能得到充分的治疗。
就在癫痫方法发展的瓶颈时期,新的治疗癫痫技术三叉神经刺激(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 ,TNS)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诞生。
标签:三叉神经;刺激;癫痫1什么是TNS?1.1三叉神经定义及其特点:三叉神经(n.trigeminus)是第5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它的运动部分从脑桥与脑桥臂交界处出脑,再并入下颌神经,一同经卵圆孔穿出颅部。
而它的感觉部分的胞体组成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节,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1.2脑功能的广泛联络与调节结构:三叉神经传达着大脑重要结构的信息,包括孤核、蓝斑、迷走神经与大脑皮质。
迷走神经刺激术成功治疗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的难治性癫痫1例报告申玉勤;邓艳春;林伟;赵钢;王津存;夏峰;冯国栋;刘丽娟;任鲜卉【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3(26)5【摘要】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无需对致痫灶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癫痫的发作减少,对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控制,为不能进行切除手术或切除术后复发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现报告1例采用VNS治疗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的难治性癫痫如下。
【总页数】1页(P385)【作者】申玉勤;邓艳春;林伟;赵钢;王津存;夏峰;冯国栋;刘丽娟;任鲜卉【作者单位】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相关文献】1.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致难治性癫痫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孙恒;冯兆海;姜磊;买买提江;石鑫;郝玉军2.药物难治性癫痫相关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临床分析(附21例报告) [J], 徐波涛;漆松涛;王洪筱;韩慧霞;吕超;王克万;何晓艳;杨开军3.CT灌注成像对脑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相关难治性癫痫的诊断价值 [J], 陈裕展;王佳鑫;陈永洲4.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致难治性癫痫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陈忠仪;洪文瑶;黄绳跃;张文清;刘宇清5.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所致难治性癫痫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 [J], 吴旻;钱若兵;傅先明;魏祥品;牛朝诗;汪业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2月第25卷第2期Chin J Clin Neurosurg,February 2020,Vol.25,No.2●经验介绍●【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 )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VNS 治疗的1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资料。
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以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 )评分评估胃肠道功能。
结果术后12个月,13例发作频率平均减少50.9%,6例发作频率减少≥50%,7例发作频率减少<50%。
术后3、6、12个月,GSRS 评分分别为(5.08±1.64)、(4.54±1.34)、(3.77±0.97),较术前[(5.85±1.92)]均显著改善(P <0.05)。
GSRS 评分与癫痫发作减少无显著相关性(r =0.02,P >0.05)。
结论VNS 能够改善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的胃肠道症状,但与癫痫控制水平无相关性。
【关键词】药物难治性癫痫;胃肠道功能;迷走神经刺激术【文章编号】1009-153X (2020)02-0103-02【文献标志码】B【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742.1;R 651.1+1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 )治疗后普遍存在胃肠道副作用,以至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AEDs 的疗效[1]。
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 )作为一种神经调节疗法用于辅助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疗效确切[2]。
本文探讨VNS 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病人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药物难治性癫痫采用VNS 治疗;②年龄≥8岁,可清楚主观描述消化系统不适症状;③医从性良好,愿意配合术后长期随访。
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因进行性、急性或慢性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
【名医堂】难治性癫痫治疗新方法:迷走神经刺激术——徐纪文【访谈实录】徐纪文:你好,主持人。
你好,各位网友。
主持人:徐教授,我们经常听说癫痫这个病,但是很多人可能对于它具体的一个症状并不是特别了解,您能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吗?徐纪文:好的。
癫痫确实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人们对这个癫痫还是有很多的误解,很多人就认为癫痫就是俗话说的羊癫疯、抽筋,但是不是,癫痫其实它有很多的一个症状表现。
那么成人中间有两种情况最多见,一种就是抽搐、倒地,这个大家都知道,口吐白沫或者大小便失禁,那么这个时候大家都需要帮忙或者是发现他有问题会把他送到医院,但是还有很多成年的癫痫病人,那么他不是以这种抽搐来表现的,他就是发呆,很多是发呆。
主持人:发呆也有可能是癫痫?徐纪文:对。
主持人:癫痫,癫癎。
徐纪文:都可以,我们一般是说癫痫。
那么这个字的写法中间也有尖的,也有是闲的。
主持人:但都是一个病。
徐纪文:但是我们现在是癫痫,是一个病,那么发呆的话往往会被家属漏掉。
比如讲,有的小朋友上课,小学或者初中、高中都有,那么上课就是走神了,老师可能就会向家长反映,你小孩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好,癫痫病人确实往往会成绩不好的,他这是病的原因。
那么这种情况往往会被漏诊,很多像这种类似的病人,我在门诊上经常也会碰到,有的时候他就是在打牌或者打麻将的时候呆住了,那么不动,有的时候会伴有一点咀嚼或者是有点流痫,淌点口水,那么手有的时候会摸索,这种都是一些比较典型的癫痫的表现。
那么这是有危险的,这是有危险的,会出事,可能会出一点车祸或者是从高处坠落,或者游泳的时候溺水,这个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还有一些小朋友,小朋友癫痫他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比如讲他就是一种拥抱,他就是这么来一下,这就是一种发作。
