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随机结构面三维网络的生成和可视化技术_李新强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6
岩体裂隙网络随机生成及连通性研究王晋丽;陈喜;黄远洋;张志才【摘要】Based on statistic parameters of random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a fracture network is generated by application of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erms of undirected graph theory, the backbone (conducting part) of fractures is obtained. Probability of fracture connectivity about the orientations of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i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Monte Carlo Experiments based on a two-dimensional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critical number of fractures, as well as the critical fracture length derived from Balberg and othe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ackbone of fractures is drawn quickly and easily with the undirected graph metho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of the fracture features, the probability of fracture connectivity for orientation following a uniform distribution is 20% larger than that of a normal distribution. When fracture connectivity probability is greater than 90% , the estimated value from Balberg and others is in gaa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parameter value. The results in this work provide a valuable analysis method for groundwater seepage calculation.%基于裂隙几何参数分布的统计特性,应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生成二维裂隙网络.利用无向图方法实现裂隙网络连通图的绘制,并比较了走向服从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的裂隙连通概率.在此基础上,对Balberg等人提出的渗流临界裂隙数(即主干裂隙数)和临界裂隙长度估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无向图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裂隙网络连通图的绘制;同等条件下走向服从均匀分布比走向服从正态分布的裂隙连通概率大20%左右;当裂隙连通概率大于90%,Balberg等人提出的渗流的临界裂隙数和临界裂隙长度估计值与实际参数值吻合较好,研究成果为裂隙地下水渗流计算提供了分析方法.【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3(040)002【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岩体;Monte Carlo方法;裂隙网络;连通性;地下水渗流【作者】王晋丽;陈喜;黄远洋;张志才【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TU452岩体在其形成后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由于构造运动、卸荷作用、风化作用等的影响,孕育了大量的断层、裂隙、节理。
27岁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No.2002-0008006)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可视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气象学矿化模型及有限元分析等众多领域也是目前有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气象预报工程等领域的三维数据可视化软件产品[1,2]ÇÒ¼Û¸ñ°º¹óÄÜÔÚ¹úÄڵؿóÁìÓòÖÐÍÆ¹ãÓ¦ÓõIJ»¶àÈýά¿ÉÊÓ»¯¼¼ÊõÔÚÌåÊý¾ÝµÄ±íʾƥÅä¼°ÎïÌå±íÃæÖØ½¨ºÍÖ±½ÓÌåÊӵȷ½Ã滹ÓдýÓÚ½øÒ»²½·¢Õ¹[3~6]•454•20045ÍâÍÆºÍÄ£ÄâÊý¾Ý½á¹¹ÒªÄܹ»ÓÐЧµØ·´Ó³Ñо¿¶ÔÏóµÄ¿Õ¼äÍØÆË¹ØÏµÕâÒ»µã·Ç³£ÖØÒªÄ¿Ç°»¹Ã»ÓÐÒ»¸öÆÕ±éÊÊÓõÄÊý¾Ý½á¹¹Ä£ÐÍΪ±ãÓÚ¼¯³É本研究定义了以下体数据结构//三维坐标double m_dGrade;//品位值CString m_sDrill_ID;//钻孔编号CString m_sEx_ID;//勘探线号CString m_sLithology;//岩性代号CString m_sSample_ID;//样品编号}DA TA;本研究建立了一个三维的空间地质数据库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所生成的各种中间数据和有关结果数据来源于不同矿体系统可以通过接口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转换并将其纳入数据库的管理图2地质数据库管理模块代表性界面Fig.2Representative interface of geological database mangement block1.2矿床三维可视化矿体的三维可视化是以空间地质数据库为基础并将其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显示三维钻孔图矿体的任意剖面图以及这些图像的动态显示等对任意一个钻孔并根据各点的品位值赋予不同的颜色ColorLevelGL_LINE_STRIPSʵÏÖÈýά×ê¿×ͼ»æÖƵijÌÐò¶ÎÀýʾÈçÏÂglLineWidth(m_nWidth);//设置钻孔粗细for(int j=0;j<num;j++)//num 钻孔数目{glBegin(GL_LINE_STRIP);tp=db.GetAt(j);//第j 个钻孔glShadeModel(GL_FLAT);for(int i=0;i<number;i++)//number 为采样点总数{temp=GData.GetAt(i);//第i 个采样点if(temp.m_sDrill_ID==tp.m_sDrill_ID)//钻孔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ColorLevel(temp.m_dGrade);//根据品位值赋予相应的颜色glV ertex3d(temp.m_,temp.m_dY ,temp.m_)}}glEnd();}glLineWidth(1.0);///恢复默认值图3和图4中不同的颜色体现了不同的矿石品位信息用户可以对指定范围内所有的钻孔及其体现的矿石品位信息进行显示还可以通过钻孔图像旋转进而使地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直观地考察矿体品位分布的空间形态对任意一个剖面x,y ,z这可以通过键盘输入剖面方程的系数而实现之后从数据库中查询满足剖面方程的点的三维坐标最后调用OpenGL 