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简单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41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近几年,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以越南、菲律宾等国为主)围绕南海问题引发的争端日益明显,声索国利用矛盾拉拢域外大国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同时,美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借口插手南海问题,并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
总体来说,当前南海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形势。
一、声索国加大对南海的争夺力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使南海争端中声索国产生了危机感,鉴于南海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意义,他们加大了对南海权益的争夺。
1、声索国加强军事准备越南军方人士称:”自2005年从俄罗斯购买了11架苏-27战斗机后,越南海军的空战能力大大增强,而购买苏-30mk、苏-39等先进战机的计划,也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
越南计划在2015年前建成一支现代化海军。
”除越南外,2005-2009年东南亚国家的军火进口翻番,其中马来西亚增长72%,印尼增长84%。
除了军购,有关国家还加紧举行海上军事演习。
越南曾多次以”南沙岛礁被袭”为背景举行军事演习,菲律宾也多次与美国进行联合军演,旨在提高菲军队的海上作战能力。
可以说,声索国都在为争夺南海利益进行军事上的准备。
2、声索国对南海主权的争夺方式多样化在南海争端的声索国中,越南是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争议最大的国家。
越南除了进行公开的外交交涉、强化军事占领和行政管辖等手段外,还以柔性手段宣示其对这些岛屿的”主权”。
2010年3月13日,越南外交部声称越南对黄沙群岛(中国西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反对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gs) 在新出版地图中将西沙群岛划归中国并要求ngs做出修改。
3月26日,ngs在重压之下表示”改正错误”,将西沙群岛标示为”帕拉塞尔群岛”(paracel islands)。
[1]”地图事件”是越南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一”柔性手段”实现了”软侵权”的目的。
此外,越南高层领导还相继赴南沙”宣示主权”。
4月1日,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视察南沙白龙尾岛,表示”将捍卫南沙群岛的主权”;12月21日,胡志明市市委副书记黄氏仁与越南海军司令部官员探访南沙6岛,这是胡志明市高官第7次到南沙”宣示主权”。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中国南海的基本现状及问题(一)中国南海概况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二)南海问题的界定“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三)中国南海问题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
越南继前几天刚刚在我国渔民传统作业海域抓扣我国渔民之后,于6月13日举行专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其野心和动机已昭然若揭,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美联社就此评论称,越南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回应”中国,因为中国此前要求越南停止在该海域的所有石油勘探活动。
三、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南海争端是指围绕着南海诸岛、南海海域以及相关水域资源的争议,涉及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领土、渔业、海底油气资源和航行自由等方面。
针对南海争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建议。
首先,南海争端的根源主要是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因素。
南海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历史纠纷,各国对领土归属的立场存在分歧。
此外,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资源,各国对这些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
地缘政治因素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敏感性,国际大国在南海地区展开的战略竞争对争端的解决增加了不确定性。
其次,南海争端应以和平解决为主导。
各国应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国际法律法规,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尤其是直接当事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通过协商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
同时,应避免使用武力、威胁和恶化形势,避免激化争端,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其三,建议设立南海争端的多边机制。
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关于南海的规则与机制。
这样的多边机制可以帮助各国进行沟通与协商,并在南海问题上找到最广泛而公正的共识。
这样的机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使各国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争端。
其四,加强南海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国应该在平等合作基础上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同时,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海洋灾害等共同挑战,推动南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南海争端的解决提供帮助和支持。
可以通过建立国际观察机制,加强对南海地区局势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挥协调和调解的作用。
同时,国际社会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和发展援助等方式,提供各方共同发展的机会和动力,为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南海争端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和平解决为主导,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共识。
南海问题分析一、背景介绍南海问题是指围绕南海地区的领土争端及相关海上权益的争议。
南海地区包括中国的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以及中国的黄岩岛、钓鱼岛等岛屿,以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一些岛屿及其周边海域。
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区之一。
因此,南海问题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利益与权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南海问题的核心争议南海问题主要涉及到领土主权争议、海洋权益划分争议和海上安全争议等方面的问题。
1. 领土主权争议南海地区的岛屿及其周边海域的领土归属一直存在争议。
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声称对南海的领土拥有主权。
中国主张对南海拥有绝对领土主权,并称其基于历史依据。
