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四年级)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5
二、根据数据分析、思考,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
(一)有数据选择
1.小组讨论,根据数据选择谁。
2.汇报交流,有从总数的角度,有从平均数的角度选择——乙,选择统一,没有分歧。
3.交流后,明确用半成品的统计图记录数据,看看还有问题、困惑提出交流。
(二)用统计图记录数据,分类交流。
1.面对记录三个人数据的困难,交流后学生需要采用不同颜色的线,不同形式的线记录。
2.交流学生作品,1、2号作品画成条形统计图,3、4号画成折线统计图。
(1)先看2号作品,观察后学生有疑问“有两个空白条,没办法区分是谁?”结论是没有区分度,需要做不同的标记。
(2)看1号作品,观察比较中交流,1号作品有“标记”。
(3)对比1号和2号作品,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区别。
标记的作用在于大家都能读懂作品中的图示。
同学修改自己的作品。
(4)看3号作品,选点连线。
把第一周的统计图延续之后学生继续观察甲、乙、丙三人成绩,再次选择。
学生认为三人都可以,依然纠结到底让谁去,根据数据不断分析。
(三)学生考虑到需要对手的数据,才能决定到底让谁去罚点球。
四、回顾总结,感悟数据作用
从拍脑袋盲目做决定发现不行,得调查研究数据有根据才行;数据来了,算了总数、算平均数,有了第一次的决定;特别是折线统计图出现的时候,你看到了三个罚点球的运动员的成绩趋势,有了到二次的决定,你们还有新的想法。
数据会说话,会带给我们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分析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2.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读懂折线统计图。
2.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提高其图形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如身高、体重、成绩等。
2.准备折线统计图的模板和绘图工具。
3.准备一些与本课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会是什么样的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b.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c.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分析图中所表示的信息。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的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
而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关键: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学理念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组织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查看有关气象信息。
(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
(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
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
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
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折线统计图认识(二)(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横轴、纵轴、数据点以及折线。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理解折线统计图在展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我们将以实际生活中的数据为例,如天气变化、人口增长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读取和解释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识别和描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变化趋势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将折线统计图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及其含义,特别是横轴、纵轴的刻度和数据的表示方法。
2. 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和解读,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具学具准备1. 折线统计图的示例图表。
2. 白板和笔,用于绘制和解释折线统计图。
3. 学生练习册,用于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如天气变化图、股票走势图等,引起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横轴、纵轴、数据点和折线。
通过示例图表,让学生理解每个要素的含义和作用。
3. 演示:在白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展示如何根据数据点绘制折线,并解释数据变化趋势。
4.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绘制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5. 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如分析某商品的销量变化趋势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折线统计图在展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并提醒学生注意横轴、纵轴的刻度和数据的表示方法。
板书设计1.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二)2. 板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横轴、纵轴、数据点、折线-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展示数据变化趋势- 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实际问题解决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解释其数据变化趋势。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共3篇〕第1篇: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一、说教材《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搜集、整理、描绘、分析^p 数据的根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根底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p 打下根底。
二、说教学目的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的定位于以下几点1.在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绘,分析^p 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4.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那么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说教学理念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络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历,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
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惯用老总选择人员进展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才能。
四、说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如今的知识程度。
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课堂上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气氛。
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明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打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 运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运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绘制折线统计图,以及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数据,让学生分组讨论,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数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折线统计图2. 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并解答相关问题。
2.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的细节,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绘制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要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绘制方法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业1作业2折线统计图赣榆县城头镇中心小学张秀娟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94-95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生,画折线统计图,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测。
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强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生,画折线统计图,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生,画折线统计图,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新课。
聪聪和明明两位同学将代表四年级参加学校的1分钟跳绳比赛,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进行了一周的强化训练。
一起看看他们的训练成绩!这是聪聪的,这是明明的。
从明明的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最多是70,最少是30。
挺好的,这是你看到的。
是的,从明明训练的统计图中同学们很快就看出来哪一天跳的最多哪一天跳的最少。
这就是条形统计图最大的优点。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绘制分析折线统计图。
谈话:其实除了条形统计图,还有其他样式的统计图,你们听说过其他的统计图吗?评价学生:恩,有的,这是你知道的。
好。
真是个有学问的孩子。
师:今天我们要研究折线统计图。
其实我把聪聪和明明两位同学中,一位同学的成绩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你知道是谁的吗?生:你说,怎么想法都一样啊。
看来都同意是聪聪的呀。
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在这幅图中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说的具体一点吗?线:这位同学是从线上看出来的,这条线是逐渐向上的。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例12、分析统计表。
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3、揭示课题。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折线统计图|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2.掌握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绘制折线统计图所需的统计数据。
三、教学准备
1.教师:黑板、彩色粉笔;
2.学生:笔、纸。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并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2. 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首先,要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的范围;
2.然后,根据统计数据,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刻度;
3.接着,根据统计数据,在折线统计图上绘制折线连接不同的数据点。
3. 绘制折线统计图
1.教师出示一组统计数据,让学生上黑板上画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学生自己找到数据并绘制的同时,让其他同学观察并进行纠正。
4. 练习
将学生分组,让每组从课本中选一组数据,然后分别在黑板上绘制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纠正。
五、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实际数据,让学生分别绘制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数据的意义。
六、作业
完成课本P60-P61上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出示、学生学习、练习绘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数据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实际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整堂课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