指令将剖面上的所有点进行体素化显V ol.26No.5僧德文等其中每一个体素代表一个10×1ËùµÃµ½µÄÆÊÃæÈçͼ5所示图3生产勘探钻孔的可视化Fig.3Visualization of productive explorationboreholes图4地质勘探钻孔的可视化Fig.4Visualization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holes(3)矿体真三维显示对指定范围内的矿床实施插值后的体数据进行显示如图6也能够以离散点的形式进行超现实显示图5三个相互垂直的剖面图Fig.5Three orthogonal sectiondrawings6矿体的真实感图像Fig.6Realistic images of orebody图7矿体的超现实图像Fig.7Super-reality images of ore lody的空间分布把原本不透明的矿体显示成半透明状态1.3图像操作图像操作是指对生成的矿床地质图像的不完备性进行调整和补充可以修改和调整图像中各图像元素的形态与位置旋转可以对用户感兴趣的目标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观察缩小更为重要的是修改和操作进行光学属性透明度并且能够根据用户的选择显示器打印机和文件等图5~7左边的Tab 工具栏表现了主要的图像交互操作颜色属性设置2实例验证与结论本文给出了一种独立开发•456•20045²¢ÀûÓÃijÌú¿ó18条勘探线得到了三维钻孔图实验结果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在矿体的真三维可视化过程中裁剪旋转及缩放等图像处理技术有效地表现或者仿真采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得到的设计与计划方案提供了新的手段参考文献1余盛明,李华,唐卫清,等软件世界科学计算可视化算法与系统[M]¿ÆÑ§³ö°æÉçºú¶«ºê,杨可明,等东北测绘三维数据场可视化[M]Ç廪´óѧ³ö°æÉçÃæÏòµØ¿ó¹¤³ÌµÄÌåÊÓ»¯¼¼Êõ¼°ÆäÓ¦ÓÃ[D]20026李翠平胡乃联黄文骞海洋测绘基于OpenGL的飞行过程再现与仿真[J]2002,14(9):11973D Visual Modeling System for Mineral DepositsSENG Dewen,LI Zhongxue,LI Chunmin,LI Cuiping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hool,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 A3D visualization system for mineral deposit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grades,and a fundamental tool for 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planning of mines.Some3D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for modeling mineral deposits were presented and a framework for building a3D visual mod-eling system of mineral deposits was proposed.Based on Windows,VC++IDE and OpenGL,a prototype3D visual-ization system for modeling mineral deposits was developed.Real data from a Chinese underground iron mine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system prototype and the resulting3D images of boreholes and orebodies are satisfactory,depic-ting a simulated true picture of the mineral deposit,which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cy of the visual-ization system.KEY WORDS mining;3D visualization;simulation;OpenGL。
《岩石裂隙网络多尺度三维模拟理论与方法》项目信息一、项目基本情况成果名称:岩石裂隙网络多尺度三维模拟理论与方法拟提名情况:单位提名,提名者:云南财经大学;提名等级:2020年度自然科学三等奖主要完成人:刘春学、倪春中、吕磊、谭喨、陆荣宇、芦磊、李建武、燕永锋、李春雪、邓明翔、贾玉伟、季正伟、崔翔、雷荣林、李悦、翟羽佳、金欢、尹宏完成单位: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屯锡矿、北京理工大学二、项目简介 1.主要工作内容该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针对岩石裂隙网络三维模拟中的难点问题,构建了新的理论方法体系,进行了如下工作:1)构建了岩石裂隙网络高精度建模的理论方法体系,解决了属性分解、密度估计、位置生成、主量分析、反向分布估值、属性综合、网络联结及几何和统计关系等科学问题。
本成果集成了普通克里格、序贯高斯模拟、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构成了裂隙网络三维空间分布模拟的方法,可以反映裂隙的多属性、通过同一位置、尺度不变性等特点,并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维数和尺度上的样本裂隙数据。
2)以体视学和分形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岩石裂隙属性的跨尺度和跨维数的转换方法,解决了样本数据转换的难题。
本成果探讨了不同维数和尺度上的裂隙属性(密度、长度、方向)之间的几何和统计关系,建立了裂隙属性跨维数和跨尺度转换的实现方法和计算机算法。
3)成果在著名的个旧锡矿进行了实际应用,建立了岩石裂隙属性之间的关系,查明了矿区内矿体空间分布与裂隙系统的对应关系,获得很好的效果。
2.成果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关于岩石裂隙的模拟方法主要局限在一维和二维空间中,因为所能使用的数据多都是通过钻孔或岩墙等获取的一维或二维样品资料,关于岩石裂隙网络在不同维数和尺度之间联系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研究仅提出了初步的构想和理想化的模型,停留在单个裂隙面的性质和机理探讨,且对裂隙网络的模拟限于针对其某个特征的近似,而对跨维、跨尺度研究不够。
岩石结构面多向自由剪切-渗流可视化实验系统与方法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岩石结构面多向自由剪切-渗流可视化实验系统与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岩石结构面是指在地质构造中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方向性的断裂面,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和渗流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岩石结构面多向自由剪切-渗流可视化实验系统与方法在石油、地质和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支撑。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岩石结构面多向自由剪切-渗流可视化实验系统与方法。
岩石结构面多向自由剪切-渗流可视化实验系统主要包括岩石力学试验机、渗流可视化实验系统和相关测试设备。
通过对岩石结构面进行多向自由剪切实验,可以研究岩石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质,揭示岩石结构面对力学参数的影响。
