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拉伸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14
钢筋拉伸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钢筋在纯拉应力条件下直至破坏的整个过程;了解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掌握钢筋拉伸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从图中得出上、下屈服强度;计算钢筋的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二、实验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不大于1%)、游标卡尺(精度为0.1mm)。
三、实验步骤1.钢筋试件一般不经切削。
图1 试件示意图a—直径;l—标距长度;h1—(0.5~1)a;h—夹头长度2.在试件表面,选用小冲点、细划线或有颜色的记号做出两个或一系列等分格的标记,以表明标距长度,测量标距长度l0(l0=10a或l0=5a)(精确至0.1 mm)。
调整试验机测力度盘的指针,对准零点,拨动副指针与主指针重叠。
3.将试件固定在试验机的夹具内,开动试验机机进行拉伸。
屈服前,应力增加速度按表1规定,并保持试验机控制器固定于这一速率位置上,直至该性能测出为止;测定抗拉强度时,平行长度的应变速率不应超过0.008/s。
应力速率(N/mm2)·s-1材料弹性模量(Mpa)最小最大<150000 2 20≥150000 6 604.钢筋在拉伸试验时,读取测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恒定力或首次回转时指示的最小力,即为屈服点荷载F s(N);钢筋屈服之后继续施加荷载直至将钢筋拉断,从测力度盘上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F b(N)。
5.拉断后标距长度L1(精确至0.1mm)的测量。
将试件断裂的部分对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l0/3时,可直接测量两端点的距离;如拉断处到邻近的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l0/3时,可用移位方法确定l1:在长段上从拉断处O点取基本等于短段格数,得B点,接着取等于长段所余格数(偶数)之半得C点;或者取所余格数(奇数)减1与加1之半,得到C与C1点,移位后的l1分别为AO+OB+2BC或AO+OB+BC+BC1(如图2所示)。
钢筋原材拉伸检验方法一、检验依据GB 1499.1-201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2-2018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8900-201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GB/T 232-201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二、检测环境对于试验温度一般要求在10℃-35℃之间,对于有严格要求的在23℃±5℃之间; 三.样品领取检查样品的外观情况、长度情况,核对试验样品上的牌号、标示,核对样品标签;四.仪器设备1、钢筋拉伸试验机及不同规格夹具2、冷弯试验机及不同规格弯头3、砂轮机4、连续式标距打点机等间距10mm或5mm5、钢尺、电子秤6、烘箱7、清理卫生的工具等等;五.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查看温湿度计,室内温度是否满足试验需求;2、穿戴手套、做好个人安全防护;3、检查仪器是否异常、油缸油量、检定日期并将仪器器预热5~10min ;4、填写使用记录等; 六.试验步骤1.重量偏差试验1、接通电源,进行砂轮机空转调试后,将钢筋稳妥夹紧,缓缓将钢筋两端磨平至试验所需平整度;2、将钢筋放置工作平台上,用符合精度的钢尺逐支测量试样长度并记录精确至1mm ;3、将测量好的试样编号,准确称量每支试样重量并记录精确至1g,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1%试验数量:5支,长度:大于500mm ;4、钢筋实际重量与公称重量的偏差%按下方公式计算:%100称重量×试样总长度)称重量×试样总长度(-试样实际总重量⨯=公公重量偏差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与判定应符合YB/T081钢筋应修约至5MPa 的规定; 计算公式中公称重量应根据受检样品的公称直径从表2查找: 公称横截面面积与公称重量钢筋的公称横截面面积与公称重量列于表2;表 2公称直径,mm公称横截面面积,mm 2理论重量,kg/m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2 36 40 5028.27 50.27 78.54 113.1 153.9 201.1 254.5 314.2 380.1 490.9 615.8 804.2 1 018 1 257 1 9640.222 0.395 0.617 0.888 1.21 1.58 2.00 2.47 2.98 3.85 4.83 6.31 7.99 9.87 15.425、检测钢筋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方表4的规定;检测结果参照下表判定表 42.,20断口在标距外,而且断后伸长率小于规定最小值;②试验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影响了试验结果;3.冷弯性能试验180°1、根据钢材类型、公称直径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弯心直径;HPB300,d=a;其它规格钢筋见GB/T1499.2-2018表7;GB/T1499.2-2007表72、将试样安装在冷弯试验机上,让弯曲压头的底中心线在试样中心位置;3、开启试验机,打开控制系统,选择操作方式手动或自动;4、缓慢均匀地加荷,将钢筋弯曲至规定角度90°或180°,停止加荷,缓缓卸掉压力;5、小心取下试样,仔细观察弯曲钢筋的外表面,若无裂纹、断层或起层,即判定该试样的冷弯合格,否则冷弯不合格;记录检测的实际情况,若无缺陷情况记录,可记录为完好试验数量:2支长度:350mm左右;4、反向弯曲性能试验反向弯曲试验的弯芯直径比弯曲试验相应增加一个钢筋公称直径,先正向弯曲90°再反向弯曲20°,两个弯曲角度均在去载之前测量,经反向弯曲试验后,弯曲部位表面不。
