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练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7
课题:统计练习课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十九》【学习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2.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学习过程】一、基本练习师:同学们,谁来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好处? 及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1、某地区1991—2003年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1)()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
(2)13年以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趋势为()(3)从图上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2、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如下表。
根据以下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张浩家平均每年旅游消费多少元?(2)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根据实际问题,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体会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练习题体会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进行环保教育。
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统计图的分析能力;二、巩固训练1、中国人的骄傲。
(1)中国获得的奥运金牌数整体上是上升还是下降?(2)第28届奥运会金牌数量是第24届的几倍?(3)哪两届奥运会金牌数量变化较大?(4)你还想到了什么?2、你认识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下图表示六年级同学骑车到10千米远的公园去春游的情况,请根据折线图填空。
(1)同学们去公园用了()小时,实际骑了()小时。
(2)同学们在公园游玩了()小时。
(3)同学们回来时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我在设计的时候特别注重统计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023年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5篇《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三、读折线统计图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简单的统计(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小学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一、填空
1、()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并且能够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2、要表示某地区二月份气温变化的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3、在一幅折线统计图中,用1厘米的长度表示30吨,那么120吨应画()厘米长。
4、折线统计图用()标示数量的多少,用()反映数量变化的情况。
5、只要求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应选用()统计图。
二、你认识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下图表示六年级同学骑车到10千米远的公园去春游的情况。
请根据折线图填空。
1、同学们去公园用了()
小时,实际骑了()小时。
2、同学们在公园游玩了()
小时。
3、同学们回来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三、
1、六年级平均每人每天
丢弃纸团多少个?
2、全校平均每人每天丢
弃纸团多少个?(只列
式)
3、六年级平均每人每天
丢弃纸团比五年级多多
少个?
4、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的处理这些废纸团呢?
四、
1、小玲每隔()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下面是红星厂2008年上半年的产量统计图
1、这是一幅()统计图
2、横轴表示(),数轴表示()
3、纵轴一格表示()吨
4、()月份的产量最高,是()
吨;()月份的产量最低,是()
吨。
5、()月份到()月份的产
量呈()趋势;()月份
到()月份的产量呈()趋势。
第二课时统计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练习十九的第1——3题。
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能力目标: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这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这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想提醒同学们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进行练习的知识心理需求做准备。
二、练习巩固1、师出示下面折线统计图:观察上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哪个月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平均气温最低?(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的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的最快?(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第一,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
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这是表面的信息。
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
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2、出示我国农村居民1997-2003年人均纯收入情况统计表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试着自己来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吗?(1)学生独立练习。
(2)展评学生作品。
(3)观察分析这张统计图。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什么变化规律?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在回答问题时,重点让学生感受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变化趋势,感受农民生活的变化,强化统计的现实意义。
3、出示1997-2003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通过计算来解决。
第50课时统计图练习课学习内容课本第99~100页练习二十三第3~6题,成长小档案。
学习目标会制作条形图,会根据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习题解析第3题,巩固练习。
制作有特别起始格的统计图。
第4题,综合练习。
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5题,巩固练习。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6题,巩固练习。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辅导精要第3题,读题。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统计图”下划线,批注:复式统计表。
认识统计图的纵轴,从0到70画波线,这是一个特别的起始格。
用这种特别起始格制作统计图,能突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让孩子自主绘制统计图,如下。
回答问题:(1)这个市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关心和帮助。
(2)建议:从社会上讲,要建设有一个好的养老环境;从家庭上讲,要尊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太爷爷太奶奶、太外公太外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帮助他们处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第4题,读题,批注:复式条形统计图。