主持人:还有固定这样一个动作。
徐纪文:就这么拥抱一下。
婴儿癫痫症很多都是像这种动作,所以我们讲癫痫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是它这个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脑部某些神经元过度的异常放电同步化以后就造成了一种临床的发作,这个是我们所认为的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婴幼儿药物难治性癫的病例系列报告马嘉翼;谢涵;刘庆祝;王若凡;季涛云;蔡立新;姜玉武;吴晔【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22(17)5【摘要】背景迷走神经刺激(VNS)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DRE)国内年龄适应证为3岁以上,目前临床在超年龄适应证应用VNS治疗DRE婴幼儿,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很少。
目的评估VNS治疗DRE婴幼儿术后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及疗效相关因素。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癫中心行VNS的DRE婴幼儿,且VNS术后规律程控随访至少1年、程控期间刺激电流参数>1 mA。
排除VNS期间接受新增抗癫发作治疗(癫外科手术治疗、生酮饮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各种原因而导致VNS程控关机、中断的患儿。
以患儿家长癫日记所记录的所有发作类型的频率作为主要评估依据,行随访有效率(末次随访点较VNS植入前3个月发作频率减少≥50%)和癫发作减少率、考察临床信息及程控参数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主要结局指标VNS术后有效率和癫发作减少率。
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VNS治疗DRE婴幼儿25例,男16例(64%)、女9例。
癫起病年龄中位数4.9月,癫病程中位数1.7年,VNS治疗前每月发作中位数555次。
VNS电极植入中位年龄2.3岁。
病程中曾应用抗癫发作药物(ASM)3~10种,VNS治疗前3个月应用ASM及其他治疗1~4种,能明确DRE病因12例(48%),病程中曾诊断癫综合征18例(72%),存在4、3、2和1种发作形式分别为4、5、6和10例,25例VNS治疗的DRE患儿均存在发育迟缓。
VNS术后随访中位数2.4年。
VNS术后1年癫发作率最高增加1367%,最低减少100%,中位数减少52.8%,VNS术后2年癫发作率最高增加1712%,最低减少100%,中位数减少59.5%。
末次随访时有效率为64%,无发作率为20%(5/25),最长随访2年5个月无发作。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申玉勤;邓艳春【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4(027)004【总页数】3页(P313-315)【作者】申玉勤;邓艳春【作者单位】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植入式刺激器对迷走神经进行慢性、间歇性电刺激作为一种新疗法应用于难治性癫痫,其可以显著降低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机制尚未明了。
本文就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机制及疗效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 VNS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迷走神经是体内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混合性脑神经。
其中,80%的纤维成分是躯体和内脏传入纤维,传递一般内脏的感觉冲动,在节状神经节之后继续投射到延髓孤束核(NTS)。
同时迷走神经以副交感纤维支配心、肺和大部分消化道平滑肌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咽喉部横纹肌。
近年来,Ramani[1]更多把目光转向迷走神经脑内的投射联系,并初步认为NTS是迷走神经和脑内相关核团之间的中继站。
其接受绝大部分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和小部分来自外周其他部位的信息,继而对这些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并投射到高级中枢,或借自主神经系统传出内脏运动指令。
因此,NTS被认为是大脑中的“小大脑”,迷走神经和众多相关外周感觉纤维被认为是“脑中脑”的主要感觉器官。
从神经解神经解剖学剖学角度出发,大多数学者[2,3]更倾向VNS抗癫痫可能通过“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核-NTS-延髓网状结构、丘脑网状核、丘脑皮层中继神经元-大脑皮层”的途径发挥作用。
2 VNS的神经生理学研究上世纪 90年代,Zabara[4]和 Miller等[5]对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形成的突触联系中不仅含有兴奋性的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还有抑制性神经递质包括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及大量神经肽;随着VNS治疗,患者脑内的神经递质含量会发生改变。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根据2015年中国抗癫痫协会的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我国癫痫患病率约0.4%~0.7%,有约600万活动性癫痫患者。
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发作药物(ASMs)控制,但仍有约30%~40%为药物难治性,即合理使用两种ASMs 治疗后仍不能控制发作。
反复癫痫发作对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儿童患者的脑功能发育、以及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迷走神经刺激(VNS)是一种神经调控疗法,通过电刺激一侧迷走神经(通常为左侧),调控大脑电活动,因而也被称为“电子药物”。
VNS作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癫痫发作的手段。
迷走神经作为人体分布范围最广、支配效应器官最多的一对颅神经,约80%为上行神经纤维,其上行传入神经环路以脑干孤束核为中继站,投射到去甲肾上腺素能核团-蓝斑系统,进而影响边缘系统、丘脑以及广泛的皮层网络。
癫痫为脑网络异常性疾病,从网络结构或网络活动的修饰角度改变网络的任何环节,都会影响癫痫的发作和发作形式。
VNS通过打破神经元异常同步化电活动网络,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系统,影响脑内微环境,诱导和增强大脑可塑性,抑制癫痫发作并改善情绪和认知,其确切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1 制定本共识的目的及共识形成的流程2 如何选择适合VNS的患者2.1 适应证(需满足以下两项)(1)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2010年发布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
(2)未发现可治疗的癫痫病因,或针对病因治疗失败。
可治疗的病因包括:经过合理术前评估适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结构性病因;药物或特殊饮食治疗可控制癫痫发作的代谢性病因,例如:维生素B6治疗吡哆醇依赖性癫痫,生酮饮食治疗I型葡萄糖转运体缺陷所致癫痫;通过免疫性治疗可控制癫痫发作的免疫性病因等。