钢筋原材拉伸试验方法1.仪器设备①万能材料试验机及不同规格夹具。
②连续式标距打点机。
③钢尺。
2.试样准备原始标距L o的标记:在试样自由长度范围内,均匀划分为10mm或5mm 的等间距标记。
可以用标点机进行打点标距。
3.试验步骤①将试样夹紧在试验机上后,进行加荷。
②屈服强度的测定:试验机平稳加荷,控制速率在6~60MPa/s(可参照表中力值数据)在显示盘数值第一次出现回落时的最大读数,将其除以试件原始横截面积(S O)得到下屈服强度。
③继续平稳加载,直至试件破坏或钢筋出现颈缩现象,停止加载。
④测定断后伸长率,应将试件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件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量试件断后标距(测量区的范围应处于距离断裂处至少5d)。
原则上只有断裂处与最接近的标距标记的距离不小于原始标距的三分之一情况方为有效。
但断后伸长率大于或等于规定值,不管断裂位置处于何处测量均为有效。
4.结果计算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R m=F b/S o 伸长率按下式计算:δ=(L1-L0)/L0*(100%)式中: R m――抗拉强度,计算精确至5MPa F b――极限荷载值,kNδ――伸长率,计算精确至0.5%L0――试样原标距长度,mmL1――试样拉断后标距长度,准确到0.25mmS0――试样原横截面积,mm2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试验结果无效,应补做同样数量试样的试验:①试样断标距外或在机械刻线的标距标记上,而且断后伸长率小于规定最小值;②试验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影响了试验结果任何检验如有某一项试样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再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
复验结果(包括该项试验所要求的任一指标)即使有一个指标不合格,则该批视为不合格。
钢筋拉伸试验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伸长率应符合下表要求。
钢筋拉伸试验规范钢筋拉伸试验是评价钢筋材料力学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制定一套规范来规定试验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以下是一份钢筋拉伸试验规范的草案,供参考。
第一章试验目的和范围第一条本规范规定了钢筋拉伸试验的目的和试验的范围。
第二章试验设备第二条试验设备包括拉伸试验机、劈裂试验机和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第三章试验样品第三条试验样品的选择和制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样品的标记和识别应清晰可见。
第四章试验方法第四条试验前应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并记录相关数据。
第五条试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和要求:1. 样品的装夹和标距的确定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 试验过程中应保持试样的周围环境稳定,避免外界干扰和振动。
3. 试验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加载速度进行试验,同时记录载荷-位移曲线。
4. 试样断裂后,应测量并记录断裂位置和拉伸强度。
5. 试验后,应对试验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并记录相关数据。
第六章试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第六条试验结果应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和报告。
第七章试验的安全和事故处理第七条试验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试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八章试验的质量控制第八条在试验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并定期检查和校准试验设备。
第九章试验的报告和记录第九条试验完成后,应填写试验报告,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第十章附则第十条根据需要,可以对本规范进行修改和补充。
以上是钢筋拉伸试验规范的一版本草案,具体规定和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通过制定规范,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钢筋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同时,要求试验人员严格执行规范,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钢筋拉伸试验
1.测量标距长度L0,精确至0.1mm。
2.车削试件分别测量标距两端点和中部的直径,求出截面面
积,取三个面积中最小值S0为计算面积。
不经车削的试件其截面积按刚进的公称直径计算。
3.将试件夹放在试验机夹头内,开动试验机加荷。
试件屈服