读出图中的数据,再回答问题:(1)体重在26kg以下的共有7人。
(2)自主分析信息,如:体重在36kg以上的共有24人。
(3)读题,“正常值”下划线,理解其含义。
批注:137cm<140cm,36kg>34kg。
所以,这3位男生的身体特点是又矮又胖。
第5题,读题,批注:复式条形统计图。
读出图中的数据,了解其变化情况,再回答问题:(1)2006年的固定电话用户最多,2011年的移动电话用户最多。
(2)分析信息,如:固定电话用户不断减少,而移动电话用户不断增加。
提问题:1.2011年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共有多少?列式计算:28512+98625=126137(万户)。
答:略。
2.从2006年到2011年移动电话用户增加了多少?列式计算:98625-46106=52519(万户)。
答:略。
第6题,读题,“平均得分是93分”下划线,与99分、82分比较,发现:这两个数据与别的数据相差比较大。
回答问题:计算平均得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能更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使比赛更公平。
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配套练习练习一【知识要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制作的一般方法,并会做简单的分析。
【课内检测】1、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而且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
2、为了清楚的看出各班学生数的多少,应选择()统计图;小名为了观察自己的学习状况是否进步,决定将每次测验的分数绘制成统计图,他应选择()统计图。
3、五年级各班体育成绩“达标”的人数情况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各班体育成绩“达标”的人数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①达标人数最多的是()班,它比最少的班级多()人。
②五(1)班的达标人数是五(5)班的()。
③这个年级的平均达标人数是()。
④你还有什么发现?【课外训练】1、下图是某地2004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根据上图回答问题:①二月份的降水量是( )毫米②( )月的降水量最多;( )月的降水量最少。
这两个月的降水量相差( )毫米。
③这六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是( )毫米。
④二月份的降水量是六月份的( )( ) 。
⑤你还发现了什么?★2、看图填空: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
从家中去图书馆,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100 200 300 400 500 60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205300 452 498355500单位:毫米 200年3月练习二【知识要点】制作和分析折线统计图【课内检测】1.这是小明上学期八次数学测验的成绩,为了更好地看出小明学习的变化,请你将其改为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①本学期小明数学成绩的最高分是()分,他的平均成绩为()分。
②观察统计图,小明的学习成绩是进步了还是在退步?为什么?【课外训练】1、2004年远东家电商场销售彩电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①销售台数最多的是( )月,共销售了( )台; 销售台数最少的是( )月,共销售了( )台 ②( )月到( )月销售量下降比较明显。
精选文档
小学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一、填空
1、()统计图不只能够表示出数目的多少,而且能够反应数目的增减变化。
2、要表示某地域二月份气温变化的状况应采用()统计图
3、在一幅折线统计图中,用 1 厘米的长度表示 30 吨,那么 120 吨应画()厘米长。
4、折线统计图用()标示数目的多少,用()反应数目变化的状况。
5、只需求很简单看出各样数目的多少,应采用()统计图。
二、你认识下边的折线统计图吗?下列图表示六年级同学骑车到10 千米远的公园去春游的情况。
请依据折线图填空。
1 、同学们去公园用了()
小时,实质骑了()小时。
2 、同学们在公园游乐了()
小时。
3 、同学们回来时均匀每小时行
()千米。
三、
1、六年级均匀每人每日
抛弃纸团多少个?
2、全校均匀每人每日丢
弃纸团多少个?(只列
式)
3、六年级均匀每人每日
抛弃纸团比五年级多多
少个?
精选文档
4、你以为如何才能合理的办理这些废纸团呢?
四、
1、小玲每隔()小时丈量一次气温。
2、这天从 8:00 到 16 : 00 的气温从整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五、下边是红星厂2008 年上半年的产量统计图
1 、这是一幅()统计图
2 、横轴表示(),数轴表示()
3 、纵轴一格表示()吨
4 、()月份的产量最高,是()
吨;()月份的产量最低,是()
吨。
5 、()月份到()月份的产
量呈()趋向;()月份
到()月份的产量呈()趋向。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配套练习题班级姓名成绩第一卷基本训练一、直接写出得数。
(每题1分,共10分)22.5 + 8.13= 7.6﹣0.76= 3.7﹣3.7= 1﹣0.3= 6.8﹣2.04=0.75 + 1.04= 8.5﹣2.2= 2.5 + 0.45= 5.7﹣4= 1.9 + 9.1 =二、仔细想,认真填。
(每空1分,共25分)1、三十二点九写作(),一百点三四写作()。
2、0.48里面有()个0.01,6.07里面有()个1和()个0.01。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分米=()米3米25厘米=( )米3平方米20平方分米=()平方米2吨15千克=()吨4、进行小数加减运算时,要把()对齐,也就是要把()对齐。
5、“神舟”六号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9:00发射升空,在空中飞行了115.533时后,于10月17日安全着陆。
横线上的数读作()。
6、15个0.01是(),24个0.1是()。
7、在下图中标出0.01、0.15 和0.21,并写出图上字母所表示的数。
A B0 0.1 0.2 0.38、在○里填上“>”、“<”和“=”。
0.37 ○0.73 0.6 ○0.601 0.701 ○0.7101.08 ○0.99 3.2 ○2.3 69.7 ○709、小数的()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0、用3、0、5、8及小数点组成一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小法官,巧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5分)1、小数都比1小。
()2、0.2和0.4之间只有0.3一个小数。
()3、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
()4、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
()四、对号入座。
(每题1分,共5分)1、由8个1,5个0.1和3个0.01组成的数是( )。
A、853B、85.3C、8.53D、0.8532、7减去0.82的差是()。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折线统计图(练习课)教材分析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图表来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要认识“折线统计图”,并借助折线的起伏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课要针对前面所学,进行画图,并借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3、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学习重点:利用折线统计图看出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过程:一、练习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
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A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观察图后的感受。
B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C结合环境保护法,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a.说说为什么会产生沙尘暴。
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b.怎样治理沙尘暴。
最好方法是多植树。
c.保护环境,应该怎样做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3.完成书中Pl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A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