2.2 禁忌证(以下任一项)(1)双侧迷走神经损伤或切断史;(2)植入部位存在局部感染;(3)特异性排异体质,不能耐受异物植入;(4)全身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5)植入部位需微波或短波热疗、严重心脏传导阻滞、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快速进展的危及生命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为相对禁忌。
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摘要】目的:研究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
方法:2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自主参与,为其行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研究其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发作减少率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分别为:10.0%、15.0%、35.0%、35.0%、45.0%、50.0%;缓解期为1年的患者有2例,发作缓解时间为2年的患者有1例。
治疗有效的患者平均发作减少率分别是:75.0%、85.0%、75.0%、75.0%、90.0%、75.0%,最高是术后2年。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结论:为难治性癫痫患者予以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平均发作减少次数可提升,不良反应可减少,疗效优良。
【关键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难治性癫痫;治疗效果癫痫是建立在不同病因基础上的反复癫性为共同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严重。
当下,全球癫痫患者大约占5000万例,是世界人口的2%,发病率较高。
此病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失败的患者而言,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不失为良好选择[1]。
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是在发生器的作用下出现脉冲信号,对一侧的颈部迷走神经进行刺激,加入行传入冲动,对皮质神经元的异常进行抑制,并同步化放电,减轻疾病的发作。
此治疗从动物实验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适应症也是从初期的成人逐步扩大到青少年以及儿童。
本研究为有效治疗难治性癫痫,对收治患者予以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验证其治疗效果,以下是治疗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自主参与,收治时间:2019年1月-2020年3月;男女比值11:9;年龄28~58岁,平均(39.1±2.3)岁;入选患者均知情,自愿在知情协议书签字,经医学伦理研究会审查许可。
1.2 方法1.2.1 IVNS参数设置运用迷走神经刺激仪,仪器为美国生产。
脉冲发生器型号(102型),导线型号(302型)。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8例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护理
李成聪;胡兵兵;陈姗姗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专科版)》
【年(卷),期】2018(025)001
【摘要】总结了采用迷走神经电极置入刺激术治疗8例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完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结果,8例患者迷走神经刺激器均顺利植入,随访1-6个月,未出现出血、感染、神经或血管损伤等情况,癫痫发作次数减少,随访治疗效果稳定,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认为术前的心理辅导、术后细致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和出院指导是确保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总页数】3页(P87-89)
【作者】李成聪;胡兵兵;陈姗姗
【作者单位】2300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300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300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伴发抑郁的研究进展 [J], 王天鹏;王冠宇;王小峰;尹剑
2.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项张平; 靳玉萍; 钱若兵; 陈小利
3.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研究进展 [J], 王晓江; 李秋
4.迷走神经刺激术与胼胝体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效果研究 [J], 朱鹏飞
5.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 [J], 郭永坤;赵德枭;刘春颖;武跃辉;孙楹;谢井伟;单峤;王新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附25例报告)林久銮;孙朝晖;张冰清;王海祥;宋宪成;刘一鸥;丰倩;徐成伟;柏建军【摘要】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术后程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6年7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对2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术后给予程控管理控制癫痫发作;并通过随访回顾性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患者4个月~7年,其中癫痫发作频率减少达McHugh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Ⅴ级2例.手术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方法,其治疗效果可以随着参数的调整和时间延长而增强,并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和生活质量.%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 VNS ) on intractable epileps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5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epilepsy , who were treated by VNS in our center from November 2009 to July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 Results The follow up from 4 months to7 years showed that of 25 patients, 6(24%) belonged in MCHugh grade Ⅰ, 12(48%) in gradeⅡ, 4(16%) in gradeⅢand 3(12%) in grades Ⅳ~Ⅴ. Conclusions VN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the intractable epilepsy .VNS may make seizure frequency reduce over 50% in more than 60%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epilepsy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is correlated with the stimulation parameter and duration.