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与影视比较 课件 (27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502.44 KB
- 文档页数:28
《红高粱》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本文以《红高粱》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还原作品对戴凤莲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而分析戴凤莲的人物形象特征。
她外貌上美丽诱人,性格上勇敢智慧充满韧性,思想上充斥着自由与爱的圣洁光芒,她是红高粱的象征,是高粱地里孕育的活着的灵魂。
关键词:《红高粱》戴凤莲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红高粱》是中国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莫言在2012年凭借小说《蛙》斩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尚属首次。
他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先锋主义代表作家,以自己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和恣意豪迈、感觉浓郁的创作特征,让文坛耳目一新。
莫言崇尚人全方位的自由解放,并且将他的这种思想倾注在他作品中的每个词语和每段话中,这种独特、奇异的艺术感觉强烈地拨动着每个读者的神经。
莫言从不走传统感受力和想象力的老路,同时他有着奇特的对自己情感的描述方法。
着力于作品人物主观感情的挥洒、描摹,仿佛他手中的笔能呼风换雨,能赋予草木众生以灵性。
在莫言作品所营造、渲染的艺术世界里,有时硝烟弥漫天空,有时碎片落满地,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异常浓郁。
《红高粱》作为莫言早期的代表作,它洋溢着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充满着野性而浓郁的感受力,彰显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
它也展现了作者狂欢化的话语风格,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欢乐的世界。
在这个独特的世界里,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总是能发现现实生活中永存的矛盾两面,一如诞生与死亡并存,也正如播种与收获,四季的轮换,描摹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现实世界。
作为经典作品,至今仍散发着瑰丽的艺术魄力。
一些学者已在各种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如尼采的生命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神话原型批评等,对《红高粱》叙事艺术、思想价值、语言风格、美学观念做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
本文以《红高粱》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特征为切入点,还原文本对戴凤莲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戴凤莲这一人物形象外貌上美丽诱人,性格上勇敢智慧充满韧性,思想上充斥着自由与爱的圣洁光芒。
作品解读——《红高粱》●《红高梁》是莫言的成名作之一,是一部宣扬生命个性、赞美生命的中国新时期小说。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它曾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并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轰动中外。
●内容:●以童稚观点回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
在十八里坡的高粱地,不情愿出嫁的我奶奶在三朝回门的时候跟轿夫余占鳌野合,从此怀了“我爹”。
在李大头死后,我奶奶撑起了李家的烧酒作坊。
土匪秃三炮前来抢走我奶奶,让我爷爷前去土匪窝讨回公道。
后来我爷爷住进酒坊,因为在刚酿好的酒撒了一泡尿而酿成了好酒十八红。
我爹九岁时,日本鬼子来犯,我爷爷率伙记们浴血日本鬼子壮烈牺牲。
浅析电影红高粱中的男性人物形象●“我奶奶”他爹●“我爷爷”●“罗汉爷爷”●“土三炮”●“屠夫胡二师徒”●“我奶奶”她爹: 是一个被传统思想禁锢的老人家。
影片一开始,“我奶奶”被大红轿子,抬往十八里坡酒作坊。
新婚三天接闺女,是十八里坡的风俗,“我奶奶”他爹接她回门,一路上一直说着李家好,张口闭口是李家给的一口大黑驴子,还有李家的财产。
“人活一世图个啥,嫁了人,死活都是李家的人了。
”这是“我奶奶”她爹,教训“我奶奶”说的一句台词,从中不难看出,“我奶奶”他爹的传统思想,嫁女儿就像卖女儿似的。
导演安排这一段,就是想通过这个,来表现那个时期,嫁女儿的一种观念,及女性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
同时,也是通过对比,为了更好的表现“我奶奶”,追求自己的幸福,个性解放的人物形象。
●“我爷爷”: 是一个血性汉子。
虽然不免有些鲁莽、野性、粗犷,但他却真诚、朴实、豪爽直率,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是一个男子汉的典型形象。