利用渗流可视化实验系统可以模拟岩石内部的渗流情况,研究岩石结构面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岩石结构面多向自由剪切-渗流可视化实验方法则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岩石结构面多向自由剪切-渗流实验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施。
岩石结构面多向自由剪切-渗流可视化实验系统与方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岩石结构面对力学性质的影响。
岩石结构面作为岩石中的断裂面,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规模,对岩石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多向自由剪切实验,可以研究岩石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特性,为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 研究岩石结构面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岩石结构面不仅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同时也对岩石的渗流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利用渗流可视化实验系统,可以模拟岩石内部的渗流情况,研究岩石结构面对渗流特性的影响,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岩石渗流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3. 为石油、地质和建筑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岩石结构面多向自由剪切-渗流可视化实验系统与方法在石油勘探开发、地质灾害评估和建筑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岩石结构面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基于MATLAB的岩体结构面三维模拟与表征单元体研究作者:李钰洁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19期摘要:岩体中的结构面对岩体等效物理力学参数有重要影响,当岩体体积大于表征单元体体积(REV)时,岩体等效参数趋于稳定。
以新疆提依尔金矿为工程背景,使用Matlab软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岩体结构面网络三维模拟,建立了与实际岩体具有相同统计特征的结构面三维模型;通过定义REV指标,综合确定岩体表征单元体为13m×13m×13m,约为最大节理迹长的3.7倍,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Matlab 蒙特卡洛方法结构面三维模拟表征单元体中图分类号:TU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a)-0093-02研究岩体工程问题前需要合理确定岩体的等效力学参数,然而由于岩体存在复杂的结构面(断层、节理、裂隙等),其物理力学性质表现出不均匀、不连续性。
分析大尺度岩体的力学行为时,应当注意一般情况下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随岩体体积增大逐渐趋于稳定,即岩体存在表征单元体积(REV)。
目前通常可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确定岩体的等效力学参数,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1-2]。
使用数值分析方法确定岩体等效参数时,需要先明确岩体的REV尺度,只有当岩体模型体积大于岩体的REV时,才能保证数值分析法得到的力学参数与岩体实际的力学参数具有等效性。
岩体内结构面分布具有随机性,可用概率分布描述[3]。
该文以新疆提依尔金矿露天采场岩质边坡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结构面测量数据统计分析所得的结构面产状概率分布及特征参数,利用Matlab软件,运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与边坡岩体具有相同分布特征的结构面三维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边坡岩体的REV大小,为后续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1 岩体结构面三维模拟该文的研究对象为新疆提依尔金矿露天采场南部边坡岩体。
该部分边坡以凝灰岩为主,结构面发育,主要表现为节理,属于Ⅳ级结构面。
三维可视化对矿物加工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与促进作者:李吉辉黄根黄波马力强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32期[摘要]在新工科建设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的背景下,在专业内构建多个课程群,使相关课程的教学深度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三维设计”“过程流体机械”“选煤(矿)厂设计”等课程交叉融合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发现课程交叉和知识融合可以令相关课程中抽象、深奥、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简单和有趣,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更好的教与学的体验,提升了课程间深入融合产生的教与学相互促进和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效果,为推动高校多课程交叉融合和课程群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维设计;矿物加工;课程融合[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200405)[作者简介]李吉辉(1987—),男,河南荥阳人,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矿物加工原理、工艺及设备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2-0005-04 [收稿日期] 2022-10-21引言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驱动下,多学科交叉汇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成为常态,并不断催生出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1]。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指跨学科、多学科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教学、应用。
在新工科建设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的大背景下,在专业内构建多个课程群,使相关课程的教学深度交叉融合具有另一个维度的重要性[2-4]。
三维设计具有所见即所得,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减轻设计工作量等优势,在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等方面具有辅助跨学科教学的巨大潜力,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快速付诸实践,并且可以贯穿教学的不同阶段[5]。
采用三维软件辅助设计来逐步代替二维设计是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