【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13)006【总页数】5页(P415-418,423)【关键词】难治性癫痫;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效果【作者】林久銮;孙朝晖;张冰清;王海祥;宋宪成;刘一鸥;丰倩;徐成伟;柏建军【作者单位】100040 ,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100040 ,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100040 ,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100040 ,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100040 ,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100040 ,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100040 ,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100040 ,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100040 ,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1;R322.81随着新型抗癫痫药物(ADEs)的应用和定位致痫区技术的进步,对于癫痫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一些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并不适合行局灶性切除术。
神经内科实习医生对癫痫病治疗的总结与心得体会癫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和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
作为神经内科实习医生,我有幸参与了多个癫痫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对相关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一、综合评估的重要性在癫痫病治疗的初期,综合评估对于确定病情类型、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至关重要。
综合评估应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神经影像学等方面。
此外,还应评估患者的心理和认知功能状况,以了解患者的整体状态。
通过全面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为后续治疗和康复规划提供指导。
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癫痫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制定,包括病因、发作类型、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等。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抗癫痫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和不同的副作用,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很重要。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调整药物剂量,可以更好地控制癫痫的发作。
三、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注意事项药物治疗是常见的癫痫治疗方法。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副作用、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以及经济因素等。
其次,应遵循逐渐增加和维持稳定剂量的原则,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耐受性。
最后,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癫痫病发作频率和药物血药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风险对于一些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包括癫痫病发作起源于单侧大脑、药物治疗无效、合并有脑结构异常等。
然而,手术治疗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术前术后并发症和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因此,在决定手术治疗之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释。
迷走神经剌激术治疗癫痫的中国专家共识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 , VNS)是通过刺激一侧颈部迷走神经而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手段。
早在1937年Schweitzer与Wright 发现,刺激猫的迷走神经可抑制其活动,经过对狗、猴等的一系列动物实验后,对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了治疗。
1996年5月在法国里昂召开了首届国际VNS研讨会,1997年7月VNS作为治疗癫痫的辅助手段通过了美国FDA认证。
目前全球已有约10万多例患者应用了VNS。
我国亦有近300多例患者接受了VNS治疗。
2013年美国AAN发表了有关VNS治疗癫痫的指南。
现参考国内外文献,撰写VNS治疗癫痫的中国专家共识,以便同行参考。
1 VNS的抗癫痫机制迷走神经是一个混合神经,约80%为感觉纤维,将头、颈和胸腹脏器的感受传至大脑。
右侧迷走神经向腹后方移行,传导来自肝脏和十二指肠的神经分支的冲动。
相反左侧迷走神经向前移行,仅支配胃底部。
右侧迷走神经司窦房结功能,与心房的关系更为密切,而左侧迷走神经司房室结功能,主要与心室有关,而且心室的迷走神经支配没有心房那样密集,所以左侧迷走神经刺激一般不会对心脏产生影响。
VNS治疗癫痫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1) 直接联系学说:VNS经其传入的电刺激信号通过蓝斑、孤束核及其它相关结构,如丘®杏仁核、海马、丘脑、岛叶皮质等,使癫痫发作的阈值升高;(2)递质学说:VNS通过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和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抗癫痫作用。
这两种假设仍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尚需进一步硏究。
2 VNS装置与安放VNS装置由一个脉;中发生器和植入电极组成。
电极末端分为3个螺旋形的线圈绕在颈动脉鞘内迷走神经上。
刺激装置安在左侧锁骨下区。
术后2-4周,VNS装置可以通过电脑和遥控器激活。
另外,患者自感有发作前先兆或有频繁癫痫发作时,可以由患者或家属启用外部磁铁,从而抑制癫痫发作、降低发作的严重性或缩短发作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