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15
第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毫米”的表象。
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延伸: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也可以写作1mm。
教学反思(2)教学重点和难点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
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讲述: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
人们把分米。
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题。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 10(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件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件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出现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
)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
看谁找到得多?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三篇】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二)能力点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
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