2. 海洋权益划分争议南海地区的海洋权益划分争议主要涉及到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可以划定自己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但是,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各国之间的划界存在争议。
3. 海上安全争议南海地区的海上安全问题也是南海问题的主要争议之一。
南海地区经常发生渔船冲突、海上巡逻舰艇相遇、军事演习等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到各国的海上安全利益和领土主权争议,容易导致紧张局势的升级和冲突的发生。
三、各方立场和解决途径1. 中国立场中国坚决主张对南海的领土主权,认为南海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愿通过国际仲裁解决。
中国提出通过友好协商划定海洋权益的方案,主张各方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南海资源。
2. 越南立场越南主张对南海的领土主权,与中国的主张存在冲突。
越南主张通过国际法和国际仲裁解决南海争议,并呼吁国际社会介入南海问题。
3. 菲律宾立场菲律宾也声称对南海的领土主权,并将南海争议提交到国际法庭仲裁。
菲律宾主张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议,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他们的诉求。
4. 解决途径针对南海问题,可以通过双边对话、多边谈判和国际仲裁等方式来解决。
同时,各方应充分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越南、菲律宾在南海频频找事儿,挑起争端,最近越南又大搞军演,无视中国领土主权。
越南等早与美英等国家企业公司合作在此开采资源,中国政府在处理此问题上,应该是有一个底线的,软硬兼施,彰显大国风范。
学生对此热点问题比较关注,大部分同学的意见是南海摩擦不可避免,不能一忍再忍,但能不打就不打。
1、可以采取经济制裁,要做到让他们认可中国老大哥的协作和帮助。
其实他们都是看到中国不愿意打。
小国的背后肯定有大国在支持,如果引起争端和战争,就会把美俄引到南亚的争端之中,从而引发危及全球,更是危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
现在的国际环境与79年已经完全不同,而且中国一旦和越南打起来了,面对的将不止一个越南,而是所有和中国在南海有领海争议的国家,还有日本,印度以及美国在不同程度上的介入,可以肯定的说,这次美国绝对会站在越南,菲利宾一边,中国将在外交上变得极其孤立和被动。
虽然在军事上中国打败越南不成问题,但军事行动是为政治服务的,而在目前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这个军事行动无论结果如何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政治后果,和非常有限的政治利益2、东盟一体化因素。
自东盟一体化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针对中国的一个鼻孔出气的态势,导致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面对的力量从一个个小国变成了一个集团。
这在政治上造成不利于中国的态势。
虽然说美国南海政策是在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为代表的地区外大国在南海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更为南海争端添加了不安定因素。
3、在目前形势下,中国应该把重点放在巩固已经控制的岛上,采取守势,并尽可能在实际控制区开展国内旅游线路和度假区,让南海不再遥远,并让国内普通民众对这个地方的认识更深,更强,而不是只强调石油资源这些普通人没法联系到的东西。
另外,平民一旦介入,将进一步阻止其他国家试图控制这些中国已经实际控制了的岛屿的野心,任何试图抢占这些岛屿的企图,面临的将不再是军事的抵抗,同样还有平民伤亡的问题,这在争取国际舆论同情上极其重要。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近年来东南亚几国对南沙各岛屿问题的争议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中国主权问题受到严重的损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篇1南海问题分析: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导读:南海问题分析: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
菲律宾、越南等国通过与区域外的大国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从而借助区域外大国的力量,与中国进行抗衡,进而获取所谓的“主权”。
南海争端一、历史背景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南海周边国家从元朝开始到清朝都是中国中央政府的藩属国。
于是华南沿海一带从中国秦朝时开始便已经是中国神圣的领土,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所以中国政府对这些岛屿礁滩拥有管辖和行使主权,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权以任何名义改变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这一法律地位。
二、战后主权及国际决议抗日战争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
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来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此外,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例如1955年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航空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会上没有任何一个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
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也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三、主权受侵但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声称南沙群岛在其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内,并据此主张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关于南海形势的简单分析最近关于南海方面的问题可谓是吊足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前我国在南海方面面临的是前史未有严峻的局面,关于南海争分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我国和国际社会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南海问题采取自己的措施,下面我想对南海方面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关于南海的问题和意义以及面临局势的缘由和解决南海问题的一点观点。
提出南海,是中国人就知道,它是中国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具有着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也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战略位置之一,其丰富的资源和战略位置成为我国面临严峻局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七八十年代,由于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对领土纷争采取的是“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旨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和当时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当时比较落后的国力,采取的这个措施对我国暂时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这个并不是一个长期的国策,而是一个为了应对当时的局势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时机成熟时,中国必然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依靠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国力和灵活的外交政策,最终解决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和钓鱼岛以及台湾一样,都是涉及中国完全统一大业的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南海对于中国和国际社会尤其是东南亚有着重要的战略问题,南海丰富的资源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国力发展的同时,资源消耗和资源短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要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海洋庞大资源的支撑,南海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统一的问题,更多的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南海问题必须解决,并且彻底解决。