目前常用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有AutoCAD、SolidWorks、Bentley、3D Max、SketchUp等,可支持工程图自动关联、三维模型参数变化自动调整、协同工作、碰撞检查、模型预览与出图等功能。
岩石断面三维分形维数的灰度测算新方法
贾晓强;方向;宁强;潘俊;肖介山
【期刊名称】《爆破》
【年(卷),期】2012(029)002
【摘要】岩石断口表面形貌的定量描述是评价其力学行为的基础.灰度数字图像是指每个像素只有一个采样颜色的图像,根据采样位不同可以将灰度分为不同的级数,每个灰度对象都可以由一级或多级灰度表示.采用近距离高像素摄像机对岩石断面摄影,经灰度处理后,用像素—像素—灰度立方体盒子进行覆盖,测算出断面的三维分形维数.分析了摄影法的误差产生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贾晓强;方向;宁强;潘俊;肖介山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南京210007;76332部队,广水432721;76332部队,广水432721;76332部队,广水4327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11.2
【相关文献】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断面轮廓曲线的测量技术及其分形维数的测算方法研究 [J], 吴成宝;刘传生;王舰;孔磊;李璐瑶;梁基照
2.三角形菱柱表面积法在材料断面分形维数测算中的应用 [J], 吴成宝;魏静;梁基照;
3.岩石节理三维粗糙度各向异性表征新方法 [J], 张世民;王秀婷;吴勇
4.高分子复合材料断面的三维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J], 吴成宝;李文攀;孔磊;李璐瑶
5.由深度和灰度重建三维物体表面的新方法 [J], 卢坚东;周源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7卷第4期 岩 土 力 学 V ol.27 No.4 2006年4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Apr. 2006收稿日期:2004-06-16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4-07-13作者简介:汪斌,男,1977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和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cugwangbin@文章编号:1000-7598-(2006) 04―0594―03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在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汪 斌1,唐辉明1,简文星1,张显书1,2(1. 中国地质大学 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2.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阳 550002)摘 要:岩石质量指标RQD 是反映工程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参数,广泛用于水利水电、矿山、地下工程、交通工程等岩体稳定性评价,但是传统的RQD 定义不能满足实际工程岩体各相异性要求。
针对贵州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拱坝坝基岩体结构面特征,利用Monte-Carlo 法在计算机上生成岩体节理三维网络图,建立了模拟计算不同阀值t 的岩石质量指标RQD t 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该方法能较真实客观地描述岩石质量。
关 键 词:岩体质量指标;工程岩体;Monte-Carlo 模拟;各相异性 中图分类号:TU 45 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3D network modeling rock mass discontinuities toevaluating rock mass quality for dam foundationWANG Bin 1, TANG Hui-ming 1, JIAN Wen-xing 1, ZHANG Xian-shu 1,2(1. Engineering Facult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2. Guizhou Institute of Hydroelectric Survey and Design, Guiyang 550002, China)Abstract: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RQD ) is a quantitative parameter that used to reflect the degree of integrality of engineering rock mass. And it has been applied to assess the stability of rock slope in the field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mining,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RQD definition isn’t abl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anisotropy of the engineering rock mass. Aiming at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arch dam of Qianzhong Hydraulic Project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based on the joint network of rock mass simulated by the computer with Monte-Carlo method, a method of deciding RQD t under different threshold values is proposed. Many engineering practices have validated that this method is able to reflect the engineering rock mass quality objectively.Key words: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engineering rock mass; Monte-Carlo stimulation; anisotropy1 引 言岩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岩体的工程特性和稳定性,在大型工程建设中的岩体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31卷第4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31 No.4 2012年4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pril,2012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计算RQD及精度对比研究徐伟1,2,胡新丽1,黄磊1,邹宗兴1,倪卫达1,刘晓1(1.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1)摘要:以汶川映秀镇百花大桥边坡岩体为实例,运用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计算RQD值,具体步骤为:在概率统计结构面各项参数获取结构面模拟参数的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法生成岩体节理三维网络,在边坡震时主滑平面、主滑横剖面、水平面上各方向布置测线模拟钻孔,获取54个钻孔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以其期望值作为最终RQD。