前,加荷速度是10MPa/S,屈服后,夹头移动速度为不大于0.5L0
/min。
4加荷拉伸时,当试验机刻度盘指针停止在恒定荷载,或不计
初始效应指针回转时的最小载荷,就是屈服点荷载F s.5继续加载至试件拉断,记录刻度盘指针的最大荷载F b。
6将拉断试件在断裂处对齐,并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测量拉伸
后标距两端点间的长度L1 精确至0.1mm。
8.计算:屈服强度σ
/S0抗拉强度σb=F b/S0伸长率δ=(L1-L0)/L0 x100
s=F s
钢筋冷弯试验:1.检查试验的试样长度满足L=5d+150毫米;2.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两支点间的距离应约为压头d +2.1 d;3.进行弯曲试验,试验过程中应平稳地对试样施加压力,达到某规定角度的弯曲。
4.弯曲后检查试样弯曲处的外面及侧面,是否有裂缝、裂断或起层。
钢筋拉伸试实验报告引言钢筋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钢筋在实际应用中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拉伸试验来评估其强度和变形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拉伸试验来研究不同条件下钢筋的受力性能。
实验目的1. 了解钢筋的受力特性和力学性能;2. 探究不同试验条件对钢筋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3.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钢筋的性能和可靠性。
实验装置和材料1. 实验机:用于加载和测量力值;2. 钢筋样品:采用标准型号的钢筋材料;3. 夹具和搭接头:用于固定和连接钢筋样品。
实验步骤1. 准备钢筋样品:根据实验要求,从钢筋材料中切割出代表样品,并进行必要的抛光处理,以减小表面不平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 设置实验机: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实验机的拉伸速度和加载方式。
3. 安装样品:将钢筋样品安装在夹具上,并确保夹紧牢固。
4. 进行拉伸试验:开始加载,记录加载过程中的力值和拉伸距离,直至样品断裂。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整理并分析,在图表中展示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得到的原始数据如下:拉伸距离(mm)力值(N)0 010 10020 20030 30040 400... ...通过将拖伸距离与对应的力值进行绘图,可以得到钢筋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
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评估钢筋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钢筋的强度与其直径和材质有关:直径较大的钢筋通常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2. 钢筋的强度与加载速度有关:较快的加载速度通常导致较高的强度值;3. 钢筋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塑性变形:钢筋的强度会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同时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
然而,本次实验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实验的规模和条件限制,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钢筋受力性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标准,对钢筋进行更为严格和全面的测试。
钢筋的拉伸试验
钢筋拉伸试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力学试验方法,也是评判钢
筋质量的标准之一。
在这种试验中,钢筋会承受拉力,直到断裂为止,通过测量拉伸过程中钢筋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来评估钢筋的材料性质。
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之前,需要先将标准长度的钢筋悬挂在试验
机上,然后逐渐增加拉力,测量钢筋拉伸变形和应力的变化。
随着拉
力的增大,钢筋的长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应力也会逐渐增加,
直到钢筋达到极限拉力,开始出现应力集中和应变突变,最终导致钢
筋断裂。
通过分析钢筋拉伸试验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钢筋的重要力学性能
参数,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工
程设计和使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钢筋拉伸试验也暴露出了很多安全隐患。
设备的
质量、试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际工程中,也要注意钢筋的质量和使用条件,防止因
为使用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钢筋拉伸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力学试验,可以对钢筋的
材料性能进行准确评估,为工程设计和使用提供指导。
同时,我们也
需要关注实验安全问题,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