但是现在的南海并不稳定,由于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资源的勘探,使本来平静的南海变得波诡云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包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对我国南海主权提出异议并且不顾及我国的感受,霸占岛屿和开发石油,而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暗中鼓动诸国和我国进行对抗,说到底是国家利益的驱使,对于每个国家的人民来说都是有理的,但是有的是不能随便说的,国家主权是国家的属性,南海就是属于我国,这个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我国必须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完整,也是一个对世界负责的大国的要求。
南海问题分析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总体上看,南海安全局势基本上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仍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
南海岛礁被周边海洋邻国蚕食,各种矿藏资源被周边国家盗走,域外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观点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搭建兴海权的新平台,结合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及印度洋国家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中国在该地区的海权影响力。
同时,必须打造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
正如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所说的:“没有武力保证的契约只是一纸空文”,再完善的国际制度也“不能代替国家对自身实力的依赖”[4]。
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是中国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
中国发展海洋力量,不是要与美国争霸,而是为了保障海洋战略通道安全,增强海洋外交能力,坚决打击外来势力干涉中国南海问题。
观点2、加大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首先,中国需长期坚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不断散播“中国威胁论”思想,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焦虑不安,随“美”起舞,试图借强国的介入牵制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挥大国作用,处理好周边外交关系是基础。
中国要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机制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当前,以东盟为核心的一系列合作机制,如东盟10+1、东盟10+3、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这些机制为发展好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构筑了重要的对话、合作渠道,极大地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其次,中国可定期开展东南亚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活动,向东盟国家传播中国的“亲仁善邻”传统文化。
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打击海盗、灾害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合作,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中国军力和安全战略,从而使东盟国家对中国增信释疑,积聚对中国的信任感,为南海主权争端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基础。
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约350多万平方公里。
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争议和部分海域的管辖权争议。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其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至少在元代,南沙群岛就已经归中国管辖。
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还表现为一系列持续和有效的政府行为,这为中国拥有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提供了确凿的法理依据。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也没有任何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提出过异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占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将其作为海军基地,二战结束后日本彻底退出南海。
中国政府不但完全收复了西沙和南沙群岛,而且还在各主要岛屿上重新树立主权标志,宣示主权。
进入20世纪70年代,南海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演变、航行安全、南沙油气资源前景看好以及第一次石油危机等原因使得南沙的控制权变得极其重要。
南沙争议的直接肇因是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沙权益的侵犯,在这一原因的背后还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
第一,南海地缘战略地位特殊。
南海作为海上运输通道,连接亚太地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国际航道。
比如,每年有一半以上的世界超级油轮通过马六甲、巽他和龙目海峡,其中大多数继续航行至中国、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
南海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区域内外势力争夺南海控制权的竞争逐步加剧。
第二,资源因素。
南海作为资源富集区,可支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而,南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争议海域内与经济资源有关的开发活动,关系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安全与持久发展,亦成为引发和加剧南沙争端的重要因素。
第三,国际海洋法的影响。
1973年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海洋法会议历时九年,于1982年通过了一部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
但公约的产生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部分南海周边国家都以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对部分南沙岛礁主权和海域管辖权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