以结构面测量统计得到的等效钻探RQD为真值,对比体积RQD法和网络模拟法的相对误差(体积RQD 法为24.6%;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仅为3.3%),证实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相对误差要小得多,精度显著提高。
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是计算RQD的好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岩石力学;岩石质量指标;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体积RQD法;算法精度中图分类号:TU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12)04–0822–12 RESEARCH ON RQD OF ROCK MASS CALCULATED BY 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ITY NETWORK SIMULATION METHOD AND ITS ACCURACY COMPARISONXU Wei1,2,HU Xinli1,HUANG Lei1,ZOU Zongxing1,NI Weida1,LIU Xiao1(1. Faculty of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Hubei430074,China;2.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and Mineral Resources,Chengdu,Sichuan610081,China)Abstract:Taking the Baihua Bridge rock slope which is seated in Yingxiu Town as case study,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ity network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RQD). On the basis of accessing discontinuity simulation parameters by statistics of discontinuity measurement data,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ity network picture is got by Monte Carlo method. Fifty four survey lines on behalf of drill are fixed up in all directions of main sliding planes,main sliding cross-sections and main sliding horizontal planes. Every RQD value of drilling is obtained by statistics of percentage ratio of sum of core length more than 10 cm of each drill core to total drilling,and then the final RQD value is defined as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se 54 RQD values. At the same time,volume RQD method is also used to calculate RQD. The relative error can be got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from the two methods and the equivalent drilling RQD which is gained by measuring discontinuity surface. The relative error of volume RQD method is 24.6%,simultaneously relative error of 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ity network simulation method decreases to 3.3%. It is proved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ity network simulation method has a low relative error and a high accuracy. Consequently,it is a good method to calculate RQD,and has a broad prospect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rock mechanics;rock quality designation(RQD);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ity network simulation method;volume RQD method;algorithm accuracy收稿日期:2011–10–21;修回日期:2012–02–0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7106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2175)作者简介:徐伟(1986–),男,200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地质专业,现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土体稳定性研究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种岩质边坡结构面三维随机网络模拟方法
孙书伟;王玉凯;庞博
【期刊名称】《矿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8(003)005
【摘要】本文基于非接触摄影测量技术和Monte-Carlo原理提出了一种岩质边坡结构面三维随机网络模拟方法,包括野外采样、结构面分组、参数概率分布模型建立以及三维网络模拟等.以辽宁鞍千铁矿许东沟采场某岩质边坡调查点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方法的实施过程并对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述岩质边坡结构面三维随机网络模拟方法能够应用于工程实践,可为边坡岩体三维强度确定、尺寸效应分析以及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总页数】9页(P461-469)
【作者】孙书伟;王玉凯;庞博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24
【相关文献】
1.随机结构面切割岩质边坡空间块体模型及关键块体分析 [J], 王述红;张航;张艳桥;张靖杰
2.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节理岩质边坡可靠性分析 [J], 杨超;徐光黎;申艳军;叶雪峰
3.一种岩质边坡结构面三维随机网络模拟方法 [J], 孙书伟;王玉凯;庞博;;;;
4.高陡岩质斜坡的结构面非接触式采集技术与三维裂隙网络模拟研究 [J], 张文; 韩博; 孙昊林; 陈浚淇; 王硕男; 孙琦; 尹韩
5.基于竞争性神经网络在岩质边坡参数随机结构面优势分组中的应用 [J], 姚文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