从外貌形象上看,光头,光膀子,黝黑的肤色,强壮的身躯,再加上粗矿的声音,这些都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充满阳刚的汉子。
在抬轿送“我奶奶”去李家途中,摄影师分别用全景,中景,近景及特写来拍摄“我爷爷”抬轿的过程,从而表现出作为乡村轿夫的“我爷爷”的粗鲁和豪放。
电视电影论文电影《红高粱》中的人物角色分析一、“我奶奶”――刚烈与醇香九儿――酒做的女人。
《红楼梦》里贾宝玉说过,女人是水做的。
温柔,如水的女人可以以柔克刚,无往不坚;澎湃,当爱情来临时,女人可以如潮水般爱得轰轰烈烈;纯真,世间喧嚣浮华,女人可以如溪水般绵绵流淌恩泽万物。
粮食与水混合后,经过时间的沉淀与酿造变成酒,与水相比更是略胜一筹。
如酒般的女人更是如此。
刚烈――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他爹让她嫁给李大头显然是看中了他家的财产。
他爹岂会在意那是一个麻风病人。
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他,很明显是葬送。
对九儿而言,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去十八里坡的路上,不管轿夫怎样摇晃轿子,为难待嫁的九儿,她都无心理会。
哀莫大于心死。
对于一个强硬性格的女人来说,嫁给这种人就是一条不归路。
她强忍着泪水,在胸口藏了一把剪刀以示反抗。
途遇土匪,人家有枪,众人束手无策。
为保命,九儿只能跟土匪走。
转身,回眸,与轿把夫一个眼神的交汇,领会,大伙齐上阵将土匪制服。
心灵的沟通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九儿,绝不会向命运低头。
醇香――对于真情的追求回味无穷。
郎在高粱地抗日,妻送高粱酒暖心。
美好的画面莫过于此。
妻子为丈夫和伙计们送上午饭和好酒。
吃饱饭,力气足。
用自制的火药炸毁日本人的车,不费一兵一卒,大功告成,从此人们过上了安稳祥和的日子。
可是,九儿最终还是中弹身亡。
日本人在行进途中发现了她,开枪扫射,饭菜倒了一地,酒罐子也洒了,鲜血与十八里红交融。
那刺眼的一抹红光,直击丈夫和伙计们的内心深处,奋起死拼,一战到底,誓死方休。
为罗汉大哥报仇,让九儿在天瞑目。
闻香识女人。
九儿如同十八里红一般,刚烈,弥久,醇香。
二、“我爷爷”――善良与勇敢影片中他是方圆百里有名的轿夫,同样是在底层的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劳动人民。
在送“我奶奶”去出嫁时,途中对她一些貌似调侃式的说教,说明他对这位姑娘的遭遇十分同情,同时也感到十分的惋惜,同时心生恻隐之心,我认为他是想救这位姑娘脱离苦海,但又迫于现实的残酷,无力改变现状。
蒋欣《红高粱》人物形象分析《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xx世纪xx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创作背景,塑造了很多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
在这部小说中最鲜明突出的人物便是九儿,她坚毅的性格和传奇的人生使她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对九儿形象的研究对我们研究历史中女性人物性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性格决定命运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著作《美学》中写道:“他生下来就是那种性格,就必须服从那种性格。
”这也从中强调了人物性格有其自身的成熟性和坚定性,不会轻易被改变。
在《红高粱》中作者莫言塑造了戴凤莲(九儿)机智勇敢、倔强、敢爱敢恨、永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
“天,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叫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
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
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哪——[1]”这是九儿在她弥留之际的祈祷。
这短暂的一段话总结完了她的一生,她是痛快的,想干什么都干了,没有什么遗憾。
她遵循内心,遵从于自己的本性,用尽全力挣脱了拷牢在她身上的枷锁,她从没有选择退缩与放弃。
在生命的尽头,她是不畏惧死的,在她的身上,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质朴、善良、勤劳和勇敢的优良品质,看到了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也看到了中华儿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
二、从自由的觉醒到行动的自由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肉体出生,一次是自由觉醒。
阳明先生在诗中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九儿在命运的种种不公下滋生了自由意识,并突破了传统道德这一大阻碍,最终实现了心灵自由。
《红高粱》中九儿说过:“我是我自己的,并不是戴家女儿,也不是谁的妻子,我的身子、灵魂只属于自己。
[1]”从这其实也能看出九儿外表看似柔弱,实则骨子里带着叛逆,她背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突破了传统封建礼教对女性思想的束缚,她想为自己的命运做一回主,以她的意愿和自